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不同,但母亲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妈妈,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抚育我长大,是您教会我做人。妈妈,我还没来得及回报您呢,您却悄悄的走了,走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那么突然,竟然不给儿子见最后一面。妈妈,我只能永远带着对您的愧疚,我只能在心中常把您忆起,我只能默默祝愿您和爸爸在那边也过得开心。妈妈,请放心吧,儿子决不会让您失望,我一定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光荣凯旋。
妈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您都是我心中永远的思念。也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永远!
不孝儿:魏光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七日于海地
父爱如山
当初报名的时候,王琦没有想到身为军人的父亲竟然也不同意自己前往海地维和,这实在是一个意外。
“不能去!”父亲冷着脸,显然有些生气。
“爸……”王琦不知道该怎么跟父亲解释:“您不是常常看电视新闻,很了解维和部队吗?”
“就是因为了解,我才不同意你去!”父亲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海地的危险性有多大?我不放心!”想了想,父亲又放缓了语气:“当然,我不是在给你下命令,我只是在给你提意见,决定权还是在你自己。”
王琦哭笑不得,这语气里的意味任谁都能听得出来,一向沉稳冷静的父亲此刻倒有些像个老小孩,有些蛮不讲理的任性。
看着父亲气呼呼的样子,他决定先不和父亲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又聊了几句别的,岔开了话题。
探家结束,回了部队,王琦没有丝毫的犹豫,就直接去报名参加了培训。
直到王琦通过了所有的测试,确定要出发的前几天,他才回了家,跟父亲坦白了这件事。
父亲在听到王琦说完以后,沉默了很长时间。王琦一直以为父亲会生气,会骂自己,然而他错了,父亲只是久久地坐在那里,许久才说了一句话:“既然你已经选择了,那就去吧。”
然而,直到王琦离开家,父亲也没有出来送别儿子,似乎儿子要去的不是遥远的海地,只是像往常回到部队训练一样。
王琦到了海地,给家里每次打电话,父亲的话都不多,只是简简单单地问他:“吃的好吗?住的好吗?”或者说几句“努力工作”,“保证自己安全”之类的话。
直到有一次王琦因为工作忙碌,隔了很长时间才给家里打电话,父亲接起电话说了一会儿,忽然冒出了一句———“现在距离你回来还有157天。”
王琦一下子呆住了,身在海地的他,其实完全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每天繁重的执勤让自己的神经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这个时候听到这样一句话,他忽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从那以后,父亲每次打电话时都会加上一句“现在距离你回来还有××天”。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动着面前的台历,在上面用红笔画上一个个的圈,然后按着手中的计算器,昔日雷厉风行的老军人如今就这样认真地做着一件近乎无聊的事情,似乎除了算出儿子即将归来的日期,周遭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
“其实想想自己真的很残忍,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却忘记了‘父母在,不远游’,忘记了他们也会难过担心。而当我们实现理想回到家里,才发现他们一直都等在那里,等着我们回来……有些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不负责任。”王琦说起这些话时,深深地埋下头去,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像在忏悔,又像在压抑。
在王晓平还小的时候,母亲因脑溢血去世,王晓平是父亲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的,父亲喜欢部队的氛围,说只有部队才能百炼成钢,于是就把王晓平送到了部队。
王晓平非常向往维和的军人生活,于是当报名的通知下达的时候,他没有犹豫就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顺利地通过了一切考核。
他到达海地之后,工作得兢兢业业,然而,王晓平最思念的还是在家中的父亲,隔一段时间就一定要打电话回家问候。
奇怪的是,起初父亲的声音听起来还很明朗,渐渐的,王晓平觉得有些不对,一向身体不错的父亲在电话里总是说不了多久就匆匆撂下了电话,只是推说自己累了,声音听上去也很微弱。
王晓平不知道父亲是怎么了,就打电话问家里人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家里人每个人都斩钉截铁地说绝对没事,父亲好得很。王晓平这才放下了心,继续努力工作。
直到很久之后,王晓平从海地结束维和任务回国,他第一件事就是兴冲冲地回老家报喜,想要和父亲分享成功的欢乐。然而当他到了家里,却发现家里空无一人,他惊呆了,连忙打电话询问家人,家人这才说了实话。
原来,王晓平到达海地五个月后,父亲就被检查出了食道癌晚期。是父亲再三叮嘱家里人以及前来慰问的部队领导,一定要替他保守这个秘密,让儿子不要分心。
父亲怕自己的病情给儿子带来影响,海地是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在执行任务时走神,也许就会危及自己和队友的生命安全,即使在病床上,父亲还惦记着儿子,常常叮嘱家人:“晓平打电话回来一定要让我接啊,否则我怕他担心……”只要拿起电话,父亲就忍着病痛,絮絮地跟儿子说着宽心话,直到放下听筒的一刻,才靠在枕头上大口大口地喘息。
当王晓平轻轻推开病房的门,一片雪白之中,他一眼就见到了刚做完手术,浑身插满管子的父亲。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自己光荣的背后,是父亲苦苦压抑的病痛。那些电话里一句句的宽心话,原来都是美丽的谎言。
亲亲我的宝贝
二分队分队长王正的妻子李燕琳也是一名警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们2003年结婚后就一直两地分居,偶尔有时间才能抽空见上一面。
王正前往海地维和以后,李燕琳肩上的压力更大了。工作的忙碌,照顾老人的辛苦她还勉强可以承受,最让李燕琳吃不消的就是夜里一个人带孩子,孩子太小了,常常整夜整夜地哭,有几天哭得格外厉害,李燕琳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得爬起来哄孩子,抱累了连个换手的人都没有,实在太困了,就拿凉水洗把脸,再继续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直到孩子睡了,自己才能再度昏昏入睡。
过了几天,李燕琳忽然觉得不太对劲。虽然别人家的孩子也哭闹,可是自己家的孩子似乎哭得格外频繁了一些。不但如此,孩子还出现了厌食和呕吐现象。这可把李燕琳吓坏了,连忙带着孩子去医院就诊。
医生的诊断出来了:孩子是因为经常哭闹而引发了疝气,要入院治疗,还必须要动手术才能根治。
李燕琳傻了,医生问她:“孩子的爸爸呢?”她连啊了几声,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医生问她同意手术吗?她麻木地点点头。
直到她拿起签字笔要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才听到医生同情的声音:“是单亲家庭吧?”
李燕琳无言以对,她默默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看着孩子,她只想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场。
祸不单行,疝气手术刚刚结束,没等李燕琳松一口气,孩子又感染上了肺炎,再次住进了医院。李燕琳每天都要在医院陪孩子,喂药喂水。
孩子的皮肤很薄,血管也浅,每次打针都撕心裂肺地哭,哭到最后嗓子都哑了。这稚嫩的哭声就像针一样生生扎在李燕琳的心上,孩子哭,她也陪着孩子哭,孩子哭累了睡熟了,她还是无声地看着孩子的睡颜流眼泪。
王正来电话,李燕琳强忍着眼泪,轻描淡写地说:“你安心工作,家里一切都好,儿子很可爱,都会叫爸爸了……”听着王正惊喜又欣慰的笑声,李燕琳也轻轻地跟着笑了起来。
房间里飘散着淡淡的奶香和药香,孩子在小床上沉沉地睡着,她知道,她一定会等到丈夫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铁汉柔情
从魏光离开的那一天开始,他的妻子李巧云就陷入了无尽的思念中。
尽管咬着牙对丈夫说没关系,你去吧。可是当那个人真的离开了自己以后,李巧云才深刻体会到他的存在有多么重要。虽然平时魏光常年在基层带兵,但毕竟在自己身边,有什么大事都可以问他拿主意,生活中失去了魏光的李巧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孤单和无助。
2007年5月,李巧云的母亲因为中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大小便不能自理。家庭和工作的重担一下子压得李巧云喘不过气来。在那段日子里,她觉得自己像一台铆足了劲的机器,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起床,做饭,侍候好母亲,接着送女儿上学,然后赶到单位;下班后收拾家务,照料母亲,辅导孩子温习功课,每天晚上都要忙到一两点钟才能躺下。
就在这节骨眼上,女儿的身体又出现了问题,因为扁桃体发炎,高烧40多度不退,李巧云心急如焚,背起女儿马上赶往医院。
当时已是午夜时分,李巧云一个人抱着孩子在急诊处排队,女儿的小脸烧得通红,可能是潜意识里她实在是太想爸爸了,嘴里不停地嘟囔着:“爸爸、爸爸……”那迷糊的模样好不可怜。
看着女儿这个样子,又看着别人丈夫忙前忙后,李巧云又累又急,所有压抑的委屈似乎都在这一刻爆发了,她只希望这一刻魏光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哪怕帮不上忙,仅仅是安慰几句,心里都会舒服很多。可是这一切只能是幻想,李巧云轻轻拍着女儿发烫的身体,泪光盈盈。
等孩子看完病,天已渐渐亮了。李巧云抱着孩子回家,把家里事安排停当后,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了。她甚至来不及自怨自艾一下,更没有任何途径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生活不会因为压力和痛苦就停下它前行的脚步,李巧云惟有坚持。再坚持。
李巧云常常想,自己其实也不过是个普通女人,有着女人的任性,依赖和脆弱。在累的时候,也想有个肩膀靠一靠;在倦的时候,也想有个胸膛歇一歇;在委屈的时候,也想有人听我说一说。可是在自己最需要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却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
她也曾心理失衡,想要丈夫回到自己身边,想要丈夫给自己一些补偿……可是,每次用电话或者互联网和魏光联系上以后,所有的话却像一下子在空气中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只会温柔地说:都好,一切都好,你放心吧。
2007年10月份,由于营区通信网络突然出现问题,一夜之间,李巧云就与魏光失去了所有的联系。这时,李巧云得知中国派往黎巴嫩维和部队遇袭,有中国官兵受伤,这样的消息更加剧了她的担心,可无论怎么打电话也打不通,QQ上丈夫的头像永远是灰色的。
一天一天这样挨下去,李巧云觉得自己精神已经快要崩溃了。在整整一个多月音讯全无的日子里,她担心他吃不好,身体能不能挺得住;担心他在外执勤会不会有危险;担心他生病了没有人照顾;担心是不是部队那边出了什么事……尽管她知道这些担心也许是多余的,但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只要一闭上眼睛,种种不祥的猜测就会闪现出来,让她心惊肉跳,坐立不安。每个夜晚,她都会不停地做着不同的噩梦,清早醒来,枕巾早已被打湿……担忧的日子在煎熬中一天天过去,李巧云的身体也日益消瘦,就当她觉得自己已经马上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网络终于恢复了。
那一天,李巧云通过视频看到丈夫那张熟悉而陌生的脸,一个多月来的紧张、焦虑和不安都化成了汹涌的泪水尽情流淌,她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在屏幕上轻轻抚摸着丈夫消瘦的脸庞轮廓。这种失而复得的惊喜,让李巧云深深地觉得,无论付出多少辛苦和泪水,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