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1452500000052

第52章 后叙

曹晓宏从1992年起,我就一直在本校中文系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修课,目的是向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系统介绍一些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以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改善其知识结构,帮助他们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中西文化的异同,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门课程开设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首肯,本系和其他系室的一些教师常常抽空前来听课,而外系的很多学生也纷纷前来听讲。师生们的热情,对我努力讲好这门课程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同时,他们的支持,也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学校领导同志对这门课程也十分重视。为了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不断增强人文精神的含量,推进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来开设。也恰在这时,巴蜀书社决定出版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并正式向曾德昌校长向我约稿。曾校长当即热情鼓励我将多年写成的选修课讲义以个人专著的形式出版,但我考虑,此书还是以集体编撰为宜,因为通过编写,可以培养和锻炼一批教师,参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披阅大量著述,这就必然为他们今后继续研究相关问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必然有助于将来在学校形成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基本阵容。

这本《中国传统文化指要》就是以我的选修课讲义为基本框架,由我提出具体的编写思路,写出编撰大纲,其后组织了校内相关专业的部分教师参与了编写工作,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章:刁国庆;第二章:刁国庆;第三章:王翼祥、洪丽霁;第四章:赵晓梅;第五章:赵晓梅(第一、二、四节)、马粼(第三节);第六章:王翼祥、杨涛(第四节);第七章:王翼祥、曹晓宏;第八章:马粼;第九章:马粼;第十章:马粼;第十一章:刁国庆;第十二章:赵晓梅。

全书完稿后,由我作了两次统改,在出版社校对的过程中,我又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一次调整修改。尽管如此,书中可能还有不少疏漏或错误,尚需学界专家指正。此书所以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我的恩师张文勋先生,没有他的支持和指教,这本书就没有质量的保证;同时也要感谢汪启明博士和责任编辑谢艺波老师,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精心编辑,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这本书里,凝聚着参加编撰的全体同志的心血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论文,尤其是一些基础知识部分和一些较普遍的观点,限于篇幅,未能一一注明,为此,我谨代表全体编撰人员,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2001年早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