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1529500000035

第35章 第24种能力 时间管理(2)

不是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掌握在个人的手中,除了睡觉、吃饭、集体活动的时间外,真正能被个人所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要好好利用真正归自己支配时间中的“最佳阶段”。

2. 做一个详细时间表。

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时间表,把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都安排好,这样,就会发现不仅预计的目标会按期完成,还会有剩余时间可以利用。

3. 集中精力做事。

养成做事情聚精会神的习惯,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大量的任务,不至于手忙脚乱。

4. 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做事。

根据内心的价值标准,判断众多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合理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一一完成。

5. 把生活打理得有条不紊。

东西摆放整齐规范,拿什么东西马上就能找到,这也是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培养方法五: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要坚持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树立珍惜时间观念的前提。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好什么时间起床,洗漱时间多长,早餐时间要多少,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一切活动都可以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也是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每天晚上8:00睡觉,清晨5:00起床,他在30年时间里一直严格按照这一时间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地的居民甚至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有人曾经问他:“您怎么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呢?而上帝也没有多给您一点时间呀!”

“你看一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回答。那么,富兰克林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呢?

5:00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好什么事?”

8:00~11:00,14:00~17:00,工作。

12:00~13:00,阅读、吃午饭。

18:00~21:00,吃晚饭、谈话、娱乐、回顾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好了什么事”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谈话,说:“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其实,很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等伟大人物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时间的合理性,他们都是合理安排时间的高手。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其实,也就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时间安排要有张有弛。不要把时间全部都安排在学习上,连星期天也不出去玩,要做到劳逸结合,以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只有通盘考虑,合理安排,才能真正忙而不乱。

培养方法六:教孩子检查时间的运用情况

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是检查时间运用状况的高手,他运用的方法叫做“时间统计法”。从26岁开始,柳比歇夫就把平时的研究、阅读、写作、开会、讲课、散步、说话等各项工作所占用的时间都一一记录下来。这个“时间统计法”整整持续了56年的时间,一直到他82岁逝世从没间断过统计。

时间统计的目的是检查自己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从而让自己能够有效管理时间。柳比歇夫每天对自己记录下来的时间运用情况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大结,每年再进行一次总结。在记录的过程当中,柳比歇夫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时间用到了什么地方。这帮助柳比歇夫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时间统计法让柳比歇夫有充足的时间写出了70多部学术著作以及许多论文。

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每天把自己的时间运用情况记在日记本上,每个月都分析自己时间运用的规律,找出浪费时间的地方。这样的总结,可以突显出弱点,帮助自己减少时间的浪费。

孩子如果能够做到定期检查时间的运用情况的话,就等于给了自己力量、知识、智慧以及美好的开端。要知道,一个善于检查时间运用情况的人将会获得高效益的办事结果,也最能出成绩。

培养方法七:教孩子把握好时间的规律性

根据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的某个固定时间内,一直看着同一科目的书本,那么,每当在那段时间打开这些书本时,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每天早上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背诵英语词汇,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便可以极大地增强记忆效果,学习状态也会显著提升。这就好比每到吃饭的时间,人的唾液和胃液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泌得多起来,此时就会觉得有些饿,从而有进食的欲望。

所以,最好让孩子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学习同一门课程,并尽量保证准时完成,这样至少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高效性。试想一个学习与生活没有规律、散漫松垮的人,在学习上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心理学家还提出了B=f(P×E)的学习公式,其中B表示行为,f表示时间,P表示内在因素,E表示外在环境。假如孩子已具备了内外部的因素条件,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取决于所用的时间以及时间安排的合理程度。

培养方法八:让孩子学会利用零碎时间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忽略。零碎时间虽短,但日复一日地积累起来,总和是非常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有深刻体会,他说:“每天不浪费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产生很大的价值。”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之一,值得借鉴。

关于零碎时间,有这样一种比喻: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蒸发,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用零碎的时间来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获取高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实现梦想。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也许短期内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积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为后世留下诸多锦绣文章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认定:“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看来,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培养方法九:教孩子学会“一心二用”

虽然有人主张“一心不可二用”,但是不可否认,“同时处理”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同时做几件事的人,他们的脑筋的确转动得很快,办事效率也更高,无形中节约了大里的时间。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柜橱上、衣架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都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他非常偏爱这些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在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早已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掏出来看一看,思考一下。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来,然后再继续做饭。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就非常珍惜时间,他还教育他的子女要善于利用时间,要“一心二用”。

在大学,早晨可以看到许多边跑边听外语广播的学生,可以说他们懂得了充分利用时间的奥秘。有教育专家认为,通过看原版电影,既可学外语,又可娱乐,这的确可说是“一心二用”的例子。

让孩子会“一心二用”,就等于让他比别人有了多一倍的机会和生命。父母要懂得,平时强调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与这里的“一心二用”并不矛盾。表面看来,好像应该是集中精力于某件事情上做事才有效,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要做到全面掌握信息并能融会贯通,必须让孩子在身边广布“天线”,随时接受各种动态信息,同时尽可能运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事情。

生存生活能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用陶行知自己的话说:“写这首诗,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

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那么就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父母要让孩子成为傲立风雨的参天大树,要在实际生活中锤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