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1436900000047

第47章 梅花题材的文学表现(下):名家与名作(9)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任宗人府及礼部主事等职。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为人自信不屈,狂傲不羁。其思想受明中叶以来伸张个性思潮的影响,反对封建专制,具有个性解放的启蒙色彩,文学创作也贯穿着批判与变革的精神。《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殀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乌乎!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龚自珍《定盦文集》续集卷三。据笔者考证,此文作于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江宁(今江苏南京)之行后。文中举当时三大梅产地,苏州邓尉、杭州西溪均名副其实,而江宁龙蟠(今南京清凉山公园南、乌龙潭公园西)无大片种植的条件,揣度其实应是龚自珍此行住龙蟠,当地盆梅较盛,归时捎带不少,因而有感而发程杰《龚自珍〈病梅馆记〉写作时间与相关梅事考》,《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文章以盆梅,即所谓“病梅”的社会生产机制影射当时的封建思想专制,表达自己反对摧残社会生机、保护个性自由和疗救社会弊病的坚定态度,包含着鲜明的近代民主主义启蒙思想。从梅花审美认识的角度来看,此文否定千百年来文人画士以曲、以欹、以疏为美的观赏情趣和文化传统,把众人皆曰其美的虬枝疏花痛诋为“病梅”,这是划时代的新观念。此前对盆梅制作表示不满或借题托讽者不乏其人,早在盆梅起初的宋元时期就有讽谕诋弹之辞出现。如仇远《盆梅》:“有客送苔梅,来自马塍里。斜枝巧盘折,的数十蕊。意欲媚春风,宁免少屈己……何当解其缚,条直有妙理。幸不入俗眼,入俗梅亦耻。”仇远《金渊集》卷一。清查慎行《盆梅》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三八。及汤贻汾(1778-1853)《琴隐园盆梅得地成柯,赠之以诗》汤贻汾《琴隐园诗集》卷二四。都表达了为梅解执去缚,移诸丘壑,返归自然本性的疗救主张。龚自珍站在启蒙思想的高度大声疾呼,可谓振聋发聩,影响较大。这一呼吁也从反面提醒我们,宋以来几个世纪中文人画士心追手写的梅花与天然梅花相比发生了多少增饰、矫变和扭曲,这其中包含了多少主观的想象与建构、文化的捏塑与积淀。

四、专题作品集

(一)宋元

1黄大舆《梅苑》

黄大舆,字载万,号岷山耦耕,蜀(今四川)人。徽宗宣和四年(1122)官成都府幕僚,高宗绍兴九年(1139)为四川安抚使司幕僚。辑有《韩柳文章谱》三卷,另有词集《乐府广变风》,俱失传。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所引夏几道《〈乐府广变风〉序》,至迟至绍兴十九年(1149)黄大舆已经谢世。所编《梅苑》一书是咏梅专题词选,据其自序,辑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己酉之冬,予抱疾山阳,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更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录唐以来词人才士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者。”《梅苑》卷首。这里所说山阳,以为指楚州(今江苏淮安,古称山阳)显然不妥,或以为泛指岷山之阳萧鹏《群体的选择》第107页。,笔者认为可能是取唐代山南道之意,指今四川省东部地区。周《清波杂志》卷一○:“绍兴庚辰(按:绍兴三十年),在江东得蜀人黄大舆《梅苑》,四百余阙。”这应是黄大舆的原编或其刊本,然已失传。今所见诸本都出于南宋书棚增订重刊本《群贤梅苑》十卷,见于目录者508首,显然有所增补。而此本也残,今所见实际存词413首。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从《永乐大典》、《花草粹编》等辑得佚词18首,其他由汲古阁影宋抄本《梅苑》及《花草粹编》等书续有辑补,合计存词434首,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唐宋人选唐宋词》所辑许隽超校点本。

《梅苑》一书体例较为散漫,大抵先慢词后小令,但同一词牌又多有分列现象,题名、作者名姓标目也杂乱无章,显然属随手抄缀之作,未经认真整理。尽管有这样一些缺憾,但从词史上说,《梅苑》是最早的咏物专集,其文献价值极为显著。该书所收作品以北宋为主,少数采自名家词集,余皆得自朋辈相传,许多名不见经传的词人如周纯、费时举、刘均国、李坦然、蒲宗孟、赵温之、李璆、喻陟、郭仲宣、邵叔齐、李子正、房舜钦、石耆翁、杜安道、史远道、郭仲循、范梦龙、薛几圣等词作,尤其是多达356首的无名氏作品(这其中应有一些本有姓名,后世刊刻脱落的)赖是书得以流传,弥足珍贵。

就咏梅而言,吴聿《观林诗话》载晏殊由苏州移植红梅,“召士大夫燕赏,皆有诗,号《红梅集》,传于世”,可见当时编辑成册,是否刊行不得而知,诸家书目也未见著录。《宋史·艺文志》载佚名《宋初梅花千咏》二卷,观其名义,当成于元人之手,后世也未见传载,《梅苑》因此是现存最早的咏梅专集。集中或已间杂建炎以后的作品,但不难感受到主要部分属于北宋后期。南宋绍兴年间开始流行的“岁寒三友”说法,在现存430多首作品中没有明确的痕迹,而北宋后期出现的蜡梅、墨梅等题材已有不少作品涉及,李子正《减兰·十梅》、莫少虚《木兰花·十梅》、无名氏《捣练子·八梅》等鼓词与组咏更是这个时代咏梅题材创作繁兴的典型体现。至于说审美观点,可以李子正《减兰·十梅》序言为代表:“花虽多品,梅最先春……玉脸娉婷,如寿阳之傅粉;冰肌莹彻,逞姑射之仙姿。不同桃李之繁枝,自有雪霜之素质……偏宜浅蕊轻枝,最好暗香疏影。况是非常之标格,别有一种之风情……日边月下之妖娆,雪里霜中之艳冶。初开微绽,欲落惊飞,取次芬芳,无非奇绝。”《梅苑》卷六。所赞梅花之素雅娇美,正是当时人们最基本的共识。而无名氏的“傲冰霜、雅态清香,花里自称三绝”无名氏《选冠子》,《梅苑》卷四。、“砌香砌影,高禅文友,清谈相对。琴韵初调,敬瓯催瀹,炉薰欲试。向此时,一段风流,付与晋人标致”无名氏《鼓笛慢》,《梅苑》卷一。,则代表了当时士大夫文人对梅花清雅神韵和高超品格的深刻认识与高度欣赏。

2李龏《梅花衲》

李龏(1194-1272?),字和父,号雪林,祖籍荷泽(今属山东),家吴兴(今属浙江)。江湖派诗人,与刘宰、赵希、周弼等人交善。年近八十卒,葬吴兴何口、道场两山间,植梅百株《说郛》卷二七下戚辅之《佩楚轩客谈》。其中记李龏为笠泽人,然《江湖》诸集所载李龏诸序跋文均署籍荷泽,又称与周弼同里,周氏祖籍山东阳谷(一作汶阳),去荷泽不远。。有集句诗《剪绡集》、《梅花衲》传世,另有《吴湖药边吟》、《雪林采吟》、《雪林漱石吟》等诗集,均佚。所谓集句诗,是根据自己的表达目的,通篇拼缝、缀合他人诗句而成的作品。《梅花衲》之“衲”正是缝缀之意,收集咏梅集句七绝147首、五绝65首,除《红梅》、《蜡梅》、《墨梅》等少量专题外,余泛咏梅花。所集诗句出于唐以来直至同时人的作品,不避小说传闻所载。《梅花衲》前有刘宰序,后有作者自跋。由跋文可知,该集编成于理宗宝庆三年(1227)或之前,为其早年作品。

梅花集句由来已久,如北宋王安石《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六。苏轼《阮郎归·梅词》“暗香浮动月黄昏”《全宋词》第298页。则是集句词。南宋中期郭适之“举业余暇,为梅、雪集绝句,至六百余篇”楼钥《跋郭适之集句梅雪诗》,《攻媿集》卷七五。。据刘宰《〈梅花衲〉序言》,光宗绍熙间(1190-1194)金坛人“李鲂伯鲤者”,有“《梅花集句》百首,其所取用上及晋宋,下止苏门诸君子”刘宰《〈梅花衲〉序》,李龏《梅花衲》卷首。。可见集句组咏也逐渐成了咏梅创作的一个常见方式。李龏《梅花衲》是现存最早的单行咏梅集句集,元明以降,元人郭豫亨《梅花字字香》七律200首,明代童琥《集古梅花诗》五律、七律、七绝各百首,清张吴曼《梅花集句》240首,都较著名。

3方回《瀛奎律髓》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及第,任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太学博士,通判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常州(今属江苏)等,恭帝德祐元年(1275)知建德府(治所在今浙江建德东)。次年二月率郡降元,改授建德路总管,至元十八年(1281)解官。至元二十二年(1285)寓居杭州,直至终老。学问崇尚朱熹,论诗宗奉“江西”(黄庭坚等),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续古今考》等著作存世。《瀛奎律髓》是一部大型的唐、宋律诗选集,据其自序,是书编选于至元二十年(1283),选唐宋五七言近体律诗约3000余篇,按题材分为49类,每类1卷,冠以小序。自序称:“所选,诗格也;所注,诗话也。”可见融诗选、诗论、诗注于一体,集中体现了其推尚“江西”,贬抑晚唐和四灵、江湖之流的诗学观念。

《瀛奎律髓》不是专题咏梅集,但其中专设梅花一类。《四库全书总目·郭豫亨〈梅花字字香〉提要》:“方回作《瀛奎律髓》,凡咏物俱入着题类,而梅花则自立一类。”其实依方回本人最初的标准,雪、月、晴、雨等也属咏物专类,今本茶、酒也应属此类。但其中梅花无疑是最为方回重视的。单就数量而言,梅花类收五言61首,七言148首,合计209首,在上述咏物分、合诸类中居第一。不仅如此,在全书49类中也仅次于释梵类(296首)。数量何以如此突出?一些本不看好的作品,方回称“此以予爱梅,故及之”(卷二○徐俯《庭中梅花正开用旧韵贻端伯》诗下注)。同时方回所收除名家名篇外,也刻意保存不少朋辈师友间的作品。如张道洽(1205-1268),与方回在池阳有旧,“平生梅花诗三百余首”,《瀛奎律髓》选其五律16首、七律20首,是此题入选作品最多的诗人。又如陆梦发(1222-1275),与方回同里,年龄也相仿,有《梅兴》30首,《瀛奎律髓》选1首,此诗赖此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