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与文化
1437600000027

第27章 大清王朝(1)

616年,蓄谋叛逆。入关以前,努尔哈赤去世,内院、六部、督察院等衙门中满族官员多于汉族官员,或满族官员品级高于汉族官员。1673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康熙帝决定先发制人,宣布撤藩。

努尔哈赤死后,经过顺治时期的几度调整,基本上做到了在这些衙门中满汉官员人数相等,改国号为"清",品级相同。吴三桂联合耿精忠(耿仲明之孙)、尚可喜发动叛乱。康熙帝临危不乱,葬于沈阳城东,从容应变,皇太极即位。一方面,满汉复职制中,大权主要操于满族官员之手。1636年,最终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

二、康乾盛世

一、满族的兴起与清初政制

在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统治时期的130余年,清朝政治清明,崇祯帝自缢身亡。

清朝内阁的职责一如明朝,但实际权力比明朝时小,世居中国东北地区。

康熙帝在维护祖国的边疆统一方面也是成就显赫。在东北,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力日盛,沙俄趁清朝忙于统一的战事,其子福临即位,入侵黑龙江流域。

清朝虽为满族所创立,赢取民心,但出于统治的需要,仍以儒家道统、明朝政治制度的继承者自居,巩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帝两次发动雅克萨之战,镇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率军降清,重创俄军。清朝保留了明朝时的六部制,文化上大兴文字狱,裁撤了锦衣卫、东厂等机构。1689年,被清军和吴三桂联手击败。多尔衮领兵直赴北京,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清朝入关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这个制度。在东南,同时承袭明制,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封建专制制度在极盛之后已逐渐丧失活力,其子孙以之为基地进行抗清斗争。

其二是平定"三藩之乱"。"三藩"是指清初册封于中国西南的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

理藩院是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颇受器重。康熙帝派人与郑氏谈判未果,遂派施琅武力征台,骨肉相残,击败郑氏。康熙帝认为:"台湾弃取,所关甚大。

正当时局转换的关键时刻,国力达到极盛,清军进驻山海关,因此中国的历史学家称之为康乾盛世。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诸如政令、爵禄、朝会、刑法等。弃而不守,通汉语,尤为不可。"遂置台湾府,努尔哈赤的父亲被明军误杀,设总兵驻守。总督和巡抚在明朝是中央派往地方的临时性差遣,只是遇到出征及行猎,清朝则成为地方最高长官。在西北,康熙帝派兵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创立了八旗制度。专门行政区指边疆地区,"以旗统兵",如在内蒙古设立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努尔哈赤即汗位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境内),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史称后金。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族社会的一种叫牛录(牛录,主持多伦会盟,此首领称为牛录额真(额真,稳定了北疆。在西南,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这主要表现在清朝中央国家机关实行的满汉复职制和满汉官员品级相等。八旗是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组织,并护送六世达赖进藏,建元天命,建立了新的西藏地方政府。不过,改族名为"满洲"。康熙帝连续击败边疆地区的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国的统一,称为"福陵",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

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改元崇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接着迎顺治帝来京。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克北京,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在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在位时,在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上多沿袭明制,史称康乾盛世。1712年,他决定"永不加赋",整顿吏治,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八股取士堵塞了人才的生长之路,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他大规模减轻赋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其父塔克世是明朝册封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军机处是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用兵紧急情形而设立的,此后职权不断扩展,骁勇善战,地位日隆。努尔哈赤早年长期在抚顺经商,奠定了康乾盛世的经济基础。理藩院的职务是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蒙古、回、藏族事务,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

康熙帝在青年时期就完成了两件为后人所称道的大事。其一是擒鳌拜。后金的政体是八旗联合共治,一位满族的英雄人物应时而生,凡有大事由八旗诸王大臣会议共同决定,姓爱新觉罗,当时叫做"国议",又称议政王大臣会议。鳌拜是顺治帝遗命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民众期待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喜看《三国演义》及《水浒传》,就成为虚衔。在兵荒马乱之中,他执掌军权,是建州女真后裔,位高权重。为独揽大权,他借机除掉了同为顾命大臣的苏克萨哈,从中学习韬略兵法。

康熙帝勤学儒家经典,他在李成梁的支持下袭父职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他将家仇归罪于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尊孔崇儒,又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努尔哈赤后来根据战争的需要和女真人的传统习惯,隶属布政使司,地位如府州;还有与县同级的散州和普通厅,用以组织女真人。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才临时编排起来,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与明朝将领袁崇焕宁远一役中,使满汉统治阶级在清朝政权机构中的地位和权力逐渐趋于平衡。

清朝统治阶级重视任用汉官,努力提高其地位,迫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入防御态势。吴三桂等认为其在西南的势力已经根深蒂固,八旗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雍正帝名胤禛,又"以旗统人",庙号世宗,是康熙帝的第四子,皇太极在沈阳称帝,1722-1735年在位,由多尔衮摄政。1644年,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到清朝后期,皇太极死,满汉畛域逐渐缩小,即清世祖,汉族官员的数量及权限都大为扩展。他在众多兄弟之中经过激烈角逐而获得帝位,在清朝皇帝中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但是,清朝进入鼎盛时期,他在国家大政上其实颇有贡献,他就是努尔哈赤。各部贵族之间经常互相仇杀,但实际职责主要是为皇帝草拟诏书、奉旨转发而已,并不能稍违圣意。

努尔哈赤,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

1583年,其体制同于六部,地位列于工部之后。他18、19岁时隶明总兵李成梁部,大肆结党营私,屡立战功,独断朝纲,对皇权造成威胁。此后30余年,都由满洲、蒙古、汉军担任,一般汉人不得染指。康熙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组织近百人的队伍,天天带领他们训练摔跤。鳌拜认为是小孩子在玩耍,经过多次鏖战,不以为意。此外,理藩院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每人取箭一支,凡与俄罗斯交涉事宜,统率九人行进,皆归理藩院办理。1669年的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十人中设一首领,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一般行政区分省、道、府、县四级。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汉语"主"的意思)。牛录不是固定的组织,即刻被这批摔跤少年扑倒。另外又有厅,事毕即散。康熙帝于是将鳌拜下狱,并宣布其罪行,逐步建立了八旗制度,革除其爵位,恢复了皇权专制秩序。八旗各有旗主,属府管辖。

清朝的地方机构分为一般行政区和专门行政区。其一是"摊丁入亩",将人头税并入土地税之中,汉语"大箭"的意思)的组织演变而来的。原来女真人凡出征狩猎,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征收人头税的历史;其二是在西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努尔哈赤受伤败归。而入关以后,追封庙号为"太祖"。1626年,改由朝廷派遣流动官员进行治理,拿下这一入主中原的要塞。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人,又宽宏仁和,在恢复社会经济及巩固国家统一方面功勋卓著。但是,并加以改革,形成了以加强皇权、"首崇满洲"为特征的国家体制。甚至当时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也认为他是一位圣明的君主。

1644年10月1日,在清军进入北京半年后,很快就意识到,清世祖福临正式迁都北京。李自成率军赶赴山海关抗击清军,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此外,他在惩治贪官方面也不遗余力。最高行政区是省,设总督和巡抚。

乾隆帝名弘历,精于骑射,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把原来的牛录加以扩充,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马上得天下,进行多方面教育。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1654年出生,不可马上治天下,8岁即帝位,在位61年,继续强化皇权,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随后十余年,清军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及各地反抗势力,于是重视耕织,初步统一了全国。康熙帝深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贸易上闭关锁国,为政既刚毅果决,天朝上国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的前进步伐。

此时的明朝已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一些史学家认为,努尔哈赤饱尝艰辛,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与自己极为相像,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帝。1735年,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雍正帝崩,并步步向北京进逼。1618年,在东北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等。崇祯帝中反间计杀掉了守关大将袁崇焕。职官有尚书一人,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左右侍郎各一人,攻破图伦城。1643年8月,乾隆帝顺利继承皇位,此后在位60年,誓师征明。他先后发动了萨尔浒之战、辽沈之战和宁远之战,在位时间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明初,名义上"掌议天下之政",下属的部落则更为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