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川江号子
1450200000008

第8章 川江号子(1)

水木亚丁

川江号子是我国长江流域文明的一朵艳丽的奇葩,是我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是四川盆地长江及其支流各河道船工号子的总称。其历史极为悠久,在我国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川江号子是这里的人们在水运和舟楫活动中产生的巴蜀地域古老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已经被列为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川江号子,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它以高亢激越、优美抒情的歌声蜚声海内外,古往今来,在世界民间艺术的宝藏里闪烁着不朽的光辉。据资料记载,它已有两千年以上的传承与发展历史,它影响了川江流域内的多种民歌、曲艺、戏曲和其他文化艺术,鲜明地体现了巴蜀地方的人们勤劳勇敢、乐观诙谐、敢于拼搏的人文精神。四川境内水路纵横,自古就有舟楫之利,凡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历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悠久遥远的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文人的诗歌中,都是历久不衰的题材。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民族文化瑰宝,是川江的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与徒歌等特征。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的发展也非常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包括川江号子在内的各种劳动号子,由于其属于民间性的草根文艺,在古代文人看来格调低俗,所以史书、文献一般不记载。但我们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远在战国时期甚至更早,川江便有船只航行,倘若有船就有号子的逻辑成立,故那时便有了川江号子。近年重庆市博物馆曾经收到一位德国友人捐赠的文物,里面有清末驻重庆德国总领事馆最后一任公使衔领事弗里茨?魏斯①及其夫人录制的川江号子蜡盘录音资料。听上去虽有些遥远而模糊,但仍悦耳动听,“嘿哟、嘿哟”之声,铿锵有力,原始而雄浑,这恐怕是现存川江号子最早的音像资料。

号子产生于劳动文化,而早在春秋以前,巴国盐业发达,对外运输盐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船。号子是人们集体劳动的歌声,挑抬扛捞的工人有搬运号子,装仓起货的工人有装卸号子,伐木工人有伐木搬运号子,水上运输的船工有船工号子……如此众多的号子,到底起源于何时呢?人类在劳动和向自然界作斗争时成群结队,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吼声,如“唷”、“吭”、“嘿”、“嗬”等,这样长此以往自然就产生了劳动号子。巴国以盐立国,以盐兴国,当时的盐对外运输都要靠江上行船,由于当时的造船和航运水平极低,主要靠人力开动大船,据此推断,当时水路运输盐时,可能就有了川江号子。巴渝境内,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交通不便,其间的货物流通、客运往来,皆需木船载客运货,于是柏木帆船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小的船有几个船工,大的有二三十个船工,以至更多。艄翁又称驾长,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皆听艄翁指挥。据传在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根据有关的史书记载:大约在清朝中期,才逐渐兴起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川江船工呼喊出的一声又一声就自然形成了著名的川江号子:高亢、豪迈而有力,在峡江之中久久回荡。

由于长江及其支流航线长,河道地质、水文情况复杂,水情、水位的变化大,所以川江号子的音乐形式相对其他江河的船工号子而言就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其艺术表现形态上也较为多样。它的表演形式为独特的领、和歌唱形式,即“一唱众和”。领唱由号子头担任,在行船劳动中唱号子,以起到指挥、带队、负责统一船工劳动节奏,调动船工劳动情绪等的决定作用;和唱由众船工担任。二者一领一随,一唱众和的共同劳动与歌唱形式,就构成了谐和的声乐合唱形式,具有“无伴奏合唱”的性质、特点。被誉为金沙江“号子大王”的宜宾老号工江净乐说:“那时候,指挥拉纤的纤夫和船上的桡子手全靠号子。开始,大家都是乱的,号子一喊就齐了,力气才会往一块使,才能把船拉起来。”江净乐还说:“当时纤夫是按每个人拉纤5吨计算的,比如载重45吨的船就要9个纤夫。纤夫有号、三、纤的说法。号就是号子手,在中间,是组长;三是三桡,在最后面,是捡纤藤的,避免纤藤被石头挡住;最前面的是纤头,负责找路。每次的路是不同的,要以当时的水位来定。拉一个来回就是一两周,渴了喝口江水,晚上就在船上过夜。那时候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号子,号子手总要想出百般花样让内容不间断,不重复。”

川江号子是一种原生态的劳动号子。在千里川江之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石暗礁林立,急流险滩无数。靠人力推动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纤夫,只有用号子来协调集中力量。波涛滚滚的川江上,由此便有了这种富有力量、富于张力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有即景唱景,有狂野情歌,有戏谑的玩笑……代代船工口传心授。川江号子大多由一整套流程: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组成。川江号子是长江流域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世界江河流域音乐体系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四川山峦重叠江河纵横,货物流通,客运往来,都需木船载客运货。听更老的船工说,号子是随江而来,什么时候开始有船在长江上行走,什么时候便产生了川江号子。在遥远的过去,自江上有了船行后,艄翁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从艄翁发号指挥。从那时起,便有了“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的川江船夫。他们说,川江号子的历史和江水的历史一样长。据统计,川江号子拥有多达近三十种曲牌。仅重庆到武汉的川江航段,就有峡江船工号子、川江船工号子、嘉陵江号子、酉水船工号子、楚帮船夫号子、清江船工号子、天河口船工号子、堵江船工号子、荆江船工号子、汉江船工号子……世界上如此之多的江河,再也没有如“川江号子”这么独特、丰富的号子体系。川江号子经过无数改编,从歌词到唱腔曲调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原型。它本身就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河”。在平静的江面,船工会唱起旋律舒畅、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而在凶滩恶水,会唱起气促紧张、惊心动魄、高亢尖利、气势夺人的“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交替重叠,领唱和声,长啸与短促呼哨合应,相互交织,构成复杂的多声部合唱织体,音乐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川江及其各支流共1000余公里可通航,川江的船工号子曲目繁多,风格各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沙江号子,而它又以“散数板”、“包谷粑号子”、“榨河号子”等最为著名。乌江号子有多声部形式,与其他号子相比,其号子的发声短促而紧张,与大河号子(长江等)风格不同。在涪陵有著名的“夺夺号子”,武隆县当地廿余位船工在唱乌江船工号子“夺夺号子”时加强了合唱分量,与领唱相呼应,形成了三个声部,是川江号子中极少见的多声部典型范例,其气势恢宏,节奏紧凑,特点突出。大河号子有川江号子的主要部分“橹号子”、“出斑鸠”、“数板”、“幺二三号子”。而抛河和过滩演唱的招架号子无疑是最激昂的,领唱高亢短促,乐句与船工浑厚的“嗨嗨”声交织在一起,随着第二领唱、第三领唱的不时介入而达到高潮。这是船工号子最富有音乐戏剧性的精髓之处,可惜都是即兴的,目前竟没有这方面较完整的音像资料保留下来,十分可惜。

川江号子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风趣的转换,既能让当时的船工们解除愁闷、抒发情绪、调节身心疲惫,同时,也因船工大多是民歌和戏剧曲艺爱好者,川江号子也吸收了戏曲方面的一些元素,从而成为四川民歌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川江号子是音乐化了的号令,是艺术美化了的号令,通常在高亢、嘹亮的高声区,讲究呼喊、吼叫似的自然声腔唱法;其词﹙方言﹚、曲、声腔紧密融合、婉转流畅、极尽抑扬顿挫之能;唱者激情投入、情真意实,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号子头要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下水或平水时,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船工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到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船工很累,为缓解紧张情绪、统一脚步和力点集中的需要而形成了音乐特点;过险滩时,要唱“绞船号子”、“交加号子”,此类号子以激烈、雄壮的音调为特点。代表曲目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等。川江号子的形式通常是领合形式的反复,如果船工在一定时值内答应“嗨”并循环重复着,号工也能在间隙中做出各种节奏变化,这是船工号子独有的极富魅力的特点。以快数板为例,拉纤时,船工一声“嗨”必须落在有搭背(挂牵藤负重而用)那边脚上,然后走三步,又一声“嗨”。船工的步伐是整齐均匀的,这是多年自然形成的节奏感。比如下面的一段号子词就是经过四川省歌舞剧院著名音乐家朱中庆先生整理的:“床上横起困,脚杆打不伸,面前一盏啥,孤魂灯。田产已卖尽,当了祖宗坟,剩下半条命,孤一人。抽完这一口,哪管下一顿,只要熬得到,明早晨。阎王把我等,小鬼在催命,让我烟烧完,马上就启程。(转调)莫怪说书人,在卖劝世文,你要不相信,不用找现成。”朱老先生观察到这里的号子唱词共分四段,每段分成四句唱,号工演唱时并不在意那三拍的存在,随意地把唱词中的五个字填了进去,多数是切分音,有些还是非常独特的、说不清道不明是几连音的切分音。第四句是三个字,这又给号工留下节奏变化的空间。这种美轮美奂的即兴发挥充分展示了号工掌握节奏变化的能力。这里的号子解脱了节奏的束缚,同时又让人感到节奏的律动。

下面是几段《川江号子》的不同片段节选:

二四八月天气长,情妹下河洗衣裳;清水洗来米汤浆,情哥穿起好赶场。

脚蹬石头手爬沙,摇肝摆肺把船拉 ,周身骨头累散架,攒些钱来盘冤家。

江南牡丹朵朵红,二郎广州降孽龙,三人结拜情义重,四海龙王在水中,伍子胥临潼斗过勇,六国苏秦把相封,七岁安安把米送,八仙过海显神通,久(九)走江湖人尊重,十载寒窗要用功。

爹妈生我一尺五,七岁送我把书读,读书又怕挨屁股,丢了书本跑江湖。说江湖,道江湖,哪州哪县我不熟?荣隆二昌出麻布,内江又把白糖出,涿州豆油保宁醋,丰都产的豆腐乳,长寿饼子灰面做,宜宾又把芽菜出,屏山有名黑豆腐,好耍不过重庆府,买不出的都买得出,黄秧白儿产成都……

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栓。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纤夫尸骨埋江底,老板年年添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