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1437500000031

第31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5)

阿赖耶识种子又是怎样变现出一切现象的呢?瑜伽行派宣称,人们的经验认识遗留在阿赖耶识里成为种子,阿赖耶识种子又生起诸八识,这八种识如发生作用必于自识内变现种种影像,如眼识变现形声,耳识变现声音,即能把识的一部分转变为“心”的对象,作为自身接触、认识的对象。瑜伽行派十分强调八识中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七识的不同作用,指出虽然八个识都能变现相应的现象,但是前七识所变现的只是影现于内心的物像,并非是心外的色、声、香、味、触乃至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等事物的本质。真正能变现心外的事物本质的是第八阿赖耶识。前七识的种子都摄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中,第八阿赖耶识摄藏了一切万有所由以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第八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总根源、总依据。由此,瑜伽行派并不说八识缘起,而独称第八阿赖耶识缘起。

瑜伽行派为了进一步说明种子变现现象的理论,还提出了“现行”范畴,并通过阐述种子和现行的关系,作为论证万法唯识的基本论据。所谓现行是指第八阿赖耶识种子显现出来的一切现象。种子是阿赖耶识的潜在状态,现行是潜在状态转化出来的外在表现。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没有种子就没有现行,这是种子和现行的基本因果关系。在实际上,种子和现行又是互为因果的。因为按照熏习的理论,前七识是“能熏”,第八识是“所熏”,当前七识的现行变现出各种现象时,就将印象储藏在第八识中,熏习已有的种子,产生出新的种子。所以种子有能生的和所熏的两面,现行有所生的和能熏的两面,两者是双重的因果关系:“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这种种子和现行的互为因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就是瑜伽行派所讲的阿赖耶识种子变现现象的总的轨迹和图景。

人人都有阿赖耶识,各人的阿赖耶识也不相同,那么,各人变现的现象是否也都不相同呢?

瑜伽行派宣传变现有共变与不共变两种,变现有相同的又有不相同的。所谓共变,是指共同种子的变现,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所谓不共变是由不共同种子的变现,如个人的五官、身体等。共变又分两种:一是共中共,指共同种子变现,又是个人和他人共同受用的,如山川大地等;一种是共中不共,共同种子变现,但个人与他人不共同受用的,如房子、衣服等。不共变也分两种:一是不共中共,如眼球、耳穴、鼻柱等没有认识作用的生理器官;一是不共中不共,如依附于眼球、耳穴、鼻柱等的非生理机能,是产生感觉的条件。瑜伽行派还宣传这些共或不共的种子是名言种子,要变现共或不共的现象,还必须有善恶的业种子。一个人生起的共或不共的现行果,是前生阿赖耶识中共或不共的种子和善恶的业种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按照瑜伽行派的理论,阿赖耶识种子是一切现象的第一根源,就其作为一切现象的根据来说,可以说是带有本体的意义。但是,阿赖耶识种子又居于现象之中,属于有为法,不是本体。瑜伽行派所讲的本体是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即所谓真实如常的理体。也就是说,瑜伽行派是把现象与本体相隔离的。

二、唯识无境说瑜伽行派还从阿赖耶识种子变现说,推出唯识无境说。他们宣扬,世界一切现象都是内识的变现,识外没有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也就是唯有内心、心外无境的“内有外无”说。

“唯识”含有多重相近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意义,瑜伽行派各家对唯识的阐释侧重点各有不同,综合各家的观点,主要是:(1)一切现象都不离识,称为唯识。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依存于经验、意识的东西。所谓“万法唯识”,就是说,一切现象都不能单独脱离识而独立存在。

(2)唯是简别的意思,即排遣执著心外之境为实有的迷妄。识是了别,是内心的作用。所谓唯识就是唯有内识,也就是识有境无。(3)一切以识为性,称为唯识。识是能分别了达,境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是识的所分别了达。能分别和所分别都出于识,就是说,一切现象归根到底在性质上都属于识的一类,是为唯识。这些意义的思想核心是,客观事物是识的所分别,是识的体现,是识的一部分。

唯识无境说的境,指六识所了别的对象,如眼识以色尘“尘”,指世间的一切事物,佛教认为世间事物不净,会染污真性,故名。为其境界,耳识以声尘为其境界,色尘、声尘就是认识对象。无境是指境的不真实性。印度佛教认为,所谓真实就是不待缘的、绝对的、不变的,这被认为是无须证明的公理。瑜伽行派也认为世界万物既然是变化无常的,那就是不真实的,只有主观的识是唯一的真实。它还通过唯识的理论来论证无境,强调认识对象、外界的境都是人的心识变现出来映现于自己心里的影像而已,是不真实的,这就是反对认识内容之外别有客观存在,认为被认识的客观对象是依赖主观而存在的。如一个人看到一只老虎,只是那个人主观认识上的老虎。客观上有没有老虎呢?瑜伽行派认为老虎只是一种假象,是变化无常的,没有实体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瑜伽行派也承认色法和心法的区别,色是有质碍的,识是能了别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在瑜伽行派看来,作为认识对象的实在是不能超出认识之外的,色不能离开识而存在。如果以为识外还有独立存在的认识对象,那就如同妄执镜中的影像为实有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妄见。瑜伽行派强调认识领域中主客体的统一性,是有理论意义的,但是否认映现于人们内心影像的客观实体的真实性,否认客观事物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不正确的。

§§§第五节六大缘起论

公元7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相结合而形成的密教,宣扬六大缘起论,认为世界万物、众生乃至佛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造成的。这个学说比较简略,但也有其特色。

六大,也称“六界”,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基本元素。六大早在《阿含经》中已有论及,《中阿含经·度经》说:“云何六界法?……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后来“大日如来”经典又提出“六大无碍常瑜伽”的命题。“瑜伽”,相应的意思。宣传六大是自他无碍、彼此相应的。密教据此提出六大缘起论。“大”是说六大弥纶整个宇宙,无所不遍,无所不在,所以是大,是大种。六大是说世界的六种大种,六种基本元素。具体地说,地大,指一切坚性的东西,有保持的作用。水大,显性的东西,有收集的作用。火大的本质是热性,使东西成熟。风大,指流动气体,有使动物生长的作用。空大,即虚空,内外的间隙,也是能生长的因。识大,指心,包括五蕴的受、想、行、识四部分,是有情生存之所依。概括起来说,六大有六性、五用、六形和六色。按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顺序,六种性质是坚、湿、暖、动、无碍和了别。五种业用是持、摄、熟、长和不障。六种形状是方、圆、三角、半月、团形和杂形。六种颜色是黄、白、赤、黑、青、杂。一切现象都不出这六性、五用、六形、六色。六大的前五大属于物质现象,后一大属于精神现象,六大就是心物二元,由心物合而构成万物,带有鲜明的心物二元论色彩。同时密教又把地、水、火、风、空色法归属于理,识为心法则归属于智,强调色心不二,理智为一,从而又归结于唯心主义了。

六大如何生成宇宙万物呢?密教提出了“六大无碍”说,六大周遍整个宇宙,互具互融,所以为一切现象缘起的本原。六大无碍分为“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两种。异类无碍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互具,即六大中的任何一大互具其他五大。如一地大中,具其他五大,一水大中,也具余五大,其他大也如此。二是各具,即六大各守自性,互不相乱。密教认为,六大相互无碍,彼此涉入,由此而生成万物。也就是说,有一大必有其他五大,一滴水、一抔土也有其他五大,非情识的金石、草木也有识大。由此也可以说,一大中就具有一切现象,无碍一体。还可反过来说,全宇宙任何一处都是地大,或都是水大,乃至都是识大,六大无碍涉入。同类无碍是指彼此的六大相望,无障无碍,相互涉入。比如,此之地大,与彼之地大,无碍涉入。此之水大,与彼之水大,无碍涉入。火、风、空、识也是如此。由此也可说,一地融摄无穷无尽的地,一水融摄无穷无尽的水,火、风、空、识也是如此。再是,此之六大,与彼之六大,也无碍涉入,如众生之六大与佛之六大也是融会无碍的,由此也可以说,众生外无佛,佛外无众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综合异类无碍和同类无碍,可见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至广大众生,再至菩萨、佛,彼此虽有高下、凡圣的区别,粗细、大小的不同,但无一不是六大所成,都是互相涉入、圆融无碍的。

密教还宣称,六大就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是梵文摩诃毗卢舍那如来的意译。“摩诃”是大的意思,“毗卢舍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合称为“大日”。“如来”是佛的称号。

密教认为,大日如来就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是所尊奉的主要对象。这也就是说,六大就是佛身,佛身就是六大。宇宙一切现象都由六大构成,也无非就是大日如来。宇宙间大至山河大地,小至一尘一毛,都具有六大,都以大日如来为体,是大日如来法身的显现。一切国土无非是大日如来所依的密严净土。密教把一切现象归结为佛的显现,这就把佛教缘起理论推进到更加神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