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安全成长
1537400000021

第21章 心理干预:尽快治愈孩子的心灵创伤(1)

93.提升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孩子从小到大,难免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从走路摔跤到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再到犯了错误被父母、老师批评或者替别人“背黑锅”,被别人误解冤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

可是有的孩子摔倒了,会自己主动爬起来,有的却嚎啕大哭;有的遭到小朋友的拒绝,他会寻找别的小朋友,可是有的却不知所措,变得越来越孤僻或者怨天尤人……

5岁的杨帆上幼儿园中班。几乎每次家长会时,老师都会向妈妈反映,小帆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数字逻辑也不错,可是唯一一个缺点就是受挫能力有点差,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其实,妈妈早就意识到了儿子的这个缺点了。平时他犯了错误时,如果妈妈批评他的口气稍微重一点,他便眼圈红红的,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一些孩子心爱的玩具被别人夺走了,无力抢回来时会哭;玩具被别人玩坏了会哭;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哭;被人责备的时候更别说了,尤其是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哭得更厉害了。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除了和先天的性格有关系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很可能是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太严格了,或者对他过于呵护,或者表扬孩子的方式欠妥导致的。

事实上,父母不可能永远让孩子在自己的庇护下成长,早晚有一天他要独立面对生活。而父母当务之急就应该放开对孩子的过分呵护,鼓励孩子克服依赖性,给他信心和勇气,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让他有勇气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危机应对

1.不包办孩子的事情。父母要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自己穿衣服、吃饭,并试着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2.不盲目干涉孩子间的矛盾。当孩子间因为玩耍出现矛盾时,父母不要急着干预,相反要静观其变,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除非矛盾激化时,父母再出面解决。

3.多对孩子说“你能行”。当孩子独立做一件事或者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在一旁鼓励孩子“你可以”、“你能行”,给孩子加油打气,从而使他将这种肯定的态度转化成一种激励的力量。

4.延迟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当孩子有一些合理要求的时候,父母也不要立即满足他,可是适当地让他等待,延迟满足其要求的时间,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承受力。

5.设计一些抗挫游戏。在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增加游戏的难度,增加他感知困难、体验挫折、寻求解决办法的机会。

6.当孩子经历挫折后,父母要鼓励他把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尤其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不要痛斥他“不许哭”,相反等孩子哭泣完后,鼓励他把心事说出来,再寻求解决的方法。

94.孩子自杀,及时发现并救助

如果说孩子走丢了,父母会心急如焚,但孩子自杀给父母带来的则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的感受。那么,3—6岁的小朋友也会有这种倾向吗?

一位妈妈最近观察3岁的儿子有一些异常举动,总喜欢拿着玩具枪对着自己的头,然后嘴里“嘣”的一声,随之身体倒在床上,要不然就拿着刀对着自己比划。一次,他竟然拿着妈妈的发夹子,用尖端使劲地向肚皮“剖”下去,就像电视上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动作一样。妈妈一下被吓呆了,问他在干什么。可是儿子却不理会妈妈,继续“剖”肚子,还试着向肚脐使劲“剖”下去。这下,妈妈忍不住了,一下从儿子的手里夺过了发夹。

两三岁的孩子刚刚获得行动能力,其实他的这种表现并不是出于试图伤害自己的目的,而且他也并不知道哪些东西能伤害自己。

有些电视节目中的画面是孩子不能理解的,在他们现在的年龄段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像自杀、凶杀等画面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可能简单的模仿就会使自己失去生命,甚至伤及无辜。

曾有一个留守儿童总是模仿电视里的镜头上吊自杀,最后趁奶奶不注意,真的上吊死在了家中。事后他的奶奶告诉记者,出事前他正在看一部电视剧,电视剧中的主人公整天就是打打闹闹的,还总是闹着要上吊自杀。这个孩子恰恰就是出于好奇心理,对剧中的行为进行模仿,最终酿成惨剧。

此外,父母离婚、吵架,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的阴影也非常深。一项调查显示,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孩子自杀率要更高。父母整天吵架、打架,也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加速孩子的早熟。

针对这些原因,父母一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在发现孩子有危险动作的时候,也要及时制止、纠正。

危机应对

1.父母要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大出手,给孩子一个温馨健康的生活环境。

2.因为电视和网络中健康的内容实在太少了,就连动画片也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果可以的话,父母最好禁止孩子看电视、上网,可以鼓励他多看书、多学习。如果非看的话,父母也要仔细甄选之后再让孩子看,遇到一些特别的情节,父母还要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孩子听。

3.当发现孩子模仿电视里的一些危险动作,比如,拿着玩具刀、剑、枪对着自己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制止。父母也要尽量少给孩子买或者不买武器玩具,同时,也不要给他看带有暴力色彩的漫画书。

4.父母每次做完饭或切完水果,一定要把刀具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5.一些药品和化学品一定要摆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尽量给他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6.当发现孩子有异常现象和一些心理问题时,父母要多关心他,多和他进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交流,尽快解决孩子的问题。

95.地震等大灾后,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过后,人们忙于救灾的同时,幸存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专家们最关心的问题。专家们指出,震后一段时间里,如果儿童的心理得不到安慰的话,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仍然是一场灾难。当时,有专家把经典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小红帽,以及部分儿童歌曲录制在一起,然后用便携式播放机,播放给低幼儿童。其中亲切平和的声音,再加上真挚的话语伴随他们度过了一段最孤独的时光。事实证明,这些童话故事和歌曲的确对这些孩子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比起身体上的伤害,灾难带来的惊恐、不知所措、绝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毫无准备几乎成了幸存儿童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对3—6岁的孩子来说,心理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在灾害面前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反应强烈,有的则看似平静。但无论孩子的反应如何,及时的心理干预都十分必要。

尤其是现在突如其来的地震、洪水、泥石流、天坑等灾难越来越多,使得人们不得不提高警惕性来应对灾难。同时,父母更不能忽视灾难过后对孩子的心理抚慰工作。

一般灾难过后,孩子的心理一般会经过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困惑,安全感极度丧失,对亲人会非常依赖,急需父母陪伴。这个阶段父母要多给孩子安慰和肯定,告诉他“现在是安全的”,如果有亲人去世,暂时要对他隐瞒真相。

第二阶段,孩子会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恐惧等,也有孩子会出现自闭倾向,一个人独自闷声不说话。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告诉他一些事实真相,并设法让他接受事实,帮助他宣泄不良情绪。

第三阶段,孩子出现行为障碍和性格改变。当孩子的心理问题进入这一阶段的时候,父母要及时带他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

那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父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危机应对

1.灾难性的突发事件过后,孩子心理和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肚子疼、憋尿、做恶梦、怕黑、说梦话、不敢独自睡觉、以前会的东西不会了、玩起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吃饭要爸爸妈妈喂或者反复说或者回避说灾难时的情景。不管出现以上哪一种情况,父母都要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父母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责备他,而是以一种理解的心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