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能力
1538300000025

第25章 独立生存的能力(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自立歌》中写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其实,这就是在勉励青少年一代,要学会独立生存,而不做贪图享受的少爷小姐。如果父母希望那个孩子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让孩子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锤炼自己,顶天立地,从而做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保持健康:有健康孩子才有一生的资本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的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本。

——(英国)斯宾塞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教育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4年都会对青少年做一次体质监测。但监测的结果却令人堪忧,最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素质正在逐渐下降。

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中显示:

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二位,小学生近视为31.67%,初中生近视为58.07%,高中生近视为76.02%,大学生82.68%,患者人数超过了6000万,绝对人数高居世界第一。

儿童龋齿的比例高达83.5%;80%以上的青少年有颈椎问题。

在当时0~6岁的儿童中,超重加肥胖已经达到8%,7~17岁的青少年超重加肥胖已经达到了21%。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分别为17.6%和5.6%,在大城市男孩超重已达16.7%,女孩超重为9.6%。

与超重同时存在的还有营养不良,7~12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在大城市是20.6%,在中小城市是26.4%。

7~17岁的城市男孩12.3%存在贫血问题,城市女孩贫血达15.9%,农村孩子贫血率更高。而且,一些原本只在中老年人身上才会出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也经常在青少年身上发生。

这是一组不得不引起所有父母重视的数据。面对这样的数据,父母和老师都应该反思,让孩子好好学习是必要的,但是若是孩子没有了好身体,学习又从何谈起呢?

许多教育者都对这样的数据感觉非常惊讶:中小学生不但体能素质下降速度惊人,而且体质差的程度也让人不敢相信。一些教育工作者不仅担忧,将来从校门里走出来的会不会是一群手捧高学历的“身体废人”?

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健康,成功与财富才会伴随身边;失去健康,无论成功还是财富,都不能长久存在。也就是说,只有保持健康,人生其他的东西才能有资本去谈。成功与财富,只会在健康的基础上产生。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健康的重要性:数字“1”代表健康,而其他的诸如财富、成功等等的东西则都用数字“0”来表示。若是“1”能存在,那么它后面每增加一个“0”,这个人就会越富有;而相反的,若是“1”失去了,那么无论有多少个“0”存在,都相当于什么也没有。而在“1”的前面还有一个“±”号,“+”代表有德行,“-”代表没有德行。没有德行,身体越健康,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而有德行,身体又健康,再加上有知识,这样才能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由此可见,健康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提醒孩子,身心健康是做一切事情的“本钱”,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健康。

培养建议

建议一:要让孩子认识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三方面全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身体无病或体质健壮。”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高度统一,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一个人的不健康。

对于这个定义,父母可以通过一些通俗的方式,比如讲故事、看健康教育动画片,以此来让孩子基本理解健康的含义。父母要让他明白,并不是简单地说不得病就是健康了,健康所涉及的方面有许多。要想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必须从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状态。

建议二:注意孩子的饮食结构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挑食问题便也随之而来。爱吃的吃许多,不爱吃的一口不尝,这样的饮食结构对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

食物为人体提供了身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而当食物种类丰富且搭配合理时,人体对这些营养的吸收利用率才达到最高。随着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的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饮食品种的多样化及食物的合理搭配。

暑假结束后,上小学3年级的李奇,本该精神饱满地去开始下一学期的学习。但妈妈却发现李奇一直无精打采,而且还食欲不振。妈妈开始以为是自家的饮食出了问题,但仔细检查过后,却没发现什么问题。无奈,妈妈只好去求助营养专家。

后来,妈妈才知道了原因。原来暑假期间,李奇最爱吃的就是冷饮和烧烤,几乎天天都吃,但对其他的蔬菜水果却是看都不看一眼。父母对李奇的这种吃法也未加太多阻拦,而是认为只要孩子爱吃,吃多少都没关系。就是这种缺乏营养配比的饮食结构,打乱了孩子肠胃的运动规律,使食物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并最终导致孩子没有胃口。

许多孩子都有过像李奇这样的情况,直到出现食欲不振,身体健康受损,父母才追悔莫及。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饮食结构应该注意合理搭配,从营养来讲,饮食结构平衡的膳食,就是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热能及各种营养素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及体力活动的需要,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适宜比例。

另外,时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子”,这也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这也要求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食物除了要多样化、营养要全面,更要注意热量的摄入不能超标。尽量多吃当地当季产的水果蔬食,少吃肉食。

建议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今天,人们锻炼身体的时间越来越少。曾经有一个关于运动的采访,记者采访一些白领,问他们每天都运动多长时间,有八成人的回答居然是:“我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里有时间运动?”

这种情况也同样出现在孩子身上。许多孩子因为学业比较紧张,体育锻炼也不足。而很多父母也认为,只要孩子学业好,其他都在其次,将来有个好发展,生活衣食无忧,让外人刮目相看才是正道理。就是这种心理,才使得从父母到孩子都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进入初中后,本来就不爱运动的常宁更不活动了。每天除了上学,他回家后就是窝在家里做作业、看书,累了看看电视,连门都不出。就算是双休日,他也一样在家闷两天,从来都不出去。而在学校里,他对体育运动也丝毫不感兴趣。

常宁学习成绩的确是不错,但是身体状况太差了。仅仅补充营养根本不够,天气稍微一变,常宁就会生病。父母十分担心,常宁现在才上中学,长此以往,到了高中、大学,他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其实常宁父母的担心,现在许多父母也都有。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学业有成,能够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几乎都在担心,只顾着埋头苦读的孩子,身体究竟能不能受得了。而有的父母只是不停地给孩子补营养,但营养与锻炼是不能互相替换的。现在的孩子,豆芽菜与小胖子比比皆是,容易生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可见体育锻炼必须要引起父母与孩子的足够重视。

因此,父母应该提醒孩子,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哪怕是每天慢跑或散步,都会比窝在家里大吃营养品要有用得多。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精力,也有能力去生活、学习与开创未来的事业。

建议四: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与心态

保持健康,除了要保持身体的健康,也要同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一生快乐,就要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让他永远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良好的情绪与心态,是让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同时还能让他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上初中2年级的陈亚,最近过得不太舒服。先是期中考试发挥失常,然后又和最好的朋友吵架,又因为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好容易双休日休息,还被妈妈唠叨。陈亚一连好几天都闷闷不乐。

细心的爸爸把孩子的状态看在了眼里。陈亚刚被妈妈说完赌气回屋后,爸爸也跟了进来。

一番长谈后,爸爸给陈亚留下了几句话:“永远不要有绝对不可能的消极想法;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树立必胜的信念;罗列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以及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优势;学会宽容,也欣赏别人以及自己的成就;学会感激别人的帮助,培养双赢的合作思维;学会乐观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哪怕是一些不如意的。”

后来,陈亚平静了许多,他将爸爸留下的话写到了纸上,并贴在了书桌前,以此来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这才是健康的表现。

孩子在成长中的确会有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烦心事。而这些看来其实本没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往往是在反映他的心理所发生的细微变化。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及时地修正与干预,帮助孩子摆脱消极心理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正如陈亚爸爸留下的那几句话,一定要拥有良好的情绪与心态,才能保证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

建议五: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

环境造就一个人,孩子所处时间最多的环境就是家庭。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他在自然而然地熏陶中建立起平和且积极乐观的心态。

父母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影响着他的心理。而家庭中形成的融洽和谐的氛围,正是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绝佳的条件。“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若孩子经常置身于父母冲突的环境中,情绪苦闷、低落,会产生心理障碍,形成不良性格,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此,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关心他的心理健康,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同步的健康成长。

金玉良言

健康被称为人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父母和孩子都要时刻将健康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孩子,要能以强健的体魄、平和的心态去积极应对未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个全面健康的人生。

管理钱财:有效提升孩子的财富商数

理财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一个人必须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要让金钱为我们服务。

——(美国)罗伯特·清崎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美国)比尔·盖茨

高先生的儿子今年13岁。儿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对吃穿玩乐也越来越讲究,花钱也越加没有节制。高先生和妻子商量,要通过一个办法,使儿子对花钱和管理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于是,他们通过开家庭会议,达成协议:每人轮流每月管理家庭一切开销,总开销不能超过2000元。

第一个月,由高先生的妻子理财。妻子首先列出开支计划:家庭生活包括柴米油盐、水电煤等费用1000元,人情往来500元,儿子零花钱200元,添置衣服300元,计划共开支2000元。这个月里,妻子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日饭菜搭配得当,给高先生还添置了一件必要的衣服。因为该月没有人情之事,3个人在月末还出游了一次。虽然,儿子的零花钱用完后又找母亲要,但母亲坚定地拒绝了。

到了儿子理财的那个月,儿子并未做任何计划,月初天天大手大脚地花钱,过了20天,1500多元就被开支出去了。高先生提醒儿子:“这个月还有10天的时间,而且,月末要缴水电煤的费用,你要计划着花钱!”从此,儿子每天只买便宜的素菜。高先生和妻子并未责备儿子,还时不时在饭桌上说:“素食才真正有利于健康啊!”

儿子好意思地对妈妈说:“这个月我没理好财,下次您要教我啊!”从此以后,儿子不但开始学习理财,而且在父母的帮助下,也不像以前那么无节制地花钱了。

高先生夫妻俩的做法很有智慧,如果不是让儿子亲身体验一下管理钱财的重要,儿子恐怕很难学会合理地支配钱财,更不会改变无节制花钱的坏毛病。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或者强行改变孩子花钱的行为,收到的效果肯定不如让孩子亲身感受来得明显。

金钱是每一个人换取物质生活的必要媒介,当孩子有能力管理钱财、使用钱财时,他未来的生活不会捉襟见肘,他的事业之路总会绝处逢生,他的人际交往也会游刃有余。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过:“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不能抑制住任何的诱惑,以至陷于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绝不是那些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一些贫苦的孩子,甚至穷苦得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的孩子,成人之后却成就了大事业。一毕业就投入社会的苦孩子,开始做着非常平凡的工作。可这些苦孩子,也许就是无名的英雄,将来能拥有很丰富的资产,获得无上的荣誉。”

因此,无论一个家庭经济状况如何,父母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的理财能力。因为孩子所呈现出来的花钱习惯,在成长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常孩子在积累“量变”的时候,父母是很难观察到孩子表现。直到“质变”发生,父母才会看到孩子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早有“埋伏”。所以,作为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出现不会管理钱财的问题时,才去纠正和培养。那么,生活中,父母该如何落实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教孩子从小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管理与合理使用钱财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等到孩子有权利支配很多钱财的时候才体现出来。父母应当知道,一个善于管理自己物品的孩子,无形中做事的过程就具备了条理性和计划性。孩子这种对待物品良好的态度就会自然用在钱财的管理上。

石磊是一个25岁的青年,对管理钱财没有任何观念。一个月的工资通常都是在月初大手大脚花得所剩无几,月末只能节衣缩食。而且,他从来没有使用过钱包,通常都是左口袋500元,右口袋20元。遇到付钱的时候,总是要搜遍全身的口袋才能找到。而且,自己买到的贵重物品的发票通常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看似赚钱不少,但是好像总没用对地方,尚且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储蓄。

仔细观察石磊的生活习惯:所有的物品没有固定的地方,想放到哪里就放到哪里。而且无论物品多么贵重,都不会妥善保管,也从来不爱惜。于是,他把这种态度习惯性地用在管理钱财上,花钱既没计划,又不节制,生活总是显得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