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病(贴心大夫丛书)
1493200000015

第15章 专家帮您制服高血压(6)

(6)水针疗法: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龙胆草液等在一些穴位上注射,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太冲、内关、曲池等,疗效较好,一般注射10次为1个疗程。预防肺部和尿路感染,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防止褥疮等

针刺疗法治疗高血压时应注意精神放松,避免晕针、断针,脑循环血流的自动调节曲线右移,注意观察神志改变。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针刺疗法能够降低血压的原理主要是针刺能调节神经系统,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类寿命的延长,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趋升高。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约25%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伴高尿酸血症,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中,40%~50%的病人伴高尿酸血症。当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冠心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比血尿酸正常的高血压病人高3~5倍。因此,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病人的治疗尤应重视。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人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必须考虑到高尿酸血症、痛风及高血压均对肾脏有损害,故建议使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报道说,缬沙坦是目前惟一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心率、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对心脏、血管、脑、肾脏有保护作用,咳嗽的发生率很低。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尿酸的排出,使血尿酸水平下降。不宜使用可抑制尿酸排泄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及含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以及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有个别报道,原发性痛风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病人,使用一些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药(如山楂等)治疗1~5个疗程后,血尿酸水平降低。对于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人,除在选用抗高血压药物上需注意外,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加用秋水仙碱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另外,尚需重视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的其他因素的处理。应注意饮食控制,进食低嘌呤或无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某些鱼类等含嘌呤量极高的食物。要戒烟、戒酒,因为乙醇可促进尿酸合成,过多饮酒可引起乳酸升高而阻碍尿酸排泄。生活应规律,并应坚持适量的体育活动。

高血压伴发脑血管病的处理

高血压病是造成脑卒中(中风)的常见病因。首先,要区分是高血压性脑卒中还是非高血压性脑卒中,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其次,要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出血的量,或脑缺血的时期(超早期:发病6小时内;早期:6~72小时;急性后期:72小时至l周;恢复期:1周后)和临床亚型。脑卒中病人,尽量保持安静,减少搬动,不宜长途运送。近年来通过临床和CT的追踪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第一天后很少再出血,这一点与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所致的继发性脑出血不同。凡怀疑脑出血的病人,条件许可应争取做脑CT检查,再决定治疗的选择。首先考虑确诊和治疗是否需要搬动,权衡搬动的利和弊,再决定病人能否耐受搬动。如果病情危重,搬动或运送途中随时可能死亡,或已处于脑疝的晚期,无论在何处或用何种治疗,实际上已无太大的区别,就地尽力抢救即可。

对脑卒中病人的高血压是否应治疗仍有争议。脑卒中后血压升高可能是针对脑缺血的生理反应;脑内血肿形成占位病变,颅内压增高引起代偿性血压升高。此外,头痛、精神紧张、体位不舒适等均是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果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23.9千帕(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4.0千帕(105毫米汞柱)以上或伴脑水肿,并且病情不断恶化,则应使用降压注射剂使血压缓慢地逐步下降到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或使平均动脉压降到16.0千帕(120毫米汞柱)左右。由于长期高血压,改善心肌代谢,脑卒中后的血压水平应保持比病前一段时间血压水平略高一些。过分快速降压或血压降得过低,可导致脑灌注不足,而使脑梗死灶扩大。

发病后最初4小时内,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和瞳孔的变化;随后的8小时内,每2小时1次;以后每4小时1次,直到病情稳定为止。急性缺血性中风用溶栓剂治疗者,要仔细监测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应防止进一步出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维持生命功能;缺血性脑病时,要纠正致病因素,尽早有效地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和营养供应,阻断缺血性链锁和再灌注损伤,尽可能维持神经元内外环境稳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其标在风火痰瘀。

凡经内科、神经内科治疗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应请脑外科会诊,必要时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脑疝,挽救生命和争取神经功能的恢复。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首先要正确判断病情是威胁生命的高血压危象还是无急性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重症。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正确选用降压药:高血压危象时应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控制血压,通常应静脉给予快作用的降压药物;如果是高血压重症,可在24小时之内逐步降低血压,降压的速度和幅度,如上面所述,取决于靶器官损害的缓急和程度。一般来说,收缩压不要低于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要低于13.3千帕(100毫米汞柱),或最初48小时内平均动脉压不要低于16.0千帕(120毫米汞柱),或平均动脉压下降不超过危象发作时平均动脉压的25%。降压程度要参考治疗前的血压水平,收缩压下降6.7~10.6千帕(50~80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4.0~6.7千帕(30~50毫米汞柱),不同类型的病人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将血压降至安全水平,而不是立即降至正常。治疗措施要迅速,但要谨慎选药,密切观察,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和过低而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影响。

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高血压脑病是高血压病发病过程中的一种紧急病情恶化。高血压脑病的治疗原则是:

(1)迅速降低血压: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快速降压药物以迅速控制血压,可选用的药物有氯苯甲噻二嗪、硝普钠、阿方那特、溴化六甲双胺、可乐定、利血平、冬眠合剂、硫酸镁等。

(2)制止抽搐,防止并发症:可以选用地西泮(安定)、10%水合氯醛等药物,前者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后者采取保留灌肠法。

(3)脱水、降低颅内压:可以选用呋塞米(速尿)或利尿酸钠静脉注射,或120%甘露醇、25%山梨醇静脉快速滴注,每4~6小时1次,迅速降低颅内压,防止发生脑疝或不可逆性脑实质性损害。

(4)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对于昏迷或抽搐的病人,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唇舌咬伤、骨折和摔伤等。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

高血压危象发作病人应立即进入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ICU)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室内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吸氧,使用镇静剂(脑血管意外时不用),扩张小动脉,必要时进行动脉内测压,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和呼吸。正确评定血容量和颅内压,谨慎使用脱水剂或快速利尿剂。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啶)等迅速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左右),以缓解靶器官急性损害。降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演变,及时复查各种临床指标,以便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

对高血压病I、Ⅱ期,中医学多从肝脾论治,兼顾气血阴阳调治。该期常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激发,最易肝气郁结,或气郁化火,灼液成痰,或热极生风,阳亢于上;肝气横逆侮脾,运化失司,内生痰浊,或脾本虚弱,复加忧思劳伤,运化失职,痰湿内生,中焦受阻,气机不降,逆乱于上;脾阳受损,生化不足,肝失所养,血虚阴亏,肝阳无所制约等,皆因肝脾不和,阴阳失调所致。肝气郁结致头晕、胸闷、血压波动者,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化裁;肝郁化火头晕胀痛、目眩耳呜、口苦者,龙胆泻肝汤加减;肝热生风眩晕、肢麻者,羚羊勾藤汤;肝阳上亢、头晕胀疼、足轻筋惕者,天麻勾藤饮加减、镇肝熄风汤;痰湿眩晕者,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痰热头晕、恶心、呕吐,苔黄者,温胆汤或三黄石膏汤加减。

高血压病Ⅱ、Ⅲ期血压增高,靶器官损害已明显,或兼见糖尿病,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症,多从肝脾及肾论治,兼治它脏。根据辨证予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凉血活血,清热化痰,抑肝扶脾,心肾既济,调和冲任或调肾阴阳等法施治。同时重视西医学现代医学模式,根据病期及个体特点酌情选用降压药物,有利平稳血压,改善临床综合征,防治心脑并发症及提高生活质量。老年高血压病,其本在肝肾,使血压下降。,但年老脾弱气衰,肾精亏耗,常有阴阳失衡或气血不足之势,调理阴阳、育阴潜阳或健脾养肝益肾为老年高血压病根本大法。治疗方药除前述诸法外,肾阴不足头晕目涩者,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或左归丸加味;阳潜失职、头晕腿软、肢麻震颤者,三甲复脉汤育阴潜阳加减;阴阳两虚、头晕耳鸣、尿频肢凉者,右归丸、济生肾气丸(汤)化裁,温补肾阳,阴中求阳;脾肾阳虚、水气不行、心悸喘促、肢肿尿少者,金匮肾气丸、真武汤,温肾健脾利水降压助治。

常用的几种中药降压药

临床实践表明,以下几种单味药物降压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参考。

(1)汉防己:无论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2)青木香:将青木香去净泥土,晒干,研成细粉,有条件的可装入胶囊内,每次服O.4~O.8克,每日3~6次,3个月为1个疗程。

(3)罗布麻叶:以罗布麻叶10~15克,水煎当茶饮。罗布麻叶用于降压的有红、白两种,皆具有疗效。

(4)钩藤: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比舒张压更明显,因此对早期病人效果较好。

(5)臭梧桐:学名叫海州常山。用新鲜的臭梧桐榨汁或水煎当茶饮,每日用量为30克。或将臭梧桐阴干,磨成细粉,每次服2~4克,每日服3次。本药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目前,市售的制品有两种,一是血压平片,二是八角梧桐片,降压温和,副反应少。

(6)莲子心:作用是“主清心去热”,有较好的降压效力。故吃一点莲子心对高血压病人是有益的。

针灸对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针灸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近期效果为80%左右,主要的方法有体针、耳针、头皮针、梅花针、灸法和水针疗法等。

(1)体针:最常用的毫针为26~30号,5~10厘米长。根据中医辨证,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常用的穴位有三阴交、内关、阳陵泉、肾俞、阳辅、太冲、曲池、合谷、足三里、肝俞、脾俞、行间、绝骨、涌泉等。总有效率为70%~90%,适用于各种证候类型的高血压。

(2)耳针:是应用毫针刺法或穴位贴压法来刺激耳部有关穴位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穴位有降压沟、神门、心区、交感、降压点、耳尖等。有效率在80%以上,主要应用于I、Ⅱ期高血压,操作简便,无副作用。

(3)头皮针:常用穴位有胸腔区、血管舒缩区和双足运动区等。

(4)梅花针:是用5~7只不锈钢针集中固定在针柄的一头,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上叩打。方法有两种——轻叩和重叩,穴位同体针穴位。

(5)灸法:用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熏灼,高血压病少用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