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
1539300000019

第19章 父亲应学会与孩子沟通——填平亲子间的代沟(1)

世界上最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可以说,亲子沟通是每一位父亲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或技术,掌握得好、运用得好就会大大促进孩子的成长,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人生命运。否则,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让您终身不安和遗憾。

学会与孩子讲道理

每个人都是听着大道理长大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本能地要把大道理将给孩子听。但是,今天的孩子是不喜欢听大道理的。那么,怎样与孩子讲道理才有效是父亲应该学习的。作为父亲,应该讲求方法和技巧,把握好度,才会让道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教现场】

吴刚十分贪玩,爸爸为此常忧心忡忡,每次告诫他时,他都会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直到有一天,父亲拦住准备出去玩的吴刚说:

☆ 家有坏爸爸 ☆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呀!爸爸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都应该懂得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你一定要为爸爸争口气!今天咱不去玩,咱学习,怎么样?”

吴刚说:“爸爸,我想玩,不想学习!”

爸爸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爸爸求求你,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你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爱学习的呀!”

“可是,爸爸,我真想去玩,你就让我去吧!”

“不行,回屋学习去!”爸爸看吴刚“软”的不吃,就来了“硬”的。

吴刚闷闷不乐地回屋了……

☆ 家有好爸爸 ☆

“我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讲完了,你再去玩,怎么样?”吴刚答应了。

爸爸说:“昨天,我和你章叔叔去清扫工厂的大烟囱,在烟囱内顺着钢筋踏梯上上下下时,都是你章叔叔在前面,我在后面。当我们钻出烟囱的时候,你章叔叔的身上、脸上全都被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一点烟囱灰也没有。”

爸爸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章叔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一定很脏,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章叔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很干净,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于是就只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人们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章叔叔是个疯子呢!”

吴刚听罢,忍不住和爸爸一起大笑起来。爸爸笑罢,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吴刚听了,顿时满脸愧色,放弃了去玩的计划,回房间学习了。

【案例分析】

道理还是需要对孩子讲的,但要注意讲的方法。坏爸爸就道理而论道理,孩子当然听不进去。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是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环节。结果,坏爸爸由弱变强,最终把儿子训进屋里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好爸爸则能运用技巧给孩子讲述大道理,爸爸讲得很有意思,孩子也能听得进去,并且从中有所领悟,从而放弃出去玩的想法,回屋学习。相信,他的学习效果一定不错。

尽管很多父亲的道理讲得天花乱坠、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孩子却“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能听到心里去。其实,这与讲道理的方式和技巧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亲在给孩子讲道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育建议】

建议一:运用幽默的方式讲道理

幽默源自于一个人平和的心态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幽默的语言会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正如上面的好爸爸运用了一个幽默的故事,在笑声中让孩子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父亲不仅达到了教育目的,还使孩子自己生起惭愧心。如果父亲狠狠地批评儿子,儿子也许也会放弃玩的计划,但肯定心里会对父亲有怨言。所以,如果父亲和孩子讲道理时,注意多用幽默少用命令,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但注意一点,要幽默得不低俗。

建议二:掌握一些讲道理的方法

作为父亲,也应该学着掌握一些讲道理的方法。

比如,故事法:父亲可以编一些优秀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给孩子传授一些道理,劝说孩子,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在故事中获得受益。如果孩子不能明白,就再次重复故事或故事的某个环节。讲故事时,一定要绘声绘色,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辅以一些动作,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再如,情景法: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时,让孩子指出动画片中的好形象和坏形象,从而让孩子明白是非善恶的标准。

又如,换位法:可以与孩子试着做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做爸爸,爸爸做孩子,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

只要善于发现总结,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的讲道理的好方法。

建议三:给孩子讲道理要有耐心

很多时候,给孩子讲道理讲不通,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父亲没有耐心,认为孩子应该能听懂这些简单的道理。但是,孩子的分析能力毕竟有限,当他听不懂大人在讲什么时,大人就应该慢慢地把道理给他讲清楚,并轻声询问孩子是否已经听懂。如果孩子没有听懂,父亲应该再耐心给孩子讲一下,或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述,或是对孩子进行启发和引导,直到孩子听懂为止。

【教子箴言】

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父亲必须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如果父亲只说大道理而没有把这些道理落实到行动中,孩子也会看得很清楚,就不会相信这些大道理。所以,父亲要给孩子讲道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身体力行那些道理。

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眼里的世界与父亲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父亲不能耐心地、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可否认,就很难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有一种比拳头更为有效的教育“武器”,那就是倾听孩子。这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教现场】

爸爸正在看报纸,孩子放学回来了,他高兴地跑到父亲身边:“爸爸,爸爸,今天学校有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 家有坏爸爸 ☆

“什么事情?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赶紧去写!别整天疯疯癫癫的。”

“爸爸,这件事真的很好玩!”

“没见我正忙着吗?等会儿再说!”

“哦,那我一会儿再跟您说吧!”

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来到爸爸身边:“爸爸……”

还没说完,就被爸爸打断了:“少说那些破事,要说就说你的成绩吧!”

孩子一下子就蔫了……

☆ 家有好爸爸 ☆

“好啊,什么事?说来听听!”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抬起头来,一副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

“爸爸,是这么回事……”孩子津津有味地说了起来。

爸爸不住地点头,还微笑着插话:“后来呢?”“真的?”“不错!”

孩子讲完了,爸爸高兴地说:“还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呢!”

孩子也很高兴:“就是呀!爸爸,以后有好玩的事我再给您说!”

“好啊!”

孩子一蹦一跳地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案例分析】

一名小学生说:“爸爸不了解我,他总是跟我讲大道理,从来也不听我的想法。而且,每当我跟爸爸说什么事时,他总是否定我,我还可以向他说什么呢?”当父亲在抱怨孩子总把事闷在心里不愿意与自己沟通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不愿意与您沟通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成功的父亲曾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其实,父亲不倾听孩子,就等于关闭了亲子沟通的大门。

就像上面的例子,坏爸爸就不想听孩子说的话,当孩子再次想说时,坏爸爸就打断孩子,还强迫孩子去谈他的成绩,这样,孩子还会再愿意与爸爸沟通吗?好爸爸不但愿意倾听孩子,还有动作、眼神、面部表情以及引导性的话语,以此来激发孩子倾诉的欲望。这样的爸爸就是孩子眼中的好爸爸,而孩子也是爸爸眼中的好孩子。

如果父亲在孩子诉说的时候,不断地哼哼呀呀地附和,漫不经心,甚至眼睛一直不离开手中的报纸,根本不正眼看一眼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会是什么心情。

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很多父亲可能气急败坏,就会对孩子斥责,甚至是打骂。此时,父亲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去倾听孩子,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父亲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并想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并非不可原谅,而且自己的不良情绪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生活中,很多父亲也想倾听孩子的心声,但却不知怎的,就感觉孩子的话是强词夺理,于是就火冒三丈。结果,导致所谓的“倾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倾听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父亲用心去把握。

【教育建议】

建议一: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很多人认为小孩子讲的话都是无稽之谈。然而我认为,如果现在听取孩子所关心的事,将来当他到十几岁后也能分担父母所操心的事。这两点是密切相关的。”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也说:“我在教育卡尔的过程中,渐渐掌握了一些与孩子进行沟通的经验,其中之一我称为‘倾听的艺术’。”可见,倾听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

通过倾听孩子,就能了解孩子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况,以及学习上的问题等等。其实,孩子的思想往往要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如果父亲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不可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就不能与孩子做有效的沟通。

建议二:有主动倾听的意识

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虽然他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所以,父亲应该主动去倾听孩子的倾诉,这不仅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而且还能帮助孩子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建议三:要听孩子把话说完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打架了,老师给孩子的爸爸打了电话。孩子放学回家时,一肚子怒火的爸爸开口就骂:“好啊你,在学校净干坏事!就知道打架!”孩子嘟囔着:“我、我……”他好像要说明打架的原因。爸爸继续说:“我什么我?你还想辩解什么?打架就是不对的!”孩子委屈得流下了眼泪。爸爸不依不饶:“你还哭!打架还有理了?”

这时候,孩子的内心不仅是委屈,甚至还有对爸爸的憎恨,因为爸爸不相信他,不尊重他,他会觉得爸爸不爱他。所以,作为父亲,遇到类似的情形,一定要听孩子把话说完。否则,如果随意打断孩子的话,禁止他去辩解,孩子就会逐渐放弃解释的权利,就会背负很多委屈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

建议四:做出认真听的样子

当孩子主动倾诉时,父亲一定要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可以用眼光注释着孩子,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你说吧,爸爸听着呢!”“好啊,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是一个天生的教育家,说来让爸爸听听!”“接着往下说,我听着呢!”同时,应适当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比如:可以紧挨着孩子坐,搂着孩子的肩膀,微笑地注视孩子,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个夸张的表情,等等。当然,也应该说一些附和性的话,如“那倒是。”“那时你肯定很伤心吧?”“我理解你的心情。”

这些附和性的动作和语言往往能够增加孩子诉说的兴趣,而且这能表明父亲是认真倾听孩子,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他说的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受到了父亲的尊重,从而更愿意与父亲沟通。

建议五:给孩子做简单引导

在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父亲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问题,引导孩子继续表述想法,进一步把问题说清楚。父亲可以适当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来表述他的想法,把问题说清楚。比如:“哦,是吗?”“然后呢?”“继续说,也许我可以帮你。”这种引导性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当然也要注意语调的柔和,并不断地给孩子鼓励。

建议六:善于听出弦外之音

在倾听孩子时,需要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才能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乐,才能对孩子的心思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体贴孩子的烦恼,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孩子的问题,赢得孩子的尊重。如果没等孩子说完就烦了,只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怎样才能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呢?首先应该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比如,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猜测一下孩子的真实想法,一次猜不对,就再尝试一次,还应该鼓励孩子纠正您的猜测。这样,您就能把握孩子的弦外之音了。

【教子箴言】

在与孩子沟通这个平台上,父亲常扮演三种角色,一是倾听者:倾听可以获得关于孩子的更多信息,可以走进孩子的心里;二是指导者:随时随地对孩子引导、提醒与影响;三是帮助者:帮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健康成长。当然,这三种角色不一定需要同时扮演。有时扮演一种角色就可以了,那就是仔细倾听孩子。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拥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可是作为父亲的您也许会嘀咕:父亲也需要像柔情似水的母亲一样拥抱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父亲能用拥抱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您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更近一步。要知道,拥抱就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家教现场】

中考开始了,儿子很紧张。第一天考试,爸爸送儿子去考场。在进考场前,爸爸给儿子打气,给他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以便缓解他的紧张情绪。可是,儿子看起来还是信心不足。

进考场的时间到了,爸爸让儿子赶快进考场。可是,儿子还在回头看爸爸,好像在等待什么……

☆ 家有坏爸爸 ☆

爸爸有点着急了,说:“快进去吧,别看了。好好考!”

儿子又回头看了爸爸一眼,似乎有话要说。爸爸大声说:“别看了,赶紧的,再晚了就进不去了!”

结果,儿子快步走进考场。不过,他发挥得并不太好,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

☆ 家有好爸爸 ☆

就在儿子看爸爸的那一瞬间,爸爸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快速地走到儿子面前,伸出双臂,给儿子一个热烈的拥抱。儿子一脸的幸福,周围的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儿子考得很不错,进入了重点高中。每当回忆起中考时,儿子总忘不了爸爸的那个拥抱。

【案例分析】

坏爸爸只是催促孩子进考场,怕他耽误考试。坏爸爸的心是好的,但有点着急,结果就影响了孩子考试的发挥。而好爸爸则能在关键时刻想起要拥抱儿子,事实证明,这给了儿子莫大的鼓舞。这也说明,在生活中,好爸爸也是经常给孩子拥抱的,否则,在那一瞬间,好爸爸也想不起要拥抱孩子。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事实证明,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拥抱、抚摸,有时甚至是亲昵地拍打几下,孩子在对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会更健康。”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也说过:“我认为,沟通是一种艺术,有关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方式都要考虑到。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希望在心理和情感上保留一些自己的空间或者他感情波动很大,非常需要安慰,而不是提问时,在这些时候,我会拥抱、抚摸儿子,传达给他沉默而温暖的信号。”

可见,拥抱孩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事实表明,孩子也喜欢被父亲拥抱,因为他能感受到父亲的保护,能够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安全感。所以,父亲要学会拥抱孩子。

【教育建议】

建议一:每天给孩子三次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