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1438000000005

第5章 Ⅲ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1)

哲学家都是一些大孩子

我再说一遍,哲学家都是一些大孩子,因为他们童心未泯,几乎终生都保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又都是些很成熟的大人,因为他们大都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比一般大人还要多的知识。不止于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像孩子一样爱智慧,而且像阅历丰富的老人一样有智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写下这么一句诗:“我像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像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我以为这句诗很可以作为真正的哲学家的写照。泰戈尔自己就是一位很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

然而,除了上述的共同点以外,哲学家们相互之间的千差万别就跟普通人之间的千差万别没什么两样了。他们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潇洒,有的拘谨,有的机敏,有的刻板,有的慷慨,有的吝啬,甚至有的高尚,有的卑鄙……总而言之,在为人处世上你很难把他们划归一个类型。

至于讲到哲学家们的生平经历,一般就比较平淡无奇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思想,惊涛骇浪都发生在思想历程之中,生活中遭遇的事件与变化自然就会比较少。著名哲学家康德甚至说:“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

泰勒斯的名言

“每本哲学史教科书所提到的第一件事都是哲学始于泰勒斯。”当然,这里指的是西方哲学史,这句话就是从一个名叫罗素的英国哲学家所写的《西方哲学史》一书中引出来的。

泰勒斯是古希腊的米利都人,米利都在当时是一座繁荣的商业城市,位于小亚细亚,濒临地中海。泰勒斯出生和去世的年月离我们太久远,所以人们很难准确地说出来。但人们知道他曾预言过一次日食,而那次日食(据天文学家推算)发生在公元前585年,由此可以认定他的活动大致是在那一时期。

泰勒斯是古希腊著名的“七贤”之一,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得到这种称号的人。据说有一次人们用渔网打捞到一只三脚鼎,决定把它献给当时希腊最有智慧的人,结果一致同意献给了泰勒斯。古希腊“七贤”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句流传于世的名言,泰勒斯的那一句是:“水是最好的。”我想,他这样说是因为他长年生活在海边的缘故。我自己是在山区长大的,从小就对海抱有一种向往之情。少年时期有一位朋友得到一次去海边的机会,当时就很让我羡慕。不想他从海边寄来的信中却说:“我道海是什么,海原来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水。”后来我自己也有机会去看过海,在海边竟同时想起泰勒斯的名言与我那位朋友的“傻话”。刹那间我觉得我已理解了泰勒斯。你想,那样常见、那样简单的东西(水)居然能汇聚成那样伟大的景象,你还能不说它“是最好的”?再想一下,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着,而人体的构成成分中有80%左右是水,你还能认为泰勒斯这句话没有道理?

其实,泰勒斯说这话是出于他对世界的一种看法,他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话的意思是说,万物都是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而最终又会复归于水。或者说,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按我们前面的说法就是,水是万物的“本来样子”。他有这种看法,显然是由于他观察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前面提到的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一书中这样评论:“这种说法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假说,而且绝不是愚蠢的假说。20年以前,人们所接受的观点是:万物是由氢构成的,水有三分之二是氢。”罗素写《西方哲学史》的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说,直至20世纪初,人们的看法距泰勒斯的看法仍并不太远。另一位叫黑格尔的德国哲学家则评论说:“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的。”我想,黑格尔的意思是说,泰勒斯这句话表明了泰勒斯已开始提出哲学问题,即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非常博学的人,他研究的许多学问(如天文学、几何学、物理学、航海学和工程学等等)在今天已划归科学。但在古代,科学与哲学并没有被严格区分开来,都属于“爱智慧”,也就是在哲学名下。不过,把泰勒斯看成第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看成第一个科学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显然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在所有这些学问背后,他还想追寻更为根本的东西。另一位古希腊的哲学家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关于泰勒斯的故事:

人们指责他的贫困,认为这就说明了哲学是无用的。据这个故事说,他因为精通天象,所以还在冬天的时候就知道来年的橄榄会有一场大丰收,于是他以拿出自己的一点钱作为租用丘斯和米利都的全部橄榄榨油器的押金。由于当时没有人跟他争价,他的租价是很低的。到了收获的季节,突然间需要许多榨油器,他就恣意地抬高价格,于是赚了一大笔钱。这样他就向世界证明了,只要哲学家们愿意,就很容易发财致富,但是他们的雄心却是属于另外的一种。

那么,泰勒斯的“雄心”到底是怎样的呢?“去寻求唯一智慧的事物吧!去挑取唯一优美的东西吧!”泰勒斯用这样的话表明了哲学家的态度。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毫无疑问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他一辈子生活在古希腊最伟大的城邦——雅典。他生于公元前470年前后,肯定死于公元前399年。就因为他的死,公元前399年成了一个人们永久纪念的年份。

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雄辩的人,他的一生都是在辩论中度过的。他从不著书立说,只是在雅典街头聚集起一帮爱智慧的青年人,探讨“天上地下”的各种问题。有时候还会拦住过往的行人,提出问题,展开辩论。据说他也常常会独自站在街头沉思,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他的妻子桑蒂普觉得他简直就像个游手好闲之辈,因而时常对他大发雷霆。这使得他的妻子也成了历史名人,以至于桑蒂普(Xanthippe)这个名字在西语中竟与“悍妇”一词同义。苏格拉底好像对他的妻子也抱定了一种哲学家的宽容态度,有一回他的妻子一边叫骂一边将一盆水泼在他头上,他却慢条斯理地说:“我说嘛,桑蒂普一打雷,天就要下雨。”

桑蒂普哪里知道,她的丈夫用他自己的辩论为西方哲学开创了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有哲学家说过:“也许我们可以把‘哲学’定义为用柏拉图的方法所可能追求到的全部探讨的总和。”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其方法是直接从苏格拉底那里继承下来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苏格拉底,大部分是出于柏拉图的记载。

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无非是无拘无束的辩论或讨论。参与辩论或讨论的人不必有任何顾虑(不因为对方是你的老师、长辈或上司什么的就不愿或不敢有话直说),而只遵从一条原则,那就是谈话必须有逻辑性。你不要被“逻辑”两个字给唬住,它的意思无非是要你说话不能前言不搭后语。比如说,你的老师要求你每天晚上按时睡觉,却又经常布置了多得你不做到深夜就做不完的作业,并且说:“做不完就别睡觉!”如果你不害怕,也就是可以和老师无拘无束地谈话的话,你就会质问:“那我怎么可能按时睡觉呢?”老师如果不用发脾气来作掩护,他就肯定无话可答,因为他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发出了两道互相矛盾的指令。实际上,你在生活中会经常运用逻辑,只要谈话的确是无拘无束的。要是你喜欢玩电脑,就更容易明白逻辑是什么意思。电脑是最讲求逻辑的,不合逻辑的指令它总会拒不执行。

这样来看,苏格拉底的方法就确实不难懂。用通常的话说,它不过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辩论双方谁也不压制谁,谁也不胡搅蛮缠,(比如耍无赖说:“我偏要这么说,你能把我怎么样?”)辩论就有可能顺理成章(也就是符合逻辑)地深入下去。这大概就是苏格拉底之方法的要点所在。为了让你更清楚一些,我可以试着模仿苏格拉底的风格编写一段对话。我假设它发生在能无拘无束地进行讨论的一个学生与一个老师之间。

老师:同学们,你们应该爱护动物。

学生:老师,老鼠是不是动物?

老师:是。

学生:那我们为什么要消灭老鼠呢?

老师:我说的是,你们应该爱护好的动物。

学生:什么样的动物才是好动物呢?

老师: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就是好动物。

学生:猪和羊是不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呢?可我们为什么要杀死它们?还有,老虎是会吃人的,为什么现在又要保护它们呢?

…………

接下来你可以想象,老师必须向学生解释什么叫对人类有益和有害,而学生还可以继续追问,讨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这样的讨论不一定会得到一个最终的结论,却可以把我们平时没有好好想过的许多问题加以澄清,使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再那么笼统和似是而非。苏格拉底使用这样一种方法逼使对手自己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让他自己得出结论。所以,人们常说他的方法很像一种“接生术”。

我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呢?因为他所倡导的无拘无束的讨论不仅对于哲学,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都太重要了。这其中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只服从真理”的精神,而真理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才能获得。苏格拉底的一生都表现这种精神。他不接受任何人的强迫,也从来不强迫任何人。他的这种精神对后来的哲学家和其他一些人影响很大。在他之后有一位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就说过:“我爱我的老师,可是我更爱真理。”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秉承苏格拉底的这种精神,哲学将不成其为哲学,人类思想也将不成其为人类思想。

苏格拉底是怎样表现这种精神的?除了终其一生都在进行自由辩论以外,他更用自己的死为这种精作出了见证。苏格拉底是被当时的雅典城邦开庭审判处死的。法庭加给他的罪名是:“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换句话说,他的罪名就在于他坚持并教导别人要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天上地下”的任何问题。在法庭上,他为自己作了辩护,然后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去死”。为什么说“去死”是他自己的选择?因为:按照当时雅典城邦的法律,他本来可以自己提出一种法庭认为适宜的处罚(代替死刑),可是他提出来的却是处以30个米尼的罚金。这笔罚金数量太小,以至于法庭大为恼怒,更加坚决地判了他死刑。他无疑已预见到这种结果,但并不想以看来是承认自己有罪的让步来避免死刑。读过他的辩护词就不难理解他的这一选择。他在辩护词中说,探讨自己和探讨别人是他的天职,他当过兵,懂得什么叫忠于职守,放弃职守就无异于做了逃兵。如果以不再继续他以往所做的那种思考为条件而允许他活命,他就宁愿选择死。他还说:“只要还有生命和力量,我就决不停止实践哲学和教导哲学,并劝勉我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当法庭宣判了他的死刑之后,他又发表了最后一次讲话,表明了自己对死亡的安详态度。他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

接下来是死刑的执行,法庭决定让苏格拉底饮鸩(毒酒)而死。苏格拉底的朋友们来到牢房,给他带来了一条易如反掌的脱身之计,但被他拒绝了。“振作起来,”他对陷于悲痛中的朋友们说,“告诉人们,你们掩埋的只是我的尸体。”说完这句话后——还是让我们来听柏拉图把这个故事讲完吧。

说完这句话后,他站起身来,叫我们稍候,就和克里同一块儿走进浴室去了。我们一边等候,一边说着话,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像一位我们正在失去的父亲,而我们就要作为孤儿去度过自己的余生了……太阳落山的时刻临近了,他在里面已经待了很长时间。终于,他出来了,又和我们坐在一起……大家只是相对无言。很快,狱卒走了进来,站在他的身边,说道:“苏格拉底,在所有来过这里的人当中,您要算最高尚、最温和、最善良的一个了。我每次服从当局的命令,吩咐其他犯人服毒,他们就像发了疯似的把我骂个狗血淋头,您是不会和他们一般见识的。其实我明白您不会生我的气,因为您知道错在他人,不在我。我这就向您告别,死生有命,请您尽量想开点。我这份差事,您是知道的。”说罢,只见他眼泪夺眶而出,转身出去了。

苏格拉底望着他说:“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听您的吩咐。”然后他转过身来对我们说:“这个人多可爱呀,这些天来,他没少来看我……看看刚才他向我表示遗憾时是多么慷慨吧。我们必须按照他的吩咐行事。克里同,看看鸩酒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就绪,就叫人端来。”

“可太阳还在山头上呢,”克里同说,“许多人都是一拖再拖,就是在宣布叫他们就死之后,他们也要大吃大喝,寻欢作乐一通才肯罢休。您又何必这么忙,还有的是时间哩。”

苏格拉底回答说:“是的,克里同,你说的那些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们认为通过拖延可以有所得。不过我不这样做也是对的,因为我不认为晚死一会儿自己就能得到什么。我吝惜和挽救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要是那么做,我只能感到自己可笑。请按照我的话去做吧。不要拒绝我。”

听见这话,克里同朝仆人做了个手势。仆人走进内室,过了一会儿,便和端着一杯毒鸩的狱卒出来了。苏格拉底说:“您,我的好朋友,是有经验的,就请教教我这事儿该怎么进行吧。”狱卒回答说:“您只要来回走动,等到走不动了,再躺下来,那时毒性就发作了。”说着,他把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轻松自如、温文尔雅地接过杯子,毫无惧色地说:“您说我可以用这杯酒来祭奠神灵吗?能还是不能?”狱卒回答说:“我们就准备了这么多,苏格拉底,再也没有了。”“我明白了,”他说,“不过我可以而且必须祈求众神保佑我在去另一个世界的旅途中一路平安——但愿我的祈求能得到满足。”说完,他把杯子举到唇边,高高兴兴地将毒鸩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