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道文化新探
1454800000004

第4章 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9年10月14日上午)廖伯康

这次会议,原定在2008年召开,我也在2007年曾到大足石刻博物馆,研究那里的古文孝经石刻碑,同大足石刻专家郭相颖讨论了孝道文化。我们两人的观点互相交叉。郭的论文已由大会印出,我的发言也以书面形式印出,我就不照着稿子念了。我现在谈五个观点,请各位专家指教。

一、研究孝道文化,为什么从“感恩”谈起

最近,许多人都在谈论,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我发现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和美德中,都有一个以爱心为核心的感恩思想、感恩文化做基础。比如说:

为什么要报效祖国?因为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

为什么要回报社会?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受助于社会。

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因为一个人从婴儿到幼童、到长大成人,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百般呵护,因而感恩父母。

为什么“师恩不可忘”?因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

为什么“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何况有时受到的还是“涌泉之恩”。

总之,爱心是我们美德的核心。“知恩必报”是我们传统美德的基础。因为我们生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完全独立于世界之外,不需要别人帮助。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随时都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也随时在帮助别人。因此,人人要懂得感恩,人人都要学会感恩。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感恩思想是我国传统美德,它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之一。

当今之时,为什么特别需要强调感恩思想呢?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味强调斗争,“文革”更是达到极致,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乱批乱斗一通。那时哪有“爱”和“恩”可言?现在拨乱反正,要知恩、感恩、报恩。人民群众养活了我们,我们要知恩图报!共产党作为领导来说,必应树立报恩思想。

二、关于弘扬孝道

孝,是人类独有的理念和行为。

1.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有繁衍后代、哺育后代的天性,而无赡养长辈、善待父母的本能和行为。

2.作为人类父母节衣缩食,养育子女是普遍现象;而作为子女,善待父母,遵守孝道,则是教育、引导的结果。这就是召开这次会议,倡导感恩、弘扬孝道的原因。

3.就全社会而言,今天的子女就是明天的父母。世人皆有父母,世人都是从子女成长为父母的。世人就是在这种循环反复当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在这种不间断传承循环中,明确每个人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4.扩而大之,就社会总体而言老一代衰老人群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需要下一代青壮年人群来提供。这一供给和需求是不能间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供需关系,从个体变为社会集体需要集体的“儿”赡养集体的“老”。

5.过去的孝是“十八行为”。今天的孝除了“十八行为”外,还有社会行为、国家行为。如当前推行的“养老保险”、“离退休制度”以及国家对老年的所作的若干政策规定,使孝道进入法律和国策程序。

三、中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1.“孝”在甲骨文、钟鼎文中就出现了。这说明孝的概念、孝的行为那时就有了。从“孝”这个字的象形和含意而言,是儿子搀扶老子或者儿子背负老子。《尔雅》一书中把“孝”诠释为“善(侍)父母为孝”,成为对孝的经典诠释。这些都说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2.从孝的发展看,一般认为孝始于五帝,成熟于周朝,强化于汉代。及至宋代理学大兴,使孝的理念更加哲理化,行为更加通俗易行,一直到明清都是如此。

更有一个现象值得特别提出的。外来的佛教、本土产生的道教传播,他们对普及孝道起了推动作用,以后传入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也莫不如此。这说明什么?既说明孝道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融合力,又说明孝道是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外来宗教和本土道教为使自己不脱离中国群众,只能积极参加到孝道行列中来。

四、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认识的两面性

1.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既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它既有合理的优秀部分,又有糟粕的内容,对其两面性必须具体分析。

2.我们承认中国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过多种积极作用的。

(1)实行孝道,增强了个人的修身养性,提高了个人的道德水平。

(2)实行孝道,有助于长幼有序,促进家庭和睦。

(3)实行孝道,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报效社会和祖国,报国与养家连在一起了。

(4)实行孝道,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促使社会稳定。

3.另外,传统孝道文化的消极和糟粕方面也很明显。

(1)传统文化的三纲五常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提倡“愚忠愚孝”,具有愚民作用。

(2)传统孝道思想中的君臣父子关系强调的是单向服从而不是“互爱互尊”,是不平等的,只有互爱互尊才能建立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

(3)传统的孝道文化,在本质上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体系是属于守成保守的思想。

4.由于对传统孝道文化的两重性认识不够,因而一段时间内孝道文化出现断层也是很自然的。其原因:

(1)传统孝道文化,经过历代封建统治改造成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后,很难适应现代的社会生活。

(2)五四运动以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既有对该反的东西反得不彻底的,又有不具体分析,产生矫枉过正的地方,如对孝道文化。

(3)新中国成立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中,对历史文化传统,采取全盘否定、全面批判,无法一分为二,保留其积极的合理部分。

(4)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念的传入,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孝道文化也产生很大冲击。当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金钱万能等风气日益滋长,一切都以金钱、财产、利益来衡量,反映在家庭关系上,亲情疏远,孝道观念淡薄,为了争夺家财而见利忘义,闹出家庭纠纷甚至家庭悲剧的大有人在。

五、学会感恩,弘扬孝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恩必报”、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演变,文明如何发展,这些美德都应保留、都应发扬。

(1)以爱心为核心,感恩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它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它有助于人际、代际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人际与代际由于所处地位与阅历不同,发生矛盾是难免的。但是如果着眼于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怀感恩之情,就有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基础,就能设身处地为别人设想,进行“换位思考”;就能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这就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2)在家庭生活中常怀感恩的思想,敬老爱老,已不单是人们本身思想上、情感上的需要,而且已是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国家在“未富先老”情况下,过早地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这批老年人中70%以上又都生活在农村,这批老人,大多数生活保障能力较差,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当前,“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学会感恩,弘扬孝道,积极推动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便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大事。当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1%以上,不久的将来老年人口将达到20%,这样多的老年人口如何安度晚年,将成为我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必须未雨绸缪!谁说这一问题不紧迫、不重要?

(3)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捐钱捐物,踊跃参加地震救灾,这种善行义举,不仅帮助灾区人民克服了困难,而且在社会上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感恩教育,其影响和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形成与时代文明相适应的新的孝道文化,实现爱老敬老、家庭和睦,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政。

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个“五心教育”活动:“把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应当不仅是在学校,在各个有条件的地方,都应积极地开展起来。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各有重点,是很好的道德教育,既对国家,又对社会,又对家庭献出爱心,通过这样的“五心教育”活动,我想定会不断地培养出既具有现代化精神,又具有传统道德的一代新人。

以上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教!

谢谢大家!

(廖伯康:四川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原四川省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