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439000000039

第39章 儒家 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3)

梁发曾说:"盖吾等之救如今比初信之际已越近。夜已退,日将到矣。"(《劝世良言》卷五,《〈圣经〉杂论·罗马篇》第十三章全旨。)洪秀全在感叹古代的大同世界"于今尚何望哉"之时,也因对"上帝"的发现而兴奋地说:"于今夜退而日升矣!"(《原道醒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92页。)希望世人"跳出邪魔之鬼门,循行上帝之真道,时凛天威,力遵天诫,相与淑身淑世,相与正己正人",以达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原道醒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92页。)。梁发说的"夜退日升",是指个人因"道德"完善而得救,而洪秀全说的"夜退日升"则是指由"正己正人"进而实现一个"公平正直之世",这是明显的不同。洪秀全后来所以能成为农民革命领导人,从个人因素来说,这正是一个重要的内在根据。1981年第1章 太平天国的"天"和"上帝"太平天国以"天"称呼"上帝"和作为与"上帝"意义相同的词,是频繁的,一贯的。他们也用"皇天"、"天公"等词称"上帝",不过次数较少。

"天"之作为"上帝"的同义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洪秀全之所以以"天"称他信奉的"上帝",必然从中受到启发。(参见本书《儒家、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太平天国对上帝的称谓及其来文。)还需要指出的是,《劝世良言》虽然没有说"天"就是"上帝",但在行文论述中多次以"天"字等同于"神天上帝",如说人之灵性"自天而出",救世真经圣理"原出于天",人行悖逆之事为"获罪于天"、抗违"天之奥旨",上帝火烧所多马、我摩拉两城恶人为"天刑罚于恶人"等等。这对洪秀全也有影响,他写的《原道救世歌》第一句"道之大原出于天",不仅来自董仲舒,而且显然也来自梁发。

太平天国比梁发在更明确的意义上以"天"为"上帝"。在很多文献中,他们以"天"和"上帝"两词互换使用。如:

他们认为,"远而番国是皇上帝生养保佑,近而中国亦然"( 《原道醒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92页。),即中外人等都是上帝生养的。与此同时,他们也说"天生天养和为贵"( 《原道醒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92页。),"救一切天生天养"( 颁行诏书·救一切天生天养檄》,见《太平天国》,第1册,164页。)等等,这里的"天"自然就是指"上帝"。

他们认为,天地山水人物和水火草木金铁都是上帝造的,同时又说"五行万物天造化"( 《原道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87页。),这后一个"天"自然也是指"上帝"。

他们说洪秀全是"上帝"差遣下凡作真主的,同时也说"天遣我主为天王"( 《太平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244页。),这个 "天"也是指"上帝"。

太平天国以"天"为"上帝"的确定性,最明显地表现在"上帝"附体于杨秀清时说的一句话:"天就是我。"(《天父下凡诏书一》,见《太平天国》,第1册,11页。)

太平天国也广泛地以"天"作为形容词使用,如天恩、天条、天国、天朝、天京、天兵天将等等,这里的"天",大体上也都是指"上帝"。

但"天"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是极为活跃的,它除了有主宰神的意义外,还有其他许多含义。因而太平天国的"天",其实际意义有时并不是指"上帝"。或者说,他们主观上要以"天"来代表"上帝",但在使用"天"字的过程中却表达了另外一种意义。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地反映出中国的传统观念对他们的潜在影响。

如太平天国以"皇天"称"上帝",以"大而无外谓之皇"来解释。"皇天",意为"大天",相当于 《劝世良言》所说的 "大主"。但"皇天"一词在《尚书》许多篇章中虽然也指为"天",即指为一位主宰神,但在中国其他文献上和民间,更常与"后土"合用,称"皇天后土",以指天地。(如《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天地是中国人过去崇拜的对象,还具有代表阴阳的神秘色彩,被视为万物之始源。拜天地会诗中就有"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之句。这种观念与基督教、与太平天国宗教是不合的。因基督教以"上帝"为创造者,作为物质的天地是被造之物。太平天国宣传拜天祭天,其原意也是拜祭作为"上帝"之"天",作为唯一主宰之"天";他们明确反对拜地祭地(洪秀全在《原道觉世训》中批判汉宣帝"祠后土",以为是从秦始皇开端的背叛"上帝"的行为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与天地会思想的差异。),反对"天地"并列,反对以"天地"和以"皇天后土"称"上帝"(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所作而由太平天国旨准颁行的《天理要论》说:"天地有形得见,有穷有尽,上帝在天中,无始无终,不升天者不得见之。……

天地乃受造之物,所造之者上帝也。可见天地与上帝不同,故以天地称上帝,又大错也。

皇天后土以称上帝,亦未尽善。因皇及后指男女双辰(神),然上帝独一真神,无数目之算,无男女之分,所以此名切不可用也。")。但由于他们以"皇天"称"上帝",而"皇天后土"和"天地"并列的观念在中国民间根深蒂固,因而他们有时也不自觉地以"天地"为"上帝",事实上背离了教义。(《贬妖穴为罪隶论》秦子诒论文:"且天地之所生者为人,而异乎人则为妖。"

(《太平天国》,第1册,293页))

太平天国以"天"为上帝的同时又发挥"天"作为主宰神以外的意义,最明显地表现于洪秀全、秦日纲等的一篇关于颂赞"上帝"、基督和列王的文献中。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十一月洪秀全以杨秀清为圣神风、劝慰师后,下诏旨说,他以前上高天(指1837年的梦幻)之时,上帝告诉他,他和杨秀清等各王,"皆系天父派定,上应天象,凡属万国人民,均宜赞颂,以报天恩"。于是顶天侯秦日纲等乃上颂说:"天父天兄亲命我主降凡救世,暨东王列王辅佐朝纲。其奉命降生,悉本乎天象。天父天兄主宰乎上,我主天王及列王承命宰治于下。恭维我主天王是日光之照临,万方普察,我东王列王是风云雨雷电光之敷布,化洽群生。"他们遵旨撰写的赞美词如下:

赞美上帝为天圣父是爷独一真神

赞美天兄为救世主是圣主舍命代人

赞美东王为圣神风是圣灵赎病救人

赞美西王为雨师是高天贵人

赞美南王为云师是高天正人

赞美北王为雷师是高天仁人

赞美翼王为电师是高天义人(《秦日纲等颂赞》,见《太平天国史料》,136~137页。)

赞美词遗漏了洪秀全本人。洪秀全早已被称为"日"( 《天父下凡诏书一》:"今天父皇上帝在此,尔主天王日头又在此。"(《太平第1册,12页)),这一篇赞颂词则是全面地提出洪秀全等"上应天象"的问题,以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秦日纲、胡以晃封王后,又分别为霜、露),与天父天兄同为颂赞对象,这与基督教的观念是完全不同的。基督教经典上也常提到"天",但其实际意义是指天体,是指日月星辰。基督教以为这些都是"上帝"所创造和指挥的,并不以之为神,并且批判崇拜这些天象是崇拜异神。(参见《旧约全书·耶利米书》第十章第二节、《列王纪下》第十七章第十七节,第二十三章第五节。参考《圣经百科全书》文艺部天文学、观星术。)但在中国古代,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是崇拜天的具体化和补充。《周礼》规定大宗伯之职掌有"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周礼注疏》卷十八。)。对这一礼法如何具体解释,古来的注疏家众说纷纭。撇开各种烦琐的问题,它的大意只是说,礼官要祭天祭上帝,同时要祭日月星辰和其他一些星宿。这对于以"天"为上帝的洪秀全之所以同时又崇拜各种天象,是一种思想上的渊源。在中国古代,天象又被认为同人事有密切的关系。所谓"天垂象,见吉凶"( 《周易正义》卷七。),古代的学术家、政治家总是把天象和它的变化同人事联系起来,到了董仲舒而发展成为较完备的天人感应学说。中国古代的学术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了占星术,各种天象被认为在人事上各有所主,如"日者天子之象",代表世上一切阳的方面,为"众阳之精";"月者天地之阴",是臣、子、妇、弟等的代表,又特指为女主或帝后。这样就有所谓梦日入怀、梦月入怀以为人君后妃兆头的说法,更有所谓本命星、文曲星、武曲星和其他星宿下凡这些民间迷信的流行。洪秀全从以"天"为"上帝"开始,到以自己和杨秀清等上应日风雷电等天象,到后来进一步称太平天国的"天兵天将"是"星宿降世为人"( 《钦定旧前遗诏圣书批解·马太传福音书卷一》第二十四章、《圣人约翰天启之传》第六章,见《太平天国史料》,78、86页。),都可以使我们看到他头脑中的上帝耶和华,是如何地与中国的文化和宗教迷信相结合的了。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