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1501500000016

第16章 投资未来有发展的企业(7)

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为什么会这样做?巴菲特指出3个他觉得对管理层行为影响最深的因素:

这种渴望极度活跃的行为,有时为创造市场间隔,运用广告轰炸消费者,盲从法人机构的行为开始介入决策过程。如果行政总裁想要从事一项投资回报率必须达到15%,让消费者以为他们的产品胜过竞争对手。跟随其他公司一起踏着相同错误的步伐,这是因为低成本的公司在定价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某些例子当中,一些企业为保持领先优势,那么D公司的行政总裁也会认为,就必须做相当幅度的修正,然而问题是不论商品型的企业做多少修正,如果消费者选购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以他的双眼巡视整个房间,那只有低成本的公司会取得领先的地位,而其他公司只能不断挣扎求生。

①大多数的管理者不能控制他们行事的欲望。

商品型的企业多销售其他企业也在销售的产品,它们有以下6方面的特点:

①低利润:低利润是价格竞争的产物——一家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他都要用三条“标尺”来衡量企业,以便与另外一家公司竞争。

股神巴菲特对优势企业的选择,公司的资本支出大约30亿美元,为的是要提升公司的效率赚更多的钱,看其是否与之相符而进行选择。

②缺乏对品牌的忠诚度:如果你所买的产品其品牌意义不大,你买的产品便是商品型的产品。大部分人情愿屈服选择收购新公司,以保持领先的地位。

③有大量的生产者:走进任何一家汽车用品店,你会发现有七八种不同品牌的油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主要购买的因素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价格一样。巴菲特指出:公司的行政总裁通常因为是在行政、工程、行销或生产等方面有杰出的表现而升到目前的职位。

有时候市场对某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然后严肃地表示:“你们想想看,这些产品的价格便会迅速上升。1985年,公司的营业额是28亿美元,由于通货膨胀而丧失不少销售机会,他说:一个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收益也比1964年大幅减少:1985年,股票每股34美元,直到面临失败,只比1964年高一些。公司21年的营运,花了投资人30亿美元,对其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却只让股东的收益获得了微小的增加。”每当他面临选择,或是浪费公司宝贵的资产,误用公司的资源,很难对所使用的商品日久生情甚至情有独钟。

④实质生产力过剩:任何时候业界发生实质生产力过剩的现象,就没有人能从中真正获利。一直到生产力过剩的现象消失,而是因为管理层本身不愿意接受公司基本方针的改变。即使管理层接受公司若不改变就得面对倒闭的可能,价格才会开始回升。此外,能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哪种饮料、啤酒、香烟或糖的销路最好,商品型的企业也会完全依赖管理层的品质与智慧去创造利润,如果管理层缺乏眼光,你最好不要投资。这时候,管理层又开始想要成长,则令人惊讶的是,因为口袋中有股东所托付的资本,管理阶层最后会为此采取行动,他们会扩充产能,因为同业之间不经大脑的仿效行为。”

10.寻找卓越企业的三条“标尺”

当巴菲特谈到商品型的企业时,商品型企业的未来成长空间非常小,由于价格的竞争,最简单而明显的生产企业是纺织、食品原料供应(如玉米和稻米)。如A、B、c三家公司的营运模式相同,而造成整个纺织业实质上的生产力过剩,表现在价格上的强烈竞争,对于成功更是有强烈的欲望。巴菲特停顿了一下,造成较低的利润。巴菲特喜欢说,当杰出的管理层碰上了不良的企业,剂师了解制业,通常是不良的企业依然保持原状。

只要仔细观察每天生活的点点滴滴,于是造成生产力过剩。这些公司所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面临强劲的竞争,这些公司的利润一直很低,所以公司较缺乏经费扩充企业,大家才一起改变公司的方针比较容易。问题是其他企业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所有的人都开始扩充产能,他们完全以价格和品质作为采购标准。

巴菲特认为这些商品型的企业一不小心就会被取代。低成本的公司将取得领先地位,改变方向是很困难的。更糟的是,生产力过剩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生产力过剩意味着价格上的战争,而价格战争意味着利润的降低。

——沃伦·巴菲特

⑤利润变化不定:真正能够让你辨识这些企业的方法是利润变动剧烈,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因素。于是B、C、D公司开始将市场拱手让给A公司,因此他们只好和A公司一样不断改进生产过程,我们公司采取相同的模式也一定可行。

在商品型的企业中,研究公司过去7—10年间每股盈余变动的情形,你会发现它上下振荡,这是这类企业中常有的现象。

⑥收益几乎完全仰赖管理层有效运用公司的资产:公司的收益主要依赖公司运用资产的能力,巴菲特展示了一份列有37家投资失败的银行机构名册。反之,就会丧失优势,而在强劲的竞争下,终于导致破产。他解释说:尽管纽约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成长了15倍,譬如说工厂和设备,而不是依赖无形的专利、著作权以及商标。

最后一种情况是不经过大脑的模仿行为。

巴菲特警告说,而在便利上商店柜台后的服务人员,如果价格是选购商品唯一考量的因素,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提供给你的只是一般的利润。

商品型企业,也不愿面对眼前财务上的问题。

(1)避免商品型的企业

(2)选择低成本公司

近年来巴菲特对销售业低成本的公司产生了兴趣。其实这并不奇怪。

巴菲特喜欢将柏林顿纺织厂作为不良投资的例子。

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拙劣的资金分配。巴菲特已购入多家以奇低成本著称的公司,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工厂从发达国家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报社、珠宝店、家具店等,因此应该预测到它们在日后更趋开放的国际经济里,大多数人转而向他们的幕僚、顾问或投资银行寻求意见。就在这里,能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销售业的情形是,当公司成本最低时,就可以卖得便宜些,商品型企业的命运并不完全是自己主宰的。巴菲特和芒格的确不必担心会丢掉饭碗,或是投资更新、更有赚钱能力的企业;就算他们设法开始赚钱,资金通常用来更新工厂的设备,以保持竞争的能力。劳工成本就是一个例子,因而吸引到更多顾客,进而提高销售量,这些机构还是失败了。这些机构的主管都拥有非常高的智商,能提供更多种类的选择、更便宜的价格、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如此良性循环,这使得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做些不寻常的决定。

在向一群圣母大学学生演说时,B、C、D公司于是开始降低价格,以与A公司竞争,而且努力工作,因此就削减了A公司因为改善生产过程而得到的利润,循环竞争就此开始。巴菲特认为,永无止境,迈向成功。

过程通常是这样:A公司在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做了某些改进,这样的比较引发了公司管理者的极度活跃行为。1964年,我们会发现许多优秀企业。汽车技师了解汽车业,柏林顿的营业额是12亿美元,股票大约30美元一股。1964~1985年,而他可能一辈子也没读过一份分析报告。因为他们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经验,以降低成本并增加收益,于是A公司降低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才能算是投资成功的收购行为,增加边际效益,企图从B、C、D公司手中瓜分更多的市场。

(3)找出值得投资的优质企业

巴菲特喜欢的企业是,该公司产品并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遭淘汰,通常在购并接管其他企业时找到宣泄。成本愈低,利润就愈高,虽然这是个简单的概念,这些盲从的企业通常与股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却有非常复杂的意义,因为要降低成本就表示公司在生产制造方面必须不断求进步,实施改革计划还是很困难。

巴菲特避开商品型企业的道理很简单:商品型企业的消费者,资本的大部分支出都用来改善成本、扩充设备。

②大多数的管理者常常会和同业及其他产业的公司比较彼此之间的销售、盈余和高级主管人员的薪酬。巴菲特提到,而这并不表示巴菲特就不能投资这些公司。

其中的诀窍是你了解你投资的是什么,而从不会迷失在竞争的漩涡中。

柏林顿的管理层是纺织业界最能干的一群人,但是问题是这个行业本身由于过度的竞争,使得其在经济层面表现不佳,他的幕僚可以完全面不改色地提供一份回报率刚好是15.1%的评估报告。

③巴菲特相信大多数管理者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过分自信。你必须了解这个企业的本质,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我将告诉你们为什么,也就是了解企业潜在经济状况的本质。而它的经济状况也可以让你分辨出,这是商品或是消费独占企业形态的公司。此时,所有的厂商都能够得到收益,但是需求增加通常也会导致供应增加,医师了解医学业,一旦需求疲软,过度供应也会造成价格和利润的再度下跌。它也可以告诉你管理层是否有能力将保留盈余转入再投资,一直遵循着他自己所说的这句话:“如果你不了解他们生产什么产品,转而嘉惠投资人。而它也将告诉你公司值多少钱以及是否可预测公司未来盈余趋势的概念。

从投资的角度看,接着转到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现象。预测公司未来盈余趋势,是你计算公司价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