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1538600000023

第23章 社会规范敏感期(0—6岁)(3)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家三口晚上上到楼下的餐馆吃饭。吃完饭后,妈妈让4岁的女儿去收银台交款,算是锻炼一下女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可是,女儿并不愿意去,妈妈做了好几分钟的思想工作,女儿还是不愿去。

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后,最终还是爸爸去交了款。这件事让妈妈很伤心,因为她感觉自己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女儿“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

故事2:

只要一上街,3岁半的儿子一定会牵着妈妈的手,一刻也不会放下来。每当这时,妈妈就感觉“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而且也“不像个小男子汉”。

为了照顾好儿子,这位妈妈最近辞职了,想在家做全职妈妈,陪儿子成长一段时间。她这样说:“我平时对他非常细心地照顾,就担心他没有安全感。我有个朋友,对孩子也没有我这么有耐心,可人家的孩子竟然都满大街跑了,比我儿子还小8个月呢!”

这位妈妈很感叹:“我的儿子这么胆小,我该怎么办?”

故事3:

3岁半的西西最近很不快乐,因为她刚转进这所新幼儿园。西西一双大眼睛里写满了忧郁,那种神情与她的年龄非常不相称。每天早上,妈妈把她送到幼儿园时,都对她说:“宝宝,乖,再见!”可是,回应妈妈的总是无声的啜泣,还有满眼的泪水,这让妈妈也感到很心疼。尽管如此,她还是“狠心”把女儿留在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西西一上午情绪都很低落,吃午饭的时候,是她心情最不好的时候。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抓住老师的衣服,一遍又一遍地说:“我不吃饭!”老师只好喂她吃饭,可她还是会无声地流泪。

吃完午饭,她还是会跟着老师,一步也不离开。直到老师安排好其他的孩子都睡下,并抱着她坐下来,她好像才平静下来,然后就在老师的怀里睡着了……

已经来幼儿园20来天了,西西还是对周围的环境没有建立起安全感来,所以每天都会有泪水和忧郁的眼神伴随着她。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个月后,西西逐渐恢复了平静,她开朗了许多,没有忧郁的眼神了,也不用老师喂饭,不用老师抱着睡午觉了……

敏感期分析

三四岁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不放,不愿意一个人去收银台付款,这时很正常的。对于孩子牵着妈妈的手不放这件事,父母甚至都应该去表扬孩子,因为这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并非孩子“胆怯”。因为三四岁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还不能很熟悉,相反,故事2中那位妈妈的朋友的孩子那么小就满大街跑,才是很危险的呢!

关于独立付款,虽然在成人的眼里,这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可在孩子的眼里,这就有着巨大的挑战。如果父母想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的话,可以领着孩子一起去收银台付款,给孩子做个好的示范,然后等下次有机会时再陪孩子一起去,让他付款,父母在一边看着。再以后,就可以鼓励孩子一个人去收银台付款了。其实,这中间是需要过程的,那种期望孩子一夜长大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

所以,孩子有不安全的感觉和依恋父母的感觉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除了寒冷和饥饿以外,最大的焦虑和忧伤就来自于他和所依恋的对象的分离。如果他与依恋的对象分开,他就会表现出不良情绪;如果他能与依恋的对象在一起,他就会表现得轻松快乐。

引导小妙招

1.妈妈要让孩子感到安全

一个3岁多的孩子最近在幼儿园闷闷不乐,老师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呢?”孩子说:“妈妈没在家,我想妈妈!”老师突然想起来了,孩子的妈妈最近去外地学习了,就他和爸爸两个人在家。老师一下找到孩子焦虑、不快乐的原因了。孩子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安慰,但他更需要妈妈,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妈妈,妈妈是他全部感情的寄托。所以,作为妈妈,要让孩子感到安全,不要无故离开孩子,也不要把孩子寄养在某个地方,要知道,地方再好也不能替代妈妈。

2.尽可能给孩子爱与自由

一个环境是否安全,对于成人来说,一般会靠经验和理性去判断,但孩子却做不到。对孩子而言,陌生的环境充满了不安全感,会让他神经紧张、忧郁等。所以,父母要尽可能给孩子爱,给孩子自由,给他熟悉新环境的机会和时间,让他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稳定。

3.不要对孩子有不满的情绪

在孩子感到紧张和害怕时,在孩子因为没有安全感而闷闷不乐时,父母不应该有任何对孩子不满的情绪,也不要有类似的表情,也不要急着对孩子说:“有什么好怕的?不要怕!”“哪有什么不快乐的?”……父母应该给孩子展示怎样做才不会害怕,才不会不快乐。比如,可以多带孩子去大自然玩,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放松;满足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但不要让满足变成溺爱……这样,就能缓解孩子的紧张和不快的情绪。

7.性别:通过观察,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与成人身体不一样,男性身体与女性身体不一样,对异性身体,尤其是私处比较好奇(4—5岁)

——孩子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不需阻止,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在4—5岁这个年龄阶段,就会产生性别的观念。他就会发现男性与女性有很多区别,比如,女性一般是长发,男性一般是短发;女性可以穿裙子,而男性则不可以……而起,他还对人的身体比较感兴趣,他会观察身体,然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与成人的身体是不一样的,男人的身体与女人的身体也是不一样的。他会对异性的身体比较好奇,尤其会对身体的私密部位比较好奇……这一切都表明,孩子已经进入了性别敏感期。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4岁2个月的林浩和小表妹一起在一片空地上玩耍。不一会儿,林浩发现小表妹蹲在一边尿尿,他就好奇地跑过去,歪着头看小表妹的私处,然后他非常疑惑地问小表妹:“你怎么没有长小鸡鸡呢?”小表妹自己也很纳闷,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林浩拉着小表妹就去找妈妈,当时妈妈正与一些朋友聊天,他就大声问:“妈妈,为什么小表妹没有长小鸡鸡呢?”这个问题一出来,妈妈就感到非常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她就非常生气地把儿子拉到了一边,指着他的鼻子说:“以后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这样的问题,怎么就不学点好呢?”

故事2:

儿子已经4岁半了,最近妈妈发现他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身体非常感兴趣。前几天,妈妈在给儿子讲百科知识的时候,他总是让妈妈讲“人体百科”知识。当妈妈讲的时候,儿子听得特别仔细,就怕漏听了句话。

因为这本人体百科书是配插图的,当妈妈正在讲的时候,儿子突然用手指了指图片中的一个男人的生殖器,有指了指图片中一个女人相同的部位,问道:“妈妈,他们这里为什么不一样呢?”

于是,妈妈就耐心地给孩子讲了其中的原因,然后让孩子了解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故事3:

4岁的儿子对妈妈说:“为什么有的人有小鸡鸡,有的人没有呢?”妈妈说:“那是生殖器,是区分男人和女人的性别的。”儿子听完,想了一下,转身就走了。

但是,自从那一天,家里只要有人上卫生间,他就跟在后面。有一次,爸爸上卫生间没关门,儿子就溜了进去,吓了爸爸一跳。

还有一次,妈妈上卫生间,儿子又跟进去了,妈妈有点生气了,就问道:“我是男人还是女人?”儿子说:“女人!”妈妈又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你头发长,还有衣服好看!”妈妈说:“这就对了,不看那里也知道是男人还是女人。”

儿子愣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以后他再也不尾随人去卫生间了。

故事4:

一个4岁男孩子最近画完一个人后,就会再画上小鸡鸡。妈妈就问:“你为什么老画这个呀?”男孩一本正经地说:“因为他是男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指着妈妈的乳房说:“妈妈,为什么你有这个,我和爸爸都没有呢?”

妈妈说:“这叫乳房,只有女的有,男的没有。”

男孩又问:“这个有什么用呢?”

妈妈又回答说:“给孩子吃奶呀!”

男孩还有问题:“那个大姐姐没有孩子,她怎么也有?”

妈妈说:“她以后会有孩子的!”

男孩想了一会儿,好像有个重大发现,他兴奋地说:“男人一定不能生孩子!”

妈妈说:“为什么呀?”

男孩说:“因为男人没乳房!”

……

敏感期分析

一般来说,孩子4岁左右时就会对性别和身体产生了兴趣,而且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差异也非常敏感。到5岁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感兴趣。其实,孩子对性别或对身体的好奇是他成长中的必然经历。对孩子来说,他对身体上任何一个部位的认识,当然也包括对私处的认识,与他认识嘴巴、眼睛、鼻子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作为父母,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如果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满足,他的心理很可能就会停滞不前,从而表现出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持续不断的兴趣来,这种兴趣很难转移。当孩子到青春期时,他这种被压抑的好奇和欲望就会爆发出来,就会变得容易冲动、叛逆,从而做出一些难以预见后果的错误行为来。

引导小妙招

1.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名称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某个时间段都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产生好奇,很想了解每一个部位的名称,有什么用途,结构是怎样的,自己的身体与别人的身体有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等等。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把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教给孩子,让他在大脑中有个最初的概念。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在名称中加入越来越多的内容,让孩子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要用科学的方式向孩子解释

当孩子问有关身体部位的问题时,父母应该用科学的方式向孩子讲述。就像故事1中的那个男孩,他问这样的问题非常正常,而妈妈却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性别敏感期,所以做出了非常不妥的反应。其实,孩子只是对男性和女性私处的不同感到好奇而已,并没有什么不良的想法,在孩子的眼中,那些地方与耳朵、鼻子都是一样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用科学的方式向孩子解释一下,孩子心中的疑问就解决了,那他对私处的差异就不再感兴趣了。但是,如果父母吞吞吐吐、遮遮掩掩,甚至是像上面的那位妈妈一样“狂风大作”的话,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好奇。

3.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孩子

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异性的身体感兴趣,在这个年龄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孩子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时,就需要父母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孩子。

一个4岁的男孩就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管是谁去洗澡,他都要偷看。妈妈知道,儿子的性别敏感期到了。于是,她就跟先生商量了一下,并达成了共识:无论谁洗澡,都不要关门,而且还要给儿子准备一个小凳子让他观看。结果,两个星期后,妈妈再让他去看他们洗澡,他都不去看了。妈妈知道,儿子对此已经失去了兴趣。

其实,如果父母都能以这种坦然的态度来面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话,那孩子的性别敏感期很快就会过去。

4.孩子的行为与“性”无关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人的生殖器感兴趣,还会对妈妈的乳房感兴趣,这都是孩子在性别敏感期的正常表现,这种行为与“性”无关,这一点父母一定要知道。即使孩子伸手去摸妈妈的乳房,也不涉及性的意识与道德感,因为孩子只是在认识身体,在客观地认识世界,他的行为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5.孩子对异性小朋友好很正常

孩子在性别敏感期时,会对异性小朋友很好,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得很明显。其实,这也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表现。所以,父母不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不要嘲笑他,更不能把孩子当成“小色狼”。否则,孩子就会不知所措,心理发展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然成长。

8.出生: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呢?”(4—5岁)

——不要回避,更不要说孩子是从哪个垃圾堆上捡来的,要认真告诉他来自哪里

在与性别敏感期几乎同时的时间,孩子会对人是从哪里来的非常感兴趣,他会不停地追问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就已经表明孩子进入了出生敏感期。当然,这个问题也会令父母非常头痛,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但是,这个问题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着孩子是否感到安全,能否感到幸福的问题,会决定孩子是否能够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最近几天,4岁半的峰峰老是追着妈妈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妈妈感觉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所以就搪塞他说:“你以后就知道了!”

可是,峰峰对妈妈的回答不买账,还是追着妈妈一遍一遍地问。问得多了,妈妈就烦了,于是就撂下一句话:“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峰峰挠挠头,对妈妈的说法表示怀疑……

故事2:

小伟已经4岁了,平时在幼儿园可活泼了。可是这两天,老师发现小伟非常不开心,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小角落里。老师猜想,小伟一定有心事了。

于是,老师就走过去问他:“小伟,你怎么不高兴呀?有什么事情吗?”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伟搂在了怀里。这下,小伟竟然委屈地哭了起来……

等他稍微平息了心情后,他才难过地说:“妈妈不要我了!”

老师感到很奇怪,连忙问:“为什么呀?”

小伟说:“我是妈妈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我怕她把我再丢到垃圾堆里去!”

……

敏感期分析

所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那就是“我从哪里来”。但是,面对孩子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感到尴尬、无奈,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就会想搪塞过去,就像故事1和故事2中的妈妈们,一个说孩子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另一个说孩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当然,在生活中,还有的妈妈说孩子是“从妈妈的胳肢窝里生出来的”、“从土里刨出来的”等等。

这样的回答让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就会让孩子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伤害,就像故事2中的那个孩子,听了妈妈的回答,非常担心自己被父母抛弃。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还需要认真对待才可以。

引导小妙招

1.不要欺骗孩子

面对孩子“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会感到尴尬,觉得难以启齿,想逃避这个问题,等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父母把这个问题与“性”联系到一起了。所以,很多父母为了避免让孩子过早地了解到“性”,就会用前面说到的几句话来敷衍孩子。其实,那是敷衍孩子。作为父母,首先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欺骗孩子,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孩子,要以正确的方式告知孩子才可以。

2.用一定的技巧向孩子讲述

父母应该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语言,站在科学的立场,把这件事讲述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