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1540200000041

第41章 激励孩子学会自立自强(7)

后来,晓妍做了很多鼓励自己的便条,贴在床头、台灯、笔袋、水杯等等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乐观自信地面对每一天。

当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或者重要的考试及比赛时,父母一定采用一定的方式及时激励孩子,这种及时的激励不仅让孩子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的有效方法。

【教育箴言】

父母要激励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辩证地看待自己。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以及鼓励孩子记录自己成功事迹的这些行为,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并不意味着让孩子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父母要防止孩子养成傲慢的心态,而是让孩子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励自己。

60. 善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除了采取正面鼓励的方式外,还可以适当地采用激将法的方式,利用反面语言刺激孩子,激起孩子的好胜心,激发出孩子潜在的能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经典事例】

有一个12岁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好,但却爱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到了中学时,这个男孩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这个男孩的叔叔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各个角顶处标上了符号A、B、C,并写出AB2+BC2=AC2这样一个公式,然后满脸神秘地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孩子,你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你来试试吧。毕达哥拉斯在两千年前就会证明了。难道两千年后的你,就不能证明出来?”

当时,这个男孩还没学习过几何课程,对几何几乎一无所知。但是,男孩天性好强,他听了叔叔的话想:“毕达哥拉斯两千年前就会证明了,难道我不会做?那我算什么呢?”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驱使着他,他决定试一试。他每天冥思苦想寻求结果,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坚持不放弃,终于在第三周的最后一天,他独立地把定理证明出来了。

这个男孩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教育启示】

爱因斯坦的叔叔充分利用了爱因斯坦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的等特点,运用激将法激发爱因斯坦积极地思考问题,激励他成功地证明出了毕达哥拉斯数学定理。

所谓激将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用“刺激”的形式,将孩子本来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孩子主动地做他原本不愿做的事情。同时,激将法也是树立榜样的方法,榜样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也可以是当前生活中的典范,以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励孩子进步。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孩子产生一种不服输的心理,以此来磨练孩子的意志。

激将法在激励孩子的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让孩子主动地改变自己。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巧用激将法,使这个“催化剂”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对症下药,掌握最佳时机

现在的孩子大多任性,顽皮,当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时,就想尽一切办法撒娇、耍赖,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这时,父母可以采取激将法来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

征征今年上1年级,崇拜英雄人物。

一天早上起床,征征很不情愿地被妈妈叫醒,他醒来后,问妈妈:“妈妈,今天早上咱们吃煮方便面吗?”妈妈回答:“不是,炒米饭。”征征很失望地问道:“炒米饭?您不是答应我每周吃一次煮方便面吗?”妈妈说道:“咱们明天再吃那个。”征征听了很失望。

妈妈试图拉征征起床,可是不小心将他的脚磕到了床角。本来征征因为没吃上煮方便面很沮丧,再加上腿被轻轻磕了一下,于是,征征借机撒起娇来,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妈妈再三安慰,儿子还是不起来。

这时,妈妈撇着嘴说:“你啊!平时还崇拜英雄,可是现在连这点疼都受不了,你要是出生在‘嘎子’那个年代,估计敌人还没动手,你就胆怯地退缩了。”说完,还摇了摇头。

征征一听妈妈这么说,马上辩驳道:“谁说的,我也能像嘎子那样打鬼子……”说着,从床上爬了起来。

对于孩子的顽皮、淘气,有时父母磨破了嘴皮,依然不能制止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但是,这类孩子有一个特点,一般比较好强,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好强的心理来激励孩子,让孩子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建议二、把握分寸,语言要适度

每个孩子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这个限度内,父母给与的压力会变成孩子的动力,当超出了这个限度,压力过大,可能会使孩子自信心受挫,导致孩子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欲用刻薄的话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却殊不知这些话伤害了孩子,结果不但没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反而把原有的自信心摧毁掉了。

有这样一个场景:

客厅里,明明认真地看电视。

妈妈生气地走过来说:“你就看电视吧,不用看书了,反正你也考不上大学。”

明明生气地走开了,甩下一句话:“烦人。”

案例中的明明知道父母是想刺激自己去看书,但是心里会非常反感,甚至会和父母对着干:“你说得对,反正我也考不上大学,那我就不学了。”

父母切忌使用打击性的语言激励孩子,也不要一话多说,唠唠叨叨,让孩子产生厌恶的情绪。这样不仅不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父母的爱心换回失落。所以,父母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建议三、激将法与鼓励法相结合

激将法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孩子的巨大能量,较迅速地解决问题,收到短兵相接、立竿见影的功效。但是想让孩子长期保持下去,还需要父母采用短期激将法和长期正面鼓励法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张拓今年上3年级,是个挺干净的小男孩,但字迹却很“草”。尽管老师多次纠正,妈妈多次批评,可张拓的字还是一直没有进步。

这一天是母亲节。早上起床后,妈妈发现枕边有一张精美的贺卡,翻开一看,上面写着工工整整的贺词,原来是儿子张拓送给自己的礼物。妈妈看了很高兴也很惊讶,原来儿子的字可以写得这么整齐。这时,妈妈走到张拓的面前说:“儿子,你的贺卡妈妈收到了,妈妈很高兴你能有这份孝心,不过上面的字要是能自己写就更好了。”

张拓马上严肃起来,说:“妈妈,那个字就是我写的!”

“我不相信,你的作业本那么乱,这么工整的字怎么可能是你写的?”妈妈反驳道。

“那好,我现在证明给您看。”张拓说完,拿起手中的笔写了起来。

妈妈却背过身说:“我现在可不看,如果你能写出工整的作业,妈妈就相信这个贺卡是你写的。”

第二天放学回家,张拓迫不及待地拿出当天的作业本给妈妈看,妈妈看到工整的作业本,没有再反驳儿子,而是认真地说:“嗯,儿子,这个字比昨天的还要漂亮,这回妈妈相信了,而且感到很骄傲,以后的作业要是都能这样,妈妈就更欣慰了。”

张拓听到妈妈的赞赏很高兴,从此以后,作业本再也没有出现“草书”了。

父母善用这种激将法和鼓励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孩子,不仅可以使孩子在短期内改变不好的习惯,还可以让孩子将这种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建议四、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曾经有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307名青少年,调查内容是:在孩子心中,父母的哪些行为最令他无法忍受。调查结果是:有94人不能忍受父母说自己不如别的孩子的“激将法”,占总数比例的30.62%,排在第一位;其次,不能忍受父母“讽刺、挖苦”的占21.50%。

有时,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表现不如别的孩子时,父母就会不自觉地比较起来,说:“你看人家某某,你再看你。”类似这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这种话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正你也觉得我不行,我就这样了”、“你要是觉得他好,要他给你当孩子呀”等等类似的想法。

陈继东的妈妈最近听说同事家的儿子考上了市重点高中,于是对儿子陈继东说:“儿子,你知道吗?你李阿姨家的张旭哥哥今年考上了一中,市重点呀!明年你要是也能考上一中,妈妈就太高兴了。”

儿子一脸不高兴地说道:“我有我的优点,请你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儿子,别用别人的优点来打击我的自尊心。”说完,扭头就走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父母不能随意拿孩子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心,完善孩子的人格。

【教育箴言】

父母采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时,要因人而异,仔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语言一定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对于性情软弱、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激将法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孩子慎用激励法,不妨用鼓励作为激励,增强他的自信心和勇气。