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1528700000008

第8章 文学常识(8)

现代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史上,它与浪漫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现实主义要求反映生活的本质,描绘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虽然在作品中可以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但不能脱离对生活描写的客观性和具体性。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是保证文学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诗经》中的多数作品,唐代杜甫、白居易的多数诗歌、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鲁迅的《祝福?《药》《孔乙己》《阿Q正传》等,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西方,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反对传统,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存在一定的联系。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着重于主观内心世界,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以达到超越现实的目的。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许多诗篇,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兴起于并流行于欧洲文坛。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艺术上否定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代表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海涅的诗歌,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雪莱的《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歌,等等。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流行于17世纪的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所以被称为“古典主义”。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古典主义的悲剧作家一般都按照“三一律”(一种创作戒律)的形式写作。1660—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等。1688—1715年,古典主义逐渐衰败。

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是欧洲18世纪文艺思潮和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主义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启蒙理论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制造舆论。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歌德的《浮士德》、伏尔泰的《老实人》、卢梭的《忏悔录》、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等。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特指19世纪在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因批判的成分在他们的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所以冠名以“批判”。其内容多是揭露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汤达的《红与黑》、左拉的《娜娜》《小酒店》、萨克雷的《名利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复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白痴》、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赫尔岑的《谁之罪》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是二战后约1945—1955年西方思想界的主导思想。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存在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存在主义的先驱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和弗里德里希·尼采。存在主义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两类:直接描写现实生活的与描写非现实生活的虚幻故事。主要作品有萨特的长篇小说《恶心》、加缪的长篇小说《局外人》《鼠疫》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简称超现实,是源于达达主义的法国文学艺术流派,对视觉艺术影响较深。1920—1930年间在欧洲学术界极为盛行,主张以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认为只有超越现实,才能摆脱束缚,才能客观地显示现实的真面目。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主张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反抗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所以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象征主义

所谓“象征”,就是能够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不同于比喻,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象征主义形成于19世纪末,是欧洲部分国家的一种文艺思潮,一些知识分子不满社会和官方文化不满,但又不敢正视,一般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虚构幻想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他们强调主观、个性,和心灵的想象,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象征主义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人物有爱尔兰诗人威廉·叶芝和后来加入英国籍的美国诗人托·斯·艾略特。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首次使用这个词,后来德国画家经过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该派别。表现主义先后对电影、小说、诗歌、音乐、戏剧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派的作品着重于表达内心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流派。表现在小说领域也只局限于拉美地区。该派作家作品习惯把现实放在虚幻的环境加以描写,既表现现实生活,又穿插了神奇的魔幻故事,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这种将现实与魔幻交融的创作方法,被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一词出现于弗里德曼的短篇小说集《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派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是美国20世纪中叶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该派系作品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无可奈何的态度嘲讽与各种关系的不协调,将这种不协调放大、扭曲,进而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还塑造了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暗指社会现实,时至今日它在美国文学中仍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科马克·麦卡锡等。

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阿?杜雅尔丹的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进入20世纪后,意识流文学逐渐成熟。至20年代前后,意识流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英国的伍尔芙、美国的斯泰因等作家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也称为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科学”。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肯定,反对神的权威。以此为基础,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宣扬物质内容为主的爱情观、幸福观。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的平等个、博爱思想。它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做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现代文艺思潮之一,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意大利诗歌领域。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发表,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后来扩展到雕塑、诗歌、戏剧、音乐,甚至延伸到烹饪等各个领域。一战前后影响遍及欧洲各国。未来主义注重未来和文艺创新精神,表现所谓的“现代机械文明”。用杂乱无章的字句、乐谱、数字符号甚至化学公式,不用任何标点、连词,难以理解,一次表达作者的朦胧神秘的感觉。代表作家有法国的何波里奈和意大利的基蒂、马利涅蒂等。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是欧洲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最早流行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主要表现于绘画上,文学上则表现瞬间的印象或感受。代表作家有德国的霍普特曼等。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形成于19世纪后期,起源于法国。它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客观性描写自然,照录实物,强调事物的真实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知识解释人和社会。代表作家有左拉、龚古尔兄弟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又称达达派,是欧洲20世纪初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组织的文学团体。达达主义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常规甚至是有意义的文学艺术,只主张以混乱的语言和荒谬怪诞的形象表达难以想象的事物。

感伤主义

伤感主义产生于英国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的一股文学流派。产业革命使得现实矛盾加剧,感伤主义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不满。感伤主义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视自然景物的描写,特别强调对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刻画,也体现了对贵族阶级崇尚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它以心理感觉为载体,交织于外部现实世界。这种新文学样式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也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源头。代表作是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也因此得名。

颓废主义

颓废主义又称颓废派,是现代资产阶级的一种倾向。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社会表示不满而又无力反抗,所产生的苦闷彷徨情绪带到文艺创作中,便产生了颓废主义。最早表现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和象征主义者马拉梅等人的创作中,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歪曲文艺的社会作用以及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宣扬悲观、颓废的情绪,从病态的或变态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作灵感。?

意象主义

意象主义是英美现代诗歌中的一支流派。产生于20世纪初英美的一场诗歌运动,创始人是英国批评家兼诗人休谟。意象主义派反对浪漫主义诗歌和维多利亚诗歌过多的涉及情感和技巧,其基础思想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意象主义的宣言是:要求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删除对“表现”无用的词语,用口语节奏取代传统规律。虽然该派很快解散,但对英美现代诗歌在采用口语、自由体和铸造意象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话传说

法厄同驾太阳车

古希腊传说中,法厄同是日神的儿子。他要求驾着父亲的太阳车在空中驰骋一天。日神知道法厄同年龄小,还没有足够的力气驾驭太阳车。但在法厄同的一再纠缠下,日神答应了他请求。当年轻的法厄同登上了轻车,兴高采烈地握住缰绳时,日神的4匹快马感到车的载重和往常不同,就乱奔起来,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这时,法厄同非常害怕,脸色发白,两膝发软。太阳车一直向前冲去。最后,太阳车的残躯断片散落一地。火焰不但烧着整个世界,也埋葬了法厄同的身体。这个传说流传至今,告诉我们:当我们还没有能力时,不要轻易承担,否则就会带来无法预计的忧患。

潘多拉的盒子

这是一则古希腊经典神话。潘多拉是“众神之父”宙斯创造出的第一个女人,在宙斯的安排下,她成了伊皮米修斯的妻子,并生了7个儿子。但是,宙斯却把她的7个儿子用一个盒子封起来,取名叫“潘多拉之盒”。潘多拉对此非常愤怒。有一天,她偷偷打开盒子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可是一打开,他的前6个儿子便飞了出去。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从此,人间多灾多难,但是潘多拉的第7个叫“希望”的儿子却留在了盒子里。虽然人们受到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和欲望的折磨,但是人们没有退缩,因为人们还有希望。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禁止人类用火。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就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而触怒了宙斯。宙斯就把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用一颗金刚石的钉子钉在他的胸脯上,让他永远无法逃脱。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又会长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有一天,一位名叫赫拉克勒斯的英雄想尽办法把他解救了出来。现在,人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太阳神阿波罗

太阳神阿波罗住在天上的宫殿里。每当黑夜即将过去,住在东方的黎明女神就会醒来,打开阿波罗寝宫的大门。阿波罗便驾着有4匹骏马拉着的太阳车,在天空上巡视大地,将光明和温暖带给地球上的人类和万物。因此,古人才把许多美德和本领集于太阳神一身,把它当做神灵来崇拜。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还把登月宇宙飞船命名为“阿波罗”。

不和的金苹果

希腊神话中,人类英雄珀流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时,邀请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却忘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怀恨在心,就来到婚宴上投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神。结果,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争执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理。

3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答应给他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国王;阿西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他娶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于是,帕里斯把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忒。这个评判惹怒了赫拉和阿西娜。之后,帕里斯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掳走了斯巴达绝世艳后——海伦,最终引发了长达10年之久的人神大战——特洛伊战争。

当权利、荣誉和欲望都摆在帕里斯面前的时候,他是不是更应该选择和平?

战神马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