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动物奥秘追踪
1499100000021

第21章 谜一样的动物传奇(1)

原牛于1627年灭绝。

原牛曾经遍布欧亚大陆,但由于人们的残酷捕杀,到2000年时,只有欧洲中部还有一些原牛。

原牛是家牛的祖先。原牛体态魁伟,肩高1.8米,双角尖耸,在古罗马统治者恺撒大帝的《黑森林》一书中曾描述:原牛略小于象,色彩独特,体型巨大,速度超群,无论面对人兽,它们都不示弱,无法被驯化,就是幼牛也很难驯服。

原牛虽分布在欧洲,却是与欧洲野牛完全不同的物种,在古代欧洲有很多神话是以原牛作为原型的,而不是以欧洲野牛。

希腊神话中记述:雕尼基王之女欧罗巴被宙斯施法化为白牛,运往克里特,以后嫁给克里特王。这里的白牛即为原牛。

在过去,人类长期捕杀原牛,欧洲的年轻人曾以捕杀原牛为一种强身之法,在追杀中取乐,还以拥有众多的原牛角为荣耀,他们热衷于在原牛角上镶上银边,用做筵席的饮具。

到了11世纪,原牛数量已经很少了,只有在东普鲁士、立陶宛及波兰的野外还有少量残存,其他地方的原牛已经被人类全部捕杀。

到了1359年,东普鲁士、立陶宛的原牛相继灭绝。只有在波兰还能见到原牛的踪迹,此时波兰泽母维特公爵下令保护原牛,使波兰成了原牛最后的保护地。

但原牛仍遭到人类的捕杀,到1599年时,只剩下20只生活在波兰西部森林中,到了1620年便只剩下最后1只,这只原牛一直活到1627年,它的死去,代表着原牛从此灭绝。

中国犀牛奥秘追踪

中国苏门犀于1916年灭绝。

中国大独角犀于1920年灭绝。

中国小独角犀于1922灭绝。

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各省,它们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

犀牛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它有许多独特的外貌特征:异常粗笨的躯体,短柱般的四肢,庞大的头部,全身披以铠甲似的厚皮,吻部上面长有单角或双角,还有生于头两侧的一对小眼睛。

它们虽然身体庞大(犀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相貌丑陋,却是胆小不伤人的动物。不过它们受伤或陷入困境时却凶猛异常,往往会盲目地冲向敌人,用头上的角猛刺对方。

它们虽然体型笨重,但仍能以相当快的速度行走或奔跑,短距离内能达到每小时45千米。中国原来有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它们本该无忧无虑地永远生活在中国南部,可是它们头上的珍贵犀牛角成了它们灭绝的主要诱因。自私的人们把犀牛角当成珍贵的药材,同时也将它与象牙一样用来雕刻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人们还残忍地将犀牛的皮和血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入药的记载。造物主赐予犀牛的这些优点成了它们致命的诱因。

人们认为犀牛是上乘中药,由于犀牛数量稀少,因此越发显得珍贵,只有有权、有财的人才能享用。

到了清朝,南部诸多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发出公告,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

他们打死犀牛后,当场就把犀牛的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他们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

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捕犀牛。如此疯狂捕杀,到了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

这时的犀牛角更显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1900~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只,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在这之后,犀牛很少捕到了,直至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牛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在这最后十余年间,共捕杀不足10头。1922年之后,没人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种犀牛。

古代巨象奥秘追踪

在西伯利亚的毕莱苏伏加河畔,1979年在冻土里曾发现了一头半跪半立的古代长毛象。这头长毛象显然是被“速冻”的,因为它不但身上的肉新鲜如初,最奇异的是它的毛发里藏着鲜花。

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有许多这样的巨象。经专家测定,它们和前面提到的那头长毛象一样,至少生活于距今2万年以前。

毕莱苏伏加河流域的很多人见过那头象的肉,既鲜嫩又富有弹性。而以往或其他地方发现的被深埋冰藏的古动物,都是骨肉难分,黏成一团。

那么,古长毛象的鲜肉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它的死因是什么呢?有人说,这是古长毛象在觅食时失足坠下冰川而死,最后被天然冰箱冻藏起来,所以能历经万年而保持新鲜。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发现古长毛象的地区并没有冰层或冰川,只有冻土苔原地带,而冻土是由土壤、沙或者淤泥构成的,也就是说长毛象是在冰土里保持新鲜的。而且,西伯利亚在1万年或者更久以前并没有冰川。

据此,又有人说,这些长毛象是由它们生存的上游冰川失足坠入河中,顺流冲至下游河边并被埋在淤泥里。而这又是说不通的,因为古巨象并不是在河边找到的,而是在离河很远的苔原上找到的,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保持站立或半跪的姿态,应该是瞬间死亡。

食物冷冻专家则说,像西伯利亚这样的气候,绝不可能速冻古象。谜团越来越多……在一般情况下,要速冻400千克左右的肉,需要-45℃以下的低温,而要速冻体积达23吨并有厚毛皮保暖的活生生的长毛象,估计需要-100℃以下的低温,而我们居住的地球,从未有过这样的低温!更何况,这头发掘自毕莱苏伏加河畔的长毛象,毛发里还藏有金凤花。

金凤花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的,在阳光下悠闲地啃着金凤花的长毛象,突然被严寒当场冻死,这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有人推测,这头古代长毛象正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带上吃草时,寒冷的狂风突袭了它,这种温度极低的狂风,像电冰箱里循环的冷气,瞬间包围住长毛象的全身,使它的内脏立刻冻结,血液也全部冻住。几秒钟之后,它就死亡,几小时之后,它变成了坚硬的塑像,年复一年地沉入地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同意上述推断,因为如果真有那样的狂风的话,所有的动物甚至整个地球都被毁灭了。这头古长毛象的肉为何万年新鲜不变,可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驼羊奥秘追踪

野生驼羊于16世纪后期灭绝。驼羊曾分布在南美的西部和南部,是南美四种骆驼形动物中最有名的一种,早在1000多年前被驯化,是西半球人驯化成驮兽的唯一一种动物。

驼羊的肩高有1.2米,它的身上长着优质而浓密的长毛。

驼羊喜欢栖息在海拔高的草原和高原上,最高海拔可达5000米。驼羊喜欢小群生活在一起,一般5~10只。

雌兽由一只壮年雄兽率领,群内的雌兽都非常忠诚于头兽,如果头兽被敌害所伤,它们并不逃跑,而是聚在头兽身边用鼻子拱它,试图让它站起来一起走。

狡猾的人类就是利用它们这一特点,可一次捕杀一群驼羊。驼羊从不到树林和多岩地区去,主要以草为食。驼羊性情机警,视觉、听觉、嗅觉均很敏锐,奔跑速度也很快,每小时可达55千米,这些为它们在开阔地带生活,逃避敌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驼羊一般在8~9月间交配,幼仔出生后即可奔跑,雄性幼仔长大后即被赶出群体,另组成年轻的雄兽群,直到性成熟后再另外与雌兽组成新的群体。

驼羊的寿命可达20年。驼羊对于当地的印第安人来说可谓全身是宝,几乎100%被印第安人利用:肉可食,毛可织成衣服,皮可做鞋,脂肪可制蜡,连它的粪也可做燃料。

正是这些原因,使当地人长期以来一直捕杀驼羊。特别是在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来到这里后,开始大规模捕杀驼羊,给驼羊带来了灭绝的厄运。

到了16世纪后期,野生驼羊在人类不知不觉的捕杀中全部灭绝了。目前,世界上的驼羊全部是1000多年前驯化驼羊繁殖的后代。

南极恐龙探秘

恐龙生活在史前时代,它的繁盛一时突然消亡,一直是科学界神秘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在世界各大洲几乎都发现了恐龙化石,凡是人类能栖息生存的地方,都有恐龙曾经生活过的痕迹。可是,最近科学家们在南极山区挖掘火山碎石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恐龙的遗骨。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基本上没有生存条件的冰雪地带发现它们。

围绕着这些化石的发现,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们马上卷入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科学家从根本否认那就是恐龙化石,理由很简单,在那么寒冷条件下,根本不允许体积庞大的动物存在。

至于挖掘出来的碎化石,很可能是一些巨型鱼类的遗骨,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转移到山地而变成了化石。

1986年阿根廷地质学家曾经在南极半岛附近的杰梅斯·罗斯岛上挖出过类似的东西,当时也被鉴定为恐龙化石,不过在化石周围有很多海洋沉积物,所以被怀疑是从别的大陆漂移过来的。

最初发现并鉴定这些化石的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那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威廉·哈默。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发现令他自己也十分吃惊。

美国科学基金会肯定了他的成果,并由此可以证实2亿年前南极大陆应该是比较温暖,适合于动植物生长的地方。同时,这个发现也可能为恐龙灭绝之谜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也有的科学家用“大陆漂移说”来解释恐龙的出现。过去,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和南极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共同构成冈瓦纳超级大陆。大约在1.2亿年前,这块大陆开始分裂,生活在这块大陆上的动物也各奔东西。

生活在超级大陆南部的动物,包括恐龙,逐步随着陆地南移至南极,气候也逐渐趋冷。如今,除了少数的海生哺乳动物可以在南极生活外,其他的动物大部分已经灭绝了。这一次恐龙化石的发现,又一次证明了“大陆漂移说”是解释陆地形成的最有力的理论根据。

虽然古生物学家与地质学家各执己见,但有的天文学家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根据大量的天文观察和行星轨道数据,推测地球有两种方向的自转。一种是东西方向,每天一周。还有一种是南北方向,10多亿年才转一周,几乎观测不到,但有证据表明地球的南北极曾经反转过。

如果地球有南北自转的话,那么恐龙在南极出现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现在的南极大陆在恐龙繁盛期可能并不是位于地球的极侧,而是处于温带或亚热带的位置,气候非常温暖湿润,适于大型动物的生长。

只是随着南极大陆逐步向南偏转,气温降低,恐龙才无法生存而趋于灭绝,但是化石却因埋在地层而保留下来。

不管怎么说,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都将是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证实了科学家们以前的一些猜想,却也对以往的一些理论提出了挑战。

它带给人们的不是更多的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究竟如何,我们将期待更多的证据,才能下进一步的结论。

海洋巨蟒奥秘追踪

广袤无垠的海洋中,有无数的未解之谜。海洋巨蟒之谜,就是其中之一。

100多年来,人们多次看到这巨大的怪物,甚至还逮住过它,可就是没有弄清它的真面目。

1851年1月13日,美国捕鲸船“莫侬加海拉号”正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面航行。突然,站在桅杆旁瞭望的海员大声惊呼起来:“噢,那是什么?”“不是鲸,从来没看到过这种怪物!”

船长希巴里听到海员的喊声急忙奔上甲板,举起望远镜看了一下,命令说:“是个怪兽。快朝它靠拢!抓住它!”船上立即放下三艘小艇,船长亲自带上长矛,乘上小艇,向怪兽疾驰而去。

好一个庞然大物!只见巨兽身长足有31米,颈部粗5米多,身体最粗部位有15米;头呈扁平状,有皱褶,尖尾巴,背部黑色,腹部暗褐色,中央有一条细细的白色花纹,犹如一条大船,在海中游弋。船员们惊呆了!还好船长久经沙场,当小艇摇摇晃晃地靠近巨蟒时,他一声呐喊:“快刺呀!”几艘小艇上的船员一齐举矛奋力刺去。顿时,血水四溅,巨蟒受了重伤,在大海里翻滚挣扎起来,激起了阵阵冲天巨浪。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与巨蟒进行殊死搏斗,最后,巨蟒终于寡不敌众,力竭身死。

希巴里船长把巨蟒的头部切下,撒上盐榨油,竟榨出十桶水一样透明的油!但遗憾的是“莫侬伽海拉号”在返航时遇难,下落不明,本身也成了一个谜。有人甚至猜测,这是死蟒的伙伴进行了报复。

1917年8月,另一艘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的海面上遇到了更大的海蟒。船长索罗门·阿连事后描述道:“当时像巨蟒似的家伙在离港口130米左右的地方游着。这个怪兽长40米;身体粗极了,整个身子呈暗褐色;头部像响尾蛇,大小如马头。巨蟒消失时,笔直地钻入海底,过了一会儿又从180米远的海面上出现。”

船上的木匠伽夫涅兄弟和维巴三人同乘一艘小艇去垂钓时,也遇到了巨蟒。伽夫涅讲述当时的情形时说:“我在靠近怪兽20米左右的地方开了枪。我的枪很好,射击技术也完全有把握。我是瞄准了怪兽头部开枪的,肯定命中了。怪兽就在我开枪的同时朝我们这边游来,一靠近,就潜下水去,钻过小艇,在30米远的地方重又出现。它不像鱼类那样向下游,而是像一块岩石似的沉下去,笔直笔直地往下沉。我当时清楚地感到射中了目标,可是那怪兽却像丝毫没受伤……”

迄今为止,不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在非洲附近的海上也有许多人看到过巨蟒。然而,它究竟是何种动物,一直没有搞清楚。

神秘“海怪”奥秘追踪

人们经常在海边发现鲸和海豚集体自杀的事件,但直到今天,科学家也没有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海洋动物走上了绝路。其实,从过去的一些记录中可以寻到蛛丝马迹,因为过去和现在的很多记录都记载着众多目击证人叙述的有关人与神秘“海怪”危险遭遇的故事,提供这些材料的有俄罗斯人,也有一些国家商船队的海员和海军。研究人员认为,鲸和海豚集体自杀可能与“海怪”有联系。

前苏联海军军官Y.斯特里科夫曾报告说,他和他的大部分海员曾在南库里尔岛的国后岛附近看到过一条大海蛇,事情发生在1953年,海蛇在水中的速度奇快,游过他们的船只,潜入水中,竟然没有溅起一丝水花。驻守巴伦支海6年后,A.雷佐夫船长指挥的苏联海军巡逻艇SKR-55上的海员们看到他们的船附近游着一条海蛇。北部海域的海蛇大都呈现茶褐色,靠近南极洲的南部海域里的海蛇是浅棕色,它们通常在浅滩游,这些海蛇每群有30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