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日昃即日中,郑注云:“言主者,谓其多者也。百族必容来去,商贾家于市城,贩夫贩妇朝资夕卖,因其便而分为三时之市,所以了物极众。”郑玄、贾公彦认为,三市是在一处而先后开放的,孙诒让则认为是于“王北宫后垣之外平列三区,不于一院内为之”,三区顺时交替开放。
三市的形制格局,由司市“以次叙分地而经市”,郑注:“次谓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今市亭然。叙,肆行列也。经,界也。”“次”是市官治事处的通称,包括,思次”和,介次”。思次是司市总治之所,介次是贾师、胥师的分治之所。“肆行列”即巷,是 合数肆而成的行列。肆行列之首为巷门,门外为市朝。所以,,以次叙分地而经市”的意思,是用“次”和“叙”(巷)二者划分地界,使之次第分列,不相杂乱。
孙诒让《周礼正义·司市》云:“三市每市盖各有总门,其内分设各次,次内又分列各肆,肆有一巷,是三市之中内外分合,其门不一。”巷门均有市官把守。每肆有肆长,负责一肆之事。每二肆有胥统管。每五肆有一名司稽,巡察流连于市不肯按时离去者。每十肆有一名司暴,查禁市场上的暴乱行为。胥的本职还提到,掌其坐作出入之禁令,袭其不正者”,坐作禁令,郑注谓,当市而不得空守之属”,孙诒让认为包括两种人,一是,无肆立持者,索市不得,乃空守其所赍之物”,即无摊位的商贩;二是不遵守三市之市时间者;这两种人都在被驱赶之列。巷首有胥“执鞭度守门”,,郑注说其任务是“察伪诈”和“威正人众”。可见,《周礼》的市场是军营化的市场,商贾在经营的场所和地点上都不能自由选择。
2.监督商品交易过程
韩非等把商贾视为贪戾、狡诈的蠹虫,《周礼》则将他们当做必须步步防范的奸猾之徒,每一活动环节都必须由官员查验。据《司市》言,商贾入肆后,市官对其商品要作“平肆”、“展成”、“奠贾”三步工作。平肆:平,正也,江永云:“平肆者,平其肆之货贿,不使其名实相紊也。”《肆长》云:“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尔即迩之借字,近也。郑注云:“使恶者远善,善自相近。郑司农云:‘谓若珠玉之属,俱名为珠,俱名为玉,而贾或百万或数万,恐农夫愚民见欺,故别异令相远,使贾人不得杂乱以欺人。’”可见,货贿在摊位上陈放时,必须按质地的善恶分类,不得混杂,欺骗买主。无独有偶,与此相类似的做法,云梦秦简中也有之:
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
秦律规定,买卖时,商品应系签标明价格,只有价格不足一钱的小件物品,才可以不系签。这显然也是为了防止贾人欺骗买者。
伪饰之物受到国家严厉禁止。胥师要悬挂、公布,刑禁”,刑即市刑,禁即《司市》之伪饰之禁四十八之属。《司门》云“凡财物犯禁者举之”,孙诒让说此禁即“《司市》所云伪饰之禁在商者十有二是也”,举之即没入官。伪饰之物在关门被查出则没收,在市场被查出则加以诛罚,《胥师》云:,察其诈伪、饰行、?慝者,而诛罚之。”物脆薄不坚为,行”。慝,恶也。巧饰恶物,欺诳买者,则要第五章施以宪、徇、扑之刑,并罚泉布。
在买卖过程中,官方始终作为第三者或中介人参与其事。《质人》云“凡买者,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质剂”即券书,作为凭证之用。质人将成交之物书于质剂。
“质”与“剂”又有区别,孙诒让说“物重贾贵则用长券之质”,“物轻贾贱则用短券之 剂”。不仅有形制大小之异,而且代表的货物价值不一,这一程序即所谓,展成”。然后,贾师,奠其贾”,奠即定,贾师审定所成交货物的价格,亦书之质剂,至此,交易才算告成。
市官对物价的监督极其严格,为了防范变相提价,《质人》云:
掌稽市之书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犯禁者举而罚之。
淳制,郑注引杜子春云:“纯谓幅广,制谓匹长也,皆当中度量。整个市场的计量单位是统一的,官员随时“巡而考之”,违反者要处罚。云梦秦简也有这种规定:
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
秦律规定,布的长度为八尺,幅宽为二尺五寸。凡是质量不合格,长宽不合标准的布,一律不得在市场流通。违反者想必也要受到处罚。即使发生自然灾害,货源短缺,物价也不得浮动,《贾师》云,“凡天患,禁贵?者,使有恒贾,四时之珍异亦如之”,其目的显然是要避免民受重困。
3.禁绝侈靡品
从先秦文献看,工商制作和销售奢侈、细靡商品的现象,在战国时代已普遍存在,成为社会问题之一,因而受到法家的激烈抨击。
《管子》说,“工事竞于刻镂,女事繁于文章,国之贫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刻镂纹饰的商品耗工费时,价格必然很高,这类产品若大量上市,必然会从流通领域吸走大批货币,导致国家贫困。因此,,工以雕文刻镂相稚也,谓之逆”,“女以美衣锦绣綦组相稚也,谓之逆”。工匠以雕文刻镂、女工以锦绣綦组相夸耀者,都是“逆”即违令。所以该学派主张,“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
法家反对侈靡品的另一个原因,是担心它腐化社会风气。《商君书》云:“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只有声色、玩好、服饰之类的侈靡品不广为流行,农民劳作时就看不到,休闲时也听不见,那么社会风气就不会浮荡,农民的意志必能专一。
这种对侈靡品深恶痛绝的态度,完全为《周礼》所采用,在《周礼》中,侈靡品是严禁进入平民的流通领域的。究其原因,除上述《管》、《商》所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市场必须与消费水平相适应。《周礼》中的农民负担的赋税较重,消费水平很低,因此只需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日用品即可,其质量则以结实耐用为优。《司市》云“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物靡”即细靡之物,物细靡必奢。贾疏云,“物货细靡,人买之者多,贵而无用,令使粗物买之者少而贱,使市贾不平,令禁之则市物均平”。所以,《司市》又云,“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伪饰”,说者多以为指假货、劣货,如此则无法解释,在民者十有二”一语。《月令》季春云,“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郑注,“淫巧,谓伪饰不如法也”,可见,“伪饰”是指淫巧之物。在《周礼》中,工不得作,商贾不得鬻,民不得有的伪饰之物多达四十八种之多,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行政手段,使奇邪无益者不作,虚耗之弊断绝。
市官指导商业活动的原则是,“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靡者使微”。郑注云,“利,利于民,谓物实厚者。害,害于民,谓物行沽者”。“行沽”指质次之物。商业活动的作用是“亡者使有”,但要以于民之利害为取舍,损害民的利益的商品和侈靡之物则在禁绝之列,唯实厚之物可以在市场流通,并受到保护。在这里,看不到有繁荣商业的意思,只不过是要把商业活动限制在解决生活必需品的水平上。
市官还兼有平抑市场物价的职责。《泉府》云:“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市场上若有滞销货,泉府就动用其库内之货币买进,因其滞销,价格必然很低,他日若有不时之需者,再转卖之。为了“防检猾商用贱直贩官物,而贵卖之以病民”,凡从官府处购买市场的滞销物者,必须,各从其柢”,即凭其所属官吏的,封符信”致之泉府,证明其身份,泉府方才以物予之。《廛人》亦云:“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珍异指四时食物,滞久则容易腐败,故以泉府之财买与膳府,以供官食。这样做,官不失实”,而市场商品的价格和品种都能保持稳定。
4.苛关市之征
《周礼》对商贾所征的税,名目极多,主要有两类,一为关税,一为市税。
关税:《司门》云“正其货贿”。郑注,“正读为征。征,税也”,是为货贿出入国门之税。《司关》之“征廛”,江永云,“此征、廛是二事,征者,货贿之税也;廛者,货贿停阁邸舍之税也”,,货贿物多,暂有停阁,以待有司之稽察也”,可见不仅有关防之税,而且要交纳存放货物的仓库税。“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凡是携货贿从私道潜出,逃避关税者,要没收财物,挞伐其人。
关、门、市都有向商人征税的机构,但三者不在一处,相隔甚远,这就可能给商人以作弊、逃税的机会,为了堵塞这一漏洞,《周礼》又有联门市之制。《司关》云“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货之节即《司市》之玺节,其职云:“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玺节是商人出入关门的凭信,他们必须持有司市发给的玺节,方能由市达于国门,由国门达于关。关门之吏则,“案其节,而书其货之多少”,不仅案验其玺节,而且记载其货物数量等。反之由关外入市的商人,也要由关而门、由门而市地出示其邦国司市发给的玺节,并办理登记和纳税的手续。《司关》贾疏云:“司市与关及门三处相连,恐奸猾商人或以多为少,或隐而不出而避税,故相连以检括之也。”除玺节外,司关还根据案验结果发给“传”,“传”类似后世的过所文书,“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持货贿者必须有节有,传方能出入,可见对商人稽查之严厉。
市税:商贾要交纳的市税,据《廛人》职有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五种。
(1)布,郑注引郑司农云“列肆之税布”。贾疏云“谓在行肆坐卖物之常税”,即市肆的屋税。
(2)总布,这是商贾的正税,即货物税,在五布中数目最大。书江永云:“货有贵贱,贿有重轻,举其总数以计布,故谓之总布。”总布由肆长征收。
(3)质布,这是质剂之税,江永云:“此则偿质剂之布也。古未有纸,大券小券,当以帛为之,交易以给买者,而卖者亦藏其半。质剂盖官作之,其上当有玺印,是以量取买卖之泉以偿其费,犹后世契纸有钱也。”孙诒让认为,质布相当于西方之“印花税”。
(4)罚布,“犯市令者之钱也”。江永说,“罚布有三,质人罚度量淳制之犯禁者一也,胥师罚诈伪饰行卖慝者二也,胥罚有罪者三也。而犯禁者之类,如不当粥而粥,乘天患而贵卖,皆有罚布可知矣”。都是对违反市场管理条令所课处的罚款。
(5)廛布,是市之地税(廛指货物之邸舍),即仓库税。此税是买卖双方都可能有的,江永云:“卖者肆中不能容,则停货物于廛;买者当时不能即运,又或储之以待时鬻,亦须廛。此廛亦是官物,故当有税。”
以上五布中的布、总布、廛布,是大宰九赋中的市赋,为正税,而总布又兼有大宰九职中的货贿之贡。
此外,活跃于市场的屠夫,虽无货贿,但亦于市为肆,则不仅有民职之贡,还有市廛之地税等。《廛人》云,“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即以所宰牛羊之皮角筋骨当税。
5.货罚、金罚及其他
《周礼》有许多经济惩罚的规定,它们既有整肃法治的作用,又有增加政府收入的效益。
货罚主要指罚出货布。《胥》本职云“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郑注“罚之使出布”。《廛人》,五布”中就有罚布一项,从市官所掌看,货罚的名目很多,《胥师》所察之诈伪、饰行、卖慝者,《贾师》所禁之乘天患之机贵卖商品者,《质人》所禁之违反度量淳制者,《司市》所列伪饰之禁四十八等,都要被处罚款。可见,《周礼》管理市场很强调运用经济手段。此外,商人出入门关时,若货不出于关或货物犯禁,都要,举其货”,即没收充官。甚至夫人、世子、命夫、命妇过市,也要罚以幕、帟、盖、帷之物。
金罚是罚出铜。《秋官·职金》云:“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金指铜,贾疏,“出罚之家,时或无金,即出货以当金直”,足见掌法之士官,亦以经济手段相济。但是《周礼》没有明确提到金罚的范围及数量,仅《大司寇》略为涉及:
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说文》“钧,三十斤也”。断狱前三日,诉讼双方都要交一钧之金,断狱后,败诉者之金没入官府,胜诉者之金则退还。金罚之铜由职金转给司兵,用于制造兵器。
孙诒让等引《尧典》“金作赎刑”和《吕刑》“墨辟疑赦,其罚百锾”等文,证明金罚为自古即有之举。实际上《尧典》、《吕刑》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将罚金移用于甲兵,则是管子的创举:
(管子对曰)夫齐国寡甲兵,吾欲轻重罪而移之于甲兵。公曰:“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制;重罪入以兵甲犀胁二戟,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美金以铸戈剑矛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斤斧锄夷锯,试诸木土。”桓公曰;“甲兵大足矣···”
《齐语》也有大致相同的文字。管子的目标是要富国强兵,但又不能再加重国家的负担,而以甲兵代罚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周礼》作者显然受到管子的影响。
还有一种商业贷款。《泉府》云:“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民(指贾人)需贷款者,有司辨明所贷泉物多少及利率之数,贾人至期依所在地区的赋率还本付息,这种坐收子母之利的办法,正是战国时流行的。利息也是泉府收入的来源之一。
《周礼》作者所处的时代,商业已很发达因而书中时有透露。如《秋官·朝士》云:“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郑注引郑司农云:“同货财者,谓合钱共贾者也。”孙诒让认为,它相当于西方的合资办公司。”地官的泉府有赊贳之政,孙诒让认为,它相当于西方的官办银行。这种比方不很准确,但确有其共性。《周礼》对工商业倾注的热情,远不如农业,这是很明显的。它从产品种类、经销价格、经销场所、税收等各方面限制工商业者,使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只能在政府划定的狭小圈子里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地官·司市》规定,国君、世子、命夫、命妇等不得随便过市,违者要处罚。这种规定似乎很奇怪。《商君书》有这样一段话,“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闲居游逛与博闻、辩慧都有妨于治,故禁之。可见《司市》的规定本于《商君书》,两者在这一点上是契合的。从全书的抑商思想来看,这样做恐怕还含有鄙视市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