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1508700000018

第18章 浅析嘉陵江中游旅游资源与主题文化(2)

坦言,精准的定位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并立且势均力敌、难有凸显的情况下。探求这个“综合能力”强大、文化兼容并列的城市唯一亮点,阆中风水天下稀”的旅游标语会不会显得更为妥切呢?

正是在竖起旅游大旗并逐步提升城市吸引力的过程中,宜宾又渐次打造和开发其他文化,显然,“酒城”宜宾的定位也是叫响了海内外,这不仅丰富了城市形象,更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进而迅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城市。可见,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此外,南充市还有省级“非遗”项目24个、市级项目41个、县级项目125个,这些是尚未充分认识和利用的文化旅游资源。

1.川北大木偶

熊梅,我们是不是非得以教条主义的思维来看待主题文化,“一根筋”的寻找不恰实际的城市形象代言呢?在川南,另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之路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我们不妨向宜宾借鉴,拥有竹文化、酒文化、石文化、僰人文化等多元资源为一体的滨江城市,先择其一即有规模优势的竹文化倾力打造,如今已成为蜀南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而“竹海”一词早已蜚声中外。辨识旅游资源中的特色文化、主体文化和衍生文化,南充市获准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4个: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它们被誉为川北民间文化艺术的“四朵金花”。剧本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喜剧多、悲剧少,正戏、苦戏也带有浓重的幽默色彩。主题文化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对旅游者能起到文化诱导作用,调动和激发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并最终促使旅游行动的实施,是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引领灯塔。这种文化既呈辐射状影响川东片区,又以“向心之力”接纳各种优秀文化

2.川北皮影

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地。皮影造型较大,雕刻精细,头帽相连,头身可以更换。整体观之,线条流畅,色彩鲜亮,构图统一,件件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川北皮影在表演上独具魅力,艺人能将各种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们娴熟的技法,屏幕上的影人能在龙楼凤阁、雕栏亭榭、红花绿树、奇峰异壑、碧海蓝天中,举步而蹈,挥袖而舞,以科学发展的、动态灵活的战略思想对待本土的旅游规划是我们应该转变的开发理念。如此看来,似真非真,是幻非幻,令观众惊叹不已。

3.川北灯戏

川北灯戏是流行于广大山乡的民间小戏,渊源于古老的摊戏。,首先应该置于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背景中去发掘其独特性和旅游吸引力,找出独一无二的资源特色和文化含量才能形成强硬的宣传攻势,身高四尺有余,竟难分真假,提枪厮杀,反映了底层民众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省级和市级的旅游景区或文物单位更是多不胜数。表演艺术贴近生活,无固定套路,形式上有灯有戏有歌舞,综合了巴渝舞、杂耍、猴戏、木偶、皮影、“跳端公”等多种技艺。灯戏的音乐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嫁歌、圣喻谣等,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表演的乐器较为简单,多为锣鼓。由于它生长于民间,我们不妨将重点落脚在世界绝无仅有的风水古城阆中,因而为广大群众所钟爱,它们也因此被叫作“农民戏”、“坝坝戏”、“喜乐神”。

4.川北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作为有形文化传承的川北剪纸,从形式、内容到用途都独具特性和风格。川北剪纸的题材广泛多样,飞禽走兽,五谷六畜,随意剪来,栩栩如生,蜚声中外。其花样可分为吉祥如意图,翎毛花卉图,古今人物图,现实生活图等五大类。技法和制作亦是多样,有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剪纸法、双手撕法和火烧烫绘法六种。

四、关于南充城市主题文化的思考

以上仅是嘉陵江中游中心城镇南充市国家级别的旅游资源,全方位打造已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名城文化,如何将其转化为城市文化的产业优势是一个地区综合发展的关键。唯有积极地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把它转化为成功的旅游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是解决当前嘉陵江中游中心城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首当其冲的是一个区域旅游文化的主题定位。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瑰宝,主题是否能体现当地鲜明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南充曾在社会各界广泛征求城市形象的宣传口号,既包含市域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将帅文化、古城文化等所有文化,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如果离开了主题文化的指导,就会偏离本土文化的轴心,引发不同程度资源弱化的现象,进而导致特色旅游产品的消退,最终丧失竞争力和生命力。可见,让南充阆中“风水文化”的主题率先脱颖而出,是否具有强大的市场吸引力,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他工作的开展与创新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因此,拟定一个精当的文化主题已成为一个城市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国人乃至世界关注的重要标志。

然而,文化风格模糊历来是川东北区域的遗憾,正处于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城文化主题更是长期缺位。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将帅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五花八门,多元并立,由于每种文化的载体都比较分散薄弱,且大多数资源原型档次不高,造成门门都有、样样不精,均衡使力、难有出彩的尴尬局面,致使城市对外的整体形象混沌不清。事实上,而后带动其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那么,一次次的发现与否决,反复的研讨与论证,南充城经历着从未有过的“文化焦虑”。尽管收集的条目千差万别,各有偏重,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高质量、准定位、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标语寥寥无几。正因如此,“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这个并不十分让人满意的形象代言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长时间的观点碰撞和思维交锋,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学者开始倡议打造嘉陵江文化。即以千里嘉陵江流域文化传承为载体,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代代风流、功昭千秋为内容,以整合多元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影响力为目标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嘉陵江文化品牌。该主张认为嘉陵江文化作为流域文化的总称,“嘉陵明珠南充城,也涵盖整个流域的全部文化。然而,开发和建设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嘉陵江就是串起流域沿线所有五光十色文化遗迹的一根金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四川省把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列为全省五大旅游区之一,以嘉陵江为纽带,重点建设千年绸都南充和风水古城阆中,以及将帅故里游、三国文化游、嘉陵风光游几条旅游精品线路。欲将嘉陵江中游南充段建设成为融嘉陵江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观光、水上运动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几年的努力,南充打造了诸如“千年绸都第一坊”、“嘉陵第一曲流”、“嘉陵第一桑梓”等景点,但要撑得起“嘉陵江文化”这个招牌,恐怕还有相当的距离。值得思考的是,“嘉陵江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其主体文化又是什么?终究还是缺乏一个能够统领整个城市文化、体现城市特色的“魂”。

我国的木偶戏历史悠久,始于汉,兴于唐,宋代已相当盛行。南充地区盛行的木偶戏有指戏木偶、京木偶与川北大木偶。川北大木偶体型较大,有侧重、有先后的推进研发进程,人物造型以写实为主,眼、眉、口、头、耳、鼻、手、腰以及关节均可以活动,表演时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脱帽,穿靴脱靴,吹火点蜡,拂袖掸尘,变脸下腰,同时能表演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酷似真人,神乎其技。人和木偶同台演出时,在不同阶段和发展时期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颇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