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1507700000039

第39章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制度(4)

职业标准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标准体系,它需要动态的管理。辅导员的准入要求应该随着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辅导员职业标准的动态管理既需要制度的规范与支撑,更需要制度的鼓励与引导,这是大学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目前而言,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成立辅导员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辅导员职业标准,并依托专业协会对职业标准进行动态的管理,动态地对各校的专业化程度进行统一评估,才能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水准,才能形成相对规范统一、又能动态调节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第三节)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培训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一个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职业岗位。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长久事业和终身职业来做,其工作性质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专业性要求。目前,教育部已经把高校辅导员培训作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要不断拓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辅导员学习、培训和提高制度,从制度建设入手并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提高政治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的意义

培训是指各高校为适应业务及培养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对辅导员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并能在将来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培训与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教育领域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辅导员队伍只有不断接受培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着重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应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

不断重视和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对确立辅导员的专业地位、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帮助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有助于确立辅导员的专业地位

确立辅导员专业地位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而辅导员专业地位的确立是有条件的:一是具有辅导员专门的知识体系;二是具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或训练;三是建立专门的话语结构和理论体系。而辅导员培训正是以其合理和专门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训练促使辅导员在思想上、政治上、专业上尽快成熟起来,以其独有的话语结构和专门的知识体系提高辅导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吸引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和看待辅导员工作,从而使这一职业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2.有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构建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使辅导员获得专业的依托感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关键。一是培训能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增强职业认同感,通过培训可以满足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辅导员的资格需求,使他们说话有底气,工作有能力,激发自信心和创造性。二是培训能使辅导员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考核和晋升等提供基础与条件,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使培训成为稳定辅导员的重要举措。

3.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系统的培训能帮助辅导员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树立明确的专业理念;也能保障辅导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还能帮助辅导员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和效能。总之,培训有助于使辅导员从事务型、经验型走向学习型、专家型,不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素养。

4.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

系统的培训能帮助辅导员把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也能帮助辅导员学会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还能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开阔辅导员的知识视野,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目的与原则

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目的着重于辅导员的专业成长,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要通过培训达到辅导员三个方面的提升:一是培养辅导员健康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格,这是任何情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先决条件。二是要培养辅导员宽广的知识面。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专业方向、性格爱好、心理特征等均表现出了不同特点的价值取向,使得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增强,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宽广的知识面必不可少,这同样也是辅导员培训中最为重要的关键部分。三是要培养辅导员的一技之长。现代教育工作需要辅导员具备多元能力,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同样的发展空间,辅导员的培训必须结合每个辅导员自身的特点,促使其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高校辅导员培训是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手段,但这一目的的实现,要求在培训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完成培训任务和实现培训目标的重要保证。

1.激励性原则

激励,就是激发人们的动机,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组织激励是调动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主要动力。培训是一种激励,通过将培训与考核、奖惩、晋升等政策挂钩,培训可以成为很好的激励手段。培训的结果总是取决于参与培训人员的热情和主动性,即积极性。因此,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就成了做好培训工作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如果通过培训,辅导员求得了自身的发展,他们就会乐于参与并积极支持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如果将培训按照年龄、工作时间、职务分组进行,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荣誉感,提高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针对性原则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具有政治性、教育性、服务性、直接性、复杂性、烦琐性等职业特点,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受全球化、网络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影响,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干扰因素更多了,辅导员所担任的任务也较以前更重了。因此,为辅导员量身定做设计培训内容,必须密切结合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为辅导员指明职业发展的方向,促进他们对职业全面认识、对职业发展合理规划,从而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3.差异性原则

辅导员存在着学历、年龄、工作经历、职务等方面的差异,要承认辅导员个体之间的差异,培训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尽量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根据各种层次辅导员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形式上既要坚持集体培训、重点培训和层次性,还要做好个别辅导、全员培训和平衡性;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有辅导员基本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还要有辅导员个人心理健康培训、职业发展规划和设计等内容。

4.系统性原则

在培训总体安排上,要把培训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等紧密结合起来,注意系统学习和分段、分层学习相结合,避免无计划开展培训。在培训课程设置上,要兼顾辅导员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培训,还要关注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增强辅导员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在培训程序控制上,既要进行培训,还要进行培训评估;既要有布置,还要有切实落实;既要有制度安排,还要有监督管理。实行系统管理,加强对培训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5.实践性原则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这就要求培训要根据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特点。所以辅导员培训不能简单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而应千方百计创造实践机会,紧密联系新的形势和任务,联系辅导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使辅导员通过实践体会要领,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及时将培训与推动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先进的思想观念指导并推进实际工作。唯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培训时段使受训辅导员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6.长期性原则

高校辅导员的培养不可能是一次性的高校教育所能完成的,需要在高校的工作实践中持续进行,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让每一个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以战略眼光去组织辅导员培训,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这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但却是关乎国家大计和民族未来的、极具牵动性的长远投资。

三、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建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培训体系,使辅导员向着职业化方向发展,这是安定辅导员工作情绪的基本保证,也是这支队伍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解决现实问题对培养内容进行科学定位。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从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角度出发,不同种类的辅导员培训应实施不同的培训内容,或某些培训内容在不同类别的培训中应有所侧重。从各类培训的内容设置上看,以下内容基本是共通的。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内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课程包括三个方面素养的培训内容:首先是政治素质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和政治知识、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政治热情和政治作风、政治阅历和政治经验等内容。其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时事热点等。第三是道德品质素质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政治道德、社会公德和群体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健康发展方面的培训内容,同样面临着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压力的高校辅导员自身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教育管理,而且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及其身心发展,因此通过培训促使辅导员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的培训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大学生遇到困惑都习惯找辅导员寻求帮助,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因而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及咨询技能的培训,使其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处理相关的心理危机事件,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三是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内容。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涉及很多方面的重要内容。学生事务管理的培训内容一方面要围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开展培训,如学籍管理、奖惩管理、宿舍管理和社团管理等。举办专题讲座,帮助辅导员掌握各项工作原则,加深辅导员对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着重管理方法、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等方式进行,提高辅导员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减少工作摸索时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特别要注意结合网站、QQ、BLOG、FETION等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增加培训内容,从而赢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四是就业指导教育培训内容。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内容首先包括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培训,通过专业教师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更好地认识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专业的行业背景、现状和前景,在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中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其次对辅导员进行素质测评软件使用的培训,安排辅导员参与学生职业实践,鼓励辅导员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成为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专家。

当然,上述四个方面并不是辅导员培训内容的全部,只是培训的重点和主线,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辅导员需要学习和培训的内容还有很多,应该进一步关注相关内容,从而使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

高校辅导员的培训要满足广大辅导员内在学习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发展,让辅导员在学习中发展,在学习中提升。因此要制订实施辅导员培训规划,根据辅导员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专题的培训选题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一是岗前培训。根据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机制,岗前培训是辅导员上岗之前的必经环节。岗前培训一般利用上岗前的暑假集中进行,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也可以由各高校自行负责。内容包括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考核细则、怎样做好辅导员、大学生容易发生的违纪现象及对策、大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等,当然培训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以及网络知识等。培训方式一般有讲座、观摩、实践、交流、自学等,帮助辅导员尽快熟悉工作,了解业务,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