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1510000000025

第25章 古典文学(2)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生活于晋宋之际。他虽出自名门,但政治上却始终无法施展抱负,于是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山水作为其诗歌的主要描写对象,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诗歌。谢灵运是第一个全力描绘祖国壮美河山的诗人。他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重要流派——山水诗。谢灵运的山水诗打破了玄言诗的长期统治,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演变,扩大了诗歌题材的范围。虽然他的诗歌过于雕琢堆砌,多有名句,少有佳篇,但山水诗的出现使诗歌的题材和艺术技巧都有所扩大和革新,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谢灵运的山水诗直接影响了唐代王维、孟浩然的诗歌创作。

2.庾信与南北朝诗风

魏晋之后,中原地区陷入大分裂,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方有北齐、北周政权,后世将其统称为南北朝。国家的长期分裂也导致了南北两地文学风格的迥异。南方形成了“宫商发越,贵于清绮”的江左文风,而北方则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河朔气韵。该时期集南北文风大成者是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初为梁人,后被掳入北方,入仕北周。庾信在南朝齐、梁时期以创作轻艳绮靡的宫体诗为主。其诗作与当时徐擒、徐陵父子的诗歌并称为“徐庾体”。后来由于侯景之乱,建康陷落,庾信被迫逃入北方。在逃亡的过程中,庾信目睹了国破家亡与社会的动荡,加之自己客于他乡,使他的诗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诗歌的创作与其早期作品相比,显示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一时期,庾信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战乱与人民生活繁苦的佳作,其中以《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为代表作。在这些诗作中,庾信早期雕藻绮靡的文风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沦亡故国的幽思,以及思念故土的深情。其文风刚健清新,苍凉萧瑟,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在庾信晚年,他还创作了一些描写北国风光的诗,意境苍凉开阔,对唐代的边塞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庾信创作的诗歌中无论五言、七言的四句和八句小诗都深合律体,成为律诗创作的先行者,为唐诗的繁荣做了必要的准备。

四 唐宋诗词

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而唐诗则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在这个辉煌的诗歌时代,涌现出了大批优秀而伟大的诗人。概而言之,初唐时期(618-713),唐代的文坛上崛起了前承汉魏风骨、后启盛唐诗风的“,以及高举革新大旗的陈子昂。他们开创的新诗风影响了整个唐代。盛唐时期(713-766)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产生了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两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中唐时期(766-835)是唐诗发展史上创作最丰富的时代。元稹、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晚唐时期(836-903),出现了杰出的诗人杜牧、李商隐。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隐忧,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此外,唐代还完成了对诗歌各种形式(古体诗、近体诗、乐府歌行)的改创。由于唐王朝在对外交流上的开放政策,还使唐诗走出了国门,对日本、朝鲜以及越南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既是对唐代文学的继承,同时又是宋代特定的社会产物。宋代初期,盛极一时的是追求唯美之风、点缀升平的“西昆体”。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加深,在文学上则由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等掀起的诗文革新运动,为宋代诗文的健康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宋代文学成就最大、发展极盛的则是词。词最初产生于民间,经过五代到宋初的发展,最终成为文坛上的一种最普遍喜用的体裁,并产生了大批有成就的词作家和作品,从而在我国文学史上赢得了唐诗宋词的说法。

(一)李白、杜甫与唐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俊逸高畅、豪放雄壮,无论是在唐朝当代,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沉郁顿挫,感情深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中最闪亮的两颗星星,也是我国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座高峰。

1.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自号青莲居士。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人赞誉他为“诗仙”。李白毕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但大多散失了,现仅存《李太白全集》三十卷,其中诗歌有九百八十余首。

李白受到儒、道、侠三种思想的复杂影响,这使他的思想世界与人生经历丰富多彩。青年时期的李白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远游求仕。在诗歌中,他热情地期盼“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但是由于此时的玄宗已经转向“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的奢侈享乐,而朝中李林甫、杨国忠奸相当权,李白辅弼君主的豪情壮志无法施展。同时,李白豪放不羁、傲岸不屈的游侠性格又使他既无法做到“长剑拄颐事玉阶”,也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李白离开宫廷,开始了隐逸与游历的生活。终李白一生而言,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依旧是他思想中的主流。这种思想既指导了他一生的活动,又决定了他诗歌的创作题材和进步内容。

李白创作的诗歌囊括了他所能接触到的唐朝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炽热激烈的内心感受。李白的诗作中有批判政治黑暗的《古风》五十九首,有抒发自己政治抱负与关怀祖国命运的《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行路难》其二等,也有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玉壶吟》、《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还有描绘壮美山川的《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以及反映人们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秋浦歌》、《乌夜啼》等。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游历的同时也结交了许多的俊杰之才,与杜甫、孟浩然、魏颢(魏万)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朋友分别之际,李白也写下了许多为人传诵的赠友名篇,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沙丘城下赠杜甫》等。李白为古典诗歌的创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但彻底扫除了前代遗存的柔靡诗风,而且还将唐代诗歌的创作引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李白以天才的艺术创作,在更大的范围内,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以及夸张大胆的比喻、拟人的手法,加之天才独具的天然去雕饰的诗歌语言,不但使其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李白成为继屈原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2.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人,生于河南巩县。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流传至今的尚有一千四百多首,收于《杜工部集》。这些诗歌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是诗人对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被后人誉为“诗史”。诗人杜甫也获得了“诗圣”的美誉。杜甫的思想受到来自家族“奉儒守官”的影响,使得他比李白更积极的追求入仕。他曾经参加过唐朝的科举考试,但竟被奸相李林甫以“野无遗贤”的借口黜落。仕途上的挫折并没有磨灭杜甫根植于内心的“匡时救世”、关心国家、忠君爱国之情。他始终对国家寄寓了深厚的感情,保持着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杜甫的生平中,也曾有过壮游与快意的时期,但是令诗人感受最深刻的还是生活的坎坷与社会的动乱。在现实生活的促使下,杜甫逐步走向社会底层,并以诗人独有的敏感情思,记录下了动乱时期人民苦难的时代音符。

杜甫的诗作中有大量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不幸生活的诗歌。写于安史之乱前的《兵车行》,是他控诉唐王朝开边战争带给人民无限痛苦的悲情诗篇。“三吏”、“三别”,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揭露叛乱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两组作品。杜甫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与关心,使得他对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出强烈的憎恶。他的《丽人行》揭露了玄宗时期的奢靡之风。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杜甫以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唱出了下层人民的悲苦,成为揭露统治阶级剥削本质的千古绝唱。但同时,杜甫又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当国家危难之时,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家的命运完全主宰着诗人的喜怒哀乐。即使在登临山水之际,杜甫也从未忘怀过对国家的关切。《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诗就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当年老之际,杜甫听闻唐朝政府军收复河南、河北之后,挥笔而作《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其文如下:剑外忽传收蕲北,初闻泣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诗中,杜甫抒发了听到唐朝政府军胜利消息后的快意心情,表现了一位白发老人喜极而狂的神情,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溢于言表。

杜甫诗歌的创作题材、领域非常广阔,除了以上表现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外,他还创作了许多咏物诗、怀古诗、咏史诗等,著名的有《春夜喜雨》、《蜀相》等。

杜甫的诗歌以真实细腻的手法,凝练与丰富的语言,高度概括现实生活,抒发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他诗歌中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上承《诗经》、汉魏乐府及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下启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创作取得的突出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词的发展简史

词全称曲子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等,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早期的词是由齐言诗逐步发展为长短句,而长短句的酝酿成熟,又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多数学者认为,最早配合燕乐而唱的长短句是隋炀帝和王胄的《纪辽东》:一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丸都水,归宴洛阳宫。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词在盛唐、中唐得到发展,到晚唐、五代成熟定型。唐五代时期,词被称为曲子词。它和乐府一样是配乐而唱的歌词,因此吸收了许多西部少数民族的音乐成分。与乐府不同的是,乐府是先有词后配曲,或是选词以配曲;而词是先有曲,再填词。在词的发展历程中,唐代的温庭筠是第一个以词著称的作家,他的词标志了文人词的成熟。五代时,文人词在西蜀和南唐两地先后繁荣。西蜀词以花间派为代表,成就最高的是韦庄。南唐以李璟、李煜最为杰出。词作为一种新诗体,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按曲调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格式。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很多,有一千多种,而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例如《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咏梅”是词的标题。其次,每一个词牌都有固定的词调,包括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以岳飞《满江红》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该词共十七句,其句式为四、七、七、四、七、七、八、三,三、三、三、三、九、七、七、八、三,共九个韵脚。任何人填《满江红》都是这个格式。

按照词的字数多少不等,又将其分类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第三,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几类,这是指分段的多少而言。所谓单调就是指一段体,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双调则是指两段体,分为上下两阙,如李煜的《虞美人》。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外,词还具有密切配合乐曲,语言通俗、活泼,章法多变等特点。就词的创作而言,在宋代,词的创作意境、形式与技巧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宋代词坛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词人。晏殊、晏几道、柳永、周邦彦、姜夔、欧阳修等人的词恪守传统,追求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风格,表现个人日常生活的情感;另外一部分词人则不断突破传统,将“诗言志”的内容作用到词中,创作了大量气势慷慨豪迈、高逸旷达的词。其中,以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辛弃疾为主要代表人物。

(三)苏轼、辛弃疾与宋词

1.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受到儒、释、道三教思想的影响。在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下,他21岁便进士及第,踏入仕途。但他固持己见,其“不合时宜”的改革观点造成了他仕途上的坎坷经历。深处逆境的苏轼并没有深陷于苦闷与忧愁,反而在逆境里表现得旷达开朗。苏轼这种豪迈的性格也表现在了文学创作之中。他的词不但首开豪迈之风,而且还使词的题材、内容、手法,以及风格上都突破了传统词的“艳科”范围。他将诗歌中出现的表现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使词成为一种便于抒情写志的独立新诗体。苏轼自己也成为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在苏轼的词里,有慷慨豪迈,抒发自己理想与抱负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南乡子》、《阳关曲·赠张继愿》等,也有表现高逸旷达精神的感怀之作,如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苏轼的词,有的写得明丽清晰,有的写得雄健豪迈,有的写得缠绵深婉如《江城子》,可以说苏轼在词的题材中展示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全新面貌与精神境界使宋词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了后代许多作家的创作。

2.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