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1437200000008

第8章 内篇·齐物论(1)

原文南郭子綦(qí)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tà)焉似丧其耦②。颜成子游③立侍乎前,曰:“何居(jī)乎④?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⑤问之也!今者吾丧我⑥,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⑦,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⑧。”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⑨,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háo)。而独不闻之(liù)乎?山林之畏佳(cuī),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jī),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xiào)者,叱者,吸者,叫者,者,(yāo)者,咬(jiāo)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ú)。泠(líng)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释①南郭子綦:虚构的人名,因居于南郭,故称南郭子綦。隐:凭,靠。机:通“几”,案。②荅焉:形体木然无神的样子。荅,一作“嗒”。耦:一作“偶”,指精神与肉体相对偶,进入了忘我的境界。③颜成子游:南郭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字子游,谥成,故称颜成子游。④何居:何故。⑤而:通“尔”,你。⑥吾丧我:“吾”指今日得道的我,“我”指没有忘掉功名利禄的我。丧,丧失,忘掉。⑦女:通“汝”,你。籁:箫。人籁出于人为,地籁、天籁出于自然。⑧方:道理。⑨大块:指大地。噫气:犹嘘气,吹气。⑩是唯无作:不作则已。呺:呼啸,吼叫。而:你。翏翏:大风声,一本作“飂飂”。畏佳:通“嵔崔”,山林高大而参差的样子。围:两手合抱的长度。窍:细孔。穴:大孔。枅:梁柱头上的横木。这里指穿横木的孔。一说木制酒器。圈:栏圈。一说杯盂。污:小而浅的池塘,泥坑。激:水击,大水湍流冲激的声音。:箭在空中疾飞的声音。:号哭声。宎:风入孔窍发出的深沉声音。咬:哀切声。于、喁:皆相应和的声音。泠风:小风,微风。飘风:大风,疾风。《老子》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厉风:烈风。济:停止,风过。虚:寂静。而:你。调调、刀刀:风吹林木枝叶摇曳的样子。刀刀,一作“刁刁”。比竹:用竹子并列起来制作的乐器,如竽之类。夫吹万不同:风吹万窍而声音不相同。“而使其自己也”二句:意指使它们自己发出千差万别的各种声音,乃是各个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

译文南郭子綦凭靠几案坐着,仰头朝天,缓慢吐气,形体木然,仿佛精神脱离了身躯。颜成子游立侍在跟前,问道:“怎么回事啊?形体安定固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而精神寂静岂可以使它像熄灭的灰烬呢?你现在靠几而坐的情况,不是你过去靠几而坐的情况了。”

子綦回答说:“偃,你问的问题,不也是很好的吗!今天我忘掉了功名利禄的我,你知道这一点吗?你听到过人籁,却没听到过地籁;你听到过地籁,却没听到过天籁吧!”

子游说:“请问三籁的道理。”

子綦说:“大地发出来的气,它的名字叫风。这风不作则已,一发作则上万种不同的孔穴都会怒吼起来。你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林高大参差不齐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孔穴,有的像鼻孔,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梁上的方孔,有的像养猪牛的栏圈,有的像舂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洼。(长风吹入这些孔穴所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湍急的流水,有的像疾飞的箭羽,有的像呵叱声,有的像呼吸声,有的像叫喊声,有的像号哭声,有的声音深沉,有的声音哀切,前面的风声唱着,后面的风声应着。微风则相和的声音小,疾风则相和的声音大,烈风停止了,则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无声,你难道没看见风吹林木枝叶还在摇摇曳曳地摆动吗?”

子游说:“地籁的声音不过是从众多的孔穴中发出来的罢了,人籁的声音不过是从用竹管制作的乐器中发出来的罢了。请问天空中自然的天籁是怎么回事呢?”

子綦说:“风吹万窍而声音不同,而使这些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乃是由于各个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鼓动它们发声的还能是谁呢?”

诵读星级★★

原文大知闲闲①,小知间间②。大言炎炎③,小言詹詹④。其寐也魂交⑤,其觉也形开⑥。与接为⑦,日以心斗⑧。缦者⑨,窖(jiào)者⑩,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kuó),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shài)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zhé),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注释①闲闲:广博安详的样子。②间间:精细的样子。③炎炎:烈火燎原,引申为盛气凌人。④詹詹:说话烦琐,喋喋不休的样子,俗称啰嗦。⑤魂交:心神交错烦乱。⑥形开:形体不得安宁。⑦与接为抅:与,交。接,接触。构,交构,交合。⑧日以心斗:整天勾心斗角。⑨缦:通“慢”,疏慢,慢不经心。⑩窖:深沉。密:严密,谨慎。缦、窖、密三种状况都讲的由缓而紧、由浅而深、由疏而密的心斗状态。惴惴:惴惴不安,提心吊胆。缦缦:精神涣散、情绪沮丧的样子。发若机栝:指速度之快如射箭一般。机,弩的发射器。栝,箭尾部扣弦的部位。司:同“伺”,窥伺,侦察。留如诅盟:指守胜心的顽固性,即心藏主见好像誓约一样不肯吐露。留,止,与“发”互为对文,即保守于内心。诅盟,誓约。守胜:以守取胜。杀:衰杀,衰退。消:消铄,消弱。溺:沉溺。为:做,干,从事各种活动。不可使复之也:指毛病在于发而不知节,不能使之恢复自然本性。厌:闭藏。缄:捆东西的绳索,引申作束缚讲。老洫:老而败坏。复阳:恢复生机。虑叹变慹:形容辩者们的各种行为的情态:多虑、感叹、反复、惧怕。慹,通“慑”,恐惧,畏惧。姚佚启态:形容辩者们的行为状态:浮躁、放纵、张狂、作态。姚,轻浮,躁动。佚,奢侈,放纵。启,放荡。态,作态,指娇淫妖冶的容态。乐出虚:乐声从空虚的箫管中发出。蒸成菌:地上的蒸气使菌类生长出来。萌:始生,萌生。已乎,已乎:叹词,算了吧,算了吧。已,止也。

译文大智者广博安详,小智者精细明察。大言谈盛气凌人,小言谈喋喋不休。他们睡觉的时候也心神交错烦乱,醒来的时候也形体不得安宁。与外界接触纠缠不清,整天钩心斗角。有的显得漫不经心,有的却冥思苦想,有的则小心谨慎。对小的恐惧提心吊胆,对大的恐惧垂头丧气。他们有时出言骤然,就像机弩上发出去的箭一样迅疾,专心窥视别人的是非来攻击;他们沉默不言时犹如坚守盟誓,为的是以守取胜;他们衰败好似秋风冬寒的景象,这是说他们一天天在衰弱;他们沉溺在所作所为的活动之中,再无法使他们恢复原状;他们隐藏心灵不言不语,说明他们老而枯竭败坏;接近死亡的心灵,再也不能使它恢复生机。高兴、愤怒、悲哀、欢乐,忧虑、叹息、变态、恐惧,轻浮、安逸、放荡、娇淫。像乐声从空虚的乐器中产生出来,又像菌类从地上的蒸气中产生出来一样。日日夜夜在眼前交互更替,而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萌发出来的。算了吧,算了吧!有朝一日悟到了这个造物者,也就懂得了它们所以发生的根由了!

诵读星级★★

原文非彼无我①,非我无所取②。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③,而特不得其(zhèn)④。可行己信⑤,而不见其形,有情⑥而无形。

百骸、九窍、六藏⑦,赅⑧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yuè)⑨之乎?其有私焉⑩?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nié)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注释①非彼无我:彼,即“此其所由以生”之“此”。以对我言,故曰彼。②无所取:指无所取以体现彼。取,体现。③真宰:真心,真我。④特:独,但。眹:通“朕”,迹象,征兆。⑤可行已信:可通过实践来验证。⑥情:信,确实。⑦百骸:指许多骨节。九窍:指眼、耳、鼻等人体器官的九个孔穴。六藏:即六脏,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藏,肾有左肾和右肾,故称六藏。⑧赅:兼备,具备。⑨说:通“悦”,喜欢,喜悦。⑩有私:有所偏爱。真君:真心,真我,是继“怒者其谁”而言。不亡以待尽:意指不失其真性以尽天年。与物相刃相靡:与外物相互斗杀、摩擦。靡:同“礳”,消磨。“与物相刃相靡”指“与物相接,日以心斗”的人。役役:形容劳苦不休的样子。苶然:精神不振,疲倦困顿的样子。所归:归宿,目的。芒:通“茫”,愚昧无知。分开为芒与昧,合起来为芒昧。

译文没有客体的彼,就没有主体的我;没有主体的我,客体的彼也就无法体现。这样主体与客体也就近似统一了,然而不知道它受谁支配。好似有个真我,然而却看不见它的迹象。真宰的行动是可以通过实践得到验证的,却看不到它的形体,它是真实存在的,却没有具体的形象。

百骸、九窍、六脏,都完备地存在于我身上,我和哪一部分最亲近呢?你都一样地喜欢它们呢,还是有所偏爱呢?如果同样喜欢它们,那么都把它们当成臣妾吗?它们是臣妾就不能相互支配吗?还是让他们轮流做君臣呢?难道果然另有真君存在吗?无论求得真君的真实情况与否,对它的本真是无所益损的。

人一旦禀受而成形体,便要不失其真性以尽天年。和外物相互斗杀摩擦,他们的行动像奔跑一样无法停止下来,这不是很可悲吗!一辈子劳劳碌碌而看不见他的成功,疲惫困顿而不知道归宿是什么,能不悲哀吗!这样的人生虽然说他不死,又有什么益处呢?他的形体在不断地变衰老,他的思想又随着形体的变化而消失,这能不叫作莫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是如此的愚昧吗?难道只是我愚昧无知,而别人也有不愚昧无知的吗?

诵读星级★★

原文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①?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②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③。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④!

注释①知代:懂得事理的变化。心自取者:有见地的人或有心得的人。②未成乎心:未形成主观成见。③无有为有:有生于无,以无为有。④奈何:能怎样。

译文如若依据自己的成见作为是非标准,那么谁没有标准?何必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而有心地的人才有呢?愚昧的人也是有的。如果说没有形成主观成见便有了是非观念,这就像“今天去越国而昨天就到了”一样可笑。这是把无有看成有。把无有看成有,就是神明如大禹尚且不能理解,我又能怎样呢!

原文夫言非吹也①。言者有言②,其所言者特未定也③。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kòu)音④,亦有辩乎⑤?其无辩乎?道恶(wū)⑥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⑦,言隐于荣华⑧。故有儒墨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⑩。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注释①言非吹也:意谓言论出于成见,风吹乃发于自然。吹,吹气,吹风。②言者有言:辩论者各有所说。③特未定:但还不一定,无一定的标准。④鷇音:刚出蛋壳的小鸟的叫声。,即将出卵的幼鸟。⑤辩:通“辨”,分别,辨别。⑥恶:何。⑦小成:指片面的认识,相对真理。⑧荣华:华美的言论,花言巧语。⑨儒墨:儒家墨家。⑩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把对方否定的当作正确的而把对方肯定的当作错误的。前一个“是”、“非”作动词用。莫若以明:不如使心灵达到空明的境地去反照外物。

译文言论不是吹风,发表言论的人都各持己见,他们的言论并不能作为确定是非的标准。他们果真有这些言论呢?还是没有过这些言论呢?他们自以为自己的言论不同于刚出蛋壳的小鸟叫声,两者是有分别呢,还是没有分别呢?道被什么蒙蔽而产生了真伪?言论被什么隐蔽而产生了是非?道在什么地方不存在呢?言论说什么不可以呢?道被狭隘的成见蒙蔽了,言论被花言巧语蒙蔽了。所以才有儒家与墨家的是非之争,他们都各自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如要肯定对方所反对的而反对对方所肯定的,则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

诵读星级★★

原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①。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②。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③,彼是方生之说也④。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⑤;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⑥;因是因非,因非因是⑦。是以圣人不由⑧,而照之于天⑨,亦因是也⑩。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注释①“物无”两句:陈启天说:“彼、是,犹言彼此,或人我,指相对之两方而言。”彼与此,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立面。是,此。②“自彼”二句:陈启天说:“谓自彼方则不见此方之是,自此方则知此方之是。”是,原作“知”,此据严灵峰《庄子章句新编》校改。③因:依托,依存。④彼是方生:彼、此是相对而生、相依而存的。方,并。⑤“方生”二句:生的同时就出现死,死的同时也出现生。指生与死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⑥“方可”二句:对的同时就出现错,错的同时也出现对。指正确与错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⑦“因是”二句: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是非相反相通。⑧不由:不走是非对立的路子。意为圣人不问生死之分的问题。⑨照之于天:指因任自然,超脱于一般是非之上。照,反映。天,自然。⑩亦因是也:也是因任这个道理了。“是亦”二句:此也是彼,彼也是此。“彼亦”二句:彼方的是非不同于此方的是非,此方的是非不同于彼方的是非。果且:果真。彼是莫得其偶:指超脱了是非,是与非不相对立。偶,对立面。道枢:道的关键。道的中心部分,引申为规律。

译文世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方看不见此方之是,从此方来看就知道了。所以说,彼方出于此方,此方也依存于彼方,彼与此是相互并存的。虽然如此,生中有死的因素而向死转化,死中有生的因素而向生转化;肯定中有否定因素而向否定转化,否定中有肯定因素而向肯定转化;由是而得非,由非而得是。所以圣人不走是非对立的路子而只是如实地反映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这个道理。此也就是彼,彼也就是此。彼有一个是非,此也有一个是非。果真有彼此之分吗?果真无彼此之分吗?如果超脱了是非观念彼此不相对立,这就是掌握了道融通为一的规律。符合道的规律才能得到它的运转的圆机,以顺应无有穷尽的发展变化。是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非的发展变化也是无穷尽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

诵读星级★★

原文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①。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②。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③。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tíng)与楹(yíng)④,厉与西施⑤,恢(guǐ jué)怪⑥,道通为一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