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1539100000003

第3章 第1句话 “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2)

这位母亲从女儿的书包里找到了这篇作文,她发现女儿满篇都是对爸爸的赞美,写到妈妈的那一段,气得她眼前一黑:“我妈妈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对我大喊大叫。前几天我做错了一件事,她毫不客气地请我吃了一顿‘竹笋炒肉’,当时快把我痛死了。还有,上个月我顶撞了她几句,结果她挥手就在我的脸上留下一片灿烂的‘枫叶’……这就是我的妈妈,爱唠叨、喜欢暴力的妈妈,像母老虎一样凶的妈妈。”

看完这篇作文,母亲感到很难过,没想到自己这么用心管孩子,最后竟落得个“母老虎”的恶名。不过,她没有一个劲地埋怨孩子,心想怎样才能改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她首先请教了女儿的班主任,老师只是告诉她:试试吧,把孩子当朋友。

把孩子当朋友?她心里没底。不过,她还是决定试一试。从那以后,每当遇到女儿做错事情时,她都尽量克制自己,不发脾气,试着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几经努力,她和女儿之间的关系缓和了,有时,女儿还拉着母亲说些悄悄话,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不仅如此,女儿再也没有顶撞过她。

这时,母亲对老师的建议心悦诚服:原来,改变和孩子关系,是这么简单的事啊!以前总想着“以暴制暴”,却收效甚微,这下好了,她终于找到了和女儿交心的绝招,再也不用害怕自己管不住孩子了。

由这位母亲的经历就能知道,教育者的管教应该是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操之过急,想以压制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能被孩子认同、接纳,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心。

所以,理解孩子,试着做孩子的朋友,就能得到孩子的认可,从而使两代人之间的差异得到互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一次,一位母亲在看完女儿的作业后,愤怒地将本子扔给了孩子。因为她看到女儿的作业字迹潦草,错误又多,她很生气。没想到,当孩子从地上捡起本子时,嘟囔着说:“妈妈,我是把本子递到您手上的。”

这句话让母亲感到吃惊,原来,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要尊重了。接着,她又想到自己整天口口声声地教育孩子要懂礼貌,但在这件小事上,自己却没有做好榜样。想到这里,母亲感到很惭愧,她鼓了鼓劲,对孩子说了声“对不起”。

没想到,简短的一句话,竟然起到了“魔法”般的作用,女儿先是一副很惊讶的表情,接着问道:“妈妈,您在向我道歉吗?”当得到母亲肯定的回答后,她大声说道:“您真是个好妈妈!我爱您!”从那以后,女儿的作业总是工工整整的,再也不潦草了。

一个个事例表明,父母只有平等地看待孩子,孩子才会回馈给父母尊重。那些把孩子看做附属物的父母,只想通过管教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作为父母,要试着去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是用一种深入孩子内心的方式来关怀孩子,爱护孩子,是为了更早更准地发现孩子的错误和缺点,防患于未然。

教子小贴士: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会尊重他,和他平等交流和沟通;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父母不会纵容他;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会和他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不会向他隐瞒自己的苦恼,让他分担父母的忧愁……”做孩子的朋友,表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把孩子当朋友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受益。

请放下父母的架子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这样告诫父母:“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父母却是极少的。

有个男孩今年12岁,在家里他总是不爱说话,一说话就会顶撞父母,这让父母感到很苦恼。可是,在同龄人面前,他却是个很开朗的人,经常眉开眼笑地和同学侃侃而谈。这实在让父母摸不着头脑,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男孩的母亲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分析和对比了孩子在家和在外面的表现后,对这位母亲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和父母出现了隔阂,而这种隔阂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母亲惊讶地说:“我和他爸爸都非常关心他,经常对他的生活和学习嘘寒问暖,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 班主任笑着说:“其实不是不够,也许是太多,或者关心的方式不对。”

看着母亲疑惑的表情,班主任继续说:“与孩子沟通,重要的是父母要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说的对错,全要孩子接受,这样,孩子不会服气,也不会尊重父母。”

这时,母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这我们还真没想到,看来,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能端家长的架子。这样说来,我们真的做错了。”

从那以后,男孩的父母改变了对待他的态度,渐渐地,男孩变得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可见,要放下架子是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许多父母误认为自己对待孩子很关心,其实,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与父母对立起来。所以,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放下架子。这样做,孩子会感觉父母在乎他的存在,就会愿意与父母交谈。

刘梅的女儿已经两岁了,小家伙非常可爱。女儿出生,刘梅在她身上寄托了无数的美好愿望。刘梅看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内心十分开心。

身为一名教师,刘梅深知“娇惯”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所以她对女儿要求十分严格,有时甚至忽略了女儿的感受。长期以来,女儿都很害怕刘梅,刘梅也感到这没什么不好。可是,有一件事情却让她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态度。

那天晚上11点多了,劳累了一天的刘梅想要马上休息,可是,女儿还在兴致勃勃地玩着。刘梅耐着性子对女儿说:“乖,咱们睡觉了。”孩子摇摇头,继续玩玩具。这时,刘梅不由分说将她的衣裤脱掉,塞进被窝,孩子却哭着钻出了被窝。

刘梅心软了,心想:还是再让她玩一会儿吧!半个小时之后,刘梅再次哄女儿睡觉,女儿的精神头却越来越大,哭着还是不睡。刘梅火冒三丈,开始高声责骂孩子,在她的责骂声中,孩子哭声越来越响。

刘梅更恼火了,朝着女儿的小屁股上“啪、啪”拍了两下。孩子哭得更委屈了,还挣脱着要爬下床,嘴里不停地说:“到姥姥家去,到姥姥家去。”刘梅把女儿按倒在床上,心里嘀咕着:好大的脾气呀!不料,孩子却一咕噜爬起来,挣扎着要下床。

孩子的这一举动让刘梅深有所思:虽然孩子还小,还不会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她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个体。虽说自己让孩子睡觉的动机不错,但是,对待孩子的方式却不能让孩子接受。不能仗着自己身为父母,就粗暴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刘梅的反思是正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有原则,不能太娇惯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要太过强势,试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用“拳头”和孩子说话,那么,等到孩子长到比父母还高的时候呢?到那时候,孩子的“拳头”已经比父母的“拳头”还硬,他会不会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或父母呢?

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放下父母的架子,提起理智的态度,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受到了尊重,他一定会从心里尊敬父母,也会变得更加懂事。那样,父母看孩子,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了,而孩子看父母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

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放下父母的架子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第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身为父母,应该负起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情绪原因,对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随意斥责。要注意营造家庭成员之家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良好气氛,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

第二,做个“深入人心”的好父母。

要想做个好父母,首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服人。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第三,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和父母说心里话,而喜欢和朋友交流,就是因为父母总喜欢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耐心地听他诉说。其实,孩子十分渴望与父母交流。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他是很孤独的,如果父母能与他分享喜怒哀乐,那他一定会非常开心。所以,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

教子小贴士:

都说孩子长大了,就和父母有一道深深的鸿沟。其实,大多数时候,这道鸿沟是父母自己亲手挖下的。“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要想逾越这道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学着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平等交流促进孩子成长

父母和孩子怎样才能和谐地相处?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要树立一个正确观念: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人。

教育家卢勤在定义“儿童”这个概念时郑重地提出:儿童首先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人。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当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

是啊,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就会把他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很容易忽略他的感受。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儿时留在心底的阴影正慢慢地显现出来,此时,父母再想回过头来解决这些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一个女孩,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她和母亲一起生活。遗憾的是,母亲并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家,由于母亲对前夫非常痛恨,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她经常把这股怨气发泄到女孩身上。

所以,从11岁开始,女孩就渐渐和母亲疏远了,虽然她们还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人。当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女孩的心已经离母亲越来越远。

最后,悲伤的母亲找到了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母女关系比以前有了一些改善。但是,要恢复到正常的亲子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母亲与女儿近十年的不平等沟通,已经在母女俩之间形成了一道隔阂。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会一下消融。

孩子的心是敏感而脆弱的,当父母把他当做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强迫他,不打骂他,尊重他时,他就会把心灵的大门朝父母打开。

有个男孩,在他4岁时,因为父母工作很繁忙,就把他送到奶奶家生活,一直到上中学才把他接到身边。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离他很远,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所以,他和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

上中学后,男孩的成绩不太好,父亲很生气,就开始斥责他。在这期间,男孩开始怨恨父母从小把他丢给奶奶,也恨自己的成绩不能提升,所以就开始自暴自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和父母都没有交流,也不和老师、同学交流,以至到后来得了自闭症。

这又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虽说这两个家庭的情况比较特殊,但还是给父母一些启示。因为很多父母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平等,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

其实,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他说话的时候要用心去倾听,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这样,当亲子间出现问题时,也会通过轻松愉快的沟通解决。

有一位企业家,他的儿子已经读高中了,长得人高马大。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天天上网。这位企业家在当地赫赫有名,在200多人的企业说一不二。结果,他把在企业里的作风用到了家里,当他看见儿子上网时,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从来就不跟孩子说什么。

可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让儿子回头。为了儿子,他特意请教一位教育家,想让教育家帮忙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他与教育家谈话时非常客气,他们就孩子的问题做了很多沟通。

有一次,这位企业家又请教育家吃饭。吃饭时,教育家不喜欢吃辣的,这位企业家马上让服务员上口味清淡的菜;当教育家喝完水后,企业家马上再倒满。教育家观察到,在吃饭的过程中,这位企业家时刻观察着他的需要,没有丝毫怠慢。

于是,教育家对企业家说:“我教你一个教育孩子的一个大秘诀。如果你对待孩子,就像你现在对待我一样,你们之间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在生活中,像这位企业家父亲这种强硬做派的父母很多,他们也许知道,对孩子应该尊重,但却总是不能低下他们“高贵的头”。

亲子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沟通是最重要的法宝,要打开沟通的大门,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从而让他能够健康地成长。

教子小贴士:

对每一位父母来说,孩子都是最应该珍视的财富,在他什么也不懂的时候,父母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当他面对困境的时候,父母的谆谆教诲能帮他渡过难关。而这一切,都是以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与孩子交流为基础的。

附:父母不该说的类似的话

很多父母在说话时,不允许孩子插嘴,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影响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会真正尊重你的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交流与沟通。

除了“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父母也不应该对孩子说类似如下的话: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少管闲事!”

“大人的事,你少啰嗦!”

“看你还敢不敢插嘴?我打死你!”

“胡说八道!”

“这有你的什么事?”

“你给我滚远点!”

“哪凉快哪待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