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1494000000007

第7章 哪些检查对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有帮助(2)

4.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血气变化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严重感染或合并肺气肿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一般轻度至中度病人,动脉血氧分压较正常低1.33~2.67千帕(10~20毫米汞柱),严重时可下降5.33千帕(40毫米汞柱)。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O千帕(60毫米汞柱)时提示有发展为早期肺心病的可能。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大于6.67千帕(50毫米汞柱)时,将要发生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酸碱度(pH值)下降等。

简单地讲,动脉血气分析对慢性支气管炎加重期病情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可能发展为肺气肿的患者尤其重要。与肺功能结合起来评价病情进展非常重要,而且常常是决定是否住院治疗的重要依据。

超声波诊断

超声波虽不能穿透含气的肺泡,但可经实变的肺组织传至内部,仍可诊断某些肺不张等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的超声诊断,因胸壁透声窗特别小,最好选用扇形或凸阵超声仪,探头频率可取2.25~3.5兆赫兹(MHz)。

慢性支气管炎为肺动脉高压症常见病因,病程在6~10年以上的老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通过扇形或凸阵超声波仪检查,在声像图上,可从胸骨旁位肺动脉主干的长轴观中显示右室流出道增宽,肺动脉瓣M形曲线上入凹消失,肺动脉主干和左、右肺动脉增宽,从而做出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严重肺气肿,胸骨旁透声窗常被过度扩张的肺组织所占有,肺动脉不能显示。此时,胸骨上位右肺长轴观可显示右肺动脉的全程及其分支,可根据右肺动脉增宽而做出诊断;也可从肋下位右室流出道长轴观,从右室、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主干的扩大而做出肺动脉高压的判断。

总之,临床上超声波对慢性支气管炎本身的诊断价值不大。只有在发展到肺心病阶段,用于评估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及程度、了解右心房室受影响的程度,提供肺心病诊断依据时非常必要。另外,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必要时也应行超声波检查。

相关化验对病情评估的参考价值

一、血常规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血常规一般无异常改变。有的病人由于长期缺氧,红细胞总数增加;急性发作期,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那血常规检查怎么看呢?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其正常值如下:

Hb:男性成人120~160克/升,女性成人110~150克/升。

RBC: 男性成人(4~5)×1012/升,女性成人(3.5~5)×1012/升

WBC:成人为(4~10)×109/升。

正常成人血液WBC分类计数为:

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占1%~5%

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占50%~70%

嗜酸性粒细胞 占0.5%~5%

嗜碱性粒细胞 占0~1%

淋巴细胞 占20%~40%

单核细胞 占3%~8%

二、痰液检查

1.痰液检查有何意义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病情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感染最初可以由病毒引起,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抵抗力差,很快可以继发细菌感染。但是,许多患者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在基层医院随意选择抗生素治疗,甚至自己随便服用一些药物,常常因抗生素使用不当延误了治疗,或者盲目使用药物过多、过久导致进一步复杂感染,使病情加重才到大医院就诊。 因此,及早及时选用合适抗生素对控制病情进展非常重要。但如何选择抗生素,关键则在于病原学诊断。而通过痰液检查可以为许多患者寻找到病原学依据。

2.痰液检查的方法

(1)痰涂片:痰涂片检查快捷、方便,可初步判断病原的大致种类,从而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对合格的痰标本进行涂片和革兰染色检查中,如发现被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此菌即可能是致病菌。在每个高倍镜视野下见到10个以上的革兰阳性卵圆形双球菌,提示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如革兰阳性球菌成堆,可疑为葡萄球菌,但需培养证实。如在油镜下发现较多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球菌或杆菌,则有混合感染的可能。如痰涂片中找到真菌的芽孢或菌丝,对肺部真菌感染有提示作用。

(2)痰培养:痰培养能进一步帮助明确到底感染了哪种病原微生物,并且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在确定致病菌群后,进一步做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可以更好地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根据大量痰培养结果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氏球菌等。若病情严重的则常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医生常根据痰的特点、病情轻重,结合痰培养结果等综合分析判断,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虽然经常咳痰,但不一定长期抗生素治疗。否则,反而会诱发耐药菌的产生。原则上,当痰液变成白色或黄色脓性时及时选用抗生素,最好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必要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选药。

3.一般检查

通过观察痰液的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的改变,初步判断病情。

正常人没有痰或痰量很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稳定期常为白色或灰白色泡沫样痰,多在卧床入睡前与晨起时明显;病情加重时每日痰量可由数毫升增至数百毫升,痰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而且部分痰液颜色的改变有助于判断致病细菌,例如色泽鲜亮的黄色脓性痰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棕褐色胶冻样痰多为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草绿色脓性痰多为绿脓杆菌所致。鲜红色血丝痰则提示炎症损伤了气道黏膜毛细血管,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除了发生于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也可出现。因此,观察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痰液性质的改变,有助于了解和判断病情变化,大致推测致病菌的种类和选择抗菌药物范围。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必须经常注意痰液量与性质甚至咳嗽性质的变化。另外,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早期肺炎痰量增加不多,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可以有大量痰液。灰色、透明、黏稠的黏痰,系由于支气管黏膜过度分泌所致,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黄绿色的黏液脓性痰,提示有支气管、肺化脓性感染;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有肺水肿;痰中带血,则多见于肺结核、肺癌或各种呼吸道炎症;巧克力色黏液脓性痰,应怀疑是阿米巴肺脓肿或阿米巴肝脓肿破入支气管;烂桃样黏痰,常由肺吸虫病引起;铁锈色痰,多为肺炎链球菌肺炎所致;如为厌氧菌感染,痰为脓性并且有恶臭。虽说痰的肉眼观察对初步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必须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做进一步诊断。

4.脱落细胞学检查

痰液脱落细胞检查为诊断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痰液脱落细胞检查可以与慢性支气管炎进行鉴别。痰液脱落细胞检查诊断比较灵敏,对一些普通X线甚至CT都不能发现的早期肺癌可提供线索。一般来说,送检的次数越多,检出的阳性率越高。连续送化验3~5次,阳性率可达 70%~90%。送化验的痰液标本必须从肺深部咳出,每次送化验的痰液总量不应少于3毫升。收集的痰液必须在2小时内立即送化验,痰液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细胞形状变了,就不容易辨认了,会影响检查效果。脓痰或过多的血液会使发现癌细胞的可能性减少,应该等感染或咯血控制后再留痰液送化验。由于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与肺癌共同的诱发因素,当咳嗽性质改变、特别是痰中持续带血时必须检查痰液脱落细胞。

5.如何留取合格痰标本

因为痰液检查是明确呼吸系统疾病原因、判断治疗效果好坏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留痰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的关键是一定要留取痰液,而不是唾液或鼻涕。痰液采集的方法有:自然咳痰、诱导咳痰、经气管镜或环甲膜穿刺冲洗吸痰、特制尼龙细胞刷刷出痰液或针刺病灶抽吸痰等。自然咳痰最为简单,一般以在清晨刷牙、漱口后采集咳出的痰液最为理想。方法是:患者在准备咳痰留标本之前拿掉假牙,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2~3次,弃去第一口痰,然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同时要避免将唾液和后鼻道分泌物误当作痰液送检。干咳无痰或无力咳嗽者可服化痰药,如10%氯化铵、棕色合剂、必嗽平2~3天;或用3%~5%盐水等做超声雾化诱导痰;亦可做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入5~10毫升生理盐水,促使咳嗽,常可获得满意痰液。如做一般检查可将痰液盛于清洁容器内,及时送检;如做细菌培养,应将痰液咯于无菌容器内(如培养皿),及时送检。

综合分析及必要的鉴别诊断手段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必须根据病人有没有咳嗽、咳痰的病史,咳了多长时间,都什么时候发作,每年发病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判定。如果病史达2年或以上,每年持续3个月,胸片、胸透或CT有两下肺的纹理增多,肺功能有通气功能障碍,血常规有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占百分比增多,并排除肺癌、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这时你就得考虑是否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了。

附1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至今仍沿用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

一、诊断

1.临床上以咳嗽、吐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临床上虽有咳、痰、喘症状并连续2年或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如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但目前尚缺乏这些客观检查的诊断标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制定。

2.排除具有咳嗽、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

二、分型

1.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2项症状。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者。

三、分期

1.急性发作期:1周内有脓性或黏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患者出现明显加重者。

2.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1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以维持2个月或以上。

四、病情判断标准

(一)症状、体征判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

1.咳嗽

轻度(+):白天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症状介于轻度(+)及重度(+++)之间。

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

2.咳痰

少(+):昼夜咳痰10~50毫升,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25毫升。

中(++):昼夜咳痰51~100毫升,或夜间及清晨咳痰26~50毫升。

多(+++):昼夜咳痰100毫升以上,或夜间及清晨咳痰50毫升以上。同时记录痰液性状、颜色。

3.喘息

轻度(+):喘息偶有发作,程度轻,不影响睡眠或活动。

中度(++):病情介于轻度(+)及重度(+++)之间。

重度(+++):喘息明显,不能平卧,影响睡眠及活动。

4.哮鸣音

少(+):偶闻,或在咳嗽、深快呼吸后出现。

中(++):散在。

多(+++):满布。

5.实验室检查:在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X线、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作为病情、疗效判断的参考。

实验室检查内容:①胸部X线检查:如肺间质改变合并肺气肿的程度等;②肺功能检查:如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中期流速、残气/肺总量等;③痰的检查:如痰内细胞的种类及数量、分泌型I克A、痰黏稠度、细菌培养等;④其他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同位素肺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等。

(二)临床病情程度的判断:按就诊时之症状及肺部哮鸣音,任何一项够重度为重度;够中度者为中度;均不足中度者为轻度。

[附]复发标准:临床治愈后,咳、痰、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再度出现,其程度至少达轻度,持续2个月或以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