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1502500000009

第9章 不断自我完善是学有所成的保证——定计划和自我完善学习习惯的培养(1)

习惯20.培养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学习是场持久战,是场马拉松,是从一砖一石开始累积起知识的高楼大厦。战争要有整体的战略方案,长跑要平均分配体力,盖楼要先有蓝图。同理可知,学习也离不开合理的计划。

兰兰在学习上非常刻苦,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计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像没头苍蝇一样。学习的效果自然也跟狗熊掰苞米一样,捡了这个,丢了那个。

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一次记忆不了太多的内容。而兰兰一忙起来,就搞临时突击,恨不得一个晚上把整本书都通一遍。力没少出,效果却不理想。越看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一考试就发现什么都不会。她平时学习不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一到考前就临时抱佛脚,完全是凭临时加深的印象来应付考试,一考完就忘得一干二净。时间一长,学得多,忘得也多,临时突击的作用就越来越小。真碰上大考,成绩一下子就下来了。

不爱做计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里对自己没底,看什么都觉得眼生,自信心越来越差,临场发挥也总是没有状态。拿兰兰来说,因为平时学习没有系统,只知道抓知识点,最终头脑里还是没有把知识全连接起来,没有形成一幅活的知识结构图,考前就总是觉得自己有漏洞。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根本不知道要在自己的心里建立知识库,好像是在为别人学,效果当然就差,不管学了多少,都会很快忘掉。

兰兰很出力还是学不好,逐渐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也不相信自己的成绩能赶上别的同学。结果,就因为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耽误了她自己的前途。并且,这种自卑感将跟随她一生,为她带来无数的挫折。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小林的成绩非常好,而且看上去学得一点也不吃力。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学习是为了增加快乐,而不是让快乐越来越少。事实上,在班里她也是最爱笑的人,时不时还来点小小的恶作剧。一到课堂上,她的眼睛就放光,举手最多的就是她。

别的同学看她学得这么轻松,简直羡慕死了,纷纷向她请教。她则拿出了一张计划表说:“我全是靠它”。她的计划和别的同学不一样,每天都用荧光笔标出了大大的“休息”和“玩”,她说:为了保证自己的自由活动和玩的时间,我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学得越快,玩的时间越多。

在学习的部分,她从来不写学习的时间,写的是效果,最多的是“理解”、“运用”和“熟练掌握”等字样。别人每天回家先写作业,她则先复习课堂上做的笔记,对照书里的例题,看明白了再写作业,就能十分轻松地做完了。每天写完作业,她只用10分钟的时间,把新的和旧的知识点都画到一张结构图上,是完全不看书画下来的,画的时候就等于把以前的知识温习了一遍,同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在计划表上,每天还留出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补漏洞。她把所有测验和作业中错过的题,都单独抄到一个本子上,每天补漏洞的时候,就从里面挑题目做,故意挑那些看起来比较生、印象不是很深的题,做对一次打一个钩,做错一次打一个叉,当一道题目能连续得到三个钩,她就认为自己彻底掌握,就再也不会去碰它了。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习计划应该由孩子自己来制订

计划是需要自己来执行的,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来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在学,这是自己对父母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不让父母失望。

2.学习计划要重视效果

许多学生的计划总是重视学习时间,不重视学习的效果,容易导致有数量没有质量。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学习计划强调效果,要设定可以检验的目标,家长定期检查。如此,孩子就能跳出读死书的怪圈。

3.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

过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导致学习的效果下降。所以,学习计划要留出休息时间,适当的放松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作为家长,在孩子放松的时候可以陪他共同娱乐,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或半个小时,也能很好地调节情绪,给孩子带来新的学习动力。

4.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最好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园,可以陪孩子吃一次麦当劳,也可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奖励是一种父母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欢乐。

5.学习计划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为了避免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学习计划要特别强调把新学到的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画知识结构图是一个好办法,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对自己讲解图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6.学习计划是为了帮孩子增强自信

家长一定要注意,学习计划不是为了给孩子增加压力、增加负担,而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减少负担,增强自信心。一定要把学习计划看成是鼓励孩子的手段,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用尽一切办法鼓励孩子。

习惯21.培养孩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人是活的,计划是死的,当实际情况出现了变化,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计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学习成绩出现了偏科,就应该花更大的力气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当因为生病等原因无法保证学习时间,也应该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尽快把落下的科目补上。

当变不变,反受其乱

这是一个学生的真实经历,因为计划不知变通,惹出了麻烦:

那天是周六,我依然早上6点起床,等穿衣洗漱完毕,便像平常一样收拾好书包坐到妈妈已经准备好了的饭桌前。早餐基本是固定的样式:一杯牛奶,一个煮鸡蛋,两块面包。可是那天我“出奇”地发现了一个问题:每天由妈妈完成的一道工序,这天不知怎么被忽略了:鸡蛋壳竟然没有剥好!于是我便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妈,这让人怎么吃呀!快来快来!

妈妈正在忙着给外出的爸爸找衣服之类的东西,被我这么一叫便赶紧从里屋往小餐厅走。“啥事?”妈妈神色显得很紧张地问我。

我像老爷似的伸伸脖子,冲着桌面上的东西说:“你看,鸡蛋壳还没有剥呢!”

妈妈突然感到自己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嘴里连声说着:“哟,我咋把这事忘了!”说着就动手剥起蛋皮。妈妈的手动了几下又忽然停了下来,怒发冲冠地对着我大喝一声:“你死人啊?这么大的人怎么连个鸡蛋壳都不知道自己剥一剥呀?”

我呢,死心眼一个,眼睛瞅着墙上的那只挂钟,嘴里却不自觉地吐出了这句不该说的话:“我是死人吗?你没看时间都过了5分钟呀!我要迟到了你知道不知道?”

这时,我见妈妈一下像泄了气似地瘫倒在地,双手拍打着自己的双腿,悲切地哭嚎起来:“我这是作的什么孽呀!你这个臭小子,我……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呀?呜呜呜……”

妈妈的哭声把我唤醒了:是啊,我都18岁了,难道为了上大学就变成一个连鸡蛋壳都不会剥的寄生虫了?假如是这样,我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对得起辛勤的父亲和善良的母亲吗?我仿佛一下子从多年养成的恶习中醒悟,抖着双手将瘫坐在地的妈妈扶起,并对她说:“妈,是我不对,以后我自己剥鸡蛋壳。”妈妈一听,愣了半晌,然后破涕为笑,说:“不怪你,是妈耽误了你的时间。”说着又站起身麻利地为我剥着鸡蛋壳。此情此景,让我眼泪忍不住哗哗落下,“哇”地一声扑在了妈好的怀里……

把坏事变成好事

小岩的学习计划也受到了意外的干扰,他的处理方法就不一样了。他是在一次滑冰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扭了,在家里躺了一个礼拜。那是在初二,学习十分紧张。谁都知道,耽误一周的课程是非常大的损失。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能在病好后跟上学校的进度,不要越落越远。

他躺在床上十分着急,原来的学习计划肯定不能继续用了。他一咬牙,下决心,拼了!他决定自学,把教材、参考书和习题集摆在床边,一门一门地攻。先读教材,再看参考书,最后做题。他想,上课学习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做题,只要能把题做会了在家里自己学也一样。

结果,他的这种自学方式比在学校听讲的效率还高。在学校,老师要照顾到水平不同的同学,讲的进度就不会太快,有时候他明白的问题老师会翻来覆去讲,有时候他没听懂的,老师反而一笔带过。自学就不一样了,注意力更集中,学习的兴趣更浓,效率更高,时间当然也就更充足了。结果,他不光把习题集的相关题目都做了一遍,对那些做错的题目还能从头再做一遍,直到做会为止。对于实在想不通的问题,他会记下来,晚上给同学打电话请教。

病好之后,别的同学要帮他补课,他摇摇手说:不用,我已经都学了。到测验一看,他的名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说:“非常感谢这次生病,让我学会了自学,我这才知道学习能有这么多的乐趣。”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计划中留出机动安排的时间

在每天的学习计划中,应该至少留出半个小时,作为机动安排。主要是用来回顾与复习,把前一段时间学到的知识点串起来,整理成一个系统,以加深印象,更牢固地掌握,把基础打得更坚实。

2.根据各科成绩,合理调整时间安排

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个别科目拖后腿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在计划安排上有所侧重,在成绩差的科目上多花一些时间。最好是在不影响正常计划的前提下把机动时间用来查漏补缺,每天至少要解决一个问题。

3.计划的修改要由家长陪孩子共同讨论

当临时的弥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修改计划。最好能由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重新调整各科目的时间安排,在保持好科目成绩不退步的前提下,尽量多分些时间给不好的科目。

4.每个学期要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一次总结

学期结束,根据考试成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原来的学习计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在新的学期应该如何调整。切忌粗暴干涉,一定要在讲明白道理的前提下,双方协商决定。

5.根据突发事件,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当孩子出现生病等突发情况,家长应立即和孩子协商讨论,共同制定出新的学习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原则上是不要被突发事件打乱学习进度,如条件许可,生病期间家长应该多抽些时间陪孩子共同学习。

习惯22.培养孩子不断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学习,与其说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倒不如说是接受知识的洗礼;与其说是人掌握和运用知识,倒不如说是知识把人改变。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够完善、不够好,因此才需要通过学习来重新塑造自己,让自己脱胎换骨,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人最大的悲哀是浪费天赋

王鹏非常聪明,从小学就上奥林匹克数学学校,一有竞赛就参加,一参加就得奖,每回的竞赛名次都是全年级第一,只有一次是和别的同学并列第一。可就是这么聪明的孩子,平常的代数几何却学得一塌糊涂,在班里也只能排二十几名。正是因为别人都夸他,让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了不起,平时上课都不爱听,心想,我这么聪明,考前临时突击一下就能过关。

高一第一个学期,他在班里还是前10名,可往后越学越差,就像坐上了滑梯。每次考试他都临时突击,以为自己能找到捷径,而成绩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到了他的脸上。几何老师专门找他,劝他端正态度,苦口婆心跟他说:你要是这么耽误,就太可惜了。而他还是照旧,老毛病就是改不了。

有一次物理课,他认真听了5分钟,老师出了一道特别难的题,全班就他一个举手,站起来就答对了。后来,老师就跟别的同学说,像王鹏这么聪明,不认真听讲还及不了格,你们再不学就更不行了。结果别的同学都很努力,王鹏却没有吸取教训,还到处跟人说,我高中三年就听了5分钟物理课,就能答出一道难题,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

他的问题是把学习看成应付差事,当成苦事,能躲就躲,既没有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也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他在高中时最喜欢去北京大学,找那里的学生玩,北大中文系的朋友跟他说,你和那些同龄人可不一样,你应该来我们学校,不然就太可惜了。而他呢,最后什么大学也没考上,最终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笨鸟先飞早入林

吴灿不是特别聪明,最终却考上了重点大学。她对学习的态度,就和王鹏截然相反。从小,吴灿就爱琢磨事,喜欢装个舰船模型,做个收音机。什么玩具到她手里,都能拆个七零八落,然后自己再慢慢想办法装,连手表她都拆了不知道多少遍。

爸爸抓住她好奇心强的特点,跟她讲:学校里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扇门,背后有一片非常广阔的世界。学习不是光知道课本知识就够了,那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要引导你去探索门后面的世界。从那以后,吴灿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用成语讲就是“学海无涯”。她开始看课外书,里面的知识比课本更深、更广、更生动,遇到不会的问题,她甚至会找来大学的教科书自己查找。用他的话说,大学课本里讲的内容和中学一样,就是前因后果说得更清楚,更有意思。

为了保持住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积累知识的习惯,父母真是煞费苦心。在家里,谁也不许提“做题”这两个字,大家约好了,管做题叫“打游戏”,做对一道题叫“过关”,全做对了叫“通关”,做错题叫“挂了”。这么做的用意就是让孩子不要对考试形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是像对打游戏一样有一种兴奋的情绪。爸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任何笨鸟都能通关,只有最快通关的才算骨灰级玩家。”这让吴灿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赢得了更多积累知识的时间。

逐渐地,吴灿不光知识面更广了,而且眼界更宽了,应考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她再也不会为考试发愁了,真地把做错题看成了好事,能从中吸取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她自信地说:每错一次,我心里那张知识的网就能补上一个漏洞,总有一天,我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一个漏洞也没有!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帮孩子找回学习的快乐

如果你的孩子把学习看成苦差事,父母就有责任帮他改变看法。应该抽时间陪孩子一起复习,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营造欢乐的气氛。只有在欢乐中学习,孩子才能有兴趣不断积累知识。

2.陪孩子去买课外书

在周末休息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逛书店,为孩子买课外书。除了知识性读物之外,像《哈里波特》、《还珠格格》一类的畅销书也可以适当考虑,因为书中的主人公往往具备很多优秀品质,可以让孩子以他们为榜样,为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

3.陪孩子一起看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