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1454300000007

第7章 行殣赋

颜延之

《行殣赋》是颜延之在行旅途中看见饿殍尸体横陈于水曲,悲悯伤怀,于是以饿殍尸体为描写对象而创作的小赋,写作时间已不可知。这样的题材取向在赋史上是罕见的。行殣(jìn),饿死的路人。殣指饿死的人。

嗟我来之云远,睹行殣于水隅[1]。崩朽棺以掩圹,仰枯颡而枕衢[2]。资沙砾以含实,藉水草之襚储[3]。抚躬中途,太息兰渚[4]。行徘徊于永路,时悄怆于川侣[5]。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文》卷三六,中华书局,1958年)

[1]云:助词,无义。隅:山水弯曲处。

[2]崩朽棺:言饿死之人被简陋埋葬,棺木已朽坏。圹(kuànɡ):墓穴。颡(sǎnɡ):额头。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3]资:借助。含实: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藉:同“借”,凭借,依托。襚(suì)储:埋葬。襚,通“遂”,完成。

[4]抚躬:犹言抚胸,心中不平,用手抚慰。太息:长叹。兰渚:长满兰草的水边地。

[5]永路:长路。时:不时地。悄怆:忧伤;凄凉。川侣:行侣。

这是一篇令人心惊的小赋。短短五十六字,却给我们呈现了饿殍横路的现实,尤其中间四句,让人触目惊心,几个特写词如“朽棺”、“枯颡”、“含实”等,具体刻画饿殍的形态,更突出了饿殍的特点。赋的传统是铺排写实,可是在赋中写饿殍,而且写得令人触目惊心、不忍卒读的,《行殣赋》是第一次;而这样描写的背后,显然是对现实的严厉批判。赋末作者以“时悄怆于川侣”表达出对饿殍横路的深切悲悯,体现出一个士大夫可贵的良知。不过,严格来讲,如果类似作品在赋史上很多的话,那赋史可能就有点阴森甚至恐怖了;颜延之恃才傲物、特立独行,这可能也正是他个性的体现吧。

(杜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