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44

第44章 卷十三分茅草(3)

【題解】《清史稿·鄧承修列傳》:“命赴廣西與法使會勘中、越分界,至則單騎出關會法使浦理燮。浦理燮欲先勘原界,承修據約先欲改正界限,不相下,乃陽以文淵、保樂、海寧歸我,而陰電其駐京使臣,詆承修違約爭執,謂非先勘原界,勢將罷議。”篇中描述了鄧承修奉命勘界、不辭辛勞、分疆茅嶺這一歷史事件。

天上星雲縵[2],人間草木春。指南新畫地,拱北久居辰[3]。王事勞三載,邊烽息九真[4]。東西聯嶺嶠,倚重故鄉人[5]。

從事喜追隨[6],皇華合賦詩[7]。一朝清世界,幾輩漢官儀[8]。舊望烏臺重[9],新猷虎節持[10]。行人典屬國,況復是專司[11]。

上國邦交重,窮邊畛域分。藩封非外服,禮讓與同文[12]。名姓詢司馬[13],威儀識使君[14]。披圖今益地,指掌勝螺紋。

此日駐河洲[15],他時擁八騶[16]。分疆茅嶺外[17],入海竹山頭[18]。全局爭先箸[19],奇功顯壯猷。家聲高密在[20],何用覓封侯。

【校注】

[1] 鄧鐵香:鄧承修,字鐵香,廣東歸善人。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爲郎,分刑部。光緒十一年(1885)命赴廣西與法使會勘中、越分界。

[2] 縵:通“漫”,遍布。

[3] 拱北:猶拱辰,拱衛北極星。語本《論語·爲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後因以喻拱衛君王或四裔歸附。

[4] 九真:爲隋朝所置郡名。相當于越南北部及廣西部分地區。

[5] “東西”二句:謂廣東、廣西同屬五嶺以外,境地相連。鄧承修爲廣東人,作者爲廣西人,故稱其爲“故鄉人”。嶺嶠,泛指五嶺地區。

[6] 從事:官名。漢以後三公及州郡長官皆自辟僚屬,多以從事爲稱。

[7] 皇華:《詩·小雅》中的篇名。《序》謂:“《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國語·魯語下》:“《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于周。”後因以“皇華”爲讚頌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8] 漢官儀:即漢官威儀,指漢朝官吏的服飾、典禮制度。亦泛指華夏的禮儀制度。

[9] 烏臺:指御史臺。鄧鐵香曾任御史。按《清史稿·鄧承修列傳》:“舉咸豐十一年鄉試,入貲爲郎,分刑部。轉御史,遭憂歸。”

[10]“新猷”句:指鄧承修奉命勘界事。新猷,新的謀略。指鄧受命勘界。虎節,周代山國使者出行時所持的符節。泛指符節。

[11]“行人”二句:言行人尚可成爲典屬國,何況是專門負責的有司呢。謂言其前途無量。屬國,官名。典屬國的省稱。漢代蘇武曾任此職,故作爲顯官的代稱,非實指。專司,專門掌管的人,與前句“行人”相對。

[12]同文:通譯文字,指勘界之條約依據。

[13]司馬:爲古官名,此婉指鄧鐵香。

[14]使君:尊稱奉命出使的人。指鄧鐵香。

[15]河洲:河中可居的陸地。此泛指邊遠之地。

[16]“他時”句:言日後威勢之重。八騶,古代貴官出行,有八卒騎馬前導,稱“八騶”。

[17]茅嶺:即分茅嶺,當時勘定的中越邊境分界綫,在今中越邊界北侖河以西地區。

[18]竹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南,北侖河入海地段。

[19]先箸:意謂獻策在別人前面。參見“借箸”,卷五《保德馬家灘炮隊喜晤吳司馬麗泉》注[2]。

[20]家聲:家族世傳的聲名美譽。高密:指漢代鄭玄。鄭玄是山東高密人。此借指鄧承修之家世。

竹山夜感[1]

海灣入夜倍淒清,宿霧棲煙慘不明。燈火漸疏人語悄,豈無街柝忘傳更[2]。

昔年此地屬通津[3],夷舶華商來往頻。一樣竹山風景變,祇今冷落少居人。

【校注】

[1] 竹山:地名,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南。中越勘界時重要界點。

[2] 柝(tuò):舊時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3] 通津:四通八達之津渡。

牛梔嶺望海[1]

【題解】牛梔嶺爲中越邊界的重要山脈,作者登臨遠望,見隔岸法人猖獗,夷氛滿目,不由感慨繫之。

海氣蒼茫孕奇瑋,掉轉狗頭拖龍尾。狗頭山白龍尾近在右。牛梔一嶺薄雲宵,俯視重洋舟如蟻。南疆伊邇逼海寧[2],犬牙相錯入門庭。海先公使設未久,先安州海寧府皆越境法人已設公使。夷氛滿目熏膻腥[3]。芒街東興僅隔岸[4],東興乃欽州轄。遙遙相對仍珠貫。短衣白帽西貢兵[5],五花八門眼光亂。風來潮上白茫茫,鱟不成帆同鷗翔[6]。海旁鱟魚有極小者尾如檣桅亦有御風之意。登高四顧渺無際,應留水軍開戰場。我欲高歌學楚狂[7],豪放恐驚百谷王[8]。古之乘槎人姓張[9],亦復河伯空望洋[10]。功效未能收讋栗[11],例說萬國來梯航[12]。不詡談天重測海,長嘯未已呼蒼蒼。

【校注】

[1] 牛梔嶺:地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南。

[2] 伊邇:近,將近,不遠。海寧:越南海寧府,在今越南東北部,北侖河以西區域。

[3] 夷氛:指外族入侵的戰禍。膻腥:牛羊身上的臊氣,此用以指騷擾中國中越邊境的法國侵略者。

[4] 芒街、東興:兩座中越邊城,位于北侖河入海河段,隔河相連。芒街近年被越南政府定爲特區,發展速度被譽爲“越南深圳”。東興,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清時屬廣東廉州府。

[5] 西貢兵:指越南兵。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

[6] 鱟(hòu) 帆:鱟背部甲殼可上下翹動,上舉時人稱鱟帆。鱟,鱟魚。又名中國鱟、東方鱟。節肢動物肢口綱,劍尾目,鱟科。全身分頭胸部、腹部和尾部。頭胸甲殼寬廣,作半月形,俗呼爲鱟帆。腹部甲殼呈六角形,尾部呈劍狀,腹面有六雙附肢。生活在海洋中。

[7] 楚狂:《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邢昺疏:“接輿,楚人,姓陸名通,字接輿也。昭王時,政令無常,乃披發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也。”後常用爲典,亦用爲狂士的通稱。

[8] 百谷王:指江海。百谷之水必趨江海,故稱。

[9] “古之”句:參見卷五《初度口占》注[6]。

[10]望洋: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歎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歎力量不足。參見卷四《抵北塘已二更矣,喜晤王灼棠太守中夜話舊章》注[16]。

[11]讋(zhé)栗:恐懼,震懾。

[12]梯航:即梯山航海,登山渡海。謂長途跋涉。西竈楠木山、馬路拗綿亘三十里,墾田約

二十萬頃,安插邊氓有盈無絀,且以工代賑,

賴各星使之力,堤竣勘驗喜成此章

【題解】《清史稿·鄧承修列傳》:“議久之,暫與定約三條,猶未決,而狄使竟以兵力驅江平、黃竹居民內徙。”法軍以武力驅使邊境之民內徙,企圖侵蝕中國領土。題中“安插邊氓”即指這一歷史事實。

海灘一望兮,斥鹵無邊[1]。海欖叢生兮[2],如蔓滋延。不知者謂爲石田兮[3],有心人變爲陌阡[4]。將人力以回天兮,誠獲後而難先。憫邊界之流離兮,俾斯民以安全[5]。築爲長堤兮,以工代賑。量爲授產兮,寓經于權。疇敢私爲己力兮,待歸美于群賢。生之者眾兮,誰曰不然。

【校注】

[1] 斥鹵:指海邊鹽鹼地。

[2] 海欖:海邊的橄欖。

[3] 石田: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無用之物。

[4] 阡陌:田野,壟畝。《晉書·孫綽傳》上疏云:“自喪亂已來六十餘年,蒼生殄滅,百不遺一,河洛丘、虛,函夏蕭條,井堙木刊,阡陌夷滅,生理茫茫,永無依歸。”

[5] 俾(bǐ):使。

次楊虞裳比部勘定分茅界址八景原韻[1]

【題解】光緒十一年(1885)中法雙方根據《中法越南條約》的規定,分別派出勘界大臣對中越陸上邊界進行會勘。以鄧承修爲代表的中方使臣在勘定中越邊界廣西東段和防城段的過程中,堅持原則,不懼威脅,與法國殖民地者展開了爭取“甌脫”,改正原界和收回江平、黃竹、白龍尾的一系列鬥爭。本篇爲一則重要的歷史史料,它一一記叙了當年中越勘界的界綫標識,重現了當時劃界的歷史原貌。篇中嘉隆江、黃峰山、仗儀嶺、峒中墟、雞籠隘、北侖山、銅鼓嶺、大勉山均爲分茅嶺至竹山等一帶地名。

界限何堪亂一絲,沿流辨認故遲遲。飛鳶沾水懷新息[2],走馬平羌愧子儀[3]。槎有可乘思遠到,石終不轉計誰施[4]。江之永矣非無定[5],收得嘉隆是此時。嘉隆江

雲陰漠漠石峨峨[6],砥柱天南不在多。收入中原新帶礪[7],拓開大地舊山河。更從何處分茅去[8],自爾容人策杖過。訪到黃峰窺墨抹山名,鐵崖得意正攀蘿[9]。黃峰

尊親入化到無雷[10],側嶺橫峰次第開。儀仗排雲仙吏出,居游就日馬流來[11]。黃金買得尋誰主,赤道量天苦費才。不盡南荒歸嶺表[12],後先割據似傳杯[13]。仗儀嶺

簕竹黃茅類筍攢[14],峒中日月尚平安[15]。巢居相率成墟落[16],食德何曾曉職官[17]。酋長有人修寨柵,蠻妝幾輩飾瓓玕[18]。買將枸葉知多少,唾雜檳榔滿口殘[19]。峒中墟

寶雞高起脫樊籠,毛羽猶存曜遠空[20]。舉矣飛鴻同漸陸[21],時哉雌雉渺群雄。一聲嘹亮天將白,九折崎嶇日正中。形似尚堪稱險要,拚飛何苦詠桃蟲[22]。雞籠隘

遠扼要荒俯四瀛[23],古森河上任盱衡[24]。巨靈北向橫天起,弱水東流作柱撐[25]。坤厚豈輸龍象力[26],春深時有鷓鴣聲。爭奇五嶺居中鎮[27],移自愚公也不行[28]。北侖山

其響淵淵其色斕,傳聞此鼓有無間。神如雒鼎新浮水[29],氣應豐鐘似在山[30]。鑄錯幾曾同鐵聚,銘功或可望珠還[31]。莫將遺制誇諸葛[32],節奏歌謠音尚蠻。銅鼓嶺

似隨天使訪河源[33],碧落碑殘手可捫。山澤有民皆赤子[34],中華無地與烏孫[35]。峰巒內向皆成險,巢窟旁穿豈算村。空自傳疑三不要,有誰大勉立高原[37]。大勉山

【校注】

[1] 楊虞裳:楊宜治,號虞裳。時爲起居注主事,爲當時鄧承修所帶屬員之一,協助現場勘界事宜。比部:古代官署名。三國魏始設,爲尚書的一個辦事機關。明清時對刑部及其司官的習稱。

[2] “飛鳶”句:謂世道充滿着艱難與險阻。詳見卷十三《客邸有樓可以眺遠興之所寄偶得四句》注[10]。

[3] 羌:我國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地相當于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秦漢時,部落眾多,總稱西羌。以游牧爲主。子儀:指郭子儀,曾經隻身騎馬馳入回紇大營,化解北方少數民族國家對唐朝的威脅。此借指楊虞裳參加勘界之事。

[4] “槎有”二句:意謂楊比部奉王命遠來勘界,但終無補于大局,無法挽轉當時政府的無奈。“槎有”句化用張騫之典,參見卷五《初度口占》注[6]。石終不轉,意謂無力回天,語出《詩·邶風·柏舟》注,詳見卷五《登靈寶城外夫家山》注[3]。

[5] “江之”句:言嘉隆江源遠流長,但並非沒有盡頭。此暗示其終將有所歸屬。永,指水流長。

[6] 峨峨:高貌。

[7] 帶礪:比喻與國共存,傳之無窮。參見卷四《上合肥相國》注[11]。

[8] 分茅: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此指劃分疆界。

[9] 鐵崖:元末詩人楊維楨,號鐵崖。此用以借指楊虞裳。

[10]無雷:地名,在廣西中越邊界。

[11]就日:比喻對人的崇仰或思慕。語出《史記·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司馬貞索隱:“如日之照臨,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馬流:古民族名。相傳爲漢馬援南征所率將士的後代。

[12]嶺表:指五嶺以南地區。五嶺,大庾嶺、越城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的總稱,位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是長江與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漢書·張耳傳》作“五領”,顏師古注引鄧德明《南康記》:“大庾領一也,桂陽騎田領二也,九貞都龐領三也,臨賀萌渚領四也,始安越城領五也。”

[13]傳杯:謂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言其變換之速。唐杜甫《九日》诗之二:“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仇兆鳌注引明王嗣奭《杜臆》:“‘傳杯不放杯’,見古人祇用一杯,諸客傳飲。”

[14]簕(lè)竹:竹名。一種帶刺的竹子,俗稱刺竹。攢:叢聚,積聚。

[15]峒(dòng):舊時對我國西南地區部分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的泛稱。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壯族的黃峒等。

[16]巢居:謂上古或邊遠之民于樹上築巢而居。此指少數民族聚居。

[17]食德:謂享受先人的德澤。語本《易·訟》:“六三,食舊德。”

[18]“酋長”二句:描寫峒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場景及服飾特點。瓓玕(lángān),也作“琅玕”。玉色的美石。

[19]“買將”二句:描寫當地物產和少數民族生活習慣。枸,即枸杞,落葉小灌木,葉子披針形,花淡紫色,漿果卵圓形,紅色。嫩莖、葉可作蔬菜,中醫以果實根皮入藥。也稱枸檵、天精、地骨等。檳榔,木名。棕櫚科常綠喬木,產于熱帶。羽狀復葉。檳榔樹的果實可供藥用,有消食、驅蟲等功效。

[20]“寶雞”二句:此地名爲雞籠隘,二句爲虛擬調侃語,非實指。樊籠,關鳥獸的籠子。比喻受束縛不自由的境地。曜(yào),照耀,輝映。

[21] 飛鴻同漸陸:《易·漸》:“初六,鴻漸于幹”,“六二,鴻漸于盤”,“九三,鴻漸于陸”,“六四,鴻漸于木”,“九五,鴻漸于陵”。謂鴻鵠飛翔從低到高,循序漸進。

[22] 桃蟲:鳥名。即鷦鷯。形小,體長約三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點。尾羽短,略向上翹。以昆蟲爲主要食物。常取茅葦毛毳爲巢,大如雞卵,繫以麻發,于一側開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稱巧婦鳥。又名黃脰鳥、桃雀、桑飛等。此鳥形微處卑,因用以比喻弱小者或易于自足者。

[23] 四瀛:即四海,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繞,各按方位爲“東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時而異,說法不一。

[24] 古森河:今北侖河,爲中越邊界河。盱衡:揚眉舉目,遠朓。

[25] 弱水:古水名。其源于西方。由于水道水淺或當地人民不習慣造船而不通舟楫,祇用皮筏濟渡的,古人往往認爲是水弱不能載舟,因稱弱水。故古時所稱弱水者甚多。《山海經·大荒西經》:“(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史記·大宛列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支有弱水、西王母。”《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大秦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所指皆在西方遠處以至國外。

[26] 坤厚:謂大地博厚。龍象:龍與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

[27] 五嶺:參見卷五《過陝州》注[6]

[28] “移自”句:言北侖山的高大巍峨,不可更移。按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將其鏟平。智叟認爲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不絕,而山不會加高,爲什么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動,派誇娥氏二子把山背走(《列子·湯問》)。

[29] 雒鼎浮水:《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後以“河出圖,洛出書”爲吉祥的徵兆。雒鼎,即洛書。雒,同“洛”。

[30] 豐鐘:即豐山鐘,《山海經·中山經》:“又東南三百里曰豐山 ……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應而不可爲也。”後以“豐山鐘”謂事物的自然感應。

[31] “鑄錯”二句:謂楊氏勘界如果有所失誤,也不會釀成大錯,也許日後還有歸還之時。鐵錯,《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佑三年》:“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比去,蓄積爲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爲此錯也!’”胡三省注:“錯,鑢也,鑄爲之;又釋錯爲誤。羅以殺牙兵之誤,取鑄錯爲諭。”後以“鐵錯”比喻重大失誤。望珠還,《後漢書·循吏傳·孟嘗》載:“合浦產珠,宰守采珠無度,珠遂徙鄰郡。孟嘗到官,革除前弊,珠遂還。”此化用其意。

[32] “莫將”句:諸葛亮南征,七縱七禽孟獲。服之。漢軍撤退時,不留一兵一卒。《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載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此處反用其典,建言朝廷要留兵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