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月白近三更,孤影伶俜分外清[1]。欲遣睡魔尋幻境,何來哀雁助秋聲。英雄事業餘彈鋏[2],游子光陰誤請纓[3]。底事度遼成遠客,翱翔空起故園情。
【校注】
[1] 伶俜:孤單貌。流離貌。
[2] 彈鋏:謂寄食于人。詳見卷六《春日書感》注[3]。
[3] 請纓:《漢書·終軍傳》載:“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得陳茇南觀察函君前出使必嚕,今復奉命朝鮮,
載詠皇華書此志慰[1]建得奇勳博望侯[2],茫茫人海任浮漚[3]。金山三載方歸棹[4],又溯仁山朝鮮口第一流。
東藩此日望星軺[5],宣布聲威答聖朝。縱使歐洲喜開拓,馬頭分設漫相要。
【校注】
[1] 陳茇南:生平不詳。必嚕:秘魯的音譯。
[2] 博望侯:即張騫。此代指陳茇南。詳見卷六《由輪船轉赴滬》注[1]。
[3] 浮漚: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4] 金山:西方之山。代指秘魯。
[5] 東藩:東方的藩國。代指朝鮮。星軺(yáo):使者所乘的車。亦借指使者。
觀試炮
【題解】同光年間,李鴻章奉命主持海防,企圖以西國新法導中國以求自強。他曾經上書云:“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兵設防、練習槍炮、製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清史稿·李鴻章傳》)在他的推動下,北洋海軍迅速建立,海防力量得到加強。本篇通過試炮場景的描寫,重現了當年的這一歷史事件,並發出“富強自是救時計”的歷史呼聲。
十年前在五虎口[1],福州。炮艦如雲排浪走。去年復過零丁洋[2],香港內。五花八門兵氣揚。于今海防重火器[3],日異月新逞犀利。勇失其力智失謀,此事無乃關天意。天意所向無如何,人謀能濟亦足多。合肥相公補造化[4],以人治人師伐柯[5]。變通機器用西法,沿海設防如張羅[6]。北洋鎖鑰在旅順,遠扼遼陽成重鎮[7]。層臺百尺炮萬鈞,固吾圉耳非開釁[8]。北風栗烈天氣寒[9],海河欲凍歌安瀾[10]。偶以飛檄論鎮將[11],新器發硎當試觀[12]。火光閃處煙霧起,颶風挾入雲宵裏。震如山岳崩,迅使雷霆靡。初聞一兩聲,瞬息千百里。陽侯作虐不敢驕[13],河伯望洋應狂喜[14]。在防將士心懷開,彼族雖狡何憂哉。我獨對此輒顧慮,細籌戰手空徘徊[15]。爲一時計則可耳,久後廢馳成荒臺。鎔金冶鐵不自鑄,購向外夷年年來[16]。未及一戰已和約,百萬先輸府庫材[17]。富強自是救時計,安得相公再拔出群才[18]。
【校注】
[1] 五虎口:福建福州五虎門,爲當時海防重要關口。
[2] 零丁洋:南海零丁山下海面名。在廣東省中山市南珠江口外。
[3] 火器:用火藥爆炸性能來發揮殺傷和破壞威力的武器。如槍、炮、手榴彈等。
[4] 合肥相公:指李鴻章。李爲安徽合肥人,故稱。
[5] 伐柯:《詩·豳風·伐柯》:“伐柯伐柯,其則不遠。”鄭玄箋:“則,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長短,近取法于柯,所謂不遠求也。”以“伐柯”指李鴻章法于西人,師夷長技以制夷之事。《清史稿·李鴻章列傳》:“思以西國新法導中國以求自強,先急兵備,尤加意育才。”
[6] “變通”二句:指李鴻章推行洋務,組建北洋海軍等事。按《清史稿·李鴻章列傳》:“獨究討外國政學、法制、兵備、財用、工商、藝業。聞歐美出一新器,必百方營購以備不虞。嘗設廣方言館、機器製造局、輪船招商局;開磁州、開平煤鐵礦、漠河金礦;廣建鐵路、電綫及織布局、醫學堂;購鐵甲兵艦;築大沽、旅順、威海船炮臺壘。”
[7]“北洋”二句:北洋,指渤海、黃海區域。清末指奉天 (今遼寧省)、直隸 (今河北省)、山東沿海地區。設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李鴻章兼任,統管洋務、海關等事。鎖鑰,喻軍事重鎮,出入要道。遼陽,曾爲縣名、府名、路名、行省名。今爲市名。泛指今遼陽市一帶地方。
[8] 圉(yǔ):抵禦,禁止。開釁:挑起爭端。
[9] 栗烈:凜冽。形容嚴寒。栗,通“凓”。
[10] 安瀾:清代主管河工人員,每年秋汛後平安渡過而無潰決者,其奏報稱爲安瀾奏報。
[11]飛檄:緊急檄文。
[12]發硎(xíng):亦作“發鉶”。謂刀新從磨刀石上磨出來。借指鋒利。硎,磨刀石。
[13]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戰國策·韓策二》:“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鲍彪注:“說陽侯多矣。今按《四八目》,伏羲六佐,一曰‘陽侯’,爲江海。蓋因此爲波神歟?”《淮南子·覽冥訓》:“武王伐紂,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
[14]“河伯”句:《莊子·秋水》載:秋水漲時河兩岸間不辨牛馬,河伯以天下之美爲盡在此,乃順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河伯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此反用其典。
[15]籌:古時刻有數字的竹籌。此謂謀劃計算。
[16]外夷:指外族。也指外國或外國人。
[17]府庫材:謂軍事人才。府庫,舊指國家貯藏財物、兵甲的處所。
[18]相公:舊時對宰相的敬稱。此指李鴻章。
臘月朔大雪[1]
紙窗拂拂挾風鳴,數盡殘更夢不成。忽聽人聲又天曉,雪花滿院已鋪平。
不耐單寒擁被眠,披裘起立到窗前。清晨未忍呼僮起,爐小灰深火尚然。
水晶世界玉樓臺,藻繪山川粉本開[2]。莫爲嚴寒空束手,昔人曾破蔡州回[3]。
寄身此地扼東遼[4],雪地冰天倍寂寥。擬借酒兵驅磊塊,潮來熱血未曾消。
【校注】
[1] 臘月:農曆十二月。朔:舊曆每月初一,
[2] 粉本:畫稿。詳見卷六《舟泊宜城訪粟小畦明府》注[2]。
[3] “昔人”句:唐李愬雪夜破蔡州事。元和十一年冬(816),李愬率兵討蔡州吳元濟,據《新唐書·李愬傳》載:“會大雨雪,天晦,凜風偃旗裂膚,馬皆縮栗,抱戈凍死于道十一二。張柴之東,陂澤阻奧,眾未嘗蹈也,皆謂投不測。始發,吏請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士失色……黎明,雪止,愬入駐元濟外宅。蔡吏驚曰:‘城陷矣! ’元濟尚不信……進誠火南門,元濟請罪,梯而下,檻送京師。”蔡州,今河南汝南縣。
[4] 東遼:即遼東,指遼河以東的地區,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
冬夜
獨坐小房中,當爐笑屈躬。油凝燈勢暗,煙息炭心紅。適意都能樂,安閑未算窮。管他窗紙薄,陣陣透疏風。何少田以賞梅新作見示,同人有步其韻者,
余亦依韻和之圻得冰心數點開[1],和盤托出好春來。他時若作調羹用[2],不負蒼天降爾材。
羅浮紙帳借風開[3],又引師雄入夢來。欲喚卿卿與同夢[4],亭亭玉立肖身材。【校注】
[1] 圻:通“祈”,如《詩·小雅》亦作《祈父》。
[2] 調羹:《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後因以“調羹”喻治理國家政事。
[3] 羅浮:山名。在廣東省東江北岸。風景優美,爲粵中游覽勝地。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稱爲“第七洞天”。相傳隋趙師雄在此夢遇梅花仙女,後多爲詠梅典實。紙帳:以藤皮繭紙縫製的帳子。據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八記載,其製法爲:“用藤皮繭紙纏于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綫折縫縫之。頂不用紙,以稀布爲頂,取其透氣。”
[4] 卿卿:《世說新語·惑溺》:“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于禮爲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恒聽之。”上“卿”字爲動詞,謂以卿稱之;下“卿”字爲代詞,猶言你。後兩“卿”字連用,作爲相互親昵之稱,亦含有戲謔、嘲弄之意。黃蓮溪孝廉賞雪七古,大有髀肉復生之感,
余尤憮然爲間,借韻抒寫殊可慨也[1]
【題解】對于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統治者無不詬罵之爲“盜賊”、“草寇”,劉永福的黑旗軍亦不例外。清朝官員唐景菘在《請纓日記》中將其描繪爲“皆內地殺人亡命,否亦跳蕩不羈之徒”。作者客居遼東,卻心繫南越。篇中描述了中法戰爭中的中越邊境概況,並基本公正地評價了劉永福黑旗軍在當時的歷史作用。“支梧一柱扶邊藩,誠哉忠義勝干櫓”在當時誠爲大膽難得之見,它寫出了中越兩國人民對劉永福共同的崇敬與愛戴之情。
搔手問天徒手舞,空向雷門擊布鼓[2]。富貴不來人老矣,熱血填膺那堪撫。今年忽向遼東來,幸占階前盈尺土。忝顏揖客秋復冬[3],將軍爽颯現眉宇[4]。蟭巢豈不安一枝[5],海燕低飛傍門戶[6]。伐木何從借斧柯[7],順水終須蕩柔櫓。塗抹爲工識者嗤,畫來如狗不成虎[8]。即今南越正多事,意外英雄起卒伍[9]。指劉軍永福。支梧一柱扶邊藩[10],誠哉忠義勝干櫓[11]。以身試法出奇功[12],危卵之邦漸安堵。聖朝次第增洋防,關鍵層層敢予侮。我輩讀書腐儒耳,輕易投筆究何補[13]。識時俊傑當濟時,不在出仕登華膴[14]。寒風獵獵海水冰,歲除相與寄蠻府[151。
【校注】
[1] 黃蓮溪:生平不詳。孝廉: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髀肉復生:爲自歎壯志未酬,虛度光陰之辭。《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禦之。”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備住荊州數年,嘗于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2] 布鼓:《漢書·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顏師古注:“雷門,會稽城門也,有大鼓。越擊此鼓,聲聞洛陽 ……布鼓,謂以布爲鼓,故無聲。”後以“布鼓”爲淺陋之典。
[3] 忝顏:猶言忍辱而厚顏。
[4] 眉宇:眉額之間。面有眉額,猶屋有檐宇,故稱。亦泛指容貌。
[5] “蟭巢”句: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謂鷦鷯築巢,祇不過占用一根樹枝。後以“巢林一枝”比喻安本分,不貪多。
[6] 傍門戶: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桃符怒,往復紛然不已。門神解之曰:‘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
[7] 伐木:《詩·小雅》篇名。其詩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後因以“伐木”爲表達朋友間深情厚誼的典故。斧柯:借稱媒人。語本《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此引申爲引見人。
[8]“畫來”句:比喻盲目模仿,貽笑于人。參見卷一《唐子羽以詩屬和因引伸共意以答之》[1]。
[9] “即今”二句:指同治末年,法軍入侵越南,劉永福以黑旗軍抗擊法軍事。《清史稿·劉永福列傳》:“同治末,法人陷河內,法將安鄴構越匪黃崇英謀占全越,擁眾數萬,號黃旗。越王諭永福來歸,永福遂繞馳河內,與法人抗,設伏以誘斬安鄴,覆其全軍。法人大舉入寇,永福軍頻挫。越人懼,乃行成,而授永福爲三宣副提督,轄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設局保勝,榷釐稅助餉。”
[10]支梧:猶支撐,抵擋;支持住不倒下。邊藩:靠近邊境的藩國、藩鎮。此指越南。
[11]干櫓:小盾大盾。泛指武器。
[12]以身試法:劉永福曾作爲天地會餘部出關,在清政府眼中,始終以“盜賊”視之。
[13]投筆:謂棄文而就他業。《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14]華膴:高官厚祿。
[15]歲除:年終。舊俗于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故云。蠻府:舊指主管少數民族的官署。此隱指晉蠻府參軍郝隆,蓋有同寓身世之感。參見卷四《中秋望月》注[1]。
除夕讀少田七古一章步韻卻寄
【題解】《清史稿·劉永福列傳》:“同治末,法人陷河內,法將安鄴構越匪黃崇英謀占全越,擁眾數萬,號黃旗。越王諭永福來歸,永福遂繞馳河內,與法人抗,設伏以誘斬安鄴,覆其全軍。法人大舉入寇,永福軍頻挫。”篇中描述了法國在越南挑起戰事,抗法英雄劉永福英勇抗法的這一歷史事件。作者“我朝神武薄萬國”的觀念誠然迂腐,然“尺地一民珍山川”實爲當時邊民的普遍呼聲。
歲云暮矣人過年,豪傑毋乃心矍然[1]。爾時冰冱海疆靖[2],喧闐鑼鼓齊鈞天[3]。軍中作樂乃旺氣,歲時隨意殊市廛[4]。誰鑒蠻觸念法越[5],今宵難保無危顛。出其不意攻無備,華夷巧詐應相沿。卯金之子有深意,孤注聊以安窮邊[6]。相持敢作負嵎虎[7],義旗常怵他人先[8]。豈無勁旅助聲勢,祇恐附和如寒蟬[9]。以餘觀之則不然,前途但期能瓦全。丸泥僅足塞當戶[10],升堂入室何憂焉[11]。以守爲戰和爲守,洋防照常休改弦。我朝神武薄萬國,尺地一民珍山川。沿海大吏敢坐視,經營誰能高枕眠。講求機器固應爾,眾志當仿長城堅。書生習氣須齊捐,畢竟制勝在何處,新年空賦長短篇。
【校注】
[1] 矍然:驚懼貌;驚視貌。
[2] 冰冱(hù):冰凍。靖:安定,平定。
[3] 喧闐:喧嘩,熱鬧。
[4] 市廛:市中店鋪。詳見卷六《鄭玉軒觀察邀閱機器備曆各廠賦記》注[9]。
[5] 蠻觸:《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此以“蠻觸”爲典以喻法國入侵越南事。
[6] “卯金”二句:指法軍入侵越南,劉永福以黑旗軍抗擊法軍事。詳見本卷《黃蓮溪孝廉賞雪七古,大有髀肉復生之感,余尤憮然爲間,借韻抒寫殊可慨也》注[9]。按,漢字卯、金、刀三字,合爲劉字,因指劉姓。漢時,天下爲劉姓所有,不言劉而言“卯金刀”。東漢建武元年,王莽已被誅殺,天下大定,劉秀即皇帝位。燒柴以祭天,並祭山川百神,其祝文引百官之詞,感曰:“王莽篡位,秀發憤興兵,破王尋、王邑于昆陽,誅王郎、銅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內蒙恩。上當天地之心,下爲元元所歸。”讖記曰:“劉秀發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爲天子。”于是改建元爲建武,大赦天下。
[7] 負嵎虎:喻人憑險頑抗,英雄割據一方。參見卷一《避賊南鄉山寨幸其可守詩以志喜》注[5]。
[8] 義旗:爲正義而戰的或起義的軍隊的旗幟。指劉永福激于義憤而抗法之事。
[9]寒蟬:寒天的蟬。秋深天寒,蟬即不鳴,故常以遇事不敢講話比作寒蟬。
[10]“丸泥”句:《後漢書·隗囂傳》載王元說隗囂以兵守函谷關東拒劉秀:“今天水完富,士馬最強…… 元請以一丸泥爲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此化用其意。
[11]升堂入室:比喻當時戰事已不足慮。按,《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朱熹集注:“言子路之學,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奧耳。”
甲申元旦試筆[1]
等是年華換,居然氣象新。揚眉應得地,著手已生春。虎嘯龍吟日,鸞翔鳳翥人[2]。曉來滄海上,望遠聚精神。
【校注】
[1] 甲申:清光緒十年(1884)。
[2] 鸞翔鳳翥(zhù):盤旋飛舉的鳳凰。常喻美妙的舞姿。
元日早雪旋即晴霽詩以紀之
似虎東風刮有志,才看快雪賦時晴。瓊瑤滿地春無價,樂歲先從元旦賡[1]。
【校注】
[1] 賡:繼續,連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