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治蜀要览
1452600000030

第30章 当代四川工业调整与改革的探索(3)

进入70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国家大幅度减少了长虹的生产任务,1973年的生产任务少得几乎为零。“如果长期不打仗,工厂怎么办?”长虹人忧心忡忡。就在这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方针,按照“边基建、边研制、边生产”的方针建设的。60年代被国家定为三线建设重点投入的军工企业,给长虹指出了前进的方向。长虹人喊出“保军转民,以民养军”的口号,向军转民的道路迈出坚定的步伐。当年,长虹生产出中国第一台由军工系统研制的电视机。早在计划经济时期,长虹人就开始探索研制民用产品的路子,60年代初期,长虹曾组装“海燕牌”五灯收音机,自主设计制造“海燕牌”50瓦扩音机。随后,长虹人将报废的电镀车间改建为电视机生产车间,建成中国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虹人抓住机遇,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地与日本松下株式会社进行了技术合作,于1980年5月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长虹厂成为我国第一家引进彩电生产线生产并批量投放市场的企业。1984年国家正式出台“军民结合”、“军工转民用”的三线企业调整政策,给长虹人以更加明确的政策保障和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仅在短短的几年,长虹就基本完成了军转民的过程。进入90年代,长虹厂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彩电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彩电大王”。

调整三线企事业,可以使四川省的工业布局、产品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生产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虽然调整也是艰难的,是对有关管理部门、企业领导的一次严峻的考验。但是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长虹是军工企业成功转型的代表,长虹机器厂筹建于1958年,但也有不少企业在转型中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八改革进出口体制,四川基本实现全面自营出口

四川在全国较早进行对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在1977年就开始进行企业自营出口的试点。1980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对外开放口岸,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海关,负责监督管理整个四川省的进出口活动。1982年1月下设成都海关后,重庆海关实际监督包括管重庆市、自贡市、泸州市、万县地区、涪陵地区、宜宾地区、南充地区、达县地区、黔江地区的进出口活动;成都海关则负责成都市、攀枝花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雅安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海关业务。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中,四川省相应地扩大了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到1984年,四川省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0%。1985年11月5日,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创汇的决定》。《决定》的内容共10条:(1)发展和开拓重点出口商品;(2)建立出口生产体系,确保外贸出口稳定;(3)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出口商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4)加强计划管理,动用价格杠杆指导外贸出口收购计划的实施;(5)外贸企业要在改革中把出口经营搞活;(6)管好外汇,提高外汇使用效益;(7)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强化出口推销;(8)加强信息开发,开展国际商情调研;(9)加速培养外贸人才,提高外贸人员素质;(10)加强对外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同年,四川省的外贸统一改为全面自营出口。除国家统一经营的商品和政府间贸易的商品由有关总公司对外成交后由四川执行外,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机载雷达的专业军工厂。国家不仅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余的商品各外贸分公司均可直接对外谈判、成交、出运、结汇。仅有少量的商品由于经营手段不足仍与沿海口岸公司维持调拨关系。而且给长虹配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技术人员占全厂总人数的六分之一。过去只能由沿海口岸出口的大宗商品,如厂丝、罐头、冻猪肉、柑橘、红茶、棉布、棉纱、山羊板皮等,都改由省内各外贸公司出口。全面自营出口后的第一年出口商品六百种左右,完成出口总值34939万美元,比1984年增长612%。出口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是中国香港、日本、瑞士、联邦德国、苏联等。

九积极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对企业产权转让这一正常经济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当时全国还没有正式的产权交易市场,要建立产权交易市场是一个很敏感、很需要勇气的事情。四川省政府一方面组织研究建立企业产权市场的各种课题,另一方面尝试进行企业产权转移的活动。四川省从1987年起开始推行产权转让和企业兼并,从1987年5月到1988年6月,成都有35家市属企业通过承包、兼并等方式有偿地取得了47家企业的产权。但由于相关产权转让的法规、制度尚未健全,产权转让工作遭遇甚多障碍,成交不易。1988年2月4日,四川省政府转发省体改办《关于企业包企业、企业租企业、企业买企业的试行意见》的通知,对企业包、租、买企业的基本原则、纳税、所有制、分配和债权债务等问题作了规定。同年6月,四川省政府在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省推进企业产权转让的意见,对推进企业产权转让的原则和政策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后,全省范围的企业产权转让工作就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起来。1988年7月5日,全国第一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成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开业,当时是苏联援建的最后一批项目(156项以外的增补项目),为企业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和参股等提供服务。同时成立的成都企业产权交易组织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产权交易的规则和产权转让中的政策,指导和监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成都产权市场开办后的半年中,有13对企业成功地实现了产权转让,转移债务、亏损总额7503万元,使11亿元的闲置资产开始流动起来。1993年还完成了两项跨地区的大型产权交易,即四川化工厂兼并成都望江化工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兼并凉山钢铁厂。

四川开办全国第一家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是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尝试,将来,在充分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易市场更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十四川成立攀西综合资源开发区

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代背景下,1992年和1993年,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发展县级经济,先抓一条线”和在抓“一条线”的同时,开发“两翼”的发展战略。“一条线”是以成都为中心,北起江油市,南至峨眉山市这条线上的30个县、市、区;“两翼”中的一翼是要建立攀西川南资源综合开发区,另一翼指的是川东三峡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