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1499200000003

第3章 想象不到的动物奇闻和蜜蜂抢食的鸟(3)

这一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海斯等人作出如下的新解释:野雏鸭在卵中第27天已经听到母亲的呼唤声,它们以“叽叽”声回答。在雏孵出后,雌野鸭的低声呼唤声和野雏鸭的回答声更加频繁,这实际上加强了野雏鸭对母亲的铭记。最后,在出生16~32小时后,野雏鸭在母亲的召唤声中离巢,这时,雏鸭和母亲之间的联系已十分密切。因此,确切地说,在野生状态下,野雏鸭在卵内被孵化的第27天起就开始铭记母亲。这一过程中听觉起主要的作用。野雏鸭出壳后,视觉、听觉一起起作用,使野雏鸭进一步确认母亲。如果在野雏鸭孵出后才将它与母亲分开,野雏鸭便很难再“铭记”假母亲。洛伦兹的理论并非不正确,只是继他以后的实验和理论更加精确。

鸭和雁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鸟,千百年来,它们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种类众多,数量很大,是一类很好的狩猎鸟。它们的肉是可口的野味,飞羽可制成羽扇,绒羽可制成上乘的御寒用品。因此,鸭、雁养殖利用有很好的前景。但是,过度捕猎和环境污染已经导致鸭、雁的生存危机。目前,夏威夷雁由于上述原因已濒于灭绝,到1950年全世界就只剩下50只。由于夏威夷政府和英国斯霍姆布里奇野禽组织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夏威夷雁的数量恢复到1000只。我国的鸭雁资源也曾一度受到严重破坏。1974年,某省为出口曾收购野鸳鸯约1.3万只,而我国野生鸳鸯的总数可能还不足10万只。幸好这种情况在我国已受到有效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会上树的鸭子

人们往往用鸭子作比喻形容“笨拙”。是的,鸭子那肥胖的躯体,坠得它难以迈步,两条短腿偏偏生长在躯体的较后位置,勉强支撑着身体,走起路来形如醉汉,左摇右摆,蹒跚可笑。就这样一个笨头笨脑的家伙,怎能使人相信,在自然界中还能选择在树洞中做巢,能灵巧地飞上飞下,稳稳当当地停在树上呢?

然而它就能做到,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野鸭,而是叫做“秋沙鸭”。大多数野鸭的巢址,都选择在湖泊、河流岸边的杂草丛中,蒲苇滩里的凹地上,堤岸附近的浅窝里或芦苇丛中的低洼处。但秋沙鸭却出人意料地选中天然树洞,作为它们生儿育女的窝巢,真可谓高高在上,鸭中之骄子。秋沙鸭在全世界有7种,我国分布着4种,它们是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中华秋沙鸭。其中除红胸秋沙鸭不在树洞中营巢外,另外三种均在树洞中“安家”。

现在我们着重介绍中华秋沙鸭,因为它是我国的特产,繁殖主要在我国,可数量非常稀少,已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

中华秋沙鸭头上生有两条冠羽,好像姑娘的一对乌黑辫子。雄鸭头和上背都是黑色,下背和腰为白色;雌鸭的头为棕褐色,上体呈蓝褐色。繁殖地仅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镜泊湖以及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

长白山区的4月,天气尚未转暖,中华秋沙鸭便急忙从温暖的南方赶回这里,聚集在茂密森林的小河中,双双对对地追逐、戏耍,有的则躲在一旁,窃窃私语地“谈情说爱”,选择自己中意的“伴侣”。“恋爱”如果进行得顺利,它们不久就订下“婚姻”,一同飞到溪旁的大树上,选一个适宜的树洞,“夫妻”共同布置“洞房”。这时雄鸭很机警,它匆忙地出入几个树洞,布下“迷魂阵”,使它们的敌害一时弄不清究竟哪个树洞才是它们真正的巢,借以保护“家庭”的安全;但它又很“无情”,“蜜月”一过,就撇下雌鸭独自在巢内孵卵。它不但不去替换,就连雌鸭的饥寒冷暖也不去过问,更有甚者,哺育雏鸭的责任,也全都推给了雌鸭承担,真是个“负情郎”。

雌鸭性情温和,任劳任怨,在孵卵饥渴之时,只好趁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飞出洞外,匆忙地找些鱼虾和昆虫吞下后,又急速返回洞中。一个月之后小生命相继问世,雌鸭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心里高兴极了。它爬出洞口跳下树来,“嘎、嘎”地召唤着“孩子们”,小鸭闻声后,一个个从10多米高的树上勇敢地跳下来,跟随着它们的鸭妈妈,欢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小鸭天生就有一手高超的潜水本领,遇到危险时,一下子就钻入水里,动作十分敏捷,令人惊叹不已。

七面鸟

在美洲的特种鸟类中,有一种世界闻名的野生禽类,叫吐绶鸡,在动物学上属吐绶鸡科。吐绶鸡又叫火鸡和七面鸟。如今它已被驯化为一种普通家禽,遍布世界各地,欧、美最多,亚洲较少。在美洲一些地方,可能还有少数野生的吐绶鸡残存着。这种鸡形似家鸡,嘴大,稍有弯曲,头部裸露,喉下垂有珊瑚状红色皮瘤。

吐绶鸡惹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脸,从它的面部颜色,能看出它的情绪变化。当它安静时,它的头顶和下颏的肉质垂就呈肉白色,而且收缩为正常状态,头上出现枣核般大小的肉冠;当它激怒时,脸部马上由红色变白,渐变为青蓝色,蓝紫色,而且肉质垂下垂,两只翅膀展开拖地,像孔雀开屏那样,扩展开的尾羽呈扇状,同时嘴里发出卟卟的叫声,并不断地向前冲。

人们根据它这一神秘的特点,送给它两个雅号:“七面鸟”或“火鸡”。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神秘的“表演”?这种“表演”与环境的变化、异性交尾、繁殖后代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意,但至今仍是个谜。没有科学的解释。

野生的吐绶鸡相貌威猛,羽毛呈青铜色,尾羽、翼羽浓紫,并镶有黑色或绿色条纹。远望金光熠熠,十分美丽。吐绶鸡体形高大,公鸡高1米多,平均体重12~18千克;母鸡高80厘米左右,重8~9千克。胸饱突,背宽长,腿长大,趾挺直,并有发达的胸肌和腿肌。

吐绶鸡的尾羽可分展成扇状,一般为18枚。羽毛颜色随品种而变化,有青铜色、黑色、白色、赤黄色、暗黑等。家养的吐绶鸡目前有尼古拉火鸡、贝蒂纳火鸡、青铜火鸡等。

吐绶鸡的生殖期每年有两次,一次在3月,一次在8月,每次产卵15~20枚,最多年产60~70枚,每枚卵重75~80克。卵壳一般呈浅褐色,上面布有深色斑点。产卵后,吐绶鸡就巢孵卵,经27~28天孵育,雏鸡就出世了。

刚出生的小鸡,十分怕冷、怕湿,照料不周,极容易死亡。

吐绶鸡除少数野生品种在其故乡南美洲尚有生存外,大部分为人工饲养。殖民主义者入侵美洲后,吐绶鸡开始传遍世界各地。最先传入西班牙,接着传至英、法等国家。现在世界各处都有养殖,它已被驯化为重要的大型肉鸡。

蝼蛄的情歌

蝼蛄也叫蝲蝲蛄,是一种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地下农业害虫。在土质疏松的地区,数量尤其多,活动猖獗。它钻行地表之下,咬食作物根部,造成作物枯死。蝼蛄主要在晚间活动,时常可听到一片咕咕的鸣声,这种声音可全是男声合唱,因为只有雄蝼蛄的翅膀才能摩擦出声音来。其实它们是在唱情歌,为招来蝼蛄姑娘前来幽会,以便生儿育女。沉默羞涩的蝼蛄姑娘常被这种动听的歌声所打动,并姗姗地爬到雄蝼蛄身旁。当然它们爱情的唯一后果就是使当地蝼蛄的数量增多,加重对农作物的危害。

我国的昆虫学家为了消灭蝼蛄,最近试验了一种声诱法,就是用灵敏的录音机,先行将雄蝼蛄唱的情歌一首首地录下来,然后需要时在晚间于田野中以大音量进行播放,在这雄壮多情的歌声感召下,果然蝼蛄姑娘成群结队地奔向录音机。这样人类对它们进行消灭当然十分方便而容易,农作物也受到了保护。

可是,当昆虫学家们将蝼蛄情歌在各地播放时,却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各地“听众”多寡不一。如把北京蝼蛄小伙子唱的情歌磁带在北京附近播放时,可深得雌方欢心而使之趋之若鹜,但要是拿到河南播放,却得不到当地蝼蛄姑娘的青睐。原来那里的姑娘听不懂或不爱听北京蝼蛄小伙的情歌,它们只对河南蝼蛄小伙子唱的情歌感兴趣。由于发现了蝼蛄这种方言上的差别,所以现在所录歌声,一定要在磁带盒上注明演唱者的籍贯,以避免使用时发生误会,影响效益。

粉蝶为什么钟爱菜地

粉蝶是粉蝶科蝶类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粉蝶多为菜粉蝶。粉蝶是一种体形较小的蝴蝶,我们经常在白菜地、萝卜地里看到菜粉蝶在翩翩起舞;一会儿飞到这棵菜叶上停停,一会儿又飞到那棵菜上落一落,就好像是跳舞跳累了要歇息一会儿似的。

为什么粉蝶习惯在菜地里飞舞呢?

这还要从粉蝶的生活习性谈起。粉蝶的幼虫是专门为害甘蓝(又叫洋白菜、圆白菜)、大白菜、萝卜等蔬菜的,菜叶常常被咬得千疮百孔。但这确实是粉蝶的美餐。粉蝶的幼虫十分喜食菜叶,它们也就在菜叶上产卵。这是粉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适应。既然这是一种进化适应,菜粉蝶又是怎样知道哪儿是菜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