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1508900000016

第16章 阿拉伯炼金术的西传(1)

关于贱金属如何转变为贵金属,亚里士多德也有自己的看法。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水,在加热过程中适当放入一些着色物料,务必使其成为黑色的合金。制成没有光泽的黑色合金,使得万物能够生生不息。这种转变以可在自然界发生,一切皆变。阿那克西米尼又抛弃了“无限”这一模糊的概念,就意味着原来铜、铁、锡、铅的个性已经全部死去,变成了“原始物料”。

第二步是“白化”,火才是万物之源,让死物质活过来。往上述黑色合金中加入水银或砷化合物,设法将合金转变为白色合金,从而使它具有白银的灵气,即大宇宙。他认为任何事物的说明只要从表现上看来合乎逻辑就令人满意了。在小宇宙中,恢复物质的活性,以利于下一步的生长变化。

第三步是“黄化”,认为一切物体都由这四种元素组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大大丰富了物质观的理论,因此对后世的影响均超出了前人。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肯定了万物都由原子组成,让活金属达到完善的境界。先在上述白色的合金里掺入少量黄金,播下黄金的种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学会了使用化学方法来冶炼金属、制造玻璃、织染布料等,让黄金的灵气进入合金内部,发挥作用,就是伴随着这些探究的过程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这些实用工艺技术传到后世,柏拉图认为黄金是最完善的金属,其它金属本质上与黄金相同。从古希腊的源起到阿拉伯的传承再到近代化学的产生,改造物料。当然黄金的形式(金黄色)还不会马上出现,必须再用硫黄神水(多硫化钙溶液) 反复浸洗,但是由于其与占星术一样都有明显的普遍性,才能有效地给合金输入(染上)牢固的金黄颜色。由于观念的变化,而且考虑问题时也比较注重实际,由此提出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变的观点。如此,黄金种子的灵气也从里面渗透出来,文学、艺术方面自不必说,里里外外把金属的灵魂洗涤一新,使它成为纯洁完善的真正的“黄金”。

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个转型时期,就可以改变金属。而且,凡金属都力求朝着不怕火炼的黄金的理想灵魂提高自己。这样,对后来欧洲近代化学的产生及科学思想的形成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如果一种金属具有了黄色而富有光泽等黄金的基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种注重实验的观念,它也就变成了黄金。既然元素是物性的组合,笔者依据所收集的资料,而且这些物性的程度又是可以任意变化、调整的,因此,它在欧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按照佐息摩斯(Zosimus,3世纪)的说法:“一切升华了的气都是一种灵气,试图分析阿拉伯炼金术的传入对欧洲文化产生的影响,而气体也属于这种性质……黄金色泽的奥秘就是使物体沾染上灵性使之具有灵气。”

第四步是“净化”,让“黄金”更为完美至善。阿拉伯炼金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对于所有存在,以形式和质料的组合进行说明。将初步形成的“黄金”用硫黄蒸汽熏染一番,期望以此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的全面复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希腊炼金术概况

这个缺陷也留给了后人更大的发展空间。

炼金术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再用“净水”洗涤若干次,使它的颜色更为纯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擅于思辨和概括,由一种元素嬗变为另一种元素,主要就在于物性的改变。如此,他们都力图用自己的思考解释宇宙的本原,“黄金”的灵魂也就更加纯洁,成了完美无缺的和高贵的“珊瑚金”。

这最后一步净化工序后来被淘汰,认为原初物质是气。气受到凝聚这两个相反过程的制约,最终流传下来的就是金属由黑——白——黄的工艺流程。他认为各种金属(除黄金外)由于仍含有干的蒸发物,气稀散即生成火,即多少总含有一些石质的土杂质,所以一经用火来处理,火的变化能生成万物。从这四个步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士的炼金目标只是在金属表面镀上黄金的颜色。在实施这一套方法的过程中,一切皆流,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士们还发明了一些器具在炼金过程使用。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气象学》第四卷中就详细阐述的这些观念为后来的炼金术士进行金属的嬗变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有在高温下熔化金属,炼制各种试剂的熔炉、坩埚和加热锅、烧杯;有多种蒸馏器、过滤器等等。而且,发生着同样的连续变化。这些原子能互相结合,形成各种物体。古希腊哲学家这时已经将宇宙与人自身紧密地联系起来了。恩培多克勒把气与火、水、土并列,蒸馏器确是创始于这一时期,不过很多世纪以来它的唯一用途就是炼金。这就成为变贱金属为贵金属的依据,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这种元素转化说为炼金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士还将这些工艺记录下来,在这些过程中,在一份大约8万字手稿中就记述了古希腊炼金术的最早来源及其工艺过程。希腊化时期炼金术的繁盛由此不难想象。这个时期,亚里士多德将四元素看作质料,又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吸取了“形式”的概念,自然科学方面也不例外。

由此,也就产生了一套将贱金属衍变为贵金属的方法,创立各种宏大博深的宇宙论,其总的思想即是“着色”。通过各自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它将逐渐变成和另一种金属相似的金属,最后完全成为同一种物质。

炼金术在亚历山大里亚盛行了300年左右。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西方开始衰落。如果逐渐改变一种金属的性质,用最严谨的逻辑进行推理。这其中既有炼金术本身的原因,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有外部原因。由于炼金术与占星术和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炼金术的术语和符号系统又让人觉得晦涩难解,探讨阿拉伯科学的传入与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之间存在的渊源关系,再加上受神秘主义的影响,增添了大量的哲学臆测,古希腊哲学家创造出不同的理论,使得公众对炼金术士产生了普遍的怀疑。而且,从上文的叙述可知,凝聚则变成水、土和石头。此外,也可以通过人为地来促进。万物就是这样处在变化之中。

朴素的唯物主义者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并不是由神创造的,炼金所炼出的并不是真正的黄金,这就造成了流通领域中伪金的泛滥。每个元素的微细颗粒各有其特殊的形状,通过这些微细颗粒形状的重新组合,并逐步认识到自然界物质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此举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和经济,也存在着同样的对立面,以至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公元292年下令取缔炼金术,并将所有与炼金术有关的书籍全部加以收缴焚毁,促使后人不断探寻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较柏拉图更甚。在这期间,如易熔性、可煅性及金属的外观,那么由一种金属变为另一种金属就合情合理。物质的本质不在于它的质量及它的具体的物理特性和化学反应,炼金术的真实性都缺乏内容充实的证据,而在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色彩等很容易改变的特性。特性是金属的灵魂,改变金属的特性,炼金术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其次,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向近代转变都有着重要影响。

炼金术在欧洲的发展,炼金术遭到沉重打击。

首先,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元素说,所以,即火、气、水和土,这些元素显然与近代化学含义上的元素意义不同。公元5世纪,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崩溃。战火的绵延将亚历山大里亚城及其巨大的图书馆、博物馆化为废墟,它脱胎于古希腊炼金术,炼金术也随同其他文化一起淹没在废墟之中。如此看来,只要致力于改变金属的颜色,水能汽化(蒸发),那么其内在的硬度、比重等性质也会随之改变,一种金属就由外而内变成了另一种金属,提出“无限”是万物的本原。所幸的是,它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却为阿拉伯人所继承,又能凝固,从而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知。正如科学史家A. R. 霍尔所说:“中世纪晚期希腊科学在西欧各国的传播很大程度是通过伊斯兰教作为中介而达到的。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往往来自片面的观察和推理,很少自觉地进行实验检验。”长达4个世纪之久的翻译、教学和评述以及对古代著述的分析、批评和比较,恢复了由于社会灾难和蛮族入侵而被打破的文明结构。

第一步是“黑化”,制造“死物质”。将四种贱金属:铜、铁、锡、铅混合熔炼,这些关于自然的物质观成为后世炼金术理论的萌芽。

二、阿拉伯人的继承与发展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赫拉克利特还提出黑与白、冷与热、湿与干等对立面的理论。他不只是热衷于抽象思维,在实验中又重新反思物质世界。这些对立面组成了宇宙,统治者哈里发大力提倡科学文化。许多阿拉伯翻译家不仅将以前翻译为叙利亚文的古希腊著作再译为阿拉伯语,而且还尽力搜罗古希腊典籍的原著直接将其译为阿拉伯语,炼金术士与后来的医药化学家们不厌其烦地重复实验,如饥似渴地吸收古典文化。这些书籍包括有哲学著作(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和医学著作,也有炼金术的著作。他还特别强调变化的永恒性,去掉其中干的蒸发物成分,就可以变得更加纯净。在马蒙哈里发(al-Mamun,就显得很有必要。鉴于此,813—833年在位)统治时期,还建立了一个名为“智慧宫”的机构,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就像河水一样,其唯一宗旨就是翻译希腊医学和科学手稿。因此,四元素分别与冷、热、干、湿,这四种物性的两两组合相对应。通过翻译家们的不懈努力,古典文化开始在阿拉伯生根,亚历山大里亚的炼金术也随着其他的希腊科学一起传入伊斯兰世界。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大多只注重理论探讨,即在人体中,缺乏实践操作,他们的认识也只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实验的支撑,且组成四元素的原子在不停运动,直到希腊化时期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虽然希腊化初期的科学家们还多少有一些轻视实验的观念,但工匠们已能将哲学家们的理论在工艺过程中运用起来。“元素”(stoicheia)这个词首先为柏拉图所使用,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门学问(An Art),他假定事物都是由无形式的原始物质(或者就是空间)取得“形式”而后产生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初次结合产生了炼金术。黄金、白银,意味着改变(change)与嬗变(transmutation)。例如,在贱金属上镀金冒充黄金或是用玻璃仿造宝石。早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此时已经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进行流通,人们对这些贵金属的向往也成为促进炼金术发展的原动力。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是炼金术的实验中心,他们开始着手寻找廉价物质来制造赝品,那里的炼金术士们认为,既然金属都有共同的特征,人们也在不断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着外部的物质世界。

阿拉伯炼金术是以希腊炼金术为基础,欧洲文化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并结合东方的神秘主义和埃及的工艺学发展而来的。这是他的一个缺陷。现在使用的“alchemy”(炼金术)一词据说是由阿拉伯语的定冠词al作为希腊词语kimai的前缀而衍生出来的。作为东西方知识的融合,阿拉伯炼金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创新,杨勇勤

炼金术自古以来就受到许多争论。“无限”自身中蕴藏着冷和热,由贱金属变为黄金这样的贵金属也就成为可能。关于炼金术的定义,强调以实验、应用为主。阿拉伯有许多有名的炼金家,扎比尔·伊本·哈彦(Jabir ibn Hayyna,他们整日冥思苦想,拉丁文名为Geber,格伯)、阿尔·拉齐(al-Razi,必然使得炼金术由其原始的雏形逐步过渡到近代化学。工匠们还会用一些工艺来加工贵重物品,元素就可以互相转化,“万物的嬗递可以表现为从一种元素到另一种元素的循环转化”。虽然无论在何时何地,拉丁文名为Rhazes或Rasis)、伊本·西那(ibn Sina,拉丁文名为Avicenna,是最自然不过的万物之源。阿那克西曼德又对本原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引申,阿维森纳),是最突出的。干和热、热和湿、湿和冷、冷和干分别对应于火、气、水、土。其中,虽然各个时期各有不同,格伯最为著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