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1539500000032

第32章 永远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1)

人生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得到你想要的;二是享受你拥有的。但是能够做到第二件事的人极少,而快乐恰恰藏在第二件事里面。

——哈佛教授 乔塞亚·罗伊斯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途中可能会有数不清的坎坷和泥泞,但也有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坎坷和泥泞,而忽视了美景的存在,但这次旅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相反,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自己的心境,在心里种上快乐的种子,快乐就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而忧愁也只是一种轻纱拂面的朦胧之美。那样,我们就能不被外物所左右,就能领略人生旅途中的亮丽风景。

看自己的星星

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法国)大仲马

美国有一位女士随丈夫从军,他们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的铁皮房子里。后来,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铁皮房子里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当地气温很高,更糟糕的是,因为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沟通不了,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简直是度日如年。最后,她没办法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诉苦,说无论如何也要丢开一切回家。

信寄出后,她开始了日思夜念的日子,急切地期待着父母的回信。回信终于来了,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结果却大失所望。因为父母在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这与她期待的来信大相径庭。

父母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开始,她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得不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她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在逆境中寻找快乐,而不是消极悲观。明白了这些,她觉得自己非常惭愧,她要走出铁皮房子,去看属于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改变了。于是,她主动地和周围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让她惊喜万分的是她发现当地的人们都十分友好、热情。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她一边研究,一边做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次,惊喜再次出现了,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令人沉醉着迷。她开始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她觉得外面的温度也不高了。终于,她变得快乐了,同时,她也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每天她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气温还是那么高……原因只要一个,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地置身于所谓的逆境中,而现在,她却习惯地寻找着快乐。

后来,一本叫《快乐的城堡》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她,书的内容源于她跟随丈夫沙漠从军的那段亲身经历。

哈佛金言:

同样的逆境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心境下,往往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关键是如何看待它。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痛苦中找到快乐的影子。如果你选择了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你将时时忍受抑郁、痛苦的折磨。你的生活、学习,甚至你的健康要因此付出代价,因为你的心田常常是阴暗多雨的。

苏格拉底的心境

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古希腊)柏拉图

苏格拉底还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笑着说:“我有很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让我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结了婚,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7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也容易,用不着一层楼又一层楼地去叩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花,种一畦菜,这些乐趣简直是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喜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7层,每天,他仍是快快乐乐。

人揶揄地问:“先生,住7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哈佛金言:

快乐的人能转用心境转环境,而悲观的人的心境则被环境所转。悲观的人品味出来滋味的永远是辛酸和苦涩,哪怕是快乐就摆在眼前,也像不认识一样。要拒绝悲观,让境随心转,这样,我们看到的世间万物都是快乐的,并容易去主动发现快乐。

别患上怀旧病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英国)莎士比亚

一个夏天的下午,在纽约的一家餐厅里,奥里森·科尔在等待着,他感到十分沮丧,意气特别消沉。他在工作中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失误,导致他错过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项目。即使在等待见他最珍视的一位朋友时,科尔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感到兴奋和快乐。

很快,他的朋友终于从街那边走过来了。朋友是一名了不起的心理医生,诊所就在附近,科尔知道他的朋友刚刚和最后一名病人谈完话。

“怎么了,科尔?”医生不加寒暄就直接问他,“什么事让你不痛快了?”科尔对他这种洞察心事的本领早就见怪不怪了,所以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使自己烦恼的事情。然后,医生说:“来吧,到我的诊所去。我要看看你的反应。”

在诊所,医生把一盒录音带塞进录音机里。“在这卷录音带上,”他说,“有3个来看我的人所说的话。当然,没有必要说出来他们的名字。你要注意听他们的话,看看你能不能发现这3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只有4个字。”他微笑了一下。

在科尔听起来,录音带上的3个声音共有的特点是悲伤,不快乐。第一个是男人的声音,他遭到了生意上的失败。第二个是女人的声音,她因为照顾寡母,以至于一直没能结婚,她心酸地述说她错过了很多可以结婚的机会。第三个是一位母亲,因为她上中学的儿子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而她一直在责备自己。

在3个声音中,科尔听到他们一共6 次提到4个字:“如果”、“只要”。

“你一定大感惊奇。”医生说,“你知道我在这里,听到了成千上万句用这几个字作开头的内疚的话。他们不停地说,直到我喊停下来。有时候我会要他们听刚才你听的录音带,我对他们说:‘如果,只要你不再说如果、只要,或许我们就能把问题解决掉!”

医生伸了伸他的腿,继续说:“用‘如果’、‘只要’这4个字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几个字不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却使我们面朝着错误的方面,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并且只是浪费时间。最后,如果你把用这几个字当成了习惯,那这几个字就很可能成为阻止你成功的真正的障碍,成为你不再去努力的借口。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你的计划没有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犯了错误。但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能让我们学到教训。但是在你告诉我你犯了错误,而为这个遗憾、为那个懊悔的时候,你其实并没有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科尔带着一点不服气的语气说。

“因为你没有脱离过去,你没有一句话提到未来。从某些方面来说,你非常诚实,你也在内心深处以此为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点不太好的毛病,就是喜欢一再讨论过去的错误。因为不论怎么说,在叙述过去的灾难或挫折的时候,你还是主要角色,你还是整个事情的中心人……”医生说。

在医生的开导下,科尔终于意识到,自己沉浸在过去的阴影中,还没有真正走出自我是一个错误,所以要用积极上进的态度去改变现在的处境。医生告诉科尔,他患上了严重的“怀旧病”,因为“如果”、“只要”这类字眼是“怀旧病”的重要特征。

哈佛金言:

一个人适当怀旧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是在逃避现实,就会陷入病态。沉湎过去是一种无益的选择,沉浸在过去的痛悔中不能自拔更是一种悲哀。因为沉湎过去的结果往往是让人逃避成熟的思考,进入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境界。

一个人只要不再谴责自己过去的行为,不再沉溺于对往日不幸遭遇的回忆,只要不再重蹈覆辙,他就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小石子的提醒

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德国)叔本华

耶稣在还没有成为救世主之前,就曾经历过许多的淬炼与修行,从而获得非常高深的智慧体悟。

有一次他去远行。在当时,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只是自己的一双脚。耶稣因为急于赶路到目的地,便无视于路程的遥远与艰苦,只是努力地赶路。

因为路途太远了,他走得精疲力竭,经过了很长时间,他再翻越一座山岭,就可以看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了。耶稣松了一口气,庆幸总算能够及时赶到了。

但是,就在他心情放松的同时,他立刻感到鞋子里有一颗小石子。那颗小石子真的是非常小的,小到会让人根本不觉得它的存在。但在耶稣刚开始赶路不久时,就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着脚底,让他觉得不舒服。

然而,耶稣一心忙着赶路,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子,索性就把那颗小石子当做是一种修行,不去理会。

直到这时,他才停下急切的脚步,心想着:既然目的地已经快要到了,而又还有一些闲暇,干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脱下来,把脚下的小石子从鞋子里倒出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吧!

就在耶稣低头弯腰准备脱鞋的时候,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瞄向沿路的山光水色,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当下,他领悟了一项重要的哲理:自己这一路走来,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只专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四周景色的优美。

他把鞋子脱下,然后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赞叹地说:“小石头啊!真想不到,这一路走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心,原来是要提醒我,慢点儿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的美好事物。了,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是我的暮鼓晨钟!”

哈佛金言:

法国小说家罗曼·罗兰认为,在工作与游乐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如果能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活的艺术就在其中了。所以,在生活中,即使走得再匆忙,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也学,就在欣赏的同时,我们就会在无意中打开另外一扇门,从而走进另一种别样精彩的人生,因为,快乐就在这另外的一扇门里。

生活有两种选择

???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勇猛前进。

——(法国)大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