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1538600000003

第3章 语言敏感期(0—6岁)(2)

诅咒:发现语言的力量,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是诅咒(3—4岁)

——并非孩子学坏了,父母对此不作任何反应,要学会冷处理,也要反省一下自己

当孩子3—4岁时,他就会慢慢地发现语言具有某种力量,而最能够表现语言力量的话语就是骂人的话,就是粗话,就是诅咒。比如,孩子会冷不丁地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像“我打你”、“大傻瓜”、“你是猪”等等。而且,如果成人对孩子的诅咒反应越强烈,孩子就会越喜欢说这样“有力量”的话,就会没轻没重、没完没了、乐此不疲地使用。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萌萌满3岁了,在稍微不如意时,她就边哭边大声喊叫:“我打你,我打死你!”然后就挥舞着小拳头示威。不长时间后,她这方面的词汇就变得更多了,比如,她会说:“我捏死你!”“我踢你!”“你是猪!”“混蛋!”等等。总之,就是她知道的“有力量”的词都用上了。

在这以前,如果萌萌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她就会大哭起来,以此来表示抗议。但是,3岁2个月后,萌萌使用的语言就更加令人惊讶:“我要把你从马桶里冲走!”“我要割下你的脑袋来!”“我要把你撕碎!”“我要把你压成肉饼!”当妈妈听到萌萌说这些话的时候,非常吃惊,她真不知道孩子是怎样把这些粗话记在小脑袋里的。

现在,萌萌已经4岁了,即使在她很高兴的时候,她也会突然冒出一句诅咒的话。比如,她正在客厅里随着电视音乐翩翩起舞,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在欣赏中。突然,萌萌会停下来,一转身,脸上带着笑意说:“我要把你们都踢出去,踢到对面的楼顶上!”面对突如其来的粗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故事2:

一位妈妈正在给3岁的女儿穿袜子,突然,女儿说了一句:“坏妈妈,你弄疼我的脚了!”这位妈妈先是一愣,但马上就意识到孩子已经进入语言的敏感期了。所以,她没有生气,而是非常平静地对女儿说:“袜子穿好了,你自己穿鞋子,然后去洗漱。”

看到妈妈对她的诅咒没有任何反应,女儿感到很惊奇。不过,她好像还是有点不太甘心,于是继续重复道:“坏妈妈,坏妈妈……”妈妈依旧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忙着手里的活儿。最后,女儿忍不住了,站在妈妈的面前,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说‘坏妈妈’呢!”

妈妈还是很平静:“妈妈听见了,现在该吃早饭了,走,我们去吃早饭!”看到妈妈一直没有什么反应,女儿觉得这个游戏很不好玩,于是就放弃了。

不过,女儿有时还是会在其他人身上玩这个游戏,比如对爸爸说:“臭爸爸!”对爷爷说:“坏老头爷爷!”对奶奶说:“笨老太太奶奶!”

这位妈妈非常有心,她为了帮女儿度过这个敏感期,就与全家人达成一致意见,无论女儿怎样诅咒,说多么难听的话,全家人都不作任何回应。不到两个月,女儿真感觉这个游戏没有什么意思,于是就把这个游戏彻底放弃了。

敏感期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发现一句话能够表达一种意思,这个发现也会令他喜悦不已,于是他又会不断地重复说这句话。其实,这时候,孩子已经渐渐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很快,他又会发现某种语言会更有力量,这种语言会像一把剑一样把别人刺伤,会让人大发雷霆,会让人伤心落泪,这些语言就是诅咒的话,就是成人所认为的粗话……实际上,孩子讲粗话或诅咒的敏感期这时候就已经到来了。

引导小妙招

1.认识到孩子并不是在学坏

面对讲诅咒语言的孩子,很多父母都非常敏感,认为孩子讲这些话是在学坏。其实,当孩子讲粗话或者是说一些诅咒的话时,可能并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只是看着别人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这么说,他也就学着说了。这只不过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宣示自己的个性而已,而不管别人的反应是好还是坏。

2.对孩子的诅咒默然以对,冷处理

很多孩子之所以以说脏话为乐,就是因为父母对此表示过震惊和惊慌,甚至还威胁他说,如果继续说脏话,将如何去惩罚他。其实,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孩子可能会想:“哈,这可真是一个惹他们注意的好方法。真有趣!”“我找到战胜爸爸妈妈的办法了!”可见,面对孩子的诅咒,父母如果作出比较过激的反应,对孩子反而是一种刺激,他就会更加感受到诅咒语言的神奇力量,就会更喜欢去说这样的话。

所以,父母不用把这种情形视为洪水猛兽,也不要强行地去制止孩子的“恶劣”行为,更不用对孩子大发脾气、动手打孩子。父母对此如果不予理睬,不急着纠正,而是继续做手边的事情,可能就不会产生孩子预期的效果了。就像上面的故事2,父母越是不当回事,孩子就越是感到索然无味,就会觉得很没趣。也许几个月后,孩子的这种“有力量”的语言就会悄无声息地离他而去了。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指出的,实际上,出于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对效果强的语言是很敏感的。所以,很多骂人的语言被这个时期的孩子使用,就是因为成人的反应太过强列。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所以父母不妨一试。

3.找一下脏话的源头

孩子讲粗话,一定是从哪里学到的。比如,孩子可能是跟父母、其他小朋友、其他成人、电视等学会的。所以,要尽量从源头上予以隔绝,让孩子减少讲粗话的机会。比如,当他人无意在孩子面前说出脏话时,父母最好提醒他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不雅的话。当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反省自己是否当着孩子的面讲过粗话,如果讲过,一定要立即改正。

5.悄悄话:孩子语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现(3—4岁)

——孩子用无声的悄悄话感受语言魅力,配合孩子,与孩子一起想象

还是在三四岁的年龄,孩子会经常与爸爸妈妈说“悄悄话”,这种“悄悄话”可真是够“悄悄”的,因为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只是孩子的嘴巴在动,根本就没有话说出来。而且,孩子还一本正经地问:“你听懂了吗?”如果你说“没听懂”,孩子还会继续来说这种“悄悄话”,直到你“听懂了”为止。其实,这时候,孩子正在感受语言的魅力。作为父母,一定要配合孩子,与孩子一起想象就好。

身边小故事

一位妈妈发现,最近她3岁多的女儿突然变得非常爱讲悄悄话了,一会儿趴在爸爸耳边说一阵,一会儿趴在奶奶的耳边说一阵。

晚饭后,妈妈正在沙发上看书,女儿又跑到妈妈的跟前,凑到耳边说了一阵悄悄话。女儿说完后,非常兴奋地问:“妈妈,你听明白了吗?”妈妈摇摇头说:“没有,你说的什么?”于是,女儿继续在耳边说。妈妈还是没听到,就回头看了女儿一眼,这时,妈妈发现,女儿只是嘴唇在懂,根本就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

女儿“说”完后,又问道:“妈妈,你听明白了吗?”这位妈妈很有智慧,她知道,如果自己再说“没听明白”的话,女儿一定还会继续说这种悄悄话。于是,妈妈点点头,非常认真地说:“嗯,听明白了!”这时,女儿满意地一蹦一跳地走开了。

敏感期分析

随着孩子对语言使用次数的增多,他会发现语言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既可以在很多人面前大声喊叫,也可以在两个人之间悄悄地说。所以,孩子就会通过这种无声的语言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其实,“说”悄悄话也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引导小妙招

1.要欣赏并配合孩子

一位母亲曾讲道,有一段时间,她的儿子经常趴在她的耳边说悄悄话:“妈妈,我要跟你说悄悄话!”之后,她只能听到儿子的最后一句话:“你明白了吗?”或是“你知道了吗?”这时,她就会非常高兴地说:“明白了!”或是“知道了!”这样孩子才会满意。

其实,这位母亲就是在欣赏孩子的行为,而且她也配合了孩子,与孩子一起来想象。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忽略了配合的作用,其实这能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也会促进孩子思维、想象力的提高。相反,如果父母不配合,还呵斥孩子的话,孩子的“悄悄话”敏感期就会很快消失,当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受到影响。

2.利用悄悄话引导孩子想象、表达

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悄悄话”敏感期后,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悄悄话来引导孩子想象,进而更多地表达自己,从而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有这样一位爸爸,之前他的儿子已经跟他说了太多的悄悄话了,每次都问“听到了吗”、“明白了吗”等等,而这位爸爸也非常配合,于是就说“听到了”、“明白了”。然后,悄悄话就算结束了。

一天晚上,儿子又凑到爸爸的耳边“说”悄悄话,说完之后,又问:“爸爸,你听到了吗?”这一次,爸爸想改变一下说法,看儿子怎样应对。于是,爸爸郑重其事地说:“爸爸听到了,你是不是说你非常爱爸爸呀!”

听到爸爸说的跟以前不一样,先是一愣,然后就很兴奋地样子。然后,他又趴在爸爸的耳边继续讲悄悄话。这一次跟以前很不一样,儿子的悄悄话已经有声音了。这位爸爸清清楚楚地听到儿子在说:“爸爸,我很爱你!”

这时,爸爸也凑到儿子的耳边说:“儿子,爸爸也很爱你!”

爸爸这样的举动一下子就把儿子的兴奋点给调动起来了。于是,儿子再一次趴在爸爸耳边说起了悄悄话:“我还很爱妈妈,也很爱爷爷、奶奶,也很爱姥姥、老爷,也很爱老师,也很爱小朋友……”这次,儿子的悄悄话讲了好一会儿。

就这样,儿子真的学会了说悄悄话。很长一段时间,儿子都是这样兴奋地与爸爸,还有妈妈说这样的悄悄话。而且,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升了很多。

可见,如果父母能利用好孩子讲悄悄话这个敏感期,并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孩子一起讲,一起成长,孩子一定会非常开心,非常健康,也能够体会到悄悄话所带来的巨大快乐。当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主动与孩子讲悄悄话

当然,作为父母,也可以主动与孩子讲有声的悄悄话,这种说话方式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孩子也会愿意以同样的方式与父母交流。这样,孩子也会在悄悄话中与父母沟通情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更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6.接电话:拿起电话,一口气说完“请问你找谁?好的,再见!”(3—4岁)

——孩子发现语言也会从机器里出来,他会兴奋不已,要引导孩子与电话那边的人进行语言沟通

对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语言带给了他无穷无尽的乐趣。就在孩子还没有完全结束悄悄话的敏感期时,另一个敏感期——打电话也悄然而至了。在这个敏感期内,孩子会对电话非常感兴趣,因为他发现语言也能从机器里传出来,于是他就会非常兴奋。当电话铃一响时,他就立刻拿起电话,把大人接电话时说的最多的话一股脑地说出来,然后心满意足地挂上电话。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家人正在吃晚饭,突然电话铃响了。大人还没来得及去接,3岁半的洋洋就放下碗筷,立即跑向电话,拿起电话就连珠炮似的说:“喂,你好!请问你找谁?好的,好的,拜拜!再见!”说完,就放下了电话。

然后,他又回到饭桌前,高高兴兴地吃起饭来,样子就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

故事2:

苗苗今年3岁了,她只要一听到电话响,就必须要接。即使爸爸妈妈接起电话来,苗苗也一定要凑到电话跟前,把耳朵贴在电话上听电话。

大部分电话都是爸爸妈妈的朋友的,所以,爸爸妈妈不想让这个小家伙捣乱。结果,爸爸或妈妈接电话,苗苗就在旁边又哭又闹。害得不接电话的另一半还得去哄苗苗,可哄得效果也微乎其微。

看到苗苗这么想接电话,妈妈有点不忍心了,于是就想满足她的愿望。突然,电话铃响了,是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用无绳电话拨打的主机。这下,可没人跟苗苗抢电话了,她拿起电话来说:“喂,你好!请问你找谁?”当听到是妈妈的声音,苗苗乐坏了。于是,她们母女俩煲起了电话粥。

妈妈发现,电话那头的苗苗几次忍不住欢快的心情,发出了银铃般的阵阵笑声。当然,妈妈听到后,也感觉到了无比的快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仿佛看到了笑得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的苗苗!”

敏感期分析

在这个敏感期,很多孩子都会对接电话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一旦他听到铃声响,就会飞奔到电话旁,拿起电话:“请问找谁?再见,拜拜。”然后就挂断电话,根本就不关心电话那头是谁,想说什么,因为兴奋的孩子都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对孩子来说,这是十分正常的,这也是在探索语言。当然,有的孩子也会跟电话里的人聊上几句,如果是熟人,比如像故事2中,是妈妈打来的电话,那孩子可能就会非常享受与妈妈在电话中聊天的那段时光。

引导小妙招

1.正确看待孩子接电话

电话里也能传出语言来,当孩子发现这个情形后,就会为这个奇妙的发现兴奋不已。所以,他就会非常喜欢接电话,但因为孩子并不懂得怎样与电话那端的人进行沟通,对于接电话的话过程和礼仪并不了解,只是模仿父母或成人接电话时说的最多的话,所以才会闹出连珠炮一样地把他所知道的话都说出来。对于这一点,父母一定要正确看待。即使因为孩子的行为错过了非常重要的电话,父母也不应该冲孩子发火,而应该欣赏孩子的这种行为,并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接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