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想在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类题目上得高分,需要应试者对自己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优点缺点和兴趣爱好,同时对自己所报考的职位也要有较清晰地了解,剖析职位特征,熟悉组织架构,学习先进事迹。如,请你用3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或者请你谈谈你的优缺点;或者你报考本岗位有什么优势、劣势等。
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分析和评价自己,面对压力能泰然自若,面对别人能以诚相待,融洽相处,这是公民个人素质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国家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考点解析与延伸分析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考生的求职动机,考生的拟任职位匹配性,是考察考生报考公务员的原动力。一方面,是考察考生的基本认知和岗位认知;另一方面,是考察考生的道德和能力,即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以及考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是否与公务员工作相匹配。
面试中设定的题目,其考题和测查目标,不仅是要测查考生对公务员职业特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对工作、对生活及对自己的认知能力,让考官充分、全面、有效地了解考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更换工作与求职的原因,对未来的追求与抱负,以及公务员岗位或工作条件能否满足面试者的要求和期望。
面试题目通常以意愿性、背景性、知识性等问题的形式出现,目的是让考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了解考生的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性格特征、专业知识、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信息,初步判断考生的求职动机是否与报考的职位相符合,是否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应急应变、心理承受、逻辑思维等能力,是否符合公务员选拔的具体要求。
(一)择业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动机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行为主体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源生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目的前进的过程。
动机类考题一般设计为:你为什么报考公务员?公务员工作烦琐细致,你能适应吗?为什么?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相比,待遇较低,你为什么要来报考?人民警察这个职业充满危险,甚至可能面临付出生命,你为什么要报考?
在自我认知类题目中,动机考察的是考生在报考公务员时的原动力是什么:即考公务员是为了金钱、权力、待遇、专业对口、稳定工作、解决城市户口和住房等个人现实需要;还是为了自我提高能力、实现价值、服务他人等。考生应权衡后如实回答,不可只侧重物质也不可讲得过于空泛,要注意两方面结合。
(二)工作态度
态度,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对一类人或事物作出积极或消极反应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象是多方面的,有客观人物、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人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等。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中的“工作态度”,主要是侧重于考察考生对社会、集体、他人、家人、工作和自己等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背离的稳定倾向性。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
考题主要用来测查或考察考生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是否符合社会公共要求,是否富有爱心、同情心、诚实礼貌等要素;对事业和工作的态度,即是否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否能够遵守工作制度和规章、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否能面对困难和挑战等;对自己的态度,即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是否自信自强自立、是否谦虚谨慎、是否能够较好地面对挫折等。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以及工作的忍耐力等都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消极的工作态度不但会影响工作,而且会影响团队的氛围及团队成员间的关系。
工作态度第一,能力第二;工作态度决定一切,工作态度评价就是一切的评价;工作可以平凡,工作态度不能平庸。无论做什么事情,在什么岗位,有什么样的远大理想,你的态度是决定你将要达到的高度。你的工作态度评价决定你的职业高度的评价,而你的人生态度决定的是你的人生高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心态,你将会拥有一名合格的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忠诚、敬业、负责、勤奋、敢于创新、善于学习,以这样的态度去工作,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做不好的事情了。
(三)个人背景
个人背景,在面试中可以从个人经历、个人喜好、个人特长等角度来考察。其中,考生的教育背景是考察的重点,如考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实用的辅助知识等。
面试者在回答时不能漫无边际,应该以充分的事实论据和坚定自信地表达给考官明确的答案。在具体回答时,应注意考官一般都有这样的共识:在过去工作中态度不认真,无论做什么,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怨天尤人,抱怨领导和同事,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人缺少责任感,对人尖酸刻薄,难以与人合作共事。非常自负、夸夸其谈的人往往是眼高手低的人,即使有才华也要慎重考虑,切不可盲目录用。对金钱和权力有强烈渴求,所提愿望与要求本单位无法满足的,不录用,因为录用以后他因不满现状而流走,不如干脆不用。事业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之积极努力。表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刻意追求,不安于现状,努力把工作做好,工作中常有创新。进取心不强或没有什么进取心的人,必然无所事事,不求进步,不求建功立业,但求敷衍了事,因此对什么都不热心,这样的人能做好本职工作吗?对此,考生要有准确和恰当的回答。
(第二节) 答题思路与考前准备
作答自我认知与求职动机方面的考题,突出的是要表达、说明、测查考生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吻合度,重点是强调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考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借机“夸自己”,考生可以说明求职的迫切愿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目的,但是考生不能虚构简历,不能片面地“夸自己”,更不能在表达和阐述过程中出现假、大、空的倾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认真整理、归纳,提炼出你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中最光辉、最闪亮,最有利于说服考官的内容;同时,考生在回答时要注重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观点明确,让人听起来自然、真实,而不是空泛、虚假,这样才有利于考官全面、准确地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获得考官认可和博得高分。
有的地方在面试过程中,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类题目通常是考试的第一题,考生作答的好与坏、优与劣,往往受到考生入场情绪、心理紧张、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影响。按照心理学上“首应效应”来分析,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面试中,你只有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错过了想再改变会很难。所以作为一名参加面试的考生,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职业的形象。
(一)答题思路
在备战期间,考生根据所报职位着重整理、归纳和提炼:
◆回顾过去,简要介绍考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
可以分为学习情况和实践、实习等几个方面。切忌记流水账,要把那些突出考生社会实践、解决问题、开展工作等方面的能力用事实列举出来,同时要注重实例表述的逻辑性。重点不在于讲述实例本身,而在于从中你学到了哪些技能,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受到了哪些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借鉴、运用、发挥。
例如,大部分考生会谈到做过学生干部,注意要把这部分经历细节化。做过什么职位的学生干部,做过几年,主要任务是什么,老师、同学对你的评价如何,你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重要的是社团、实践活动或者实习活动,要经过筛选和整理,选择重要的事情讲,重点要讲具有独特性的活动。每个活动不要单单说出名称而不展开,否则是不起作用的。例如,谈到“参加过多次志愿者活动”可以扩展为是什么形式的、主题是什么“从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用一、二、三,或者首先、其次、再次表达出来。
此外,还有一部分考生可能会感觉自身没有优势,没有什么东西可挖掘,其实这种劣势是可以弥补的,方法是在小事中做文章,所谓“小事不小”,关键要做有心人。例如,“我平时也喜欢参与足球运动和比赛,在参加足球比赛中,我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次比赛要想获得好成绩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同样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样的,我们会有专业分工,但是更需要通力配合,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使我们团队的能力和效率最大化。”这样说下去,虽然事情是小事,但却表现了你的团队合作意识。可能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在你这里就变成珍贵了,尽管经历少,但是你会思考、会学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你的答案听起来十分真诚、自然,也能够说服考官。
◆展望未来,突出介绍考生的能力、特长和优势情况
总结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讲这些东西的时候重点在于“讲什么”,但更重要的在于“怎么讲”。与职位相关的性格、爱好可以讲,也应该重点讲,同职位相抵触的不要讲,关系不大的缺点可以讲,建议不要把缺点作为优点讲出来,如“我太讲原则性了”或者“原则性太强了”等。切记,讲性格爱好、特长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有支撑,最好能有例子来说明。例如,谈到学习时,你可以说,由于我出身农村,非常清楚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很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小时候由于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打算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但经过我的努力争取和亲戚朋友的相助,我的求学之路得以继续。在大学毕业后更深知自己的知识不足,为此我选择继续读研。我一边工作,一边准备研究生考试,这期间真的很辛苦,但是学不可以已,经过努力付出,我考上了研究生。再例如,谈到爱学习、爱看书,一些考生可能会一带而过,而有的考生可能会扩展开来——为什么爱学习、为什么爱看书,最爱看的书是什么,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所以用不同的讲述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面对现实,重点表达考生的愿望、理想和求职动机
报考动机,即为什么报考这个职位,以及今后如何展开工作等。谈到这类话题,不避讳谈物质利益,但是一定要有精神、思想境界的高度。因为物质是基础,只有物质层面得到满足了,才有时间和精力有更高的追求;但更深层次的是精神,人活着的更高价值在于精神。
单一地、片面地谈职位待遇好而不谈理想和志愿,显得太现实、太世俗,甚至有些低俗;同样,与其天花乱坠、海阔天空地讲一些听起来假、大、空的所谓“理想”,不如踏踏实实地讲一些真诚的话,所以“现实+理想+努力”才更实在。
在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这类题型中,报考动机尤其要做深层次的思考,这部分内容还可以在其他题型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并且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社会现象类题目中,涉及某些公职人员的不良行为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谈行动。
考生还可以从政治思想、身体心理等不同的方面来准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一种建议,考生当然也可以按照别的思路来准备,但要有一定的逻辑和主线,并且要让考官们听出你的主线来,在表达时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观点明确。
最终强调一点,在这部分我们可以表达的内容,要选择重点地说,要有职位意识,不论说什么都不能脱离这个主题。
(二)考前准备
回答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题目,需从“真实、真情、真心”三个“真”字层面来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