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品德
1534100000006

第6章 圆满做人的品德(3)

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对于无关紧要的撒谎行为就放任他,因为这样有可能强化他不诚实的行为,从而形成不良的品格伴随孩子一生。如果父母对孩子偶尔的撒谎言行不够重视,甚至还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应变能力强,那么,这一个小小撒谎行为,却恰恰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品德向不良方向发展的一个信号。

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再撒谎,我就用针把你的嘴给缝上。”试问,当孩子再次撒谎,这位母亲真的会把孩子的嘴给缝上吗?显然,她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也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可言。而父母一味的体罚和责骂可能会使孩子本能地再次撒谎进行自我保护,借以逃避惩罚。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撒谎的习惯,不能自已。

针对孩子言行不一致的行为,父母一定要严肃对待,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孩子讲明道理,多一些信任与沟通,让孩子有个承认错误的机会,使他逐渐养成诚实的美德。

金玉良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最根本的品德之一,更是影响人生发展的根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诚实的品德,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相当于得到一张“行走江湖”的通行证。所以,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少计较一些个人眼前利益的得失,让孩子学会诚实。

信守诺言:教孩子“凡出言,信为先”

言必信,行必果。

——(中国)孔子

守信是诚实的人的王冠,在守信者的王国里,人人都愿意为这顶王冠效力。

——(德国)海涅

1998年11月9日,美国犹他州士尔市的一位小学校长——42岁的路克,在雪地里爬行1.6公里,历时3小时去上班,受到过路人和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原来,这学期初,为激励全校师生的读书热情,路克公开说:如果你们在11月9日前读书15万页,我在9日那天爬行上班。

全校师生使劲地读书,连校办幼儿园大一点的孩子也参加了这次活动。终于在11月9日前读完了15万页书。有的学生打电话给校长:“您爬不爬?说话算不算数?”也有人劝他:“你已达到激励学生读书的目的,不要爬了。”但是,路克坚定的说:“一诺千金,我一定爬着上班。”

与往常一样,路克早晨7点离开家门,但是他没有驾车,而是四肢着地爬行上班。为了安全和不影响交通,他不在公路上爬行,而在路边的草地上爬。过往汽车向他鸣笛致敬,有的学生索性和校长一起爬,新闻记者也前来采访。

经过3小时的爬行,路克磨破了5副手套,护膝也磨破了,但他终于到了学校,全校师生夹道欢迎自己心爱的校长。当路克从地上站起来时,孩子们蜂拥而上,拥抱他,亲吻他……

一位校长的一句诺言,因为认真的履行,而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要想让孩子学会守信,父母就要教给孩子如何守信。就像是那位校长,他的行动,一定比他对着全校喇叭说一万句:“大家要守信”起作用的多,行动永远比语言有说服力。

“信”字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符号,左边是一个“人”部,右边是“言”部,意思是“人言为信”,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兑现。中国俗语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中国人自古就很重视“信义”,而且把是否守信当成衡量一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出尔反尔的话,将会被人看不起,在社会也很难立足。

古时候,因为科技不发达,两朋友之间相约,都是说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时间短则一年,长则十几、二十年,无论时间多么长,他们都会如期而至,除非这个人已不再人世。不过,即使是这样,这个人也要在临终前与亲人交代此事,嘱咐亲人代自己赴约。

今天,虽然通信技术日益发达,人与人之间一通电话就能建立一个约会,也能取消一个约会。但是,守信依然是每一个都非常重视的道德规范。从古至今,常常越是守信的人威信越高,也越容易取得成功。

作为父母,当然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信义,教他“凡出言,信为先”,为他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认真履行对孩子的许诺

父母如果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时时都能信守自己的承诺,不但会建立教育孩子的威信,更是把“守信”这个良好的品质表演给孩子。

首先,父母要谨慎对孩子许诺,不打算去做的事情,就不要答应;自己不确定是否能够履行的事情,也不要满口答应;一些为期尚远的计划,更不要说的振振有词,谁也不能保证中间会有什么变化。古语讲:“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只要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如约完成,才会获得孩子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敬佩。如果常常教育孩子应该怎么样做,可是偏偏自己却没有做到,或者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忘记了,其结果只能给孩子留下一个言而无信的形象。

建议二:注重从细微处教育孩子

父母要从细微处教育孩子,比如,教育孩子不闯红绿灯,不乱丢果皮纸屑,自己要先做到;对孩子做到言而有信,不给孩子开“空头支票”。父母时时处处,不论大事小事,一律作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让孩子具备信守承诺的良好品德。

建议三:生活中不要“哄骗”孩子

有时,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或为了让孩子达到某种要求,就哄骗孩子,比如:“如果你要是听妈妈话,妈妈周末带你去公园。”孩子确实一时安静下来,可是,如果到了周末母亲并没有兑现诺言,孩子一定会大闹不止。

其实,这种交换条件式的教育,原本就存在这一定的隐患,这本身会使孩子形成“没有条件,我就不听话”的错误思想模式。但是,与其父母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不如把自己原本的“哄骗”去落实。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定不要用哄骗的方式使孩子听话。虽然这能换来孩子暂时的平静,但是孩子却开始明白:随便承诺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到做不到是很正常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会用哄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父母就得不偿失了。

建议四:培养孩子说话算话的习惯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很有可能因为年龄小,对守信没有真正的概念,所以很容易答应别人要做一件事之后,又找各种原因推脱。父母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说话一定要算数。

一个女生和同学们约定了星期天去拜访老师。可当天早上,表姐却打电话来约她出去玩,那个地方她已经心仪很久了。她没有立即答应,说再考虑一下。

挂断电话之后,女孩很矛盾,到底是去拜访老师?还是和表姐他们去玩?她很犹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说:“别想了,当然去拜访老师是对的,你答应同学去看老师在先,表姐约你在后。不能以你想去郊游还是想去拜访老师为标准,而是以事情的紧急程度和答应别人的先后为标准。所以,信守你之前的承诺就对了,至于郊游,有机会再去嘛!”

听完父亲的话,女孩安心地给表姐回了电话,高高兴兴地去拜访老师了。

父母的支持对孩子很重要,如果那位父亲支持孩子去和表姐郊游,孩子虽然获得了游玩的机会,可是,就无法感受因履行承诺而心安。而且,同学也会觉得,她说话不算话,可能以后有什么活动就不再约她了。无疑,这会给她的人际交往增添障碍。

父母要教育孩子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兑现,如果经过再三努力没能实现诺言就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同时,教孩子不轻易对别人许下承诺,一定在考虑自己能力之后再答应别人,比如,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要答应别人的要求;对别人不合理的要求要拒绝。父母要让孩子答应别人要求时有章可循,做到信守诺言。

建议五:要孩子信守无声的承诺

有一种承诺并不需要对谁答应,但是必须信守,这就是无声的承诺。这种承诺就是遵守公共团体的规则。最小的团体单位是家庭,最大的团体单位是国家。一个人,作为家庭的成员、集体的成员、国家的成员,只要成为成员之一,就表明自己愿意履行这个团体的公约。

父母在教育孩子信守承诺时,也应该教孩子信守这种无声的承诺,如果无缘无故地违背,也是失信行为。

当我们乱扔垃圾,乱闯红灯的时候,就是违背了作为公民的信义。而孩子在学校无故迟到、不遵守规则、不完成作业,也是失信的表现。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守信不仅仅是守住自己说出的话,有些虽然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依然要用行动去履行。

培养建议

作为父母,首先要在生活、工作、教育孩子中,做到信守诺言,不轻易许诺,但许诺了,就要“一言九鼎”。其实,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父母长辈,还是孩童晚辈,守信始终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信守承诺的好品德来换取他人的信任。

心怀感恩:让孩子的生命开出绚烂的花朵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英国)洛克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法国)卢梭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筹措学费,找了份推销的工作。但这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干的,男孩跑了几天,也没有推销出去几件商品。

这一天,他依然又饿又累没有收获,已经开始有些绝望。他随手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只是想讨杯水喝。开门的年轻女士听完他的话后转身进了屋子,再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个托盘,上面有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男孩喝完后感激万分。

多年以后,男孩经过一番努力成为了著名的心脑血管病专家,他高明的医术让不少病人得到了重生。一天,他收治了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在检查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位老妇人竟是当年送他热牛奶的人。医生激动万分,带着感恩的心情精心为老老妇人治疗。

一段时间后,老妇人终于病情好转,但她开始为高额的医疗费用发愁。然而,当她打开医药费单据时,却发现了这样一行字:“医药费=一杯热牛奶。”

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善举却能造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这个善举也会让受益的人铭记一生。故事中的男孩牢记陌生人的恩惠,最终给予报答,这正是他心怀感恩的表现。

人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受人恩惠,小的时候有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后有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投身工作后又有领导、同事的指导帮助之恩,待到年老,又有晚辈和他人的孝敬、赡养、照顾之恩。陌生人的援手,朋友的相助,更是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生活。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恩惠,只知道索取而完全不懂得给予,从来不用感恩心去对待别人,那么他长大以后势必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人。这样的人甚至有可能会对别人的爱毫不珍惜,会去摧残与践踏,进而伤害家庭危害社会。

因此父母需要教导孩子,让他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感谢别人的帮助。要让孩子懂得:一个人既然受恩于社会,同样也应该学会报恩于社会。光知道索取而不懂得给予的人,对社会的恩惠也只会麻木不仁。而相反,若是孩子有了感恩之心,他就会尊重别人,言行中自然会多一份谦虚少一份骄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关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贡献少一份索取……

那么,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让他学会感恩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他任何东西。现代的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孩子几乎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家中其他成员都围着他转,所有人都服务于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至于感恩,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来逐渐培养孩子感恩的意识,让他自觉养成感恩的品德。有时候,父母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不一定能听得懂听得进去,父母可以利用讲故事,或者从电视书报上看到的生活中的小事例来让孩子逐渐了解感恩的意义,也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他及时表达感谢之心,比如在家要对父母帮忙做的事情说声“辛苦了”;在学校要对老师和帮助过他的同学说“谢谢”。同时,父母还可以言传身教,利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来让孩子学会感恩。总之,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逐渐建立起感恩之心。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在孩子生日的时候,从来不给孩子买生日蛋糕,也不买生日礼物。但每到孩子生日这一天,她都要带着孩子去妇产科医院,去看望那位为孩子接生的医生,并告诉孩子,是那位阿姨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每次,她都让孩子亲手给医生献上鲜花,并要对医生说声“谢谢”,以此来送上他们全家的感恩之心。

孩子的生日,虽然没有蛋糕没有礼物,但他却得到了母亲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一颗感恩的心。这位母亲通过自身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孩子内心的感恩意识,相信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将感恩深深印进自己的心中。

建议二:要让孩子首先感恩父母

要教会孩子感恩,最重要的是,首先让孩子感恩他的生身父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感激,他又怎么能对他人对社会抱有感恩之心呢?

小阳是父母人到中年才得的孩子,自然,父母对他是宠爱有加,什么事都不让他做。小阳已经是初中2年级的学生了,但洗袜子等小事还一直是妈妈给代劳。

这天,妈妈切菜的时候伤到了手,伤口很深。小阳放学回家后,妈妈对他说:“今天你自己洗袜子吧,妈妈手伤了。”哪知道小阳竟然连看都不看就说:“戴上胶皮手套不就能洗了?”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这样的孩子,对父母如此的漠不关心,他的感恩之心从何而来?可想而知,他更谈不上对他人的感恩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要感恩的时候,首先要让他知道孝敬父母、感激父母,让他知道父母为家操持的辛劳,让他知道父母为事业打拼的辛苦。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把他带到人世来的父母对他的养育与教导是他成长的基础与动力。只有能够感激父母的恩情,他才会有感激他人的可能。

建议三:教孩子学会为他人付出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性格等特点,让孩子完成一些家务劳动,比如帮助父母打扫家里卫生,帮助父母照顾家里的老人,等等,通过这些行为来培养孩子关心家人、体贴家人的好品格。

另外,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义务劳动,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到福利院献爱心,还可以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或者参与社区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付出的劳苦,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进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建议四:让孩子体会被人感谢的快乐

教孩子学会感恩,除了让孩子知道对他人感恩以外,父母也可以让他体会被感谢的快乐。通过切身体会,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感激别人,就能发自内心地表达他的感恩之情。

7岁的聪聪放学后和爸爸一起回家,路上遇见一个外地人问路,爸爸一听,那人要去的地方刚好在他们回家的方向上,那个地方聪聪也知道,于是爸爸对那个外地人说:“这个地方我儿子知道。”说着还往前推了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