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能力
1538300000029

第29章 独立生存的能力(5)

小女孩被救上来后,浑身湿透了。虽然没受什么伤害,但恐惧使小女孩忍不住放声大哭。刘女士让女儿把干净的餐巾纸递给小女孩。等小女孩被家人带走之后,她对女儿说:“你看,小姐姐在水渠边玩,不小心掉进去,多危险啊!以后,无论你去哪玩,离这种人工湖、人工渠远一点,知道了吗?”小女儿看到远去的小姐姐,恳切地点点头。

刘女士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当自己女儿看到小姐姐身上湿漉漉,并且哇哇大哭的场景时,她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是也会被这种场面震慑。母亲“趁热打铁”地引导孩子,孩子受到的教导会很深刻。

建议三:教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应对身体的意外创伤

当孩子遇到身体的意外创伤时,父母最好不要以自己印象中的经验去处理孩子的伤口,处理不当很可能留下隐患。父母应该利用各种途径找到科学的应对方法来帮助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在以后类似的经历中,也会用这种正确的方式去应对。

暑假的一天,小雨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脚,当她用手去摸烫伤部位的时候,一小块皮不小心被掀起来了。父母见状赶快寻找应对的方法,爸爸认为要把这一小块坏死的皮剪掉,否则会有水泡;而妈妈认为一定不能把皮剪掉,否则伤口容易感染。

两个人争执不下时,母亲说:“咱们两说了都不算。”于是,她就打电话给一个医生朋友。描述完情况后,医生朋友表示不要把皮剪掉,可能之后会起水泡,但每天可以用棉签把水泡里的水挤掉,让伤口自己结疤。于是,大家都按着医生说的做了。

第二天,小雨的父亲专门买来一本关于如何应对意外创伤的医疗常识书,并经常地翻看它,以备不时之需。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父母用自己的经验应对突发事件时,这种经验就传给了孩子。也许,父母的经验是正确的。但是,与其把“不确定的经验”传授给孩子,不如把“科学的方法”教给下一代。只有这样,当孩子遇到意外时,他的自然反应是: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而不是从脑海中搜索经验或者去问他人的经验。所以,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把“科学的观念”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建议四:让孩子从书籍中学会应对意外的方法

对于少年儿童所经受的各种各样意外事件,父母、老师、教育家都给予特别关注。因此,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孩子如何应对意外的书籍上市。父母可以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或者是亲子共读的书,让孩子从文字中积累应对意外的正确经验。

比如,本书的姊妹书《好父母 教安全》就是一本实用安全教育书。这本书除了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之外,还从校园内外、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野外旅行和自然灾害应对等5个方面全面总计了孩子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并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诠释,并有案例分析,以让父母更好地了解相关隐患的严重性,从而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每一节内容后面,都给广大父母列举了大量的可操作的实用性操作建议,从而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有效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和灾难带给自己的伤害。

当然,类似这样的书籍很多,父母完全可以借用它们来帮助孩子。

建议五:教会孩子识别潜在的危险

很多意外在发生之前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程度完全看父母平时是否培养孩子识别潜在危险的能力。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把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告诉孩子,并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表示有潜在隐患,该如何应对。外出后,让孩子知道“斗闹场,绝勿近”的道理,当孩子远离这些混乱的场所时,那里的意外就不会到孩子身上。

只要父母平时多让孩子了解自然万象,人际交往中让孩子多交往良师益友。即使孩子遇到意外也会冷静地处理,以转危难为安全。

金玉良言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意外给父母及家庭会带来莫大的忧患。因此,孩子该如何避免意外、应对意外是每一个父母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父母应该在平时就给孩子在思想上建立安全防范意识,使孩子能够主观地选择安全的环境和人群。同时,父母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使孩子即使遇到了意外,也能有办法冷静地面对。

自我保护:给孩子增加一个“安全砝码”

除了谨慎小心,人没有其他保护自己的力量。

——(罗马)尤维纳利斯

适当的疑虑是智者的明灯,是防患于未然的良方。

——(英国)莎士比亚

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男子。男子笑眯眯地对女孩说:“小妹妹,放学了?”女孩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人,顺口回了一句:“嗯,放学了。”男子继续对她说:“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不认识我了?上次还去你们家吃饭了呢!”说着,拿出几粒糖塞到了女孩的手里。女孩仔细搜索脑海里的信息,但始终对这个男子持怀疑态度。

女孩灵机一动,问:“你也是开卡车的吗?我爸爸今天开车去哪了?”男子立刻应道:“对,对,你爸爸开车出去了,叫我来接你。”说着拉起了女孩的手往前走。

这时的女孩已经识破了男子的假面孔,但是依然故作镇定,想办法逃脱。一会儿,她笑嘻嘻地对男子说:“哦,对了,每次去爸爸那里都要给他买包烟的。”男子很无奈:“那好吧,不过快点,你爸爸等你呢!”

女孩顺势挣脱男子的手,指着远处的一个人男人说:“爸爸,你怎么回来了?”这时男子的脸一下紧张起来,女孩对男子说道:“爸爸来了,我们过去吧!”男子慌慌张张地说:“不,不了,我还有事。”只见男子迅速转身跑掉了。

自我保护能力教育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人因为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人身伤害,每天死亡50多人。这些严重的伤害事故使得一些父母不敢让孩子去参加各类活动,即使参加必须要有父母的陪同。

但父母总不能一辈子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而应该让他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就像案例中的女孩那样,遇到陌生男子提高警惕,抵抗得住男子糖果的诱惑。当识破男子的伎俩后,能够从容冷静面对,并运用聪明才智把坏人赶走。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这么高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用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了。

而孩子很高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来源于父母的培养。所以,父母要从小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和安全训练,增强他的防范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教孩子保护自己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告诉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

父母不能让孩子太依赖别人帮忙解决问题,一定要让他学会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告诉他,他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

赵卓今年5岁,爸爸妈妈平时会告诉他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每天上下楼,如何预防被电梯夹到;在商场里走失了,要原地不动,或者向穿着警服的人求助;如何识别红绿灯等等。所以,赵卓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

一天,赵卓和爸爸妈妈一起上楼。他刚走上电梯,电梯门就关上了,怎么也打不开,而他略带哭腔地喊了一声“妈妈”。电梯外的妈妈急坏了,幸好爸爸冷静,趁电梯门没关严的时候说:“儿子,别急,按4。”

待爸爸妈妈上了楼,赵卓已经在电梯门口等着了。妈妈欣喜地抱住他,只见他眼圈红红的,但他略带男子汉的模样对妈妈说:“妈妈,我都着急了,只听爸爸说按4,但我戴着手套不好按,我也没哭,我勇敢吧!”

当孩子遇到特殊情况时,沉着冷静是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生活中,父母除了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外,也要培养孩子不焦躁的性格,让他遇到问题冷静分析。此外,父母遇到一些关于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案例也要及时传达给孩子,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议二: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很多,父母应从实际出发,在生活中随时进行教育。要多给孩子讲实例,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父母要注意孩子生活细节的培养,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孩子放学按时回家,特殊情况要提前和父母打招呼;避开吵闹的地方,像网吧、夜总会、洗浴中心、电子游戏厅等人多杂乱的地方都不要去;放学回家路上,孩子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抢行、不闯红灯、不与同学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骑车带人,尽量走大路,人多的地方,少走僻静小路;如果必须走僻静小路,一定要结伴同行;若遇坏人,应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

此外,孩子在参加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参加劳动时,也要让孩子注意安全,操作一些工具时,不可蛮干,要听从指导者的安排。

建议三:增加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要做到以“防”为主,教孩子“防身术”,以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面对零食的诱惑,面对玩具的吸引,面对自称是“爸爸妈妈”的同事朋友,要让孩子勇于质疑。

曾在一所幼儿园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陌生人对一位小朋友说:“你是何宇航吗?”男孩点了点头。陌生人继续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有事来不了了,让我来接你,跟叔叔走吧!”男孩二话没说提起包跟着陌生人就走了。

这个实验同样发生在另一个小朋友善妮身上,善妮回答:“我不认识你。”陌生人说:“我认识你,你叫善妮,你妈妈叫龚红是吧?”善妮一脸警惕,回答:“我妈妈不让我和陌生人走。”陌生人继续说:“叔叔真的没骗你,你看叔叔给你带了好吃的。”说着,拿出一筒薯片来。善妮不受诱惑,突然提出要求:“你知道我妈妈的电话号码吗?我要给她打电话。”陌生人回答:“叔叔没带手机,走吧,要不妈妈着急了。”这时,善妮大嚷:“你不认识我妈妈。”

如今,孩子被诱拐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骗子的骗术也五花八门。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提高警惕,尤其是遇到陌生人的搭讪,要小心应对。

父母要教孩子把握住三条原则: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尤其是食物的诱惑;更不能轻易和陌生人走。

建议四:对孩子进行情景教育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失火、小偷盗窃、迷路、溺水等,父母应该及时教孩子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父母可以故意创设一些问题情景,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加深孩子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如提问孩子“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游泳中,同伴溺水了,怎么办”“和妈妈一起逛超市走失了,打算向谁求助”“放学回家,有一个人跟踪你,怎么办”……父母要善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在想象的情境中学会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

此外,父母要让孩子熟记一些必要的电话号码,如: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中心号码以及家中和父母单位电话号码。当遇到意外事故,一定要让孩子和父母或老师说,请求他们的帮助。

建议五: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有些人喜欢抚摸孩子,其实,某些过分的亲热的行为,既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也可能会伤害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教孩子拒绝别人。尤其是孩子长大了,父母更要教他保护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凡是游泳衣遮挡的地方,都不能轻易让人碰到。

父母更不能忽略对男孩子的教育,不要以为男孩子不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所以不太注意教他保护自己的身体。父母要告诉孩子,当不喜欢别人抚摸、爱抚他时,要坚决说“不”。

建议六:反面教育要适量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父母担心孩子会遇到意外状况,所以总有意无意地给孩子传输社会有多险恶、坏人有多恶毒、骗子的手段很厉害等等一些负面的信息。其实,片面地强调社会的复杂性,对孩子的负面心理影响是比较大的,会造成孩子惧怕社会的心理。

珍珍今年4岁,爸爸很关注孩子的自我保护教育,于是经常告诉她社会上有很多坏人,坏人是如何拐骗幼童的等社会负面信息。

一天早上出门,邻居的男主人看到珍珍和爸爸一起出门,出于喜欢,给了她一袋薯片。珍珍却缩手不敢拿,然后转身轻轻问爸爸:“爸爸,里面会不会有迷魂药?”邻居听到了,很惊讶,爸爸也露出一脸尴尬的表情。

珍珍的表现说明她认识到零食的诱惑可能会有危险,于是提高了警惕性,但也产生怀疑人的心理。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及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并教他辨别好人坏人的方法。

金玉良言

自我保护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冷静思考问题,谨慎行事,而鲁莽则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在传授给孩子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巧后,也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切忌全面替孩子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