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正在东、西两线与俄、法、英等国交战,战事十分紧张、激烈。德国政府以漂亮的口号呼吁年轻热情的学生志愿者投身战场,在德国后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批青年学生在老年教师康托莱克的沙文主义煽动下,报名参军。保尔就是其中的一名。
年仅19岁的保尔一心想当个英雄,于是在政府宣传所谓“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也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朋友凯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参了军,其中还有一个叫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们分在同一个部队里。
一帮受蒙蔽的青少年就这样成为了士兵,他们离别家乡和亲人,去为****卖命。保尔和同学们一入伍就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他们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湿又黑的田野中来回跑,几经折腾,累得筋疲力尽,而教官史托斯还要把他们训练得服服贴贴,成为“真正的德国士兵”。这些青年原来把人生、战争都理想化了,然而现在天真的梦幻破灭了。
不久,经过训练后的保尔和他的同学们被派往西线参战。这些青年从不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一上战场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轰击,在隆隆的炮声下,他们都被吓破了胆,有的哭了,有的尿湿了裤子。幸亏保尔和他的同学们遇到了一个好班长——卡钦斯基,他是个老兵,对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顾,他主动安慰他们,并教给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技巧。
接着,保尔和同学们开始冲上战场,杀死别人的爱子,夺走别人的生命。弹雨之中,他们抱着“我不杀人,人也杀我”的观念大叫“冲啊、杀呀”,即使失败了、退下来,也还会再反攻。
在高度的紧张与恐惧中,贝姆的臆症越发严重起来,他真的发疯了。所有人都开始抑郁起来。一次次战斗,让凯姆利希炸断了腿,最终因失血过多,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穆勒被化学毒气毒死。不仅如此,士兵们还要忍受阵地上的饥饿、潮湿、疾病和糟糕的天气。保尔沉痛地哀思着:“为什么要打仗呢?”保尔在一次战斗中也负伤了,被送往野战医院治疗,康复后被批准回家探望母亲。病重的母亲见到平安归来的儿子格外高兴,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忧愁,不知儿子下次还能否归来,保尔也为以后能否见到母亲而担忧。养伤的日子过得很快,归队的日子就快到了。
这天,保尔路过母校,看到教师们还在鼓吹战争,动员学生们参军。保尔看着那些学生却在以此为乐,他开始厌恶战争,对那些学生的一举一动感到悲愤。
保尔重返前线后,发现连队中来了一批像他们当年一样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战友却所剩无几了。原来,在他休假期间,班上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只剩下老班长卡钦斯基一个人。而此时卡钦斯基因部队供应困难,外出给“娃娃兵”找吃的东西去了。保尔跑出连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长,久别重逢,两人分外高兴。恰在这时,一架轰炸机飞来,投下炸弹,弹片飞向老班长,把他炸伤了。保尔拼尽全力把卡钦斯基背到医疗站,但他已经死了。
一天,双方停战了,西线异常平静。守候在战壕里的保尔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当他爬出战壕捕捉蝴蝶时,突然一声枪响,保尔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德军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画外之音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便有了战争。所有的战争,无论是败是胜,饱受苦难的都是无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战争狂人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是无以复加的。
战争曾使地球变得阴森恐怖,许多人号哭着,挣扎着,呼唤着,想从死亡的威胁里解脱出来,却只能无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着十字架的荒冢!无数宝贵的生命遭到了无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随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了战争。“一战”主要分为3条战线: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是最重要的战场,战斗也最为惨烈。所以电影界,尤其是西方电影界拍摄的“一战”电影,大都是以西线战场为蓝本的。
好莱坞电影人迈尔斯通根据雷马克的名著《西线无战事》拍摄的同名影片讲述的正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保尔及其同学们在老师的沙文主义思想的煽动下,怀着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战”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战争中后,他们才体会到战争的可怕:那里炮声轰鸣,大地震撼,血肉横飞,尸骨遍野。主人公保尔开始怀疑过去的理想,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使他的英雄主义彻底破灭,他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战争怀疑、厌恶甚至憎恨。终于有一天,保尔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结果被冷枪打中死去。然而同战争相比,个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线司令部的报告中写道:“西线无战事”。可以说,“一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欢送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等歌曲中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光荣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民族、宗教、姻缘、仇恨、尊严、权力、金钱……所有这一切都似导火线,一旦被点燃就会引发战争,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风。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战争带给人类的血泪灾难是不能够忘记的,那是属于人类的灵与肉的创伤。人们痛恨战争,却喜欢谈论和观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电影,因为战争留给世人的启示与思考是长久的、深刻的,在我们心中形成终生不散的块垒。
《西线无战事》成了“一战”中整个西线残酷战争的小小缩影,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带给人类的警醒作用始终是有限的,因为仅仅过了10年,人类便又陷入了一场更大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本片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是俄裔美籍人,早年当剪辑师,后出任导
演。1927年因《深宫夺美》一片获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喜剧片导演奖。《头版新闻》、《老鼠与人》、《太阳下散步》是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因《西线无战事》一片获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手法的先河。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导演因本片接受反战思想,拒绝参加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79年电视重拍版属于大制作,但无法跟原作相提并论。
“很少有战争片能与这部刘易斯·迈尔斯通的反战经典相比。”这是OSCAR GUY对影片的评价。
在《西线无战事》中,导演以卓越的摄影技巧、写实的风格把战火、阵地、冲锋、肉搏,以及残酷恐怖、野蛮凶杀的场面拍得十分逼真,有声有色,惊心动魄,具有印象派风格。同时,这部影片极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又使它成为了一部“优秀的博士论文”。
好莱坞著名影评人肖恩·索普说:“《西线无战事》是最早采用混合录音的有声片,导演迈尔斯通很善于运用声音,他将对话、配乐及音响效果巧妙地剪辑于单声带上,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有些镜头,如保尔临死时一只手的抽动、垂落的特写镜头也拍得寓意隽永,被誉为经典之笔。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备了无声片的动感,又拥有了有声片丰富的表现力。我们甚至认为,永久消灭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西线无战事》在各国每年公映一遍。”
著名影评人阿冬说:“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并不算多,然而诞生于‘一战’结束后不久的这部战争题材的影片《西线无战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直到今天,这部影片看起来仍然非常尖锐。这部建立在同名小说基础之上的影片通过一群德国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写照。同时它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有时候沉默是表现战争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