书城文化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1436900000031

第31章 园艺 园林与花艺中的梅花(下):(3)

林洪的《山家清供》、《山家清事》是两种专门记载江湖闲隐生活用品的著作,成书于定居杭州后,收载于陶宗仪的《说郛》中。前者主要记载各种风味食品,共102道,既有得之前贤故事和诗文吟咏,如槐叶冷淘、凋菰饭之类,也有时人包括林洪本人烹饪与饮食的最新经验。其中蜜渍梅花(杨万里首创)、汤绽梅、梅粥三种以梅花作主料,醒酒菜以梅花作佐料,大耐糕以梅实为调料,梅花汤饼则是以梅花形面片汆水拟落梅浮水,梅花脯以诸果拌食模拟梅花风味。以上总计7道,均为时人新创。《山家清事》主要记载江湖士人的生活要诀与器物,如相鹤诀、种竹法、酒具之类,共16条。其中“梅花纸帐”详细地介绍了形制与用法,另“插花法”中谈到梅花瓶插的注意事项,“种梅养鹤图说”则介绍了自家居处植梅的情形。总而言之,与梅花有关的内容占了不小的比重。

正如书名中“山家”二字所显示的那样,林洪是当时日益庞大的江湖无业游士群体中的一员,与范成大的朝廷显宦、张镃的贵胄公子不同,代表着广大中下层封建文人的社会身份、文化品格和生活面貌,所述“清供”、“清事”也更加着眼于生活的枝微末节,因此,透过其内容,可以感受到梅花在广大中下层封建文人日常生活中的深厚情结。在日常生活的诗意创造中,梅花成了一个重要的物质题材,点缀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着人们的情趣。

6陈景沂《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是一部关于植物尤其是栽培植物专题的大型类书。辑者陈景沂,号肥遁,又号愚一子,天台(今属浙江)人。该书前有韩境序文,作于理宗宝祐元年(1253);辑者自序,作于宝祐四年(1256)。自序中曾谈及自己的简历:“余束发习雕虫,弱冠游方外,初馆西浙(引者按:今浙江湖州),继寓京庠(引者按:指当时都城临安的国子监)、姑苏、金陵、两淮(今江苏扬州、安徽合肥)诸乡校。晨窗夜灯,不倦披阅。记事而提其要,纂言而钩其玄。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集凡四百余门。”根据两序文所提供的信息,陈景沂早年即着手纂集《全芳备祖》,几经努力,估计脱稿在理宗即位(1225)前后,曾“呈天子之览”。其时作者约30岁左右,故自称是“少年之书”。其付刻约在宝祐癸丑至丙辰间(1253-1256)。

此书专辑植物(特别是栽培植物)资料,故称“芳”。据自序:“独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备”,“所辑凡四百余门”,故称“全芳”;涉及有关每一植物的“事实、赋咏、乐赋,必稽其始”,故称“备祖”。从中可知全书内容轮廓和命名大意。书分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分记各种花卉。如卷一为“梅花”,卷二为“牡丹”,卷三为“芍药”等等,120种左右。后集31卷,分为7个部分,计9卷记果,3卷记卉,1卷记草,6卷记木,3卷记农桑,5卷记蔬,4卷记药。著录植物150余种。各种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实祖”,下分碎录、纪要、杂著三目,记载古今图书中所见的各种文献资料;二是“赋咏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关的诗、词、歌、赋;三是“乐府祖”,收录有关的词,分别以词牌标目。今有宋刻残本、手抄本、农业出版社1982年影印宋残本(残缺部分由抄本配补)。

《全芳备祖》的植物学、园艺学、古籍辑佚与校勘等方面的价值备受重视,放在梅文化史上,也是地位突出、贡献多多。首先,从书中植物的序次上说,花部在前,而梅花又置于花部之首。序言道:“凡有花可赏、有实可食者,固当录之,而不容后也。至于洁白之可取,节操之可嘉,英华之夐出,香色之俱全者,是皆禀天地之英,皦然殊异,尤不可不列之先也。”此俨然是对梅花列于群芳之首的解释,简明地概括了梅花的超拔之处,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基本观点。其次,从数量上说,花部27卷著录植物120种左右,其中12种花占一卷分量,梅花即其一。在这12卷中,第一卷梅花是字数最多的,规模几乎是其他各卷的两倍。另有红梅、蜡梅一卷(第四卷)。这其中以“赋咏祖”最为丰富,辑录了大量的咏梅诗词,仅第一卷共计收完篇185首、散句133条,集中保存了唐宋时期大量优秀的咏梅名篇、佳句。这些篇章近九成属于宋代尤其是南宋,反映了宋代咏梅创作风气之盛。宋以后一些植物谱录和类书中的梅花资料多从此书摘抄、过录。

三、元明清

1吴全节漱芳亭

吴全节(1269-1346),元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字成季,号闲闲。正一派道士,13岁入龙虎山学道,至元二十四年(1287)随师张留孙入京晋见元世祖忽必烈。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授玄教嗣师。英宗至治二年(1322)授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吴全节生活于元代中期,颇受宠遇,久处京师,雅好与士大夫结交,能文善书,堪称儒雅。在梅花欣赏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所建漱芳亭,从江南移植梅花。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初燕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吴全节为嗣师时曾于至大三年(1310)赴江南祀茅山并归省双亲,移植梅花或即此行。所种梅花至少有红、白二种范梈《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范德机诗集》卷五。。颇为江南文人所喜爱,张雨等名士游赏其下,为一时佳话。元都北京地区地处南温带北部边缘,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吴全节发明以蒙古包(穹庐)罩护,也属因俗制宜,据说当时张雨流连其中,恍如行西湖孤山下,又如入仙人壶中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吴全节此举开创了燕地艺梅的历史。元代宫庭“绕罗亭植红梅百株”,“红梅初发,携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陶宗仪《元氏宫掖记》,《说郛》卷一一○上。,当属吴全节引植后带来的变化。

2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

《二如亭群芳谱》(简称《群芳谱》)是明代后期一部植物学和农学巨著,其体例基本沿用《全芳备祖》,较为明确、全面。撰者王象晋,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字荩臣,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1634-1711)祖父,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中书舍人,迁礼部主事等,崇祯间任浙江右参政、右布政使。年七十致仕,优游林下20年,年九十余卒。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一:“万历中先祖官京师,为党人所忌,借丁巳京察,谪官家居十载,甘农圃以没齿,作为此书,名亭曰二如,以见志,后刻于虞山毛氏汲古阁。”丁巳京察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王象晋《群芳谱》自序也称“历十余寒暑,始克就绪,题之曰《二如亭群芳谱》”,可见王象晋编辑此书前后历时十年,最终完成于天启七年(1627)(今本《群芳谱》三十卷卷末有天启元年好生居士即王象晋的跋语,因而也多认为是该书撰成的时间)。全书分天谱3卷、岁谱4卷、谷谱1卷、蔬谱2卷、果谱4卷、茶竹谱1卷、桑麻葛苎谱1卷、药谱3卷、木谱3卷、花谱3卷、卉谱2卷、鹤鱼谱1卷,共计28卷。梅与蜡梅资料分见于果部卷一和花谱卷一。分品种、接法、移种、制用、艺文等,最具价值的是品种部分。果部卷一记梅品种:白花有绿萼、重叶、消梅、玉蝶、冠城、时梅、早梅、冬梅8种;红梅有千叶红梅(福州红、潭州红、邵武红三种)、鹤顶、鸳鸯、双头红梅、杏梅5种;异品有冰梅、墨梅2种;其他杂载品种有千叶黄、蜡梅、侯梅、朱梅、紫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9种。花谱卷一载蜡梅4种:磬口、荷花、九英(即狗蝇)、檀香。上述梅花共24目26种。其中侯梅、朱梅、紫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等7种,显然掇自《西京杂记》,并无实际意义,而玉蝶、时梅、早梅、冬梅、冰梅、墨梅等6种,蜡梅中的荷花,均为宋范成大《梅谱》未载,显属元明以来的新品种。遗憾的是,还有一些明代以来的新品种未及著录,如王路《花史左编》卷三、卷四所载“花开朵朵向下”的照水梅,王世懋《学圃杂疏》所载且霜梅、梅酱梅等果梅品种。尽管如此,王象晋《群芳谱》毕竟提供了当时较为全面的品种名录,集中反映了明代艺梅品种的基本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完成的徐光启《农政全书》梅之条目下的文字与《群芳谱》这一条目几乎完全相同。两书成书时间都在天启间,《农政全书》或延至崇祯初年,是否有这样一些可能,即王象晋取材于徐氏书稿,或两人取材于同一种前人著述。但似又不像,因为《群芳谱》中除罗列品种外,对当时的园圃情况还另有说明,如称“今人争上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又引陈继儒语以为佐证,显然更像原始著述。而《农政全书》中删去了这些枝节。加之王象晋遗漏的且霜梅、梅酱梅、照水梅等梅品多属江浙地方品种,王象晋以北人对江南圃艺不得其详,情有可原,而籍贯上海的徐光启,对农艺研究颇深,不致如此。因此可以说,徐光启《农政全书》中的梅花条目是直接过录了《群芳谱》的相应内容,《群芳谱》在当时圃艺著述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可见一斑。

3陈淏《花镜》

陈淏(1615-1703),字爻,号扶摇,又称西湖花隐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入杭郡庠生,名噪乡校中”,未得科名。一生主要生活于杭州,博学多艺,祖传医术,以经营书坊为生,曾一度寄居金陵,与李渔合作刊书方渭仁《扶摇陈先生暨原配戴孺人合葬墓志铭》,陈枚《留青新集》卷三,转引自王建《〈《花镜》作者陈淏子考〉辨》,《文献》2003年第2期。此处陈淏生卒年也采王建等人考说。。所辑《花镜》是一部花卉专书。自序署时康熙戊辰八月,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可见该书编辑当完成于此前,康熙四十六年(1707)完成的官修《广群芳谱》已见引用,也可佐证这一成书时间。全书6卷,专论观赏植物,而兼及果树。卷一“花历新裁(裁,一本作栽)”,排列四时花卉种植月令;卷二“课花十八法”,概括各种艺植、观赏、制用之法;卷三花木类考、卷四藤蔓类考、卷五花草类考、卷六禽兽鱼虫考,分类著述各种花卉的名义、特色、种植、制用事宜,尤详于艺植、制用之法,因而颇便于实用。梅花资料见于卷三花木类,该卷花品中牡丹第一,梅第二,与《全芳备祖》、《群芳谱》等书中梅花居首有所不同,代表了花卉审美中牡丹、梅花并重,以牡丹为花王、梅花为花魁的一派观点,同时也反映了入清后梅花地位的微妙改变。

4汪灏等《广群芳谱》

《广群芳谱》是以王象晋《群芳谱》为基础的大型增订本,由清康熙间官方组织续修。清人认为,《群芳谱》虽称丰富,但有明显不足之处,主要是所谓“略于种植,而详于疗治之法与典故艺文”《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群芳谱〉提要》。。康熙认为“比见近人所纂《群芳谱》,蒐集众长,义类可取。但惜尚多疏漏,因命儒臣即秘府藏帙,捃摭荟萃,删其支冗,补其阙遗”《御制〈佩文斋广群芳谱〉序》,《广群芳谱》卷首。。王象晋以一人之力写成《群芳谱》,难免疏漏、讹误,经汪灏、张逸少等人集体纂修,对原书讹误错漏加以更正,删削冗文,拾遗补缺,调整体例,自康熙四十四年(1705)六月至四十六年二月,历时两年。全书分天时、谷、桑麻、蔬、茶、花、果、木、竹、卉、药11谱共100卷。其中花谱32卷,数量最多,果谱其次,14卷。全书体例严谨,类次明确,各条下分释名、汇考(事实掌故)、集藻(诗文)、别录(制用、栽植)缀集材料。书中以“原”字表明为《群芳谱》原文,“增”字标明系新增内容。《四库全书总目》称:“新辑者十之八九,象晋旧文,仅存十之一二。”新增内容之多,已不啻为一部新著。

该书梅资料分花、果两题分置于花、果两谱之首。其中梅花有3卷,就数量而言,在花谱中仅次于菊花的4卷,与荷花、牡丹相同。红梅另立,附于梅花后,蜡梅则完全独立,与山茶、瑞香合据1卷。梅花部分,在《群芳谱》原有26种外,补录了范成大《梅谱》所载江梅、官城,《花镜》所载照水、品字、丽枝、台阁共6种,累计32种(合蜡梅)。显然,《广群芳谱》只是掇集诸家旧载,未能根据当时圃艺实际进行增补,贡献不大。《广群芳谱》梅花条目的贡献主要在汇考、集藻、别录诸栏增补了大量资料,尤其是《全芳备祖》成书以来各方面的梅花资料。如集藻栏中分序、说、文、传、记、颂、赋、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诗散句、词等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历代赋咏梅花的名篇佳作,时间上涵盖整个清以前,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文学资料。汇考、别录中则多为诗话笔记、诸子杂谈、地志杂史中的梅花掌故、艺植、制用一类资料。综合起来,《广群芳谱》构成了较为全面而丰富的文献资料汇编,代表了那个时代梅花历史文化知识的基本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