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国秘史:它们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1492900000039

第39章 法兰西——大英雄时代的末路帝国(3)

但在法兰西人成长起来之前,他们只能将这种屈辱放在心里,毕竟当时的法兰西过于弱小,而且邦国中的贵族们权力过大,在实现王国的集权化之前,法兰西人还要忍耐一段时间。

扩充王权,这个任务就由路易来完成了。

卡佩家族的路易——史称路易六世。

他来了!

【强大的法兰西】

1108年之前的法国绝对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在那里到处都是盗贼和杀人犯,这些无法无天的人结成帮伙,并宣称誓死效忠他们的组织,而后这些匪徒就明火执仗,打家劫舍,平民百姓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好抢,所以他们的目标基本上锁定在贵族的庄园和城堡之中。

为了防卫,贵族们不断地修缮自己的城堡,这些城堡越来越坚固,越来越高大,渐渐地剥夺了王族的权力。

于是路易六世——他是那位郁闷的腓力一世与荷兰公主安妮生的儿子——就考虑拆除这些城堡。

为什么贵族们需要他们自己的城堡呢?难道法兰西王国还确保不了他们的安全吗?

路易六世不明白。

可想而知贵族们的抵触情绪是多么强烈,他们对国王的命令表示了不屑。

但是这位路易——卡佩家族的路易,史称胖子路易——就放手给城市的市民以自治权力,将平民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与此同时他又获得了教会的支持,这样一来贵族们为了不开罪于平民,只好违心地拆除他们那高大坚固的城堡。

城堡被拆除了,法国境内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同时也消失了。

如此看来,路易十六实在是一位富有智慧的人,他早就知道,那些强盗其实就是贵族们自己的私党,堡垒是阻止不住他们的,对这些无法无天的贵族唯一有效的管理工具就是“城市公社”。

所以路易六世又有一个名字,叫作“公社之父”。

但是迟早,公社要斫掉这些王族的脑袋,这恐怕是路易六世没有预料到的。

在路易六世统治时期,英国与德国的两个亨利国王双面夹击法国,法兰西危在旦夕,路易六世竖起了黄金神焰旗,顷刻之间聚集了20万人,令英、德两国的亨利国王大惊失色,慌忙退兵。

现在人们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也没有人能够征服法兰西。

但等到了路易七世的时候,法国人再次因为他们国王的婚姻惹出了乱子。

而且是大乱子。

路易七世,是路易六世与曼恩公主阿德莱德的次子,史称“愣小子”的路易。既然是愣小子,那他办事的时候脑子多半有几分冲动,这位愣头青迎娶了阿奎丹公主埃莉诺,使得王室的土地面积一下子扩大了3倍,看起来这绝对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婚姻计划,似乎与他的愣头青的名号不相符。

但是愣头青就是愣头青,路易七世积极向教廷靠拢,他和德国皇帝康拉德率领2.5万人的十字军进行了东征,但在途中,日耳曼人被穆斯林人悉数歼灭,于是康拉德趁机回国了,而法国人到达叙利亚的时候,只剩下了几千人,最糟糕的是,这次远征费用庞大,花光了王室的每一个法郎,埃莉诺王后对此表示了很大的不满。

而路易七世对埃莉诺的不满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这位埃莉诺王后自从嫁过来之后始终未生下一个男孩子,而子嗣是王室最为注重的事情,这两个不满交织在一起,于是这桩原本是很美满的婚姻就这样破裂了。

离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埃莉诺改嫁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后,却一连生了四个儿子。

这女人有儿子不给法国人生,却偏偏要跑到英国去生,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更令人气愤的是,埃莉诺此去,带走了法兰西80%的国土,这些国土一股脑儿地划进了英国人的菜篮子里。

忍无可忍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

由于诺曼底王朝没有继承人,而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德又是英国金雀花亨利二世的母亲,于是,诺曼底的亨利于1154年兴冲冲地跨海来到英国,成为了英王亨利二世,建立起了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从此英国横跨英吉利海峡,将小小的法兰西挤到了一边。

这让法国人如何能够容忍?

仇怨从此结下。

英法两国进入了长达百年的战争状态。

当历史进入了1180年,法兰西的希望降临了。

腓力二世!

他不仅是法兰西人的骄傲,也是整个欧洲的骄傲——欧洲人称其为智慧的拥有者,国内也有人将其译为智多星,但这个绰号不管怎么翻译,都说明了一件事:这位法兰西国王的智慧远在当时的欧洲诸邦国国王之上。

这位腓力二世战无不胜,他在1202年击败了英国人,将法国的土地一扩再扩,他在1214年与英国、德国的反法同盟展开决战,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俘虏了一大堆骑士和伯爵,替法国人赢来了大笔的赎金。

我们在上一章英国的历史中还曾提到了他与英国的理查王领导十字军东征,可怜的理查王在这场战争中徒有虚名而未得到任何实惠,连同这位国王自己也被德国人关进了地牢,虽然说这是完全符合英国人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理念,但相比之下,腓力二世的做法就更有着法兰西人的特色——重结果不重过程。

法国人不要过程,他们只要结果。

尽管腓力二世从未加冕,但这丝毫不妨碍法国人称他为腓力·奥古斯都。

虽然腓力二世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但他显然不希望后世的法国人也这么搞,所以他开创了中世纪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巴黎大学。

腓力二世之后,是法国人的骄傲——一代名将路易八世,他曾率军大破英军,一直打到了伦敦,但他显然意识到只靠蛮力对一个国家来说不是件好事,所以他在位只有三年就匆匆去世了。

路易八世的死虽然有点过于仓促,但是他的妻子却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儿布兰奇,从此路易八世成为了卡佩王朝中第一个和欧洲其他王室联姻的君主,这标志着法国人在欧洲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基本上可以算是登堂入室,获得了欧洲主流世界的认可。

路易八世之后,又一个厉害人物登场了。

路易九世。

这位路易九世登基的时候只不过11岁,但是他的智慧证明了他的价值,他改革了法国的铸币制度,禁止贵族们自造钱币,然后他抢在贵族们愤怒之前,颁布了“国王四十日”法令,一下子又赢回了贵族们的支持。

“国王四十日”可谓功德无量,这项法令确保了法国精英不至于流失,让任意赌气的骑士贵族们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在当时,法国人盛行决斗,大批的贵族、骑士在决斗中丧生,这对法国来说简直是一场瘟疫,路易九世不忍看法着国精英就这样毫无价值地流失,所以才颁布了这条法令。

该法令规定,但凡有决斗之事发生,决斗者必须要等待40日,在这40日期间,受到挑战的一方有权向国王申诉,请国王仲裁,那么路易九世是如何一个仲裁法呢?

他的仲裁方法很简单——禁止这次决斗。

这样一来,路易九世就保住了弱势一方的性命,挽救了法兰西贵族精英的性命,同时又提高了国王的威信。那些弱势者,知道自己在决斗中必然丧命的贵族们因此而获得继续生存的权利,必然会非常感激国王的救命之恩,而所有的贵族们——他们迟早都会遭遇到更强的人,迟早都会跑到国王的王宫里投诉,就这样,贵族骑士们从此别无选择地奉路易九世为首领。

1244年,基督教国家再次丧失了耶路撒冷,4年以后,路易九世率领那些对他感恩戴德的骑士们踏上了十字军的征程,但看起来这些骑士好像没起到多大作用,可怜的国王在埃及的曼苏拉被俘,缴纳了40万枚金币之后才重获自由。

路易九世很恼火,遂于4年后连夺巴勒斯坦数城,这才尽洗耻辱。

1270年,路易九世试图说服突尼斯结盟,共同攻打埃及,但遭到了突尼斯的拒绝,盛怒之下路易九世兵发突尼斯,这一次路易九世再次遭到了失败的屈辱,但他却再也没有挽回荣誉的机会了——他死于军营之中。

路易九世之后,腓力三世于1270年登台,他是一位纯过渡性的君主,在位15年,史称“大胆腓力”。他大胆地发动了吞并阿拉贡王国的战争,我们知道这个国家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腓力三世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些。但这场战争打得也没什么名目,因为这位大胆的年轻人娶的正是阿拉贡国王的姐姐,也就是说在战场上与他纵马交锋的正是他的小舅子——历来做姐夫的闹不过小舅子,这次也不例外,腓力三世被打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地回国了,考虑到回去后不好跟老婆交代,于是他明智地选择了死在途中。

腓力三世死了,他和阿拉贡公主生的漂亮儿子腓力四世走上了历史舞台,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法兰西长大了。

成长起来的法兰西行事风格带着年轻人的鲁莽和急切,他们是那样迫不及待地挑战秩序与权威——谁是这个世界的权威?谁曾让伟大的法兰西蒙受过耻辱?

教皇!

没错!

漂亮的腓力来了,教皇这次要倒大霉了!

阿维尼翁之囚——这在欧洲历史上尽人皆知。

【叛逆中的伟大战争】

当年轻漂亮的腓力四世出场的时候,惊恐不安的罗马教皇切莱斯廷五世在他的卧室里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上帝对他说:“回去吧,切莱斯廷,我的孩子,放弃你的政务吧,回到你的山林里修行去吧,我在天堂上等待你的归来,阿门。”

上帝如此垂青于他,切莱斯廷激动不已,于是他立即辞去教皇职务,跑到山林中修行去了。新教皇卜尼法斯登基,他先命人拆除此前他偷偷安装在切莱斯廷五世房间里的铜管子,再急忙将皇冠扣到头上——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位傻瓜切莱斯廷竟然如此好糊弄,只需要在他房间里安装一根铜管子,再通过这根铜管子假装上帝让他辞职,他就自己乖乖离开了。

但是这位切莱斯廷的智商太低了,这使得新教皇卜尼法斯有点放心不下,于是他命人将这位傻瓜逮来,关在污秽的囚室里弄死了。

前任死掉了,新教皇卜尼法斯兴高采烈地宣称:

“罗马教皇就是法律!”

然后他又说:“我们声明、宣布并阐述我们的一贯立场——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得到救赎就必须臣服于罗马教皇!”

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这样评价卜尼法斯教皇,这位教皇只关心三件事:长命百岁、荣华富贵以及家底雄厚。这个评价绝对是贴切到位的——卜尼法斯的财产之多,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按说是没人敢碰教皇的财产的——但事情总有例外,正如同在法国,当时贵族家族视抢劫为一项增加私人产业的正常政务行为,大家都在抢,科隆纳家族没有任何理由例外,更何况主持这一次抢劫的又是家族最年轻的成员——斯蒂芬·科隆纳——这个年轻人看到那辆满载着黄金的车子的时候,想让他保持镇定自若实在是有点难为他了。

年轻的斯蒂芬兴高采烈地押着这一马车黄金回家,然后他们发现这竟然是教皇卜尼法斯的私产,科隆纳家族吓坏了,他们急忙派了家族中的两名主教去向教皇请罪,教皇卜尼法斯宽恕了这一次不知情的冒犯行动,只要求科隆纳家族把抢劫去的黄金送回来。

然后教皇提出一个温和的建议——他要求教皇的军队进驻科隆纳家族的领地——而这就意味着,教皇正式向科隆纳家族宣战了。

科隆纳家族无可奈何,只好奋起反抗,他们散发传单,质疑卜尼法斯的教皇合法性,号召教众们起来追查前任教皇切莱斯廷的死因——卜尼法斯立即将科隆纳全部族人逐出了教会,这就意味着,从此科隆纳家族再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杀死他们并拖走他们的财产。

卜尼法斯率领教皇的军队进逼科隆纳,这一家族的人被迫退守于古城帕莱斯特里,这里固若金汤,易守难攻,于是教皇温和地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只要科隆纳家族放弃对抗与领地,他们就可以获得宽恕。

很显然,精通抢劫专业的科隆纳家族,其智商丝毫也不比前任教皇切莱斯廷更高,他们接受了教皇的建议,全部在卜尼法斯面前跪了下来,亲吻这位教皇的双脚。

教皇亲切地拍着他们的脑袋,宽恕了他们——在将他们全部杀死之后!

然后教皇下令将帕莱斯特里纳城彻底清剿,老幼不存格杀勿论,所有的宫殿城堡全被拆除,夷为平地之后,教皇卜尼法斯又亲自往这块地面上撒上盐以使之永远贫瘠。

这位教皇的所作所为替他自己在地狱中找到了一个位置——在但丁的《神曲》一书中,但丁将这位教皇安置在地狱的第八层,他在那里只能脸朝下地栽进一条裂缝中。

教皇之所以以如此手段灭掉科隆纳家族,原因就是一个“钱”字——他不能容忍任何人碰他的钱,而且他认为,所有的钱全都是他的,不管那些钱现在在什么人手中!

哪怕这个人是国王!

比如说腓力四世!

法国那年轻漂亮的国王腓力四世竟然不吸取科隆纳家族的教训,他竟然——他公然——他悍然——把手伸进了教皇的钱袋里。

腓力四世宣布:法国境内的教会必须要将其收入的20%上缴国王。

这下子教皇卜尼法斯火气大了,他下令:“凡属法国境内的教会,如有敢于将钱上缴法国国王者,一律开除教籍。”

法国的教会被吓住了,他们宁肯抗命于国王,也不敢触怒教皇。

所以腓力四世的命令,不过是一纸空文,他一分钱也收不上来,而法国境内的财产,仍然像以前那样源源不断地流向教皇。

但是腓力四世也有他的办法——虽然他收不上来教会的税收,但是他可以下令,禁止法国境内的金银财宝流出国外。

这道命令让卜尼法斯怒不可遏,他警告漂亮的腓力:

“我的前任们一共废黜过你们的三任国王,你要知道,一旦事态严重,我们会把你贬为马夫的!”

这个威胁不能说没有效果——它恰恰让全体法国人想起了他们曾经在教皇手下所遭受到的屈辱,现在法国已经今非昔比,它再也不是任教廷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小孩子了,法兰西所遭受到的所有耻辱,现在教皇必须要偿还回来!

法国人同意教皇将他从法国弄到的财宝运出去,但条件是教皇必须要为他在法国的收入支付20%的税款。

教皇接受了这个条件——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布了一道圣谕:他宣称,教皇是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导者,所有的国王或皇帝,都必须服从他的领导——如同凡人服从上帝的安排一样。

这道圣谕传到法国,腓力四世看也不看就将其烧掉了,他正式宣布教皇是罪人——然后腓力四世秘密派人去寻找科隆纳家族的残存者——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位垂老的科隆纳人正躲在无人之处独自啜泣,现在他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悲苦命运而落泪了,上帝作证,腓力四世愿意资助他的远征罗马行动。

公元1306年9月,教皇卜尼法斯正坐在他的宝座上清点着他那堆积如小山的钱财,这时候一群武装分子突然闯入。

这群非法闯入者的首领,正是科隆纳家族的族长老科隆纳,他一见到教皇,就血红着两眼,举起匕首冲了过去,就在他的匕首即将刺中教皇的一刹那,他的同伴由于害怕这个渎神的行为会触怒上帝而拦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