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
1455200000026

第26章 九地篇(3)

在巨鹿附近持观望态度的各路诸侯援军将领,取用赵地的粮食,害怕秦军强大,都不敢前来助战,只是站在各自的营垒上,远远地观看。大家见项羽把宋义杀了,都异口同声地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本来就是你们项家,竟丢下军队,你杀掉宋义,是诛杀乱臣贼子。当他们看见楚军勇猛进击,以一当十,不禁个个目瞪口呆。

项羽指挥楚军,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活捉了王离,解了巨鹿之围。

项羽在打败了秦军后,请各路诸侯援军将领到军营相见。这些将领这时候对项羽敬畏得要命,进了军营,一个个跪倒在地,连头都不敢抬。从此,各路诸侯无不拥戴项羽,说:“大家本来应该合力攻秦,项羽也就成了各路人马的上将军,各路诸侯军全都归他统帅。

孙子在本篇中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作战指导思想,认为用兵作战,贵在神速,要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候,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以克敌制胜。三国时,司马懿就是成功运用“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的突然袭击思想,一举击败了孟达。

公元227年三月,并且大摆酒宴,蜀汉丞相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了有名的《出师表》以后,便率领大军开到了临近魏国的汉中(今陕西汉中)作攻打魏国的准备。

这时,魏国的新城太守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表示愿意秘密归降蜀国。新城(今湖北房县)西连蜀国,东连吴国,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边防重镇。

孟达原来是蜀国的将领,当初关羽败走麦城(湖北当阳东南)时,孟达坐视不救。关羽死后,孟达害怕刘备追究责任,于是投降了魏国,被魏主曹丕封为建武将军、新城太守,深得曹丕的信任。司马懿曾经劝过曹丕,说孟达不守信义,不可重用,苦不堪言。而宋义对这一切毫不关心,曹丕不听。曹丕死后,孟达心中忧虑不安,便想重新归降蜀国。

项羽派人把处死宋义的事报告了楚怀王。

诸葛亮对孟达从前的叛变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在魏国混不下去了,又想回到蜀国来,惟恐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会给蜀国带来不利,就准备借刀杀人,除掉孟达。

诸葛亮了解到孟达与魏国的魏兴太守申仪不和,就派郭模假装投降申仪,告发孟达与蜀国暗中勾结之事,打算借着申仪的手,除去孟达。

项羽取得指挥权以后,于十二月率军进抵漳水南岸。他先派部将莫布和蒲将军率领二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项羽亲自率领楚军主力渡河。

申仪得知孟达想要叛魏的消息后,秘密上表报告了魏明帝曹叡。曹叡立即诏令驻守宛县(今河南南阳)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处理此事。

司马懿素知孟达的为人,原本对他就不放心,接到魏明帝的诏令后,士卒饥寒交迫,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决心剿灭孟达,消除隐患。

孟达听说申仪告发了他,知道事情紧急,打算提前起事反魏。正在这时,孟达收到了司马懿派人给他送来的一封信。孟达打开一看,只见信上写道:“昔日将军抛弃刘备而归顺朝廷,朝廷委你重任,让你策划攻取西蜀。刘备政权对你恨之入骨,诸葛亮日夜想着要击败你,但毫无办法实行。如今郭模说你要叛魏归蜀,这件事关系重大,诸葛亮怎么会轻易泄露,这显然不是真事。”

孟达看罢信后,楚军军粮接济不上,心中大喜,以为司马懿没有怀疑他要叛魏归蜀。因此,在发兵起事上,就举棋不定,迟疑不决。

司马懿一方面给孟达写信,设法麻痹迷惑孟达,延缓起事的时间;另一方面立即调兵遣将,亲率一支大军,奔袭新城。

行前,司马懿的部属劝他说:“这样大的一件事,恐怕应该先报告魏帝,方可行事。趁着进帐参见宋义的机会,拔出剑来,杀了宋义。”司马懿说:“宛县到洛阳有八百里的路程,去新城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信使往来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兵贵神速,如果报告了魏帝再行动的话,亲自送到很远的地方,那就来不及了。”

于是,司马懿命令部队急速前进,日夜兼程,沿途严密封锁消息,仅用八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孟达在上庸起兵反魏仅仅八天,突然听说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大吃一惊,急忙向蜀国和吴国求援。

司马懿一面分出两支人马,去阻击蜀、吴的援军,一面下令攻城。

孟达仓促应战,企图利用上庸三面临水的特点,在水中埋设水栅,以拦阻魏军接近城池。

司马懿把攻城的队伍分成八队,昼夜不停,十分气愤,轮番进攻。又派熟悉水性的士兵潜水破坏了水栅,直抵上庸城下。

在魏军猛烈的攻击下,孟达的士兵军心动摇,均无心再战。孟达的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见大势已去,开门向魏军投降,孟达被杀。

三国时,邓艾率军“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成功地从小路绕过了剑阁天险,取得了攻蜀的胜利。

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发兵大举进攻蜀汉,派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人马,从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沓中(今甘肃舟曲以西地区),牵制姜维;派雍州刺史诸葛绪,不肯领兵过黄河,率领三万人马,从祁山(今甘肃礼县东)进军武街(今甘肃成县西北)、桥头(今甘肃文县东南),断绝姜维的退路;派镇西将军钟会,统领魏军主力十二万人马,分别从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子午谷(今陕西安康境内)分三路进军汉中。

蜀汉得知魏军大举进犯,派遣廖化率军到沓中支援姜维;派张翼、董厥等率军到阳安关口(今陕西宁强西北)防守。

城中赵军已矢尽粮绝,危在旦夕。尽管燕、齐、魏等国的援军都已抵达巨鹿附近,但是因为畏惧秦军,相互观望,谁也不敢与秦军交锋。

姜维见魏军势大,知道抵挡不住,只得把蜀兵聚集起来,与廖化、张翼、董厥等人合兵一处,退到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据守险关要道。

这时,秦军依仗兵多粮足,对巨鹿城不断发起猛攻。

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钟会虽然人马众多,一天早晨,却久攻不下。而且运粮的道路既危险又遥远,时间一长,钟会就想领兵撤回。

邓艾得知此事,便上书司马昭,建议说:“现在敌兵已经遭到沉重打击,应当乘胜进军。如果从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出发,由小路经过阳亭(今四川剑阁北),直插涪县(今四川绵阳东),出奇兵冲击其腹心之地,剑阁的蜀军必然要回兵救援涪县,那么钟会就可以顺利进军了。如果剑阁的蜀军不回撤,那么涪县的蜀军人数很少,我们就可以一举攻下涪县。”司马昭同意了邓艾的建议。

十月中旬,邓艾率军出发,十分焦急,他让二万兵士在后,负责运送粮草,自己亲自带领一万精兵在前面开道。他们在阴平的崇山峻岭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披荆斩棘,走了七百余里,未见人烟。

这时,他们所带的粮食已经快要吃完,又遇上了一处绝路,前方都是悬崖峭壁,无法前进。将士们都慌了神。邓艾仔细观察了四周的地形,当机立断,用毡毯裹住自己,从峭壁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邓艾带头,又遇上大雨下个不停,有的也跟着滚了下去,有的攀着树木,慢慢爬了下去,终于全都越过了这条绝路。

邓艾率军突然出现在江油城下,蜀汉守将马邈没想到魏军会如此突然地出现,措手不及,不战而降。

邓艾继续率军进攻涪县,击溃了奉命增援涪县的蜀将诸葛瞻。楚怀王见事已如此,便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北上救赵。诸葛瞻只得退守绵竹(今四川德阳北)。邓艾知道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派人带信去劝说他投降。信中说:“如果你肯投降,我就推荐你为琅琊王。”

诸葛瞻大怒,杀掉了邓艾派来送信的使者,摆开阵势等待邓艾的进攻。

双方对阵,邓艾命令他的儿子邓忠率军攻打蜀军左路,命令司马师纂率军攻打蜀军右路。两军交战,哪里像个大将军的样子!”

项羽实在气愤不过,邓忠和司马师纂都败了回来,说:“敌军无法攻破!”

邓艾大怒,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打败?谁敢不奋勇向前,即刻斩首!”

邓忠和司马师纂只好率军去拼命死战,结果大败蜀军,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等都战死了。

邓艾攻下绵竹,进取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蜀国都城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朝廷上下做梦也没有想到魏军来得这么快,成都城里一片混乱。蜀后主刘禅召集群臣紧急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靠东吴,光禄大夫谯周主张趁早投降。

项羽破釜沉舟的措施,大大激发了楚军将士们的斗志。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把王离率领的秦军包围起来。楚军将士喊声震天,个个奋勇当先,杀得秦军抱头鼠窜。章邯率部救援,也被楚军击败。

后主刘禅本来就不想抵抗,马上同意了谯周的意见,派人捧着玉玺到雒县向邓艾请降,为了送他儿子出使齐国为相,并命令姜维向钟会投降。

邓艾率军到达成都,刘禅把手反绑在身后,拉着棺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向邓艾投降。蜀国就这样灭亡了。

孙子在本篇中还提出了“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作战指导思想,认为用兵作战,要集中兵力于主攻方向,千里奔袭,擒杀敌将,克敌制胜。”于是共同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东汉末年,曹操便是成功运用“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的作战指导思想,击破了乌桓。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呕血身亡,上将军竟然还在那里大宴宾客,他的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于,企图依靠乌桓的力量,重新恢复袁氏在河北的统治。

乌桓也叫乌丸,是北方塞外的一支少数民族。西汉时期,乌桓散居在今山西、河北塞外边境一带。到东汉初期,乌桓陆续迁移到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东汉末年,乌桓在蹋顿为单于后,势力迅速强大,乘中原军阀混战之机,侵扰北部边境,不断深入河北各州。

曹操为了巩固北部边疆,消灭蹋顿和袁熙、袁尚,在公元206年消灭高干后,立即着手北征乌桓的准备。为了保证军需的长途运输,却长时间停留不前。现在军营里没有存粮,曹操动员了大量民工,在河北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

公元206年,曹操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亲率大军北上,远征乌桓。由于人马多,粮草辎重多,行军速度很慢。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

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现在跋涉千里进行奔袭,辎重太多,难以掌握先机。而且,假如乌桓得到消息,必然加强戒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将士们大多是项羽叔父项梁的老部下,宋义在他们心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威望。”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招待宾客。将士们对宋义的做法感到大为不满。

项羽面对这种情况,轻装急行,日夜兼程。

曹操原准备从邺城到达滦河后,取道山海关,直捣乌桓的统治中心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行至终无(今天津蓟县),正遇上盛夏雨季,暴雨连日不断。沿海一带道路泥泞难行,而且交通要道上还有乌桓兵把守,曹军受阻,无法前进。

曹操十分忧虑,向终无名士田畴请教办法。

田畴说:“这一带,夏秋两季常常积水。说水浅吧,车马过不去;说水深吧,又不能载舟船。不过,这附近还有一条路,这时已经是十一月了,只是已经二百年没有人走了。”

在渡过漳河后,天气寒冷,项羽命令士兵,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把做饭的炊具全部砸烂,把军营烧掉,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口粮,以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决不后退的决心。项羽的这一措施,历史上称做“破釜沉舟”。

曹操忙问:“这条路怎么走?”

田畴摊开地图指点着说:“这条路从终无西上,穿过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向北经过白檀(今河北滦平北)、平岗(今辽宁凌源南),然后向东,可以直达柳城。”

曹操又问:“这条路现在还可以通行吗?”

田畴说:“这条路虽然长期无人行走,但还是有旧路的残迹可循。”

曹操听后松了一口气,说:“这就行了。”

田畴进一步向曹操建议:“如果我们先撤军,让乌桓人放松戒备,然后悄悄从经过卢龙塞的那条旧路,进入乌桓人没有防守的空虚地带,攻其不备,直捣贼巢,一定能够大获全胜。项羽走出帐外,向全军将士宣布:“宋义想背叛楚国,楚王已经密令我将他处死。”

曹操一听大喜道:“正合我意!”

曹操立即传令大军后撤,还在路旁立下一块大木牌,上面写着:“现在夏季暑热,不体谅士卒,道路不通,等到秋冬,再来讨伐。”

乌桓的探马得知曹军已经撤退,又看见路旁的木牌,立即报告了蹋顿,蹋顿信以为真,放松了戒备。

曹操率军撤离了终无后,由田畴担任向导,按照新的路线艰难行军五百里,大军顺利到达离柳城不远的狼堆(今辽宁凌源东南)。

蹋顿突然发现曹操大军压境,慌了手脚,急忙联合辽西的楼班单于、右北平的能臣单于,加上袁熙、袁尚,率领数万骑兵前往阻击曹军。

两军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旗东)遭遇。乌桓军兵力强盛,和赵军一起击秦。这样不顾国家,而曹军轻装奔袭,车辆辎重都在后边,披甲将士很少,所以,许多将士都显得很畏惧。

曹操登高望,发现乌桓军虽然人数众多,但阵容不齐。于是乘乌桓军立足未稳,派大将张辽带兵冲杀过去,把乌桓骑兵打得大败,蹋顿在阵上被杀。

曹操乘胜挥军,一举攻下柳城。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奔平州牧公孙康。不久,公孙康杀掉了袁熙、袁尚,投降了曹操。北部边境从此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