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1507700000027

第27章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进程(7)

第一,保证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关系到高等学校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和怎样坚持这样的办学方向的问题。从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来看,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不同,反映在教育方针上的具体表述不同,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以贯之的培养目标。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是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除了课堂内的理论教育以外,辅导员则是具体的组织者和承担者,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者。

第二,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改革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改革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主体,是高校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思想观念的更新与解放使大学生成为高校改革的推动力量。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矛盾与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坚持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深入广大学生当中,通过座谈、讨论和个别谈心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坚定了大学生对改革的信心。

第三,维护高校与社会的稳定。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关键。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会成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高校不稳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为高等学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高校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一直把维护稳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辅导员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第一线,紧紧跟踪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引导、情绪疏导、心理辅导与就业指导、困难救助等途径,有效地疏导了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化解了一系列矛盾与危机,维护和保证了高校与社会的稳定。

2.教育与发展功能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根本宗旨。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为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拓展,涵盖了学生教育与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就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使受教育者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其思维方式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方法论的教育,既要让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最终实现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先进的价值观与价值思维能力的统一。

第二,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依据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培养政治能力的教育。当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观教育,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民族历史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国防与国家安全教育等,使大学生确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

第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依据一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帮助受教育者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高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广大青年学生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学风与纪律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具体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上。学风对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加强学风建设,各高校从加强纪律教育入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如“大学生守则”、“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大学考场纪律”等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端正了学习风气。

第五,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项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各高校普遍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提高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六,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关系到大学生人生的发展,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还处于一种茫然状态。据一项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同时,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不仅加剧了这种茫然,而且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为了加强就业教育,高校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辅导员结合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了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文化建设功能

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与管理的重要载体。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大学办学的重要任务。高校辅导员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高校辅导员通过系统的、持久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使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奋斗,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并发生着持久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第二,学术文化建设。学术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学术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非常重要,关系到大学生的学风是否端正,态度是否严谨,学术是否诚信。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建设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学风教育,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的教育,与专业教师共同配合,纠正大学生学习以及学术活动中的一些不良倾向,从而形成清新、健康、诚信、创新的学术文化氛围。

第三,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是教师、学生和职工在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文化,是教师、学生和职工在这些活动中的行为倾向。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行为规范,习得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意识、环境伦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环境知识、环境伦理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球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进而深刻认识人的生存本质,从而确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入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第五,网络文化建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5.64亿人。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也是网络使用率最高的群体。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构筑一个健康、绿色、和谐、文明的网上世界,抵御不良文化的泛滥,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当前,各高校已经把网络文化建设摆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采取各种途径维护网络秩序,净化与优化网络环境。

4.培育与开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