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洪水防范与自救
1511500000022

第22章 我国历史上重大洪水灾害(4)

由于大暴雨稳定而持续在建溪、富屯溪的中上游,且出现多个雨峰,导致各站洪水过程出现多个洪峰。建溪七里街站洪水过程出现了8个洪峰,洪水于13日2时开始上涨。13日3时超过警戒水位。此后,除19日2~8时外,一直维持高水位,直至26日18时才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历时长达311小时,时间之长为实测记录之首。主峰出现在22日9时30分,洪峰水位108.37毫米,相应流量21600立方米/秒。富屯溪洋口站洪水过程出现7个洪峰,洪水于14日15时超过警戒水位,直至27日21时始终维持高水位,历时长达294小时,亦为实测记录之首。主峰出现在2日23时36分,洪峰水位116.88米,相应流量13200立方米/秒。

由于建溪、富屯溪均为多峰型洪水过程,洪水汇入干流后,干流洪水也出现多个洪峰。延福门站洪水过程出现7个洪峰,洪水于12日上涨,23日3时18分出现最高洪水位为79.51米。下游控制站竹歧站洪水过程受水口水库调蓄影响,不同于天然状态,但也出现6个洪峰,主峰于23日14时出现,洪峰水位16.95米,相应流量33800立方米/秒。

本次洪水峰高量大,富屯溪洋口洪峰流量为13200立方米/秒。重现期为50年一遇。最大1~15天洪量重现期为50~70年,建溪七里街站洪峰流量21600立方米/秒,重现期约为150年。各时段洪量重现期超过230年。干流竹歧站洪峰流量为33800立方米/秒,重现期约为100年,各时段洪量重现期为60~100年。

1998年6月福建省受灾人口597.6万,死亡126人,农田受灾面积65.8万公顷,有14个县城进水,倒塌房屋6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

1999年7月太湖流域特大洪水

太湖流域1999年梅雨期自6月7日入梅至7月29日出梅,历时43天。其间有3次集中降雨过程,分别为6月7~11日、6月15~17日、6月23日至7月1日,其中6月23日至7月1日降雨过程是造成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该年梅雨量达668.5毫米,为常年的3倍。暴雨中心浙江访贤,雨量达1045毫米,雨量由南向北递减,最小点雨量镇江只有325.0毫米,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长兴平原雨量为900~1000毫米,浙西山区雨量为750~900毫米,淀泖、上海地区雨量为700~800毫米,杭嘉湖雨量为600~750毫米,江苏的湖西、澄锡虞和阳澄地区雨量为400~600毫米。

1999年降雨强度较大,全流域最大7天、30天、90天雨量重现期在150~200年。该年暴雨期的暴雨中心自上游到下游,上游来水和暴雨中心移动一致形成洪水叠加,又恰逢下游高潮顶托,致使下游地区水位不断提高,造成最高历史水位。

1999年太湖水位由6月7日水位2.97米开始上涨,11日水位3.53米,就突破警戒水位(3.50米),6月23日以后发生长历时强降水,水位迅速上涨,27日水位突破4米,7月1日突破设计水位,达4.68米,7月3日突破历史最高纪录(1991年4.79米)达4.83米,7月8日出现年最高水位4.97米。在4.97米以上的高水位一直持续到7月15日,7月21日降至设计水位以下,8月6日水位降到4米以下。8月中旬水位再次上涨,9月2日出现第二个峰值4.27米,以后逐日下降,至9月30日,太湖水位降至警戒水位以下。

1999年太湖流域东苕溪、长兴平原、杭嘉湖区、浦西、浦东、淀泖以及太湖周边地区代表站水位普遍接近或超过历史纪录。太湖洪水涨幅达2米,最高水位4.97米,为20世纪太湖流域实测最大洪水。该年洪水最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超警戒水位112天。超过4米合计的有60天,超4.65米设计水位达21天,超历史最高水位13天。

1999年太湖洪水使江苏苏南地区、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和上海市共有49县(市、区),746万人受灾,许多县以上城镇不同程度进水受淹,倒塌房屋3.8万间;受淹农田68.73万公顷,减产粮食91万吨;17552工矿企业停产,公路中断341条次;损坏江堤8138千米,直接经济损失141.25亿元。

珠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

珠江支流西江、北江、东江汛期略有差别,西江、北江洪峰遭遇机会不多,但一旦两江大洪水发生遭遇则形成特大洪水。

1949年7月西江大洪水

自1949年6月22日开始,西江水系不断出现大雨或暴雨,至30日降雨基本结束,历时9天。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暴雨比较集中的有两个阶段:6月22~23日和27~30日。

次雨量大于200毫米的雨区主要分布在桂江、柳江、红水河水系,暴雨中心位于柳江上游融江、洛清江及桂江水系,融安、灵川、昭平次雨量均超过500毫米,永福站达582.9毫米。

1949年西江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梧州站从6月23日开始起涨,至7月16日尚未落平又复起涨。7月5日梧州站出现最高水位25.55米(珠江基面),相应流量48900立方米/秒。主峰段峰型平缓,流量超过46000立方米/秒的历时持续7天,流量超过40000立方米/秒的历时11天。

西江上游干流红水河及支流柳江、郁江、桂江普遍发生大洪水,于6月22日前后开始涨水,柳江和红水河出现双峰过程,各支流在6月30日前后出现年最大洪峰。

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江梧州站近百年来最大洪水为1915年、1949年,90年代以后西江连续发生1994年、1998年大洪水,且其洪峰流量超过了1949年,1949年洪峰流量退居第4位,但其7天、15天、30天洪量在这4次大洪水中均居第1位。支流洪水洪峰流量重现期均不超过20年一遇。

1949年7月珠江洪水给广东、广西造成严重水灾。广西受灾30余县,灾民230万,淹没农田22.67万公顷,其中浔江河段灾情尤为严重,桂平、平南、藤县、苍梧4县受淹农田5.93万公顷,梧州受淹达半月之久,主要街道水深5~6米,全市90%以上的房屋被淹在洪水中。

广东省“各大基围莫不先后崩决”,据估计,淹死人口7万余。珠江三角洲受灾面积16.67万公顷,灾民140多万人。

2005年6月珠江流域特大洪水

2005年6月中下旬珠江流域普降大雨或暴雨,6月17~21日,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部北部先后出现持续5天强降水,主要暴雨区一个位于西江的黔江和浔江,暴雨中心象州站5天雨量611毫米,另一个位于惠州、河源地区,暴雨中心5天雨量惠州龙门站1153毫米,5天雨量200毫米以上笼罩面积6.4万平方千米。与此同时,福建南平、三明和江西抚州地区也连降暴雨或大暴雨,暴雨中心5天雨量三明建宁站793毫米。本次降雨历时长,范围广,地区分布不均匀,暴雨强度大而集中,如东江龙门站最大6小时点雨量达235毫米,超过了1981年的历史最大值203.4毫米。

受降雨影响,加上西江暴雨区移动路径与河流走向相一致,珠江流域发生大洪水,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部分干支流发生超历史记录的洪水,其他河流则为常遇洪水。6月12~20日暴雨区各河相继涨水,并于19~24日出现最大洪峰。

西江干流武宣站6月22日10时洪峰水位62.85米,洪峰流量39700立方米/秒,均大于“98·6”洪水;大湟江口站6月16日8时起涨,受上下游溃堤和堤围漫顶的影响,23日5时出现洪峰水位37.54米,超过了199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02米,列1951年以来第1位,洪峰流量42400立方米/秒;梧州站6月23日10时洪峰水位26.75米,超过1998年而次于1915年,列1900年以来第2位,洪峰流量53900立方米/秒;高要站6月24日6时洪峰水位12.68米,洪峰流量56300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的历史最大流量52600立方米/秒,列1931年以来第1位。

受西江、北江来水及潮汐顶托的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马口站6月24日17时洪峰水位8.97米,洪峰流量52100立方米/秒,超过了1994年的历史最大流量47000立方米/秒,列1915年以来第1位;三水站6月24日17时洪峰水位9.20米,洪峰流量16400立方米/秒,超过了1994年的历史最大流量16200立方米/秒,列1946年以来第1位;西江、北江洪水汇入珠江三角洲以后,与天文大潮相遭遇,致使6条入海水道部分测站超过历史最高潮位0.01~0.21米。

西江支流蒙江太平站6月21日洪峰水位43.03米,洪峰流量8620立方米/秒,超过2002年,均列1953年以来第1位。东江支流利江新源站6月23日洪峰水位85.31米,超过1983年,列1976年以来第1位;新丰江顺天站6月23日洪峰水位117.78米,超过1974年,列1957年以来第1位。

2005年6月珠江洪水造成广西境内西江沿江地区严重洪涝灾害。桂林、梧州等9个县城一度进水受淹。长塘水库(小二型)坝体过水垮坝。广西68个县共776.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3.4万公顷,绝收面积13.2万公顷,因灾死亡56人,倒塌房屋17.7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7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1.0亿元。广东有8个县城一度进水受淹,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洪涝灾害。水流礤水库(小二型)溢顶垮坝。京九铁路龙川至惠州区间一度中断。广东农作物受灾面积21.7万公顷,成灾12.7万公顷,受灾人口445.97万人,因灾死亡65人,倒塌房屋5.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7.72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经济损失10.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