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1502000000013

第13章 1899~1910年:成型(3)

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并入复旦大学德文组、震旦大学法文组、同济大学外文组、齐鲁大学天文算学系、中山大学天文系、浙江大学地理组以及四川大学地理学系等,组成一所文理型综合性大学,仍名南京大学。

复旦校歌(创作于1925年,刘大白作词、丰子恺作曲):

复旦复旦旦复旦,巍巍学府文章焕,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无羁绊,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交相勉,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系科并入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930年,朱家骅接任校长;1931年,罗家伦“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接任校长直到1941年。这10年,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发达鼎盛的10年。罗凭着执著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在掌校期间,呼吁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决心把中央大学办成一所兼容并蓄的大学,就像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一样;并提出“诚朴雄伟”的四字学风及“安定、充实、发展”的六字治校方略,热情聘请名师并关心他们生活,调整系科,改革教学方法,狠抓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中央大学达到历史的全盛期。,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复旦旦复旦,沪滨屹立东南冠,作育国士恢廓学风,震欧铄美声名满。第二,要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第三,要能把握住时代精神和需要。他说:“民族文化乃民族精神的表现,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当然以国立大学为最重要。”他对大学为国家民族服务的理解,似不限于短期的现实需要。

抗战期间,罗家伦力排众议,主张将学校西迁入渝,俗称“重庆中央大学”。校址在重庆沙坪坝,曾蒙重庆大学相助;医学院另迁成都华西坝,有赖华西大学支援。

蒋介石曾在1943年兼任中央大学校长1年。此后,顾毓琇、吴有训、周鸿经、梁希、潘菽等人先后掌校。

南京大学校友陈蜀尧回忆在重庆沙坪坝柏溪分校时,有一次,新任校长吴有训对学生说:“大学,不单是学校大、院系多、同学多、教授多,更主要的是大学生受高等教育要有大的抱负,大志向。八年抗战,前方将士流血牺牲,全国人民艰苦卓绝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现在胜利了,百废待兴,国家需要人才,同学们赶上时候了!你们要加倍努力学习,将来事业有成才能很好报效祖国,不要空度时光。”这几句话,陈蜀尧记了一辈子。

1946年,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到1949年学校已设立文、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1947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办学22年,培养学生8914人。

1950年,南京解放,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

1951年9月,私立金陵大学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原金陵女子大学)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分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而并入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之文学院、理学院,成为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声名满,前程远,向前、向前,向前进展!复旦复旦旦复旦,日月光华同灿烂!

复旦大学经历逾百年的沿革。校址由四牌楼迁至金陵大学原址。

南京大学工学院独立,并以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工程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电机、工程两系,以及江南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的农化系,组建成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南京工学院,即今东南大学。校址为四牌楼原国立中央大学校址。

1958年前后又衍生出3所高校: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以该院和金陵大学教育、儿童福利两系为基础,老校长李登辉正式提议白玉兰为复旦校花。(21世纪初,组建南京师范学院,即今南京师范大学。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分别从原所属大学划出,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组建南京农学院,即今南京农业大学。后搬至东郊新址。

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与金陵大学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即今南京林业大学。后定址锁金村。

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后来成为南京气象学院,即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与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系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7年迁往西安,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医学院1951年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1952年改称解放军第五军医大学,1954年迁往西安并入第四军政大学,今第四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商学院后迁至上海,与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组成上海财经学院,即今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政法专业后迁至上海,与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组成华东政法学院。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迁至北京,是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部分。

此外,金陵大学影音部后成为中央电影学校,即今北京电影学院;

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成为上海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今复旦大学医学院;

中央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白玉兰又成为上海市花。)

1950年高校初步进行院系调整,今电子科技大学(1956年成立,与哈工大、上海交大等曾并列为“我国最早的7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现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国立音乐学院,即今中央音乐学院。1913年3月,春寒料峭,复旦公学从吴淞迁入上海西区徐家汇的李公祠。

同年从南京工学院分出建立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5月合并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南京工业大学。

1960年南京工学院农业机械系独立为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复更名为江苏大学。

[附文1]红色南大

南京大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她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

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便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

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上海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而沦陷区的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也冲破白色恐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当年参加此次运动的江泽民,1998年还撰写了《忆厉恩虞同志》一文,深情回忆“禁毒运动”的壮观场面。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化工、农机3个系,成建制分离,创立无锡轻工学院,后称无锡轻工大学,今江南大学。

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以后,这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发扬。

1976年3月,南京大学师生在全国率先发起反对“四人帮”,悼念周总理的活动,史称“三二九南京事件”。该活动震撼全国,成为“四五运动”的先声。

1978年5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附文2]南大名人榜

一百余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程千帆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

南京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多达2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40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共达250余位,院士校友总人数遥遥领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外的其他所有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1/4的两院院士学习或工作过的地方。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物理学泰斗:吴健雄、吴有训、严济慈、闵乃本和冯端。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的6位(黄纬禄、赵九章、钱骥、程开甲、朱光亚、任新民等,基本上都是毕业于南大物理系)。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而民族文化之寄托,抗战胜利后还宁。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总设计师徐舜寿(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研究班)。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架客机总设计师徐鑫福(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总设计师钱骥(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化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位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艾肯伯里(毕业于南大历史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8位华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的3位:吴健雄(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冯元桢(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李卓皓(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21位华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的3位:沈申甫(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王国金(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易家训(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民国时期总共7位华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的1位:蒋彝(毕业于中央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唯一A类教会大学,培养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赛珍珠。

南京大学培养了一位差点就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核物理开拓者赵忠尧。

南京大学培养了比清华、北大两校加起来还多几位的中国科学院院长、所长。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颗应用卫星、第一颗传输型对地遥感资源卫星“资源一号”总设计师陈宜元(1954年毕业于南大物理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第一个空间探测计划(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1955年毕业于南大气象学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设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杰出校友。田刚、夏志宏更被杨振宁教授誉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中最杰出的2位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7位联合国副秘书长中的3位,其中一位是现任副秘书长沙祖康(1970年毕业于南大英语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首位博士外长杨洁篪(毕业于南大历史系)。

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当前最年轻的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所长吴岳良(南大物理系82届)。

在国际上,航空领域的中国杰出人才都出自南京大学:陆孝同、陆孝彭、沈永忠、冯绥安等。

南京大学培养了100多位省部级领导。

在国内,南京大学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位南大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有“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

1949年,并入震旦大学、岭南大学、南京师专的有关科组,后成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高扬民主、科学精神,英才辈出,构成了一道美仑美奂的校园美景,于此年中秋节正式开学,前程远。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2次获得冠军。1994、1995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

[附文3]最精致的风景

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被我誉为“中国高校十大风景名盘”之一。

南大位于山川壮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人文荟萃的长江之滨六朝古都南京,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主要有长江大桥、玄武湖、雨花台、总统府、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夫子庙、秦淮河、中华门等。其市内鼓楼旧校区(我1999年出差南京,便住在该招待所)为原金陵大学旧址,古色古香、精巧质朴;江北浦口新校区风景优美,规模宏大。碧水青山、红墙绿瓦、飞檐画栋、水榭亭台,以及浙江大学、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1952年秋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南京师范大学为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小巧玲珑,依稀可见旧都繁荣模样,虽是承袭金陵女校风俗,胭脂气息略显隆重,仍不失为江南名校之典范,被称为“中国校园最漂亮的10所大学”之一。

南师大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其校本部随园与南大毗邻,堪称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最精美的大学,回廊彩绘,曲径通幽;古木蓊郁,碧草如茵;楼宇整饬,巧构雅致;风花雪月,景色秀丽,丝毫不亚于苏州四大园林。本人1999年前曾亲往慕名瞻仰,叹为观止,默默难语,庆幸她当年没有毁在日本鬼子手里。

5、1905年:日月光华

复旦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通过民间集资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诞生于抵制美货和反对帝国主义教会文化侵略的两大风暴之中,原名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校址是在吴淞。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一百多年来,复旦大学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然而“复旦”二字却深深地镌刻进了一代又一代复旦人的心中。

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传统深厚,哲理丰富。这是中国大学最精彩的10个校训之一。

1941年,罗家伦提出目前中国的大学应该有三种任务:第一,是要为国家民族培养继起人才。

具体调整情况:

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与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水利组、浙江大学水利组、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工专修科合并,组成华东水利学院,即今河海大学。此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有关系科并入。校址设在西康路。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1947年5月20日,中央大学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学生运动。

南京大学培养了现任民盟中央主席蒋树生(1963年毕业于南大物理系,南大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