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1529500000029

第29章 第19种能力 自制自律(2)

孩子必须控制并导引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他才能发展自己,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所向披靡。

艾森豪威尔10岁时,他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足,却坚决不同意他去。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家中,但是,父亲并没有呵斥他。

这时,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并包扎上绷带,但是,母亲也没有安慰他。愤怒的艾森豪威尔倒在床上大哭了一个小时。直到他平静后,母亲才进来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需要好好克服。”

母亲的告诫深深地印在了艾森豪威尔的心中。在76岁时,艾森豪威尔写道:“我一直回想起那一次谈话,把它看作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遇到不如意的事或遭遇突发事件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大喜大悲,或者是做事不顾后果,容易冲动。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情绪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情绪体验,以及应该怎样正确释放情绪等。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虽然他知道这是不对的,每次骂人、说脏话以后也很后悔,但因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总也无法控制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与他人之间的摩擦,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

父母只有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他才能逐步纠正发火、骂人、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当然,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把不高兴、不愉快的事件告诉父母,以缓解心中的不快;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达到冷静;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等。

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做情绪的主人,就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矫健的步伐。

培养方法四:给孩子建立“可”、“否”观念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孩子灌输“可、否”观念,让孩子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他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做什么是被允许的,做什么是被禁止的,但一定要说出令他信服的理由,比如不准孩子晚归,就要说出因为治安、睡眠等原因来让他认可;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孩子内心明白“可”、“否”的观念;反观孩子自己的行为,在孩子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及时对他的优点加以表扬,以后他就会再接再厉,指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但不要用严厉批评的语气,这样他就能切身感受到“可”、“否”观念。

当刘亦婷有了一定的独立行动能力,却又不具备是非观念的时候,刘亦婷的妈妈是这样培养孩子的:她首先给孩子划出了第一个“可以”与“不可以”的范围。划定范围,建立“可、否”观念,并要求孩子遵守规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刘亦婷的妈妈说:“范围一旦划定,就必需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遵守。用日本皇后美智子当太子妃教育孩子的话来说,就是‘一次也不能例外’,违犯了就要惩罚。”

培养方法五:给孩子制定约束规则

在给孩子划定“可”、“否”观念的范围并得到孩子的认可接受以后,父母最好能直接抓紧时间把这些观念上升为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

比如,要规定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让孩子从控制自己的生活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教孩子善于利用集体规则,着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制定相应的奖惩标准,要是他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马上要奖励他,如果他耍性子,就要惩罚他,绝不能手软。

父母不妨考虑和孩子通过签订书面协议而达到目的。协议法实施的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问题。协议应强调解决家庭中的某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例如,孩子在家玩电子游戏机。协议中描述的目标不应模棱两可,难以测量。协议可用于激励孩子每天放学后按时回家,及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被允许在闲暇时间玩电子游戏机。

第二,与孩子协商问题解决的方案。试着共同达成一项解决方案而不是强迫孩子同意该方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方案的制定。切忌将合约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否则孩子可能会反抗,进而加剧了家庭冲突。

第三,共同写下协商后达成的协议。协议应使用明确而积极的语言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并得到激励。协议中要写明父母同意做什么、孩子同意做什么、双方违反协议时的后果等,同时也应包括终止日期。

第四,签名、张贴并遵守协议中规定的职责。每个人在协议上签名之后,应将协议贴在孩子能看得见的地方。如果孩子认为张贴协议会使他在亲戚朋友面前难堪,则可以将协议贴在不显眼的地方或放在特定的地方。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如果他不能履行规定的职责,应遵循协议的规定而接受某种惩罚。

培养方法六:注意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研究表明,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注意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父母要用心发挥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从内心彻底接受自我控制这个观念,才能达到以自我控制为乐,才能真正做到控制自我的一言一行。特别是走入社会以后,他才能发挥自觉性,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当然,父母要做好控制自我的榜样,不要表现出沉溺于自己的欲望之中。比如,父亲不要周末总是坐在沙发上看球赛;孩子在场不要吵架;父母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在孩子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辄发脾气等。

培养方法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做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一名中学生成绩非常好,但由于迷上了网络游戏,便整天泡在网吧玩网络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而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每门功课不及格,导致被学校开除。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把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这有利于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总之,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把对孩子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们内心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忍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行为倾向,激动的时候让他在心中默默数“一、二、三”,然后再问自己是否应该爆发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学会冷静分析,在遇到问题时,要让他学会先分析各个方面丝丝缕缕的利害关系,再做出自己的决定,让孩子保持冷静的状态,不要遇事慌慌张张,切勿草率行事。

培养方法八:教孩子制定自律时间表

教孩子制定一个自律时间表也是学会自律的一个好方法。时间是最难驾驭的。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在电视前、游戏机旁、电脑前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那就指导孩子写下一个能够更好利用时间的计划表,坚持按照它来执行。

所有涉及规则和计划表的事情可能听起来都很难坚持,有时候也确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觉得保持自制自律很难的原因。其实,当孩子可以根据时间表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就会觉得容易多了。

父母要让孩子清楚,制定时间表的目的在于促使自制自律目标的实现。当然只有时间表还不能使自制自律得以实现,还需要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