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1454100000052

第52章 北渚亭赋并序

晁补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自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十七岁时随父晁端友至杭州拜谒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其文大得苏轼赏识。举进士第一。元祐初为秘书省正字、秘阁校理、著作佐郎。绍圣间入党籍,出知齐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立(1100),以著作召。又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果州等地。张耒云其:“自少为文,即能追步屈、宋、班、扬,下及韩愈、柳宗元之作,凌丽奇卓,出于天然。”(《晁无咎墓志铭》)《宋史·文苑传六·晁补之》则云:“文章温润典缛……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有《济北晁先生鸡肋集》七十卷。

此赋作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晁补之知齐州时。北渚亭为曾巩知齐州时所建。当年杜甫曾陪北海太守李邕宴历下亭,曾巩即为此而作建亭。晁补之知齐州时,不仅杜甫当年的历下亭早已湮没无闻,即使曾巩所建的北渚亭也荒废已久。晁补之为之重建北渚亭,并作此赋,这就决定了此赋感怀古今的主题。

北渚亭,熙宁五年集贤校理南丰曾侯巩守齐之所作也[1],盖取杜甫宴历下亭诗以名之,所谓“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者也[2]。风雨废久,州人思侯,犹能道之。后二十一年[3],而秘阁校理南阳晁补之来承守乏。侯于补之,丈人行[4],辱出其后,访其遗文故事,廑有存者[5]。而圃多大木,历下亭又其最高处也。举首南望,不知其有山。尝登所谓北渚之址,则群峰屹然,列于林上,城郭井闾[6]皆在其下。陂湖迤逦[7],川原极望,因太息语客,想见侯经始之意[8],旷然可喜,非特登东山小鲁而已[9]。乃撤池南苇间坏亭,徙而复之。或请记其事,补之曰:“赋可也。”作《北渚亭赋》。其词曰:

登爽丘之故墟兮[10],睇岱宗之独立[11]。根旁礴而维坤兮[12],支扶疏而走隰[13]。跆琅邪与巨野兮[14],梁清济而北出[15]。前湠漫而将屯兮[16],后崔嵬其相袭[17]。坯者扈者[18],峄者峘者[19],NFDF3者磝者[20],障鲁屏齐,曰惟历山。或肺附之[21],箕据环连[22]。势厓绝而脉泄兮,万源发于其间。谷射沙出[23],浸淫潗濈[24],瀺灂汩泌[25],澎濞渤潏[26],忽瀵起而成川[27]。经营一国,其利汾浍[28],防为井沼[29],壅为碓硙[30],得平而肆,乃滉漾而滂沛[31]。经民闾而贯府舍兮,渚为池之千亩。惟守之居,面岩背阻,邈7阇之遗址兮[32],肇嘉名乎北渚[33]。

悲经始之几何兮,牛羊牧而宇颠[34]。非境胜之为难兮,善择胜之为难。尝试观夫其园:千章之萩[35],合抱之杨,立而成阡。跻历下之岧嶤[36],望南山之孱颜[37]。修干大枝,出檐造天,藐砠岫之蔽亏[38],乍仿佛其云烟。思仙人之楼居,尚轻举而高翻。盍驾言其北游[39],登斯渚而盘桓[40]。冈峦忽其翔舞,萩杨眇以如箸。抚千里于一眒[41],收城郭乎环堵。

其下坡湖汗漫[42],葭芦无畔[43],菱荷荇藻[44],蘅荃杜茝[45]。众物居之,浩若烟海。岁秋八月,草木始衰,乃命罾罟[46],观渔其脽[47]。鸣桹四合[48],方舟顺涯[49],鲿鲤窘乎深塘兮[50],鸿雁起于中泜[51]。复有桂舫兰枻[52],浮游其中,榜歌流唱[53],自西徂东[54]。纤饵投隈,微鳞挂空。客顾而嬉,倾盂倒钟。明月出于缺岭,夕阳眇其微红。天耿耿而益高[55],夜寥寥其方中。骇河汉之冲波[56],披海岱之泠风[57]。恐此乐之难留兮,愿乘槎乎星渚[58]。期韩终与偓佺兮[59],采芝英乎瑶圃[60]。庶忘老而遗死兮,路漫漫其修阻[61]。

于是酒含太息[62],中座语客,曰:“自昔太公[63],奄有此丘,是征五侯[64]。桓公用之[65],攘狄尊周。方其盛时,山河十二[66],号称东秦[67]。临淄遨乐[68],中具五民[69]。秋田青丘[70],实囿海滨。而薛又其小邑也[71],区区之赋,食三千人[72],其强孰与比哉!观华不注[73],朅其孤NFDF4[74],虎牙桀立[75],芙蓉菡萏[76]。尚想三周,追奔执韅[77],下车取饮,仅以身免[78]。困责质于萧同[79],尚何私乎纪甗[80],而齐自是亦不竞矣[81]。夸夺势穷,虽强安在!事以日迁,而山不改。则物之可乐,固不可得而留也。认而有之,来不可持,所玩无故,去何必悲。此齐侯之所雪涕,而晏子之所窃嗤也[82]。今我与客,论古人則知迷,属有感而歔欷[83],豈不重惑也哉!仕如行賈[84],孰非逆旅[85],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86]。曾无必于一笑,尚何知乎千古?”

于是客冁然喜[87],再拜举觞而前曰:“凡主人言,理实易求,而我旷然[88],已忘昔忧。使客常满,使酒不空,请寿主人,如汉孔公[89]。”主人亦冁然喜,受饮反觞[90],执客之手而言曰:“《诗》固有之,‘未见君子,忧心忡忡[91]。既见君子,云乎不乐?’”再拜洗觞而酬,客舍然大笑[92]。

(《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二,《四部丛刊》本)[1]曾巩:字子固,南丰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曾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间知齐州。

[2]“杜甫”句: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李北海为李邕,天宝四年为北海太守。齐州,今山东济南,唐时属青州北海郡。历下亭在齐州,以历山而得名。历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

[3]二十一年:由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计,至哲宗元祐八年(1093),恰为二十一年。

[4]丈人:长辈。

[5]廑(jǐn):通仅。

[6]井闾(lǚ):村落。

[7]迤(yí)逦(lǐ):绵延不绝貌。

[8]经始:营建的初心。

[9]小鲁:《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10]爽丘:高丘。

[11]岱(dài)宗:谓泰山。泰山为四岳所宗,又别称岱,故名。

[12]旁礴(bó):即磅礴,气势盛大貌。维坤:维系大地。

[13]扶疏:繁多分散貌。隰(xí):低湿之地。

[14]跆(tái):踏。琅(láng)邪:山名,在今山东诸城县。巨野:大泽名,在今山东巨野县北。

[15]梁:贯通之意。济:水名,源出河南济源王屋山,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

[16]湠(tàn)漫:《文选》木华《海赋》“渺弥湠漫”,李善注:“旷远之貌。”

[17]崔嵬(wéi):高耸貌。《诗经·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18]坯(pī):山丘一重叫坯。《尔雅·释山》:“山……一成,坯。”郝懿行《尔雅义疏》:“坯者,当作坏。《说文》云:丘再成也。”扈(hù):护从,随从。

[19]峄(yì):山相连接貌。《尔雅·释山》:“属者峄。”邢昺疏:“言山形相连属,骆驿然不绝者名峄。”峘(huán):《尔雅·释山》:“小山岌大山,峘。”邢昺疏:“言小山与大山相并,而小山高过于大山者,名峘。”

[20]NFDF3(què):多大石的山。《尔雅·释山》:“多大石。”邢昺疏:“山多盘石者名。”磝(áo):山多小石者曰磝。《尔雅·释山》:“多小石磝。”

[21]肺附:近侍之意。《汉书·刘向传》刘向《上封事谏》:“臣幸得托肺附。”颜师古注:“旧解云肺附谓甘肺相附著,犹言心膂也。一说,肺附谓斫木之肺札也,自言于帝室犹肺札附于大材木也。”

[22]箕据:即箕踞,伸两足而坐,以手据膝,状似簸箕。此以喻山势。

[23]谷射:指从山口水过来的风。《周易·井》:“井谷射鲋。”

[24]浸淫:浸渍。潗(jí)濈(jí):水涌流貌。

[25]瀺(chán)灂(jué):水声。《文选》宋玉《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李善注:“《埤苍》曰:瀺灂,水流声貌。”汩(gǔ)泌(mì):水流疾貌。

[26]澎(péng)濞(pí):水流声。司马相如《上林赋》:“转腾潎洌,澎濞沆瀣。”渤潏(yù):水涌出貌。《文选》木华《海赋》“天纲浡潏”,李善注:“浡潏,沸涌貌。”

[27]瀵(fèn)起:水自地下喷涌而出。《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邢昺疏:“尾犹底也,言源深大出于底者名瀵。”

[28]汾浍(huài):田间沟渠。

[29]井沼(zhāo):井与水池。

[30]碓(duì)硙(wèi):水碓与石磨,利用水力碾米或磨面的机械装置。

[31]滉(huàng)漾:浮动貌。《抱朴子·畅玄》:“或滉漾于渊澄,或雰霏而云浮。”滂(páng)沛(pèi):水势广阔貌。刘向《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滂沛兮。”

[32]7(yīn)阇(dū):《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7阇,有女如荼。”郑玄笺:“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

[33]北渚(zhǔ):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名出于此。

[34]宇颠:指旧亭倒塌。

[35]萩(qiú):通楸。《汉书·货殖传》“山居千章之萩”颜师古注:“萩即楸树字也。”

[36]跻:登。岧嶤:高貌。曹植《九愁赋》:“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

[37]南山:此指历山。孱(chán)颜:通巉岩,高耸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大人赋》:“放散畔岸,骧以孱颜。”司马贞索隐:“服虔曰:马仰头,其口开,正孱颜也。”

[38]砠(jū)岫(xiù):砠,《诗经·周南·卷耳》“陟彼砠矣”,郑玄笺:“石山戴土曰砠。”岫,山峰。

[39]驾言:乘车。《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40]盘桓(huán):徘徊不去。

[41]眒(shēn):张目远眺。

[42]汗漫:水浩瀚貌。

[43]葭(jiā)芦:芦苇。

[44]菱荷荇(xìng)藻:皆水生植物。

[45]蘅(héng)荃(quán):皆香草名。杜茝(chǎi):杜为杜若,茝通芷,皆香草名。

[46]罾(zēng)罟(gǔ):渔网。

[47]脽(shuí):指肉。

[48]鸣桹(láng):打鱼时敲击木棒以驱鱼入网。

[49]方舟:船相并。

[50]鲿(cháng)鲤: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鲿,一名扬,今黄颊鱼。”

[51]泜(zhí):通坻,水中小洲或高地。

[52]枻(yì):船桨。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

[53]榜歌:划船人唱的歌。榜亦船桨。

[54]徂(cù):到。《诗经·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55]耿耿:明亮貌。

[56]河汉:银河。

[57]海岱:指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尚书·禹贡》:“海岱维青州。”

[58]乘槎(chá):张华《博物志》卷一〇载:旧说天河与海通。居海滨之人乘槎而去,至一处,有城郭屋舍,遥望宫中有女子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于河边饮水。此人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答曰:还至蜀访严君平便知。如期而还。至蜀访严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牵牛宿。计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大木筏。

[59]韩终:即韩众。《楚辞·远游》:“奇傅说之托辰星兮,羡韩众之得一。”王逸注:“众,一作终。”洪兴祖补注:“《列仙传》: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服之,遂得仙也。”旧题郭宪《别国洞冥记》卷二:“琳国去长安九千里,生玉叶李,色如碧玉,数十年一熟,味酸。昔韩终尝饵此李,因名韩终李。”偓佺:刘向《列仙传》卷上:“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松者,简松也。时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岁焉。”

[60]瑶(yáo)圃(pǔ):神仙居处。屈原《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魑,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61]修阻:艰难而遥远。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太息:长叹。《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3]太公:即姜尚,又称太公望。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

[64]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左传·僖公四年》:“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65]桓(huán)公:齐桓公小白,即位后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霸主。

[66]十二:《史记·高祖本纪》:“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

[67]东秦:战国时秦昭王曾称西帝,齐湣王称东帝,因齐在秦东,故后世亦称齐为东秦。《晋书·慕容德载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

[68]临淄(zī):春秋战国时齐国的国都,齐献公始迁都于此,以临淄水而名。在今山东省。

[69]五民:《史记·货殖列传》:“临菑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大国之风也,其中具五民。”五民有二说,裴骃集解引服虔称士、农、工、商、贾为五民;如淳则称五方之民为五民。

[70]秋田青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子虚赋》:“且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秋田乎青丘,傍偟乎海外。”张守节正义:“服虔云:青丘国在海东三百里。郭璞云:青丘,山名,上有田,亦有国,出九尾狐,在海外。”

[71]薛:春秋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故地在今山东滕县南。

[72]三千:战国齐孟尝君田文封于薛,以好客著称,门下食客至数千人。王充《论衡·儒增》:“书称:齐之孟尝、魏之信陵、赵之平原、楚之春申君,待士下客,招会四方,各三千人。”

[73]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春秋时,鲁季孙行父帅师会晋郤克与齐顷公战于鞌,齐师败绩,晋、鲁之师逐之,三周华不注。见《左传·成公二年》。郦道元《水经注·济水》:“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山下有华泉。”

[74]朅(hé):通何。(yǎn):山峰。

[75]桀立:突出。

[76]菡(hán)萏(dàn):荷花的别称。此以喻山。

[77]韅(xiǎn):马腹革带。

[78]身免:鞌之战,齐顷公被围,逢丑父代为齐侯,诈使顷公下车去华泉取水,郑周父、宛茷遂载顷公以奔,才得以逃脱,而逢丑父被晋军俘虏。见《左传·成公二年》。

[79]萧同:即萧同叔子,齐顷公之母,为萧姓国君之女。齐国战败求和,晋军主帅郤克必以曾笑己之萧同叔子为质,鲁、卫请求晋允齐之请,晋方许之。亦见《左传·成公二年》。

[80]纪甗(yǎn):《左传·成公二年》:“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不可,则听客之所为。”纪甗为古陶器,原为纪国所有,纪亦姜姓国,为齐所灭,甗遂归齐。

[81]不竞:不强。

[82]“齐侯”二句:《列子·力命》:“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行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二臣者各二觞焉。”雪涕,擦干眼泪。

[83]歔(xū)欷(xī):即欷歔,叹息声。

[84]行贾(gǔ):往来贩卖的商人。《史记·货殖列传》:“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85]逆旅:客馆。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86]朝秦暮楚:朝在秦而暮在楚,喻行踪无定。

[87]冁(chǎn)然:笑貌。《庄子·达生》:“桓公田于泽,管仲御,见鬼焉……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

[88]旷然:心情舒畅。

[89]孔公:谓孔融。《三国志·魏·崔琰传》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孔融)虽家居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90]反觞(shāng):回敬对方酒。

[91]忡(chōng)忡:忧愁貌。《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又《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二句由此变出。

[92]舍然:宽释貌。《列子·天瑞》:“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评晁补之此赋不像其他吊古伤今的文学作品一样,充满了世事变迁、人生如梦之感,而是着眼于现实,认为沧桑兴替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存在。这种看法不仅颇具辩证法的因素,也反映了作者心怀的旷达与眼界的不同一般。此赋的结构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描写北渚亭周围的环境,对山山水水进行铺张扬厉,纯为赋的写法;第二部分则感怀古事,主要针对当年齐国的由盛而衰的历史,说明“来不可持”、“去何必悲”的道理,奉劝今人不必为古人而感伤,还是尽情地享受人生之乐吧。全赋便在这种主客欢快的笑声中结束。此赋受楚辞的影响甚大,晁补之精于骚学,曾编《续楚辞》《变离骚》二书,由此赋亦可见其辞赋方面的深厚功力。

(尹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