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虽位及人臣但饱受反对派非难和诋毁,不得不两度罢相。尤其是晚年受到来自改革派内部的排斥,目睹神宗死后新法皆废的结局,遂生弃仕归乡之思。如其《壬子偶题》抒思乡深情,《释谋赋》叹官场纷杂,《寄蔡氏女子》寓出尘之趣。《思归赋》确切的创作时间虽无法断定,但赋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熙宁变法失败后的心境是一致的。
蹇吾南兮安之[1],莽吾北兮亲之思[2]。朝吾舟兮水波,暮吾马兮山阿[3]。亡济兮维夷[4],夫孰驱兮亡巇[5]。风翛翛兮来去[6],日翳翳兮溟濛之雨[7]。万物纷披萧索兮[8],岁逶迤其今暮[9]。吾感不知夫途兮[10],徘徊彷徨以反顾。盍归兮[12],盍去兮,独何为乎此旅[13]!
(《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八,《四部丛刊》本)[1]蹇(jiǎn):跛足,喻行走艰难。安之:往何处去。
[2]莽:遥远迷茫。“北”,据文义补。
[3]山阿(ē):山坡。
[4]亡济:无法渡河。亡,同无。维夷:迟疑不前。维,句首发语词。夷,夷由,犹豫,迟疑。
[5]孰驱:奔向何处。巇(xī):艰险崎岖。
[6]翛(xiāo)翛:象声词,形容风声犹如密集虫蚁振翅疾飞。
[7]翳(yì)翳:晦暗不明。溟(míng)濛(méng):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8]纷披:散乱凋零。萧索:衰败冷落。
[9]逶(wēi)迤(yí):绵延曲折,此指岁月蹉跎。
[10]感:迷惑。
[11]盍(hé):何不。
[12]独:特别地。旅:羈旅行役,指奔波仕途,寄居他乡。
评此赋将仕途的艰难险阻与奔波劳顿、无所适从之慨与岁月蹉跎之憾、弃仕归乡的心绪与何不归去来的自诘交织一体。在赋中,万物衰败的景象,无疑是政治环境的象征。徘徊彷徨的形象,则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北宋中期的骚体赋多借怀乡思归表达仕途偃蹇之慨,笔墨集中于描写仕途险恶和官场丑恶。本赋则侧重于寻求心灵的归宿,题旨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更为接近。
(赵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