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439000000051

第51章 太平天国"上帝"的大家庭和小家庭(1)

太平天国以上帝为天地人万物的创造者,由此引申出人人是上帝子女和天下一家的理论。同时,太平天国又以洪秀全等为上帝的儿子,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为上帝的孙子,由此,上帝又有一个以他们父子公孙为主的小家庭。天下一家的大家庭和父子公孙的小家庭,互相交织和矛盾,包含着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这里试对太平天国两种"上帝家庭"的理论和事实作一些考证分析。

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兄弟姐妹,洪秀全的这一思想早在接受梁发的宗教宣传和追索拯世救民的真理时就已提出。洪秀全相信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提供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开垦田亩有赖于上帝所造的地,身有所穿有赖于上帝所造的桑、麻,口有所食有赖于上帝所造的禾麦菽豆鱼虾牲畜,运用器械有赖于上帝所造的草木金铁,收成庄稼有赖于上帝出日降雨。不仅如此,人本身也是上帝造出来的,这在外国基督教《圣经》中就是上帝造出亚当、夏娃的神话,洪秀全后来把外国的亚当和中国的盘古氏相结合,称上帝所造的初人为"坦盘",这以后才有生生不已的人类。

上帝不仅创造了人的始祖,而且还给予了每个人以灵魂。基督教的一些神学家把动物分为身、魂、灵三方面,认为灵是人所独有的。太平天国宗教不区别灵和魂,统以灵魂称之,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生身之父母,而人的灵魂都是上帝所赐,都是禀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这就是洪秀全所说的"灵魂皆从天上来"。这样,上帝不仅创造了初人,创造了所有人的始祖,而且同一切世代的所有人都有灵魂的生育关系。为此,太平天国创造了魂父、魂爷的名词以称上帝。魂父、魂爷是比生身父母更为重要的,因为人只有有了灵魂,才得以区别万物,成为万物之灵。(洪秀全曾说"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为灵",这曾被认为是一种"醒"、"人的发现"的思想。其实,洪秀全说人为贵、人为灵,是因为人是上帝之子此,洪仁玕后来有更明确的解释:"若夫人为天地间之一类耳,大不过于牛象,力虎狮……人之贵于万物,灵于万物,能制万物,用万物,食万物,器使万物,皆天宝贝灵魂所能然也。否则安知不为万物所服食器使乎?"见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太平天国又因灵魂是人独有的,是在天上的,不能与地狱中的鬼有任何关系,所以又特创了""字以代 "魂"。

这就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关于"天下一家"的理论基础。洪秀全说:

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何也?自人肉身论,各有父母姓氏,似有此疆彼界之分,而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亦未始不同;若自人灵魂论,其各灵魂从何以生?从何以出?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原道觉世训》,见《太平天国》,第1册,92~93页。)

人的灵魂既然都是上帝以生以出,自然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兄弟姐妹。但由于魔鬼的诱惑,人们久已忘记了自己和上帝的这种父子关系,忘记了人们之间的兄弟姐妹关系。应该追寻水之源、木之本,认识"上帝原来是老亲",这样才能造成一个太平世界。

洪秀全在起义以前积极向人们宣传这个道理,当他们进而发动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战争以后,也很明确地向人民宣传人人都是上帝的子女。以杨秀清、萧朝贵名义发布的檄文说:

尔等尽是上帝子女,尔等知否?本军师实情谕尔等:尔等肉身是尔凡肉父母所生,尔等灵是上帝所生。上帝是本军师亲爷,亦是尔等亲爷,又亦是天下万国人民亲爷。此所以古语云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也。(《救一切天生天养及一切中国人民谕》,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108~109)太平天国宗教中上帝和世人构成的这种家庭关系,就是他们称上帝为"天父"的主要含义。太平天国的"天父",同西方基督教的"天父"意义不完全一样。西方基督教以上帝为父,据认为是由于上帝对人类的慈爱,上帝与人类各个人如父母之于子女,精神上感情上息息相通,因而称为"天父",这是一种拟人化的联系。而太平天国的天父观,如上所述,是以上帝创造人、生养人的理论为基础的,"天父"之与世人有着相当于父亲生育儿女的血统联系。所以太平天国的"天父",是有着具体意义的父,是大家庭的家长。

家长有严肃的家规,这就是上帝的圣诫,即太平天国的十大天条。家规的前四条,即"崇拜皇上帝"、"不好拜邪神"、"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都是关于子女和家长的关系,要求子女绝对地尊崇他、孝敬他。第五条以下各条,即"孝顺父母"、"不好杀人害人"、"不好奸邪淫乱"、"不好偷窃劫抢"、"不好讲谎话"、"不好起贪心",都是对上帝子女之间相互关系的要求。上帝是一位严父,对于子女之不守家规而坚执不改的,就不认他们为子女,要罚入地狱;但上帝也是慈爱的,他看到很多子女受魔鬼之惑走入歧途,就割舍了自己的长子耶稣为他们捐命赎罪,子女按照家规办的,就可以得到他的恩爱看顾。

上帝大家庭的发现,是太平天国向往的大同世界的基础。既然普天下人,包括身为军师的东、西王都是上帝子女,都是兄弟姐妹,互相间就不应该有"此疆彼界之私",起"尔吞我并之念",而是应该有无相恤、患难相救。洪秀全说:"他人有难尔救他,尔若有难天救尔。见人灾痛(病)同己病,见人饥寒同自饥。""人有灾难同体恤,莫学愚人彼此分。"(《天父诗》一百零五、《醒世文》,见《太平天国》,第2册,448、505页。)这些都是从人人是兄弟姐妹的关系而提出的要求。太平天国很有力地发挥过上帝子女之间的伦理准则。他们说:

即以凡情而论,各有父母,不能无同姓异姓之分;各有室家,不能无此疆彼界之别。要知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其原未始不同。我们蒙天父生养以来,异体同形,异地同气,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今者深沐天恩,共成一家,兄弟姊妹,皆是同胞,共一魂爷所生,何分尔我!何分异同!有衣同衣,有食同食;凡有灾病,必要延医调治,提理汤药;若有孤子孤女以及年岁衰迈者,更宜小心看待,与其盥浴身体,洗换衣服,斯不失休戚与共、疴痒相关之义。盖安老怜幼恤孤,皆出自东王体天父好生之心,天王胞与之量,是以恩及下民,无微不至也。(《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82~383页。)这里谈到了在上帝的子女之间要衣食与共,扶持灾病老幼。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他们从上帝大家庭的观念中推演出人无私财、田产均耕的社会经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说: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

所有的产业都应该交给大家庭的家长,由他分配运用,以使所有子女都能吃饱穿暖。1854年6月访问天京的英国人询问太平天国是否规定了共同占有土地、房屋和其他财产,他们答复说:"田产均耕一事是也。人人皆是上帝所生,人人皆当同享天福,故所谓天下一家也。"(《麦华陀等1854年6月访问天京文件辑录》,见《太平天国史译丛》,第1辑)这是更加明确地把"田产均耕"看做"天下一家"的应有之义。田产均耕的理想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现实要求。但在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中,它却渊源于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人人的灵魂都是上帝所生这一宗教教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上帝大家庭"的观念在政治伦理方面的价值。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在谈论"上帝大家庭"时,常常提到"胞与"一词。这出自北宋哲学家张载。张载认为天地是人类的父母,所有人都是亲兄弟,其他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所以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这就是所谓"民胞物与"的思想。

这一思想与太平天国的上帝大家庭观念基本吻合。洪秀全很欣赏张载的话,他在《原道觉世训》中论证为什么"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后说:"此圣人所以天下一家,时廑民吾同胞之怀而不忍一日忘天下。"杨秀清、萧朝贵告诉人民说:"本军师体上帝好生之德,恫在抱;行仁义之师,胞与为怀。"(《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108页。)杨秀清答复英国人的诰谕,称洪秀全"奉天行道,凡事秉乎至公,视天下一家,胞与为怀"( 《麦华陀等1854年6月访问天京文件辑录》,见《太平天国史译丛》,第1辑。),如此等等。"民胞物与",的确构成了太平天国思想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常用的词。(洪仁玕供词别录(萧一山《清代通史》引录)说:"乾吾父也,坤吾母也,故称天父。"按"乾父坤母"之说见于张载《正蒙·乾称》。)

张载是一位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民胞物与"是应予积极评价的对人民表示同情的思想。他认为,既然人们都是亲兄弟,所以应该尊高年,慈孤幼,帮助有困难的人,"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 张载:《正蒙·乾称》。)。他还主张实行井田,"以天下之土,棋画分布,人受一方,养民之本也。"(陈伯瀛:《中国田制丛考》,14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但张载并不认为"亲兄弟"之间的政治地位是平等的。他说:"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张载:《正蒙·乾称》。)宗子对于庶子,当然有着优越的地位。

很相似的是,在太平天国上帝的大家庭中,子女也是分类分等的。如同张载把大君称为父母之宗子一样,太平天国上帝的大家庭中,君长被认为是家长的长子、能子,庶民被称为愚子,善正即善人,正人,是肖子,强暴是顽子。(参见《天条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73页。)这种分类,有的是品性之差异,有的是政治地位之不同;政治地位的高下又决定了才能的优劣,君长、庶民之被称为能子、愚子,就是这样。

这是太平天国对上帝子女的直接分类。他们还间接地表述过上帝子女的各种差别。例如,在大家庭中,"其后来归从者"即大部分庶民、愚子,由"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而另一些"功勋等臣",则"世食天禄","子子孙孙,得袭官员"。在这些"功勋等臣"中间,等差也是很严密的,连其子女也有不同的地位:王的长子是管理世间的,故称"世子",王的女儿贵如金,故称为"金";其他人的子女分称公子、将子、玉、雪等,界限很分明。(参见《天朝田亩制度》、《太平救世歌》、《太平礼制》。)曾国藩攻击太平天国,曾从这个"大家庭"做文章,说:"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姐妹也。"说这是"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三,《讨粤匪檄》。),这是对太平天国思想和制度的歪曲。太平天国固然以上帝为天父,人人为兄弟姐妹,但这只是在人的灵魂是上帝所生的意义上构成一个大家庭,并不否定人间的家庭人伦和君臣之道;相反,他们对这些人伦纲常极为重视。太平天国称人的父母为肉父母、肉亲、血亲,以区别于灵魂所自生的天父。洪秀全在提出上帝大家庭这一观念的同时,也突出了孝顺父母的重要,说:"父兮生我母鞠我,长育劬劳无能名。恩极昊天难答报,如何孝养竭忠诚。"(《原道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88页。)太平天国的许多文件都强调孝敬肉亲,把它列为十大天条的第五款,提到与孝敬天父等同的地位。

对于由肉亲关系而产生的其他家庭关系,太平天国也极为重视。太平天国最早刊刻的书籍之一《幼学诗》全面规定了家庭中各种人相处的规范,有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兄道、弟道、姐道、妹道、夫道、妻道、嫂道、婶道、男道、女道等项。它们要求"家庭亲骨肉"之间和睦相处,以求上帝降福;但和睦相处的基础是各人摆正自己的地位,即父母兄弟夫妻等等按照当时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各就各位。如以夫妻之道为例,"夫道本于刚,爱妻要有方。河东狮子吼,切莫胆惊慌","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牝鸡若司晨,自求家道苦"。夫妻双方虽然都是上帝的子女,是兄弟姐妹,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关系是并不违背"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的。

根据上帝大家庭的观念,太平天国的君相兵卒都是上帝子女,所以他们的确都以兄弟姐妹相称。但另一方面,君相兵卒在实际生活中也各有自己的地位,有严格的互相关系之道。《幼学诗》中关于这方面的有三条:朝廷、君道、臣道。其中规定,"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王独操威柄,谗邪遁九渊","伊周堪作式,秉正辅朝纲"。就是要在一个专制而英明的君主领导下做到君明臣良。对于兵民人等,也各有不同的义务。官兵之间,"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上不可以贵凌贱,下不可以卑逾尊";官民之间,"为官头顶守官箴,秉公正直奉法行","为民务宜守本份……纳款当差凛遵行"( 《醒世文》,见《太平天国》,第2册,504、505页;《佐天侯陈承告官员兵遵定制晓谕》,见《太平天国文书汇编》,90页。)。

归结太平天国关于家庭的、朝廷的这些实际伦理关系,它们十分确切地表现于洪秀全说过的一句话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见《太平天国》,第2册,515页。)

把太平天国的一些思想、制度同他们的"上帝大家庭"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这个大家庭内部实际上没有平等的关系。家长和子女自然是不平等的,上帝和它在人间的代表的意志是无上的命令:它对于所有子女都有生死祸福的大权。子女之间也是不平等的,这在上文已有所叙述和分析。这些官官之间、官民之间的差异,包括"世食天禄"者和"耕田奉上"者的差异,并不只是职业、职务的高低,而是身份地位的不同阶梯。

但这个大家庭也有平等的一面。既然所有人,包括君王、大臣的灵魂都是上帝所生,他们的灵魂就都是平等的,都有升入天堂或沉沦地狱的平等机会,这就是所谓"原罪的平等"。恩格斯说过,基督教除了原罪的平等以外,至多只在开始时还承认过上帝选民的平等。(参见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445页。)太平天国宗教没有明确的"选民"观念,虽然洪秀全偶尔使用过"选民"一词。太平天国以上帝为天下凡间大共之父,所以称东、西洋人都是"同家人",但又把上帝主要看做中国人的上帝,凡属"华夏"都是上帝之子女。在这样范围的大家庭内,固然存在等差、阶梯,但在其中的大部分,即"耕田奉上"者中间,却都可得到人人饱暖的允诺,获得一份同样的财产,即"田产均耕"。如果这也是"平等",那么,这种范围内的"平等",是与全体范围内的不平等联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