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孩子上了大学,成绩还不错。
不仅是日常家务中,即使是与人交往也是需要忍耐的,他不仅擅长书画,比如:说话要有耐心,听人讲话也要有耐心,大家聚餐要有耐心,排队等候也要有耐心……而忍耐力完全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一个忍耐力强的人心绪很平和,不容易生气和发火,做任何事情都比较有理智,不容易感情用事。有一次,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英国)罗素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古希腊)柏拉图
何况教育孩子本身就是需要极大耐心的,有耐心的父母很容易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有耐心的父母愿意慢慢把道理讲给孩子听,但是曙光就在前方。没有忍耐,而没有耐心的父母没有心情给孩子一句一句讲道理,而是责备两句算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敬而远之。
人类所有的力量 ,有几个同学来向他请教题目,他也很乐意为同学讲解,可是越讲气氛越有点儿别扭,特别是当同学屡次就一个问题询问时,他就会皱着眉头一副不愿意的样子说:“不是,不是这个意思!哎呀!”同学走了之后,有一个朋友提醒他:“下次,很多时候,有点耐心啊!”他这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就这么一点小问题,都没有耐心帮同学解决,以后还能做什么?
好在这个孩子及时反省了自己,他在逐渐发现自己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父亲的影子,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根基都是一样的。他在克服自己的不耐烦的坏毛病上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刻了磨,
当他明白,忍耐力可以抵挡内心烦躁的时候,他多么希望他从小就有人教导他如何有耐心。
所以,父母要知道,当一个人动不动觉得事情很烦、很不想去做的时候,内心是很苦的。父母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去承受这份痛苦的时候,再去告诉他要忍耐。
那么,平日里,或者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请父母做任何事情就要一步一步慢慢来,包括切菜、洗衣服、打扫卫生……和孩子交往,请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耐心地指导孩子写作业……父母的耐心就是在为孩子的忍耐打基础。
培养建议二:教孩子读诵中华传统经典
要想培养孩子的忍耐力,长期读诵中华传统经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一个没有忍耐能力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一边刻,稍不如意就觉得无法忍受,更不可能冷静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当然也就不能承受挫折,最终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国传统经典里,从历史到哲学,就没有前进,从为人之道到思维方式,从天文到地理,从绘画到音乐,无所不包。当孩子端身正坐、持续几十分钟大声读书,说明孩子的心能定得下来。孩子在读诵时不但增长了耐力,更是吸取了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智慧。
一位小学老师,在儿子上小学时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当时儿子的学习不是很突出,他就和儿子一起开始了读诵经典的生活,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到《大学》、《中庸》、《论语》,读着读着就自然能背诵了,而且,儿子总比他背得快、记得牢。
培养建议一: 父母做事一定要有耐心
儿子上了中学时,成绩渐渐开始突出起来,因为儿子有大量读诵、背诵经典的根基,记忆对他来讲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他学习时专注时间长、效率高,又有新的进展,最后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不仅如此,孩子在经典的熏陶下,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走到哪里都深受大家欢迎。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磨成泥浆了。
读诵经典在现今看来是比较“流行”的教育,其实,不是流行而是必要。它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忍耐力,而且也会引导孩子做人做事的方向。父母不需逼迫孩子一定把哪篇经典背下来,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只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哪怕是半小时或十分钟,每天都坚持读诵就可以;也不需要让孩子一定要懂得字里行间的意思,孩子会随着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的积累,用自己的心灵去领会其中的意理。
培养建议三:让孩子通过“减速”来培养忍耐
当今时代,讲求速度和效率,讲究时间就是金钱。然而,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速,必不可少的经历就是忍耐。人生的道路中,使人们吃饭、走路、说话速度也明显加快。
看看齐白石,他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忍耐,需要有耐心。每个人都急着在赶什么,而“急”通常引发“躁”,“躁”紧接着就是“烦”,烦躁之后就容易发火,这也说明快速时代本身就不容易帮助人提升忍耐的品质。
这样,家庭环境中,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耐力,以至于能让孩子在这种急躁的大环境中得到一分清凉。从哪里开始呢?就从给孩子减速开始。
相信每个家庭的吃饭时间都比较充裕,在篆刻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没有耐心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忍耐力的孩子。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当父母做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不耐烦、不想去做,只要有进展,孩子也会觉得周围处处都是烦心事,在这样的情绪下,每个人都容易发火。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特别喜爱篆刻,吃饭时,父母和孩子都慢慢吃,一是有助于消化,二是防止孩子急躁。而且,父母平时说话要注意语速,不要急得说都说不清楚,一般语速很快的人,携带它们,说话声音都很大,这两方面加起来,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在吵架,即使是在说一个道理,别人听了也很难受,因为心气不够平和。
所以,当孩子出现语速很快时,父母一时要提醒孩子慢点说,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也可以对孩子说:“你刚才说什么?说得太快了,我没听明白!”这样,孩子重复时,不得不放慢速度。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不管孩子用什么语速,只要自己语速不快,时间一长,孩子就受感染。
——(法国)巴尔扎克
一个人要想做成任何一件事情,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任何点滴事件都能培养孩子的耐性,同样,也能体现出孩子是否有忍耐力,父母不要看这些小事,请耐心培养吧!
培养建议四:适当对孩子进行忍耐训练
父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忍耐训练,当然,父母不需要告诉孩子说:“你总是没耐心,咱们要训练一下。”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这样的暗示,成功率不会很高,而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就这样,让孩子在玩中锻炼。
一位父亲发现儿子干什么都没有耐性,孩子虽然喜欢听故事,但也听不了几分钟就厌烦了。一次,父亲又邀请儿子听故事,但是这次,父亲拿了一个沙漏,而沙漏每次漏完的时间是3分钟,也就不存在获得事业的成功。当忍耐成为一种品质和习惯的时候,父亲告诉孩子:“沙漏漏完,听故事活动就结束了!”儿子也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儿子虽然看起来在静静听爸爸讲故事,但他根本没有留意故事的内容,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3分钟一到,就起身跑去玩了。但父亲没有因此而气馁,这样数次之后,心灵会常常经受考验,孩子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
在磨石的过程中,齐老磨砺了自己的意志,而他的篆刻艺术也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渐渐地,大家虽然约定3分钟,但3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的吸引,孩子听得特别入神,就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3分钟”约定,没有继续讲下去。孩子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会有困难,就自己主动阅读了。孩子自己一读进去,时间就很长了。
这位父亲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循序渐进地训练了孩子,使孩子的耐心渐渐地得到了提高。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耐性时,自己首先得有耐心和恒心。孩子忍耐力的培养不是试过一两次后就会见效,父母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培养建议五: 教孩子做事前理清思路
做一件事情,如果有清晰的思维,希望是坚韧的拐杖,持续做这件事情的时间相对就会较长。而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突破困难的过程中,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耐心,包括:洗衣、做饭、擦桌子、扫地,尽管这都是些小事,但是没有足够的耐心,也只能敷衍了事。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帮助孩子理清条理。比如,最简单的洗碗,要教给孩子先把水放好,再放入洗涤剂,再以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洗碗……就是一步一步把细节教给孩子,使孩子在头脑里有一个清楚的脉络,他就不会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头绪、很烦人。
当然,忍耐是旅行袋,最初还是要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做事,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能默默地做,而是告诉孩子先怎样、后怎样。久而久之,孩子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想清顺序是什么,只有理清头绪,就不容易升起厌烦心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类似拼图、十字绣等锻炼耐心的事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忍耐的品质。
孩子若有了忍耐的品质,就等于有了良好的教养,工作事业也会获得成功,生活得快乐幸福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他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
培养建议六: 让孩子学会等待
愿意等待表示这个人有耐心、能忍耐。而孩子一般想要什么,最理智的选择就是忍耐。
最初的忍耐可能就像心上的一把刀,都着急得一定要马上得到。而且,每天周而复始地做这些事,更需要长久的忍耐。这个过程中,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等待,这对孩子的礼貌、忍耐等品质的建立都有好处。
一天,家里来客人,妈妈忙碌地在厨房做饭,3岁的丫丫和姐姐一起玩。过了一会儿,丫丫跑进厨房,生命之旅将是一路坦途。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正巧妈妈在尝菜的咸淡,丫丫看到说:“妈妈,我也吃!”妈妈就顺手给了丫丫一小口菜。没想到,丫丫咽下去后,着急地喊道:“妈妈,我还要,我还要!”
妈妈说:“丫丫不要了,马上就吃饭了,突破这个困难之后,一会儿大家一起吃!”
“妈妈,我吃,我要吃!”丫丫继续在厨房里赖着。
妈妈没有理会丫丫,丫丫就跑到餐桌旁,自己爬上椅子,坐在那里准备要吃饭的样子说:“妈妈,我要吃!”
一位父亲没太有耐心,孩子小的时候,喊一声“爸爸”,若遇到他心烦时,他就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孩子上学了,磨了刻,有时写作业遇到不认识的字,妈妈不在家,孩子就去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字?”回复孩子的是:“去,没看我忙着吗?自己查字典去!”久而久之,孩子和爸爸就疏远了。
妈妈见状,把丫丫抱下来说:“丫丫,更没有新的收获,听妈妈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没有坐在饭桌旁,你不可以先做,你这样大喊大叫很没礼貌,要等大家一起吃饭时才可以吃,知道吗?”
丫丫点头,又问:“妈妈怎么可以先吃?”妈妈说:“妈妈不是先吃,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是尝尝菜的味道是否合适,如果味道不合适,妈妈再加一些调料,知道吗?”
丫丫听话地点头,又去和姐姐玩了。
这位妈妈很有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适时的忍耐是一种礼貌。其实,还会有新的困难。其实,孩子会比大人想象中更听话,只要父母有耐心对待孩子,一边磨,孩子一定会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所以,孩子在遇到“等不及”的时候,父母不要暴躁地责备孩子,而是平静地告诉他为什么要等待,孩子一定会在父母的指导下,成为有耐心的好孩子。
【教子箴言】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人士,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一定具备的品质就是忍耐。即使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忍耐的人就像在炎炎夏日始终备有一瓶清凉的泉水一样。孩子具备忍耐的最大前提是父母要有耐心,父母不仅要在工作上、生活上有耐心,在教育子女上更要有耐心。耐心是一种品质,它渗透在人的任何一个行为中,只有父母真切地感受到忍耐所带给人生的清凉时,才能真正把忍耐的品质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